贝利尼歌曲的创作及演唱技巧分析
浅析《游移的月亮》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征

浅析《游移的月亮》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征摘要:歌曲《游移的月亮》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贝利尼的经典之作,该曲特点婉转悠扬、细腻动人,至今仍然被音乐爱好者不断学习。
本文通过分析这首歌曲音乐风格和演唱特征,全面剖析此曲的艺术特点,对于提高音乐学习者的音乐素养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游移的月亮》;音乐风格;演唱特征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风靡欧洲,著名音乐创作家贝利尼创造了一首《游移的月亮》,此曲具有优雅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悠长的旋律,一经问世便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
歌曲内容以诗词为基础,进行了艺术歌曲的创作,充满着艺术性以其动人的旋律,融入了个性化的诗意音乐,作为表现形式,一度风靡欧洲音乐界。
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而流传至今在这首歌曲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通过乐曲表现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生命力,其旋律十分流畅,具有较高的音乐性和文学性。
本文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特征,其目的在于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音乐演唱技巧。
一、《游移的月亮》音乐特性分析(一)歌曲结构特性小二度的运用方面:歌曲《游移的月亮》结构中运用了较多的小二度。
在第一行乐谱当中,从第二小节到第四小节,其音程组合和情感表达的动机是相同的,是逐步推进;在第二行的乐谱当中,是连续的大2度,没有推进原有的音调,而是使用了C大调,与情感表达的动机不同,从而使小2度显得更加立体而形象。
在整首歌曲中,多次使用小二度,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整流畅。
弧形线条的运用:《游移的月亮》之所以无数人传唱,与弧线的成功运用有很大关系,歌曲旋律十分简洁、优美,短小而精炼,没有较大的音乐起伏,在整首歌曲上的速度和力度,基本上保持一致,而作者主要是逐步推进将情感推向高潮。
首先从低音开始,然后在小二度上不断推进,慢慢地延展开来,最后在高音上逐步推进,随着高音的推进,歌曲的主题逐渐变得明确,歌曲的情感也变得更加的饱满而丰富,推向了高潮之后,再高音结束后,歌曲的音阶由向下进行,从而形成了一个弧形的旋律线条,这样可以使歌曲有一个完美的收尾。
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研究

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贝利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在19世纪初期具有重要的影响。
《啊,满园鲜花凋零》是贝利尼歌剧中的经典选段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广受好评。
对于这一曲目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方面的研究仍然相对不足,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该曲目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唱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歌曲。
本研究旨在从音乐理论和表演实践的角度对《啊,满园鲜花凋零》进行分析,探讨其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演唱技巧,以期为该曲目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这一经典曲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贝利尼的音乐语言,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歌唱教学和演出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作为经典歌剧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音乐价值和研究意义。
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够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连接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人们。
通过对这部歌剧选段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贝利尼音乐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技巧,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对于歌唱演员而言,研究这部作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人物性格,提高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这部作品也是对贝利尼音乐和意大利歌剧的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为研究意大利歌剧史和音乐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深入研究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的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2. 正文2.1 音乐分析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的音乐分析包括对该乐曲的乐谱结构、曲调、动机的分析。
这段音乐采用了典型的意大利歌剧风格,旋律优美动人,充满激情和戏剧性。
其主题明快,节奏感强烈,展现了贝利尼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力。
在旋律特点方面,主旋律鲜明突出,充满悲情色彩,情感真挚动人。
和声结构丰富多变,既有简单的和弦进行,又有复杂的音乐变奏,引人入胜。
贝利尼艺术歌曲演唱特征和风格——以《我为你忧伤,高贵的女神》《尽情欢乐》为例

154一、贝利尼艺术生平及创作轨迹温琴佐·贝利尼,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音乐世家。
作为浪漫主义早期的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创作风格极为突出。
其一生中创作的主要有歌剧、艺术歌曲、器乐曲等。
贝利尼在歌剧领域中硕果累累,其创作的出色歌剧有《清教徒》《梦游女》《凯普莱特与蒙太古》《阿待尔松赫塞尔维那》等。
贝利尼在艺术歌曲领域中的创作也颇多,一生创作了27首艺术歌曲,其中《背弃》《多无情,你无视我的哭泣》等都是浪漫主义时期较为出色的作品。
贝利尼的音乐风格受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影响,在创作中注重个人的情感抒发,在曲调中能够感受到婉转的音乐旋律。
贝利尼一生虽短暂,但其作品广为流传。
笔者主要对贝利尼创作的两首小咏叹调进行分析,表明贝利尼的整个艺术歌曲创作历程中虽然风格各异,但每首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二、艺术歌曲发展历程 1.艺术歌曲的定义艺术歌曲即浪漫曲,始于西班牙的浪漫诗,泛指西班牙语浪漫民谣。
19世纪出现了书面形式的浪漫诗,是一种固定诗的形式,随后艺术歌曲盛行于19世纪,如德国的Lied、法国的chanson,而在这一时期,许多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独具艺术性的艺术歌曲。
19世纪,由于意大利歌剧逐渐成熟,艺术歌曲的发展也随之兴盛 。
艺术歌曲是一种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的一种音乐体裁。
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极具诗意,更加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
艺术歌曲的曲调优美,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钢琴伴奏与演唱融为一体,钢琴伴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进行演奏的同时为演唱旋律增添色彩性。
2.贝利尼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极具典雅、细腻、精致的审美。
曲调圆润柔美、悠扬动听,犹如笼罩着一层烟雾,朦胧而又神秘。
贝利尼艺术歌曲的篇幅短小精悍,却不失艺术的色彩性,与贝利尼所创作的咏叹调有共同之处,旋律格调清新,仿佛在心头萦绕。
同时其巧妙独特地运用装饰音,旋律整洁、优美,有着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感伤的审美特征。
歌剧《游吟诗人》演唱特征分析

歌剧《游吟诗人》演唱特征分析《游吟诗人》是贝利尼于1831年创作的一部意大利歌剧,它被认为是贝利尼歌剧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旋律特点、声部编配、表演方式等方面对《游吟诗人》的演唱特征进行分析。
旋律特点是《游吟诗人》的重要特征之一。
该歌剧的旋律大多具有优美、优雅、流畅的特点,旋律线条圆润而富有感染力。
在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长音和装饰音具有典型的贝利尼风格,给人一种优美而悠扬的音乐感受。
该剧中大量运用了短音符和连续音符,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变,以此增加了声乐演唱的难度和表现力。
声部编配也是《游吟诗人》的一大特色。
在编配上贝利尼注重人声与乐器的互动和协调。
在合唱场景中,贝利尼善于运用对位技巧,使得不同声部之间形成和声,达到更加瑰丽的音乐效果。
在大部分唱段中,独奏者的歌声会与乐队中某个乐器的声音对位,有时与弦乐器或管乐器对位,有时又和木管器或金铜器对位,从而避免了声部的重叠和沉闷,使整个编配更加丰富。
表演方式也是《游吟诗人》演唱特征中的一部分。
该剧音乐的表演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演技和表现力,能够将角色的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
贝利尼的音乐常常要求演唱者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演唱技巧,如让步法(legato)、断法(staccato)、颤音(vibrato)等,从而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该剧中的花腔唱法要求歌手具备出色的音域扩展和技巧娴熟的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乐句和富有变化的音乐要求。
歌剧《游吟诗人》的演唱特征表现在旋律优美悠扬、声部编配精细丰富和表演方式多样灵动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该剧的演唱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表现力,对于演唱者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这些特点也使得该剧在欣赏上带来了极大的乐趣,成为了贝利尼杰作中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
贝利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研究

·82·基金课题摘 要:贝利尼作为19世纪初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也为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史学地位和价值,了解他的作品创作过程和特征能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对其他艺术歌曲的研究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抒情的旋律;浪漫性;悲情性温琴佐·贝利尼是19世纪意大利浪漫乐派的著名歌剧作曲家。
1801年11月3日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
在祖父的影响下,3岁便开始了音乐学习,六岁时创作了第一部音乐作品。
他的音乐听力和记忆力也非常好,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1819年,贝利尼赴那不勒斯圣塞巴斯契诺音乐学院开始了正规的音乐学习,师从著名的作曲家津加雷利学习作曲和指挥。
1835年9月23日,贝利尼病逝于巴黎近郊的皮托小镇,年仅34岁。
贝利尼一生创作了20余首艺术歌曲,现今人们最为熟悉的有《月光》《我为你忧伤,高贵女神》等。
这些艺术歌曲优美抒情,很具有浪漫性和歌唱性。
1 旋律的创作特征贝利尼的艺术歌曲秉承了意大利美声审美传统的旋律风格,优美、宽广、悠长、抒情,很具有歌唱性和浪漫的情趣。
这些艺术歌曲是独属于他个人所特有的忧伤的感情,在其最不流行的作品中,也有着似流水一样倾泻而下的旋律;清扬婉转,让人难忘,鼓舞人心。
1.1 抒情性的音乐旋律贝利尼独创的颇具个性的音乐旋律,即拱形线条,也称为“贝利尼式的抒情声乐旋律”,在低声部分解和弦的伴奏衬托下,声乐的旋律由宽广悠长的音调开始,慢慢形成高潮,最后回到宽广悠长的音调上,好似拱形。
这种拱形旋律很自然的表达出了温柔忧郁、悲哀的感情,感人心脾,富于浪漫。
他艺术歌曲里的拱形线条旋律常常是由几个拱形旋律线条连接起来的,呈现延绵不断的波浪形态。
既舒缓又跌宕,既典雅又绵长,既宽广又温情,既真实又炫丽。
例如《背弃》《多无情,你无视我的哭泣》《快乐水手》等。
贝里尼《痛苦的费莉》歌曲演唱的总体把握

课程篇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演唱对歌曲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希望能够把演唱本歌曲时,练习过程当中的难点总结出来。
一、歌曲音乐结构分析《痛苦的费莉》这首歌曲采用的是3/4拍的节奏,并且从弱拍开始。
Andante flebile———悲哀行板,歌曲为g小调,我们知道的是小调的旋律富于忧伤感,个人认为要是你想突出忧伤难过的感觉,在速度上面也可以稍稍放慢些。
从钢琴伴奏开始,结束在和弦上,渲染出了哀伤的情绪,然后第一句,缓缓蹦出的音符使得旋律更具宽广性,附点音符有规律地大量使用。
节奏转变不多,节奏型近似,再适当加以音符的变化。
歌曲当中的延长音恰好停留在问号上,这就需要控制好演唱力度。
伴奏之中双音和单音的平缓交替进行,接着使用连贯的和弦充实了音响效果。
从开头的第一句起便应用了拱桥形的旋律,这类波浪式的旋律宽广流畅。
段落或乐句以前,休止符大量的应用,延长音的搭配。
在分句和分段处,和弦的使用十分恰当,使得伴奏非常干净,乐句悠扬,对乐句之间有较好的收缩感。
开始时全都使用了上行的四度音程,平稳,且同音反复地多次使用。
最后结束在和弦上。
二、结合演唱实践的歌曲分析“Dolente imagine di Fillemia,Perchesisquallida mi siediaccanto?Che piudesideri?Che piudesideri?”歌曲的第一句歌词“dolente im”上方三音,演唱时,我们要声音吐字清晰,又要唱出线条感,这对于女高音歌手来说是具有难度的。
主要是运用之前文中所说的拱桥形的旋律:连绵、流畅。
起始的第一个音对于女高音歌手来说,由于音稍低,声音容易闷着,音色出不来,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起音的声音安放是非常必要的。
谱面上已经标出了气口,后面这两句歌词和音符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后者最后一个弱音音符延长了。
注意四度关系la到re的演唱,re需要的是我们运用更多气息去支撑。
“Dirottopianto Io sultuocenereversaifinor”第10到14小节,这句旋律以及情绪比较高,是从低音到高的一个进行,后面的重音记号在十六分音符加上八分音符上,增强了推动力。
浅析艺术歌曲《游移的月亮》

浅析艺术歌曲《游移的月亮》摘要:《游移的月亮》是贝利尼在学生时代创作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表达了其对爱情的憧憬,在全曲的旋律上婉转悠长、丝丝相扣,与钢琴伴奏相互融合。
作者借助月亮抒发自己的感情,因此在演唱时就要求演唱者感情饱满的进行歌唱,对音色以及音律方面要进行细腻的处理。
在钢琴曲部分要保持着演奏的清晰以及旋律的律动,钢琴伴奏尽量进行深触键处理。
歌唱时应保持音色的自然与柔美,呼吸要平稳,声乐演唱者要用标准的发音进行演唱。
这首作品的主题干净、简洁。
无论是演唱还是伴奏都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充满诗情画意的歌词与悠扬的旋律相结合,文学与艺术相知相融。
关键词:艺术歌曲;风格;特征;贝利尼;特征;一、作者背景简介贝利尼是一位英年早逝的作曲家,但其短暂的一生写了很多作品包括《痛苦的费蕾》、《游移的月光》、《小蝴蝶》、《我为你忧伤,高贵的女神》、《恋爱中美丽的尼斯》、《让她高兴吧》、《求你,我的好宝贝》、《背弃》等。
旋律优美以及流畅是贝利尼作品的显著特征,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艺术歌曲抒情悠长,在演唱时需控制住自己的音量,在演唱的时候不需要像演唱歌剧一样那么强劲有力。
因此这对我们的呼吸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保持声音线条的流畅性,控制住自己的气息。
通过曲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贝利尼的艺术歌曲作品里常出现legato(连贯)这个术语,因此他的作品对我们的气息训练有着很大的帮助。
贝利尼是著名意大利歌剧创作者,其创作的作品独特,集众家之所长,并将其发扬繁荣。
对Bel canto这种美声唱法的技巧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同时也促成了美声的繁荣发展。
贝利尼是以歌剧创作让大家熟知的,但是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也是独具一格的。
他的艺术歌曲风格抒情婉转、旋律悠扬,借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贝利尼的音乐旋律通常都是线条悠长,这种旋律非常的舒缓、平和。
可以很好的表达出忧郁的情感特质。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贝利尼在创作作品时以Bel canto这种唱法为其创作根基,他的作品以演唱者的生理机能与唱歌心理入手,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贝利尼艺术歌曲的时候会觉得很轻松,线条很连贯,同时容易做到以情带声。
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研究

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研究【摘要】这篇文章将对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研究。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和研究意义。
正文将包括歌曲简介、音乐分析、演唱处理研究、声乐技巧分析和情感表达分析。
结论部分将总结对该歌剧选段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该歌剧选段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贝利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在演唱中更好地把握情感表达和声乐技巧。
这篇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入探讨贝利尼歌剧作品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音乐分析、演唱处理、声乐技巧、情感表达、总结、展望未来、研究、背景介绍、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是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婉转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声乐线而闻名,创作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歌剧作品,如《诺尔玛》、《卡斯特拉基》和《西西莉亚》等。
贝利尼的音乐风格具有独特的韵味,既充满激情又富有感染力。
《啊,满园鲜花凋零》是贝利尼歌剧中的一段著名选段,描写了主人公面对生活险恶和残酷现实时的无奈和绝望。
这一选段开篇舒缓优美,逐渐升华到高潮,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贝利尼在这首曲目中运用了丰富的旋律变化和和声处理,展现出其卓越的作曲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研究,探讨其音乐结构、声乐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旨在深入理解贝利尼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为今后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1.2 研究意义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是贝利尼歌剧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充分展现了贝利尼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这部作品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贝利尼的音乐创作技巧,还可以为声乐演唱者提供更好的演唱指导和技巧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iShuPingJian
YinYueWuDao
·音乐舞蹈
贝利尼歌曲的创作及演唱技巧分析
古杨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文章以贝利尼歌曲的创作及演唱技巧为研究对象,首先简单介绍了音乐家贝利尼生平,并分析了贝利尼
歌曲的特点,随后围绕贝利尼歌曲的创作风格,从旋律、歌词、节奏的角度入手进行了探讨,最后以《温雅的女
神》以及《痛苦的费莉》为例,讨论了这两首歌曲的演唱技巧。
关键词:贝利尼歌曲创造风格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
16-0077-02
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做好艺术歌曲的演唱与训练,对于提升自身声乐演唱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能够有效提升演唱者气息的控制和运用能力,帮助演唱者更好的抓住音乐作品思想,从而有效提升演唱者声乐演唱技巧能力。而贝利尼歌曲作为典型的艺术歌曲,很多声乐技巧均能够在其中有所体现,因此有必要对贝利尼歌曲创作及演唱技巧进行探讨分析,对于提升演唱者声乐演唱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贝利尼歌曲的基本概述文森佐·贝利尼(VincenzoBellini,1801-1835)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他生于音乐世家,自幼便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5岁便可以娴熟演奏钢琴,7岁便能够在祖父的带领下学习作曲,18岁进入当时著名的那不勒斯音乐学院进行深造,24岁便独立创作出了第一部歌剧———《阿尔代松与萨尔魏娜》,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续贝利尼陆续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海盗》《梦游女》《诺尔玛》等。虽然贝利尼一生主要致力于歌剧创作,但也写了大量歌曲,并且这些歌曲艺术风格多变,极具戏剧张力。歌曲与歌剧叹咏调比较类似,情感表达极为丰富,所以贝利尼很多歌曲被称为“小叹咏调”。相较于贝利尼的歌剧作品,贝利尼艺术歌曲语言优美,曲目风格多变,虽然曲式结构短小,但内容完整丰富,如同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画。贝利尼歌曲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他完美融合了美声唱法,旋律细腻柔美,既有着古典格调,又富有浪漫情趣。贝利尼艺术歌曲演唱包含了很多声乐技巧,因此在当下声乐教学中,贝利尼艺术歌曲作品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教材”,学习者通过演绎贝利尼歌
曲,能够更好的掌握声乐技巧,为后续声乐演唱能力提
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贝利尼歌曲的创作风格分析
贝利尼歌曲的创作风格主要从柔美、细腻的旋律
和抒情与浪漫的融合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柔美、细腻的旋律
贝利尼作品盛行的时期是浪漫主义时期,当时的
音乐主要以主调音乐为主,旋律抒情悠长是当时音乐
组成的核心部分。因此贝利尼歌曲创作风格受当时的
潮流影响,歌曲旋律细腻柔美,在左手伴奏分解与和弦
伴奏的映衬下,贝利尼歌曲旋律自悠长宽广的曲调开
始,低音自低处起,不断发展上行,随着情感的由淡转
浓,慢慢达到高潮,旋律也发展到最高音,随后缓缓回
落,重新回归至宽广的音调之上,由此逐渐形成了一条
完美的“抛物状”旋律线条,将旋律的细致柔美展现得
淋漓尽致。因此这种旋律也被称之为“贝利尼式旋律”,
极具贝利尼个人特色。相较于同时期音乐家,贝利尼旋
律并不复杂,也没有融入大量花腔式技法,而是充分展
现了具备自由舒缓柔美的意大利民族旋律特征,正是
这种柔美自然的旋律线条,将贝利尼内心的纯净展现
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清新典雅之感,同时也更加有助
于人们了解主人公内心情感变化,引导听众真正走近
歌曲,细细品味歌曲中丰富的情感。同时期的著名音乐
家肖邦称赞贝利尼为“旋律天才”。贝利尼在旋律创造
之中融入了大量的个人情感,并且非常擅长创作长乐
句,节奏自由宽广又不失温文尔雅,在绵长优美的旋律
77
YiShuPingJian
之下,将作者细腻真挚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更容易打动人心,这对于歌唱者气息控制能力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二)抒情与浪漫的融合贝利尼歌曲创作抒情与浪漫融合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作词与伴奏方面。在当时的浪漫主义时期,歌词创作主要表达的是对当时的人文以及大自然特定事物的浪漫美好形象,个人主观情感比较明显。相较于曲式表达,歌词表达更加形象直观。与此同时,贝利尼在歌词创作上也深受意大利柔美抒情典雅的语言旋律影响,语言更加细腻、柔美流畅,且与意大利语言本身的韵律相得益彰,使得贝利尼歌曲演绎中更加唯美抒情,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贝利尼每首歌曲作词都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题材多与爱情有关,或欢喜,或哀伤,或执着,或无奈,赋予了整首歌浪漫之情。在歌曲伴奏方面,贝利尼钢琴伴奏非常有节奏感,通过应用最基本的和弦分解方式,一方面可以将乐曲的音乐情绪衬托而出,另一方面使得曲目语气得了有效的增强,避免单调,还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展现了旋律的柔美细腻。比如在贝利尼创作的歌曲《游移的月亮》之中,整个曲目旋律浪漫典雅,柔美细腻,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创作而成,不同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后一句往往是前一句的发展乐句,在语调上,以三连音、倚音等装饰音进行修饰,有效体现了旋律的柔美细致;在歌词上,主人公借着皎洁的月光抒发对自己心仪姑娘的爱慕之情。比如歌词:这些岸堤与那鲜花/不断吮吸、吮吸那爱的情愫/悄悄说着、说着那爱的语言,歌词之中通过将河岸、鲜花拟人化,借助这些具象化事物表达了对心仪姑娘的爱慕,极富浪漫之情。三、贝利尼歌曲的演唱技巧探讨贝利尼歌曲的演唱技巧主要从《温雅的女神》的演唱处理和《痛苦的费莉》的演唱处理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一)《温雅的女神》的演唱处理《温雅的女神》根据欧洲古代神话故事改编而来,表达了主人公为了能够继续爱恋自己心中的女神,宁愿禁足于野林之中。整首歌曲较为忧郁,旋律悠扬绵长,需要歌唱者具备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才能完成。在实际进行演唱时,首先应保证自身能够跟随着旋律灵活呼吸,整个演唱一气呵成,语句间很少留有空隙,因此在转换气息时应极其隐秘,以免造成歌唱中断。其次,在进行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注意保持歌唱声音线条的连贯性,比如在演唱第一句时,就要将声音状态控制在同一水平,歌唱应连贯,声音应保持统一,嗓音应细腻柔美,才能够将整首曲目忧伤氛围展现出来。最后,在实际演唱时,还应注重做好语言的把握,由于贝
利尼歌曲由意大利语进行演唱,因此需要演唱者把握
好意大利语发音规则。意大利语没有明显的强烈气辅
音,辅音一般较为柔和短促,元音则比较清晰,不会出
现随意的变形,在实际演唱时,需要注重把握上述发音
特色,从而更好地提升《温雅的女神》的演唱水平。
(二)《痛苦的费莉》的演唱处理
《痛苦的费莉》根据拿波里有名的民谣诗人孔多拉
奥的诗改编而成,表达了主人公对费莉忠贞不渝的爱
与希望其安息的愿望。在进行演唱时,演唱者应注意做
好气息控制,保持气息的自由、连绵,第一个音符起唱
需要注意确保附点音符尽可能连贯,同时应将语气唱
出来,赋予歌声更加充沛的情感。在演唱至第14至
20
小节时,此时的音乐情绪起伏开始上涨,音符逐渐下
行,两句同样的下行式旋律,悲伤情绪逐渐浓厚,因此
可以将第二句音量适当放清,体现出悲伤之感,注意三
组连线应唱清楚。随着歌唱持续推进,进入到低22至
28
小节时,在唱第一句可以适当调快语速,整体唱下
来更为紧凑,更能够将遵守信诺的坚定充分表达出来,
一直进行到第27小节开始,可以适当降低语速,在唱
到“是否也像我这样爱着你时”声音应作渐慢处理,从
而促使疑问情绪得到有效的增强。在演唱28至33小
节时,歌曲重新回到第一段,从歌曲作曲内容来看,多
次运用了重复乐句的手法,以此强调语气,为更好的展
现出这种语气,音高需要把用弱音进行演唱,做好气息
保持,不能松懈。在唱最后一段时,声音同样需要进行渐
慢处理,从而更好的展现出主人公对爱人的追忆之情。
四、结语
贝利尼作为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不仅开创了歌
剧创作史上的新道路,同时也将艺术歌曲整体水平又
拔高了一个层次。直到今天,贝利尼歌曲仍在世界范围
内广泛流行。贝利尼艺术歌曲旋律柔美细腻,抒情之中
略带忧郁,典雅之中尽显浪漫,具有独特的贝利尼式特
征。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贝利尼绵长线条旋律有助于
帮助其进行气息训练,同时贝利尼歌曲中还融入了多
种声乐演唱技巧,有助于演唱者提升自身能力,通过探
讨分析贝利尼歌曲创作风格与演唱技巧,可有效促进
艺术歌曲的推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迪.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
2018,(23).
[2]苏畅.浅析贝利尼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J].艺术研究,2017,(04).
[3]张立萍.贝利尼艺术歌曲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3.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