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医学

1.社会医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2.盖林:

3.格罗蒂杨:

4.社会医学的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5.社会医学的作用:

6.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

7.健康概念:

8.心理健康概念:

9.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10.医学模式转变的各个阶段: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11.机械论医学模式:笛卡尔与拉美特利认为人体“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补充完善。”

12.模式:最初是一个数理逻辑概念,即用系统中的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

13.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14.生物医学模式及其缺点: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缺点:局限性和片面性

15.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可归纳为四个扩大,即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而到达全面满足人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16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影响:临床医学要求临床医生了解病人疾病的同时,还应从病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从而制定有效的、综合的治疗方案。提高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治疗效果。这就使临床医学逐步脱离孤立的生物医学思维方法,改变过去“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治疾病而不治病人”的倾向。

1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动因: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

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18.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19.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下的门户;

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

3.中枢神经系统(脑)—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P33

20.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

21.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力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社会制度、文化、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事件、生活方式)

22.文化对健康的影响:(一)教育对健康的影响:1.教育与人的社会化;2.教育与健康。(二)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1.民族习俗与健康;2.地区习俗与健康。(三)宗教对健康的影响:1.宗教的发展推动医学的发展。2.宗教的精神力量;3.宗教对行为的影响。(四)亚文化与反文化对健康的影响:1.亚文化;2.反文化。

23.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二).经济发展带来的父母间效应:1.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现代社会病的产生;5.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三)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4.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改变和调整行为能有效地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25.家庭与健康:1.家庭结构与健康;2.家庭功能与健康;3.家庭关系与健康。

26.人口与健康:(一).人口规模与健康:1.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2.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的负担,影响人口质量;3.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二)人口结构与健康:1.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2.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三)人口素质与健康:1.身体素质;2.文化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四)人口流动与健康。

27.生活事件与健康:

28.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6种类型:1.调查研究;2.试验研究;3.评价研究;4.德尔菲法;5.文献研究;

29.信度:是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畅用信度系数来评价。

30.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31.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32.常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等。

33.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选择课题,陈述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

整理和分析资料解释结果

34.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异同:

现场定性研究: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这类研究就是现场定性研究,收集这类资料的调查称之为定性调查。

定性研究的特点: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现场定量研究:通过现场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如患病率、就诊率、生长发育标准等,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称之为现场定量研究。现场定量主要采用问卷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所以又称之为问卷调查。根据收集资料时具体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访谈法和自填法两类。

35.定性研究的用途:1.辅助问卷设计;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4.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5.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36.问卷的基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部分。

37.问卷设计的步骤:1.明确研究目的;2.建立问题库(头脑风暴法、借用其他问卷的条目);3.设计问卷初稿;4.试用和修改;5.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38.应当注意的问题:1.问题的设计;2.答案的设计;3.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4.问题的排列(P83)

39.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40.观察法的概念:是指通过对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是收集非言语行为资料的主要技术。

41.分类:非参与性观察和参与性观察两种。

42.应用与优缺点:观察法常常可以获得其他方法不易获得的资料。该法对观察者的要求很难高,须掌握地方方言及较高的调查技巧,其调查结果一般是定性的,量化和分析往往比较困难,且难于重复调查,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