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业报告
玉米种植调查报告

玉米种植调查报告玉米种植调查报告一、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作为一种多功能作物,玉米不仅可以作为粮食供给人类食用,还可以用于饲料、工业原料以及生物燃料的生产。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玉米种植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对农民和环境的影响。
二、种植面积和产量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玉米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美国、中国和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
在这些国家,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中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大面积的玉米种植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玉米种植也增加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可能导致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水污染问题。
三、种植技术和农药使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采用了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包括改良品种的选育、科学施肥、机械化种植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控制害虫和杂草对玉米的侵害,农民经常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虽然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玉米作物,但过量的使用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农民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循科学的使用剂量和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对全球农业和食品安全都有重要影响。
玉米的需求主要来自食品加工、饲料和工业用途。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玉米价格的波动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全球气候变化、政策调整和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玉米价格的波动。
为了减少价格波动的风险,农民可以通过适时的市场研究和风险管理工具来规避风险。
五、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玉米种植在未来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4年鲜食玉米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鲜食玉米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鲜食玉米市场进行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鲜食玉米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调查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市场概况、竞争格局、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和结论。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为行业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市场决策提供参考。
二、市场概况鲜食玉米是一种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它具有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鲜食玉米市场主要分为生产与销售两个环节,其中生产环节包括种植、采摘和包装等过程,销售环节包括批发、零售和在线销售等方式。
三、竞争格局目前,鲜食玉米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农户通常具有土地资源和种植技术,但规模较小,生产成本较高;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和市场渠道优势,但在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中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格局。
四、市场需求鲜食玉米市场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价格和便捷性的要求。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鲜食玉米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质量:消费者对于鲜食玉米的口感、甜度和新鲜程度有较高的要求。
他们更喜欢质地饱满、颗粒饱满的玉米,并对于采摘时间和储存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2.价格:鲜食玉米的价格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消费者普遍希望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高质量的鲜食玉米。
3.便捷性:消费者对于购买渠道的选择较为灵活,有的消费者更愿意在超市购买,而有的消费者更愿意在农贸市场购买。
因此,提供多样化的购买渠道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方面。
五、市场前景鲜食玉米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度的提高,对于鲜食玉米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相应地,种植技术的改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物流的发展,为鲜食玉米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关于我国玉米种植情况及主要推广品种的简述报告

关于我国玉米种植情况及主要推广品种的简述报告前言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
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
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
雌雄同株异花,花果期秋季。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是我国三大谷物粮食之一!一、我国玉米种植历史与现状1.1. 玉米进入中国玉米原产拉丁美洲。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以后又由西班牙传遍全世界。
玉米传入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以前,可能通过几条途径传入。
中国关于玉米的记载,最初见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巩县志》;首先作出详细叙述的则是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平凉府志》:“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据描述的形态可知番麦就是玉米。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说明当时玉米栽培还不普遍。
玉米传入中国后,就由华南、西南、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
因为是新引入的作物,每在一地推广,当地便给它取一名称,因而玉米的异称甚多。
除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外,还有包谷、六谷、腰芦等名称。
据18世纪初纂修的《盛京通志》记载,当时辽沈平原也已有种植。
刚引进栽培时,除山区外一般都用作副食品。
由于玉米的适应性较强,易于栽培管理,且春玉米的成熟期早于其他春播作物,未全成熟前又可煮食,有利于解决粮食青黄不接的问题,因而很快成为山区农民的主粮。
18世纪中叶以后,人口大量增加,入山垦种的人日益增多,玉米在山区栽培随着有很大发展。
19世纪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加以全国人口大幅度增殖,北方地区又限于水源,粮食生产渐难满足需要,玉米栽培发展到平原地区。
鲜食玉米市场分析报告

鲜食玉米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期采摘新鲜果穗用于直接食用或加工的玉米类型,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鲜食玉米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一)市场规模过去几年,鲜食玉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鲜食玉米市场规模已达到_____亿元,并且还在以每年_____%的速度增长。
在国内市场,鲜食玉米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市场规模已突破_____亿元。
(二)增长趋势1、消费需求增长消费者对健康、方便、美味食品的追求,使得鲜食玉米成为了餐桌上的新宠。
其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且口感鲜美,易于烹饪和食用。
2、种植技术进步新品种的研发和种植技术的改进,提高了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3、销售渠道拓展电商平台的兴起和冷链物流的完善,让鲜食玉米能够更便捷地进入消费者手中,拓宽了销售渠道。
三、消费市场分析(一)消费区域鲜食玉米的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城市。
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新鲜、高品质食品的需求较大。
(二)消费人群1、年轻人追求时尚、便捷的生活方式,喜欢尝试新的食品。
2、家庭消费者注重家庭成员的营养健康,将鲜食玉米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3、餐饮行业鲜食玉米被广泛应用于餐厅、酒店等餐饮场所,作为配菜或主食。
(三)消费偏好1、口感消费者更倾向于口感鲜嫩、香甜的鲜食玉米品种。
2、品质关注玉米的新鲜度、无农药残留等品质指标。
3、包装方便携带和储存的包装形式更受消费者欢迎。
四、生产供应情况(一)种植面积国内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南等地区。
一些地区还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品种创新科研单位和企业不断加大品种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如高甜度的甜玉米、口感独特的糯玉米等。
报告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

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从大趋势来说玉米近几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在上升。
去年玉米已经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而且这两年普通玉米的收购价稳步提升。
东北地区去年底的收购价稳定在1元/斤左右,但是农历年后,玉米的收购价就大幅下降,降到了0.75元/斤左右,这和去年收获时多雨,使玉米的水分增大有关。
玉米的种植本钱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不需要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相对简单。
而且这两年甜玉米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种植甜玉米,找到适宜销路的话,他的经济效益要高出普通玉米很多。
种植玉米的方法选种及种子处理1精选良种种子必须从正规部门选购,索取品种简介,以便查阅生产日期、品种质量、纯度、净度并检验发芽率。
2种子处理尽量使用包衣种子。
如果种子未包衣,播前要对种子进展粒选,粒选后晒1-2d,以便提高种子发芽和出苗率。
科学施肥基肥每667m2施农家肥3-4m3,无论是套种还是铁茬直播,基肥应一次性施入。
播种1、适期早播:当土壤耕层内5cm地温稳定通过7-8度时,是玉米播种的始期。
播种最正确时期般在5月1日-5月10日。
根据土壤墒情及春季气温情况确定播深,以3-5cm为宜:墒情差,深度以5cm左右为宜;墒情好、气温低可适当浅播,以3-4cm为宜。
2、采用气吸式精播机垄上精量点播,一般情况下,播种与施肥作业一次完成,种子和肥料间距应保持在侧5cm深3cm。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使叶面积指数开展动态合理,减少光反射,增加光的截获和吸收量,使群体内部受光良好。
棒三叶处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基部叶片周围的光照度仍在光补偿点以上,所有叶片都进展较田盛的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干物质,就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另外,种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间的配置方式,在密度或叶面积指数一样的情况下,种植方式不同,群体内的光分布也不同,应根据品种特性、密度大小、生产条件及自然条件综合平衡确定适宜的行株距。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提纲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提纲一、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现状(一)国内玉米消费结构的总体情况1、玉米生产情况。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20%,仅次于美国。
(最近年份的生产情况)2、玉米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2000年之后,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逐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不断扩大,虽然饲料消费数量总体增长,但所占比例出现下降。
3、国内深加工玉米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进入21世纪,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增长阶段来看,2006年以前是增加最快的时期,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限制与引导,开始相对稳定,增幅出现明显下降。
4、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已达到200余种,是我国粮食作物加工中加工链条最长、产品最多的品种。
总体来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是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产品。
(二)我国玉米深加工业主要产品从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状况看,主要是对玉米淀粉的再加工过程,我国生产的玉米淀粉占国内淀粉生产总量的85%左右。
1、玉米淀粉。
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基础。
2、玉米乙醇。
目前我国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3、变性淀粉。
用途较广,发展前景广阔。
4、淀粉糖。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属于玉米深加工业潜力较大的产品,预计未来产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5、氨基酸。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国,其中,柠檬酸依然产能过大。
6、化工醇。
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三)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地域分布情况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
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主要省份介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
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实际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所占比例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2023年云南玉米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云南玉米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云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本次调研对云南省玉米行业的市场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玉米种植云南全省共有3500万亩以上的耕地,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比约为20%左右,约700万亩。
根据调研得出的结果,云南省玉米主要集中在昆明市、楚雄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丽江市、普洱市等地。
二、市场需求玉米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淀粉工业等领域。
据调研,云南省玉米市场主要需求市场分为以下几类:1.食品加工云南省的玉米市场主要服务于大众的食品加工企业。
由于云南省属于民族区域,受地域和种族因素的影响,玉米面、玉米粉、玉米酸奶、油条等食品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2.饲料生产云南省年养殖规模较大,需用大量食用中间用的饲料,因此玉米饲料需求相对较高。
特别是对于某些家禽和动物,如鸡、鸭、猪等养殖中玉米的用量颇大。
3.淀粉工业在云南地区,淀粉工业也是重要农业产业之一,而制造淀粉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
因此,淀粉工业对于玉米的市场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
三、市场价格云南省玉米市场价格因受到生产季节、市场需求和供应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以2018年为例,当年6月份玉米价格约在2.2元/斤左右,到了12月份则降至1.8元/斤左右。
在2019年上半年,由于生产管理加强、产量提高等因素,玉米的市场价格较为稳定。
四、市场前景在当前全球玉米市场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国内玉米行业的市场表现仍相对比较良好。
而云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从调研数据来看,市场需求仍稳步增长,且在众多领域处于不同程度的垄断地位。
因此,我们相信在随着我国乃至全球对于玉米的需求逐渐增长,云南省玉米行业的市场前景仍值得长期关注和拓展。
五、发展建议1.在稳步推进玉米种植的同时,应该加强技术引进和培训,及时引进新的高科技农业种植技术,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2.稳步扩大市场需求,推进粮食加工业技术的创新,提高加工品质;同时增加玉米饲料产业链,认真开展合法合规的饲料生产。
鲜食玉米市场分析报告

鲜食玉米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工业原料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鲜食玉米市场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鲜食玉米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本报告中,将通过对市场现状、鲜食玉米特点以及消费趋势的分析,对鲜食玉米市场进行全面剖析,以期为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章的结构和总结。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主要分析了玉米市场现状、鲜食玉米的特点以及消费趋势。
最后,结论部分对鲜食玉米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展望。
整个报告以客观、全面的角度,对鲜食玉米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鲜食玉米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市场现状,探讨鲜食玉米的特点和消费趋势,分析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市场分析数据和发展方向,促进鲜食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玉米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鲜食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其特点在于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趋势显示,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鲜食玉米将成为未来市场的热门产品。
在未来市场前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鲜食玉米将持续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
因此,建议投资者应加大对鲜食玉米的生产和销售,抓住市场机遇,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鲜食玉米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最后,本报告希望能为投资者和市场相关人士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鲜食玉米市场的机会和挑战。
让我们共同期待鲜食玉米市场的美好未来!2.正文2.1 玉米市场现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市场规模巨大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 玉米产业背景资料 1.1 玉米背景资料 ①自然属性及品种分类 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学名Zea mays L.(又称玉蜀黍)。株形高大,叶片宽长,雌雄花同株异位,雄花序长在植株的顶部,雌花序(穗)着生在中上部叶腋间,为异花(株)授粉的一年生作物。 玉米是喜温短日照作物。从种子萌动发芽到新种子成熟,全生育期需90-150天。从发芽开始,经出苗,生根,茎叶形成等过程。生长特点是以根系生长为主,根的生长量比地上部茎叶大。 根据中国玉米质量的国家标准,玉米的粒色和粒质分为五类,分别是黄玉米、白玉米、黑玉米、糯玉米以及杂玉米。
②质量标准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 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 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中,玉米期货的标准采用的是GB 1353-2009和GB/T 20570-2006。如下图:
③主要用途 世界玉米总产量中直接用作食粮的只占三分之一,大部分用于饲料、工业加工等方面: 2
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多者达90%以上,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 饲料用途。玉米是"饲料之王"。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工业加工用途。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包括玉米淀粉、发酵加工、玉米制糖、玉米油等等。
1.2 玉米产业概况 ①中国玉米生产布局特点 玉米在我国布局广泛,各个省份均有种植。我国玉米生产又具有相对集中性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我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其中,东北春玉米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北部,是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区。该区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时空分布合理,与玉米生育期进程同步,生产条件最为优越,玉米种植面积、产量约占全国的35%。黄淮海夏玉米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6个省市,气候和农田基本条件较好,有效灌溉面积达50%以上。该区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33%左右。近年来,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而西南和其他地区基本稳定或小幅下降。 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3
中国玉米生产布局 ②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概况 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油、食用乙醇、燃料乙醇、谷氨酸、赖氨酸、化工醇、蛋白饲料、纤维饲料等数千个品种,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我国玉米加工企业高度集中于华北、东北玉米主产区。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是玉米加工能力最大的省份,这五个省份的玉米加工量之和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 我国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较大,技术相对先进,有着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并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玉米加工能力正逐渐向少数大企业集中,企业也逐渐向大型化、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 虽然玉米深加工产品众多,但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 4
玉米产业链示意图 但在我国玉米加工产品中,初级加工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而一些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仍然产不足需。
二. 玉米现货市场分析 2.1 全球玉米市场供求情况 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国,这五国的产量之和达到世界玉米总产量的70%以上。但仅美国和中国的产量就占到了世界玉米产量的60%,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9%和20%。因此,对于全球玉米市场,这里着重分析美国。
从玉米供需关系及库存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全球的玉米供需形势正向偏紧的势头发展。产量不断增加,但消费增长也明显,且库存消费比近几年的走低无疑证明了上述观点。下表更能说明问题:
地区 2008/2009 2009/2010 增加数量 增幅 世界 786.45 794.06 7.61 0.96% 5
美国 307.39 329.06 21.67 7.04% 世界玉米产量情况(单位:百万吨)
地区 2008/2009 2009/2010 增加数量 增幅 世界 772.74 799.62 26.88 3.48% 美国 262.65 274.97 12.32 4.69% 世界玉米消费情况(百万吨)
地区 2008/2009 2009/2010 增加数量 增幅 世界 144.33 139.12 -5.21 -3.61% 美国 43.19 41.53 -1.66 -3.84% 世界玉米期末库存情况(百万吨) 2010与2009的数据对比中,世界玉米产量及消费情况同时增长,但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不及消费量增长明显。而产量无法满足需求的部分则要靠库存来弥 6
补,导致了2010年度的期末库存减少。 美国方面,2010年产量大幅增加,这是致使美国玉米价格下跌的最重要原因。在玉米播种及生长期间,美国天气始终风调雨顺,为玉米产量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是到了后期才出现霜冻威胁,收割的进度稍显落后对最终产量形成一定的影响,但仅是一个完美年度中的小瑕疵,对大局影响不大。美国的消费与产量相比,增幅明显偏小,这对价格压力较大。虽然最终美国玉米的出口导致期末库存为负值,但与上一年度比较来看,库存的减少幅度已经放缓。 进入2011年,从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全球各主要国家玉米供需展望报告可以看出,国际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的格局仍没有改变,玉米的紧缺成为全球话题。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阿根廷等地的旱灾,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等地的洪水也成为2011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接近历史最低水平的重要因素。据美国行业机构表示,2011年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将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2.2 中国玉米市场供求及价格情况 7
2010国内玉米的产量为1.66亿吨。较2009年相比减少了5500万吨左右。这是由于国内玉米生长关键期间,东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所造成的。而中国的玉米消费量比2009增加了600万吨左右,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后期玉米期价走高,而国内也确实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行情。前期国内玉米曾实现连续五年增产,结余的库存保证了市场供应,因此一个年度出现产量减少还威胁不到供需
平衡,若相同的问题再度发生的话,国内的乐观局面恐怕会被打破。虽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这却是一个潜在的因素,近年的供需关系是玉米市场连续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 从种植面积看,由于2009年的收储政策保护了农户的利益,玉米的种植收益比较理想,受此影响,去年国内玉米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与美国玉米的情况恰好相反,虽然面积增加曾让玉米处于一段时期的调整期,但去年受到干旱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却没有增加,这等于把种植面积的利空因素完全释放,可以说种植面积的变化未给玉米造成实质性影响。 据调查,2010年全国玉米产量16600万吨,同比增幅6.6%。去年的增产,将会为今年市场中造成相对宽松的供应局面,为市场的稳定奠定基础。因而,2011年市场总体情况应当是稳定的。近期的市场表现也确实如此。不过,今年我国玉米市场也只能说是相对宽松,从绝对量来看仍然是偏紧的,只是市场需求缺口并没有去年那么大。根据新湖期货的估测,2009/10年度中国玉米市场产需缺口约为2200万吨~2400万吨,依据主要是国有期末库存同比减少2500万吨~2550万 8
吨,非国有期末库存增加约300万吨~500万吨,净进口150万吨;估测2010/11年度产量增加1300万吨~1500万吨,需求增加300万吨~500万吨,产需缺口减小约1000万吨。即该年度产需缺口仍可能保有1200万吨~1400万吨左右。 与供求偏紧相对应的,便是我国玉米价格的持续走高。
上图反映了05年以来,我国玉米均价呈现不断上升的特点。虽然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玉米价格涨速减缓,但2009年又开始加速上涨。去年以来,由于供需趋紧、成本上升、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粮食价格近年来已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通道。 不过这个高速上涨的局面,在2011年开始得到一定遏制,但上涨趋势没有发生扭转。
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玉米价格仍然稳步走高。虽然今年春节过后,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一路突飞猛进,但在此期间,国家对玉米市场的政策调控始终未有松懈。近来更是新增了国储芽麦的竞价销售,以缓解国内饲料原料供应可能存在的 9
紧张情况。受此影响,南北各地玉米现货价格涨势止步,局部地区受阶段性供应增加的影响而导致价格走弱,其中尤以南方市场表现相对明显。3月份市场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供销积极,交易气氛非常活跃。从今年春节后市场中一改囤货情绪,现货供应量明显加大,市场中深加工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这也是节后玉米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至目前总体来看,今年市场中玉米存量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的增加,预计今年市场出现去年市场大量囤粮造成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如此,玉米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超过了2000元/吨。
三. 玉米期货市场分析 3.1 CBOT玉米期货市场分析
近两年CBOT玉米期货指数走势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CBOT玉米期货价格在近两年处于震荡上行的格局,在2010年下半年初开始了快速的增长。2009年8月末,CBOT玉米期货价格为480美分/蒲式耳,2011年4月的价格约为7.68美元/蒲式耳,涨幅达到119.96%。 具体来看,其走势主要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CBOT玉米期货市场在09年下半年上升欲望较强,价格有小幅度上涨,最高涨幅在09年12月达到35%左右。此时CBOT玉米期货还属于窄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