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
断层对压裂的影响研究报告

断层对压裂的影响研究报告断层对压裂的影响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断层对压裂操作产生的影响。
通过结合实地调研和数值模拟,我们分析了断层对于裂缝扩展长度、裂缝形态以及裂缝网络的分布等参数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存在对压裂操作具有重要影响,对压裂效果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本研究为优化压裂操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1. 引言压裂是一种常见的增强油气井产能的方法,通过高压注入流体,将岩石中的裂缝扩展并连接起来,从而提高岩石中的渗透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断层的存在往往会对压裂操作产生不利影响。
断层是地质构造中岩层发生错动的地方,不同岩层之间的错动使得裂缝扩展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压裂的效果。
因此,了解断层对压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研究方法2.1 实地调研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压裂操作频繁的油气田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采集油气井的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和实际施工数据等,我们获取了详细的研究样本。
通过现场观察和采样,我们对断层的分布、数量以及大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2 数值模拟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断层对压裂的影响,我们运用了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在数值模拟中,我们根据实地调研所获取的断层分布信息建立了一个地质构造模型。
然后,通过改变断层数量、大小以及位置等参数,模拟了不同断层条件下的压裂过程。
最后,我们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况下裂缝扩展的长度、形态以及裂缝网络的分布等参数。
3.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油气田中断层的数量和大小差异很大。
有些地方的断层稀少且规模较小,而有些地方则有多个大型断层。
这种差异对压裂操作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在数值模拟中,我们发现断层的存在会限制裂缝的扩展长度和形态。
当断层较少且规模较小时,断层的影响较小,裂缝可以较为顺利地扩展。
然而,当断层较多且规模较大时,断层将成为裂缝扩展的阻碍,裂缝往往会沿着断层面束缚扩展,导致裂缝的长度较短且形态较为复杂。
4. 结论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断层对压裂的影响。
新民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技术研究

新民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新民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介绍了新民油田压裂措施增产规律研究,压裂参数优化设计、不同储层有效改造技术试验;提出了合理压裂改造规模,制定了不同储层针对性改造技术手段,形成了高效增产保障技术手段,对低孔隙、低渗透、低产能的砂岩油藏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系统评价参数优化现场试验新民油田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平均渗透率5.4×10-3um2,平均孔隙度15.2%,平均孔喉半径5.4um,渗流难,存在启动压力,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地层中同一半径处地层压力也越低。
储层特性决定了导流能力差,自然产能低,需要压裂改造。
而重复压裂递减快,效果变差,需要不断进行试验研究,提升压裂增产水平。
一、研究技术思路分析评价历史改造效果,找出适合现开发阶段的增产规律,明确选井选层方向、优化方案设计,提高措施效果和经济效益。
针对不同储层开展相应压裂针对性试验,形成不同储层配套改造技术。
1.区块措施增产效果评价通过措施增产量、低效率两个指标、对区块稳产状况、措施适应性做出评价,明确措施改造主体方向。
2.地层能量与增产量相关性评价用统计方法分析压裂效果和地层能量的关系,评价出目前新民复压层的最佳压力系数为0.75~1.1,最佳压力为9兆帕以上。
3.分层增产效果评价通过对新民油田主体区块各小层历次动用及增油情况分析评价形成三种潜力: 11、12小层为剩余油认识挖潜主力层; 7、9、10为提高增油水平接替层;5、6、8小层为新技术试验储量有效动用试验层。
4.微相与压裂效果相关性评价增油效果受沉积相影响较大,位于河道主体井压裂增产最高、稳产水平好;分流河道增产效果、稳产水平次之;废弃河道和溢岸砂增产效果差、稳产水平低。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油水井所处沉积相,根据不同沉积相,制定不同的储层改造措施和开发技术政策,提高开发效果。
5.改造时机评价改造时机对重压效果影响大,分析新民油田主体区块压后有效井增产情况表明重压增产呈先升后降趋势,压后增产水平在2~3年内降低为零,重压时机20~30个月。
压裂工艺设计优化及效果分析

压裂工艺设计优化及效果分析油田的压裂工艺种类较多,针对油井性质的不同,常采用不同的压裂工艺。
针对老井,一般采用普通压裂、多裂缝压裂、选择性压裂等;对于新井,则应用限流压裂和细分控制压裂等。
而不同的压裂技术在施工工艺上也有不同,目前我国的油田在应用压裂技术时,常因为油井的类型和施工工艺的影响导致压裂工艺的应用出现问题,因此研究压裂工艺的优化方案,对于提升我国油田的产量,确保我国的石油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1压裂工艺的优化设计和应用为对优化后的压裂工艺进行实际应用测试,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透储层,在部分采油厂进行了优化后的压裂工艺,同时对其产油量进行了测试。
1.2施工规模1.1.1薄差储层加强施工改造针对该油田中部分油井的薄差储层发育的特性,在原有的压裂工艺的基础上,我们对施工的规模进行了强化改造,改造的重点主要在穿透规模和加砂规模上,经过改造后的薄差储层中,砂体类型和穿透比为:河道砂13%-15%、主体薄砂15%-17%、非主体薄砂和表外储层17%-21%。
1.1.2明确重复压裂层位的改造需求对于重复压裂层来说,若原先的层位是含水量较高的层位,则在改造时采用选择性压裂的方式,对层中含水量较高的部分进行临时封堵。
原压裂层位,该层位在长期的原油开采工作中存在效果变差的问题,且初期并为进行较为大幅的改造,通过对原压裂层位的分析,发现其尚剩余大量未开采的原油。
因此在改造时,在原压裂工艺加砂的基础上再加砂3-4m3,确保改造后的压裂裂缝能够穿透原压裂裂缝,从而强化原压裂层位与连接水井的连通以强化其渗透作用,减缓其在原油采集过程中效果变差的趋势。
1.1.3加大查层检漏井和注入井的施工规模对于查层检漏井,在改造时应当重视压裂的规模,对于受效较差的采出井,应当采取在含水回升初期进行压裂改造的方式,重视压裂前的施工措施和施工参数的改造,在实施压裂完毕后,对油井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压裂措施的效果。
对于注入井,在压裂时应当强化压裂施工的规模,扩大裂缝的面积和深度,确保裂缝能够较好的穿过注入井,建立油井和水井之间的沟通,从而保证注入的效果。
济阳坳陷页岩油水平井压裂技术研究

济阳坳陷页岩油水平井压裂技术研究摘要:济阳坳陷页岩油储量丰富,是胜利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阵地。
其储层具有埋藏深,物性差,泥质含量高,塑性较强,原油粘度大的特点,前期压裂后存在产量递减快,单井产能低的问题。
本文针对页岩油的压裂改造难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开展“地质-工程”双甜点可压性评价的基础上,以水平井密切割分段分簇均衡压裂技术为核心,通过裂缝和施工参数优化,配套研发高效防膨剂、全悬浮压裂液等新型压裂材料,形成以“体积缝”和“高导缝”有机结合为基础的胜利页岩油水平井密切割及多尺度组合缝网压裂工艺技术。
义页平1井的现场试验表明,压裂改造后裂缝复杂程度高,改造体积大,增油效果好,为下步胜利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页岩油压裂甜点水平井密切割组合缝网压裂材料一、前言济阳坳陷页岩油资源丰富,目前已在40口探井获工业油气流,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胜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其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三下、沙四上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沾化凹陷和东营凹陷,具有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泥质含量高、塑性较强和原油粘度大等特点。
图1济阳坳陷泥页岩探井分布图“十二五”以来,为了突破胜利油田页岩油压裂改造增产技术瓶颈,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研究。
2012-2016年间,胜利油田开展了页岩油气勘探及评价,通过技术引进及自主研究,实施了4井次的现场应用,分别采用套管固井泵送桥塞-射孔联作分段压裂技术、裸眼完井多级分段压裂技术及二级组合缝网压裂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页岩油勘探效果,落实储量,2019年开展页岩油水平井压裂技术研究,但目前胜利页岩油水平井分段分簇依据不足,且受储层非均质性和射孔等因素的影响,每簇裂缝改造程度差异大,无法实现均衡改造;此外,同地质条件下改造体积与主裂缝长度合理优化存在一定盲目性,如何进一步增加裂缝的复杂程度,需要继续加强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页岩和胜利页岩的特点,胜利页岩在沉积类型、矿物成份、力学特征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技术。
油田开发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

随着大 庆 油 田开 发 生 产 时 间 的 延 续 , 下 石 油 地
止 泵注 . 裂缝 闭合后 , 油层 内部 形成 一条 高 导流 能 力
的通 道 , 油井 转抽 使 石油 的原 油 产 量增 加 , 实现 增 产
储量 逐 渐减 少 , 层 含 水 率 上 升 , 油 产 量 下 降 . 油 原 为
油 田开发压裂 参数 的优化 施工
陈旭 升 陈春 明 , 王秀 臣。 ,
(.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龙 江 哈 尔 滨 1哈 黑 104 ;2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研 究 生 处 , 龙 江 哈 尔 滨 10 8 ; 500 . 黑 50 0
3大 庆 石 油 管 理 局 井 下 作 业 公 司 , 龙 江 大 庆 131) . 黑 6 53
油井 实行 水 力压 裂 是 砂 岩油 田开发 中一种 有 效 的 增
液 量 、 砂 量 、 合 比等 参 数 对压 裂 增 油效 果 有显 著 加 混
产技 术措 施 , 它是 利 用 地 面 泵 将 粘 稠 液 体 以 一 定 的
速度 注入 油 井 的井 筒 内 , 当注 入 速 度 超 过 油层 吸 收 速度 后 , 即在 井底 被 压 开一 条 裂缝 , 随后 将 混有 支 持
Ab ta t sr c :On t e b s r d c i e o d n s a itc c h a i of p o u t s on r c r a d t ts is omi g f om h y r u i a t rn n r t e h d a lc f c u i g r
中 图分 类 号 : E 5 . T 3 71 文献 标 识码 : A
基于响应面的水平井-直井整体压裂参数优化方法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E T R OI E UM G E O I OG Y AN D E N G I N E E R I NG
第 2 7卷 第 2期
文章编 号 : 1 6 7 3~8 2 1 7 ( 2 0 1 3 ) 0 2—0 0 8 8—0 4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2 2
R S M 基 于假设 : 响 应变 量 y与各个 因子 z , z 。 , …, z 间 总是存 在 某 个 真 实 函数 关 系 , 而 在 有 限
的因子 空 间 内该 函 数 可 以用 多项 式 模 型来 近 似 逼
近 。常用 的多 项式 有线 性 、 交互 和 二次 模 型 , 分 别 如
2 应 用 实 例
大 庆外 围某 低 渗 透 油 田平 均 渗 透 率 4 0×1 0
k t m , 平均 孔 隙度 为 2 0 , 含油饱和度为 6 5 , 有 效
厚度 2 m, 原油 密度 为 8 2 3 k g / m。 , 油层顶 深 为 1 2 0 0 m, 原始 地 层压 力 1 4 MP a , 平 均井 距 3 0 0 m, 地 应 力 为 东 西方 向 , 井 网形 式 主要 是 水 平 井 一直 井 7点 混 合井网, 水 平井 与 主应 力大 致呈 4 5 。 夹角 。
1 响 应 面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响应 面法 的 基本 思想 [ 5 ] 是 通 过 近 似 构 造 一 个 具
h n k e n D e s i g n ( B B D) 法 。B B D与 C C D 设 计 的 区 别
在 于相 同 的因素 下所 需 的 实验 次 数 少 而经 济 , 适 用 于所 有 因素 为计 量值 的实 验 , 无需 多次 连 续实 验等 。
七里村油田压裂裂缝研究

七里村油田压裂裂缝研究【摘要】压裂是低渗透油田油层改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论文通过对七里村油田主力油层长6油层的岩石破裂后裂缝进行研究,详细描述人工裂缝的形态和延伸规律,从而明确该区人工裂缝类型与形态,并通过压裂后的裂缝检测得到对裂缝更加详细的认识。
【关键词】油田开采压裂地应力裂缝1 引言七里村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东部,主要开采层位为延长组长6油层组,开发井网采用正方形、菱形、三角形三种井网格局,长6地层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
油藏埋深浅、物性差、地层压力衰竭严重,无边底水,为典型浅埋藏、低压、特低孔、超低渗岩性溶解气驱油藏。
七里村油田属于特低渗透的致密油田,必然要求对目前普遍应用的整体压裂改造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压裂后裂缝的形态及规律,以提高开采效益和开发水平。
2 裂缝形态通过对七里村采油厂98口井的资料分析,对不同井深的压裂破裂压力、工作压力、停泵压力进行拟合计算,寻找规律确定不同井深在压裂过程中形成裂缝形态,最终通过拟合分析、回归分析、应力拟合、盖层应力叠加计算等分析手段,确定出不同井深的人工裂缝形态分为三类。
井深分布为500米以内深度的井为浅层水平裂缝;由于七里村油田地层应力系统比较复杂,介于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之间,易于形成复杂裂缝,比较难以拟合,因此我将其定义为复杂裂缝,一般深度在500-650米之间的井深形成的裂缝心态非常复杂。
井深大于650米的储层,在压裂时形成了先对比较稳定的垂直裂缝。
3 压裂裂缝监测3.1 常用压裂裂缝监测技术水力压裂过程中,大量的压裂液和支撑剂在超过破裂压力的情况下进人地层,这会引起几种显著的变化,即由于地层破裂、裂缝延伸所形成的微地震,由于地层裂缝的张开造成地面或井下位移的变化,由于大量低电阻、低温的压裂液进人地层造成裂缝附近电位以及井筒、地层温度的变化,压裂裂缝监测技术也就是基于这几种变化而发展出了几种监测技术体系。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研究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hree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原理
PART Five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未来 发展
PART Two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研究 背景
PART Four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实践 应用
PART Six
结论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 藏压裂裂缝暂堵转 向技术的研究背景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 天然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 开发难度大,需要采用特殊技术 分布范围广,开发潜力大
压裂向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暂堵转向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实 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挑战
暂堵转向技术对胜利油田的贡献和 效益
应用效果分析
提高采收率:通过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可减少重复压裂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生产参数:根据不同油藏条件,优化压裂施工参数,提高生产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该技术可减少压裂液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强化裂缝监测技术:实时监 测裂缝扩展情况,确保压裂
效果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大 数据和机器学习,提高压裂
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和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以 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
智能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压裂裂缝暂堵转 向技术的智能化,提高油田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a y S NOP G r mq 3 0 C ia 3N . OiP o u t nP a t C a g igOi e o a y P to h n , i c u n7 0 0 , mp n , I E U u i 0 1 , h n ; . o l r d ci ln, h n qn l l C mp n , er C ia Y n h a 5 0 6 8 1 3 o i f d
谢 远 伟 李 军 亮 廖锐 全 杜 周 王 军 3 刘 家 意
(. 汀大 学 石 油 工程 学 院 , 北 荆 州 4 4 2 2西 北 油 田分 公 司 工程 技 术 研 究 院 , 疆 乌 鲁 木 齐 8 0 1 ; 1长 湖 3 03;. 新 3 0 1 3长 庆油 田分公 司采 油 三 厂 , 夏 银 j 50 6 4胜 利 油 田分公 司孤 岛 采 油 厂 , . 宁 I 7 0 0 ;. J 山东 东 营 2 7 3 ) 5 2 1
基 金 项 目 : 北省 高等 学校 优 秀 中青年 团队 计 划 项 目“ 渗 透 油 气 井动 态仿 真 与 决策 技 术 ” T 0 8 3 湖 低 ( 20 0 )
摘 要
压 裂 井裂 缝 参 数是 决 定 压 裂效 果 最 主要 的 因素 , 选压 裂参 数 可 以提 高效 益 , 优 节约 成 本 。 以 长庆 油 田 某 区块 菱 形
关 键 词 菱形 反 九 点 : 缝参 数 ; 井 ; 井 : 力压 裂 裂 角 边 水
中图 分 类号 :E 5 . T 3 71 文 献标 志 码 : A
S ud n f a t epa a e e ptm ia i n o r c ur d wel t y o r c ur r m t r o i z to ff a t e l s
Absr c :Fr cu epa a ee ffa t r dweli hemos mpot n a t t tr n h r curn fe ta d i c n b pi z d ta t a tr rm tro c u e l st r t i ra tfcm’odee mi et efa t i g e c n t a e o tmie
Chn ; . d oOiP o u t nP a tS e gi l e o a y S NOP C o g ig2 7 3 , i a ia 4 Gu a l r d ci ln , h n lOi l C mp n , I o f d i E D n y n 5 2 1 Chn )
ea x mpl.b s d o he m ah m aia de o i~wae wo—p a e fo o o p r e bii r s r i,t e u e a e n t te tc lmo l fo l trt h s w flw e m a lt e evor h c multv ge f l y a ie de r e o
断 块 油 Fra bibliotek气 田 21 0 0年 1 1月
7 2 第 l 第 6期 6 7卷
F U 一 L C L& G S F E D A I B O K OI A IL
文 章 编 号 :0 5 8 0 0 0 0 — 6 — 3 10 — 9 7 2 1 )6 7 2 0 f
压裂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
t i r v h o t ef cie e s T k n h imo d s a e n e td n n p tp t r n a b o k o a g ig O l ed a n o mp o e t e c s— f t n s . a ig te da n h p d iv r i e s o a t n i l c fCh n q n i l s a e  ̄ e e i f
Xi e Yua nwe LiJ nl n Lio Ru q n Du Zho W a g Ju 3 Li iy i u i g a a i ua u n n u Ja i (. le eo toe m gnern , ngz ie st, i z o 4 2 , 1Colg fPer lu En i e ig Ya teUnv riy Jng h u43 0 3 Chia . gne rngRe e r hI siu ̄ No t n ;2En i e i s a c n tt t rhwe t l ed s f l Oi i
反 九点 井 网 为例 , 用低 渗 透地 层 油 水 两 相流 数 学模 型 , 用数 值 模 拟 方 法 , 拟 计 算 不 同 裂缝 参 数 组合 、 同 生 产 时 间下 应 采 模 不
的原 油 累计 采 出程 度 , 细 分析 了水 力 压 裂采 出程 度 与裂 缝 参数 、 网形 式 、 间 的关 系。 通过 对 比 发现 : 短 期 内获 得 最 详 井 时 在 大 的采 出程 度 , 加 边 井 裂缝 半 长是 必 要 的 : 压 裂 生产 中后 期 , 井 的 裂 缝会 引起 注入 水 的 浸入 , 油 产 量 下 降 , 水 率 增 在 边 原 含 急剧 上 升 , 同时 由 于注 入 水 大部 分 从 边 井 流 出 , 角井 无 法得 到 注 水 井的 影 响 , 而 角 井产 量 也 大 幅度 下 降 , 使 从 因此 要 在 中长 期 获得 最 大 的采 出程度 , 需边 井取 较 短 的 裂缝 半 长 , 井取 较 大 的 裂缝 丰 长: 该 结论 为 压 裂 参数 优 化 提 供 了新 的 认 识 。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