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docx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稚子弄冰》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一,这首诗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
全诗四句, 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凭借语言文字注解、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法学法稚子弄冰》的诗句稍难理解一些,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注解,让学生讨论、想象,也不难理解其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优美,达到了陶冶情操,提升鉴赏的目的。
五、说学情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之形成能力。
古诗中像这样描写儿童活泼可爱的诗篇还有很多,应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搜集,自己积累,并开展“赛诗”会。
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积累这方面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 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了解作者杨万里(公元 1127 年— 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第【1】篇〗设计理念《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特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版)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
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
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读懂课文,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猴王是谁吗?(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电视剧《西游记》)那你们读过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猴王并不陌生,直接引入课题简洁、省时,能更快的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说课稿第【1】篇〗《景阳冈》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共分四部分,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还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
”《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体学习地位,更多地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武松打虎场面的精彩。
2.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3. 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场面的精彩。
2、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注重阅读体验)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品读课文精彩段落)五、说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法:(信息技术导入渲染法)ppt课件:通过课件的设置提示、引领学生清晰明确的学习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视频《武松打虎》片段:充分利用视频的形象性、重现性特点,让学生通过感官进行观察和分析,更加感性的理解打虎的精彩场面以及武松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
课前,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你知道他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看老师写课题。
注意“猴”字。
(师先板书“神通广大”,再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了解“注释”的作用。
课题后面有个小(1),表示有注释,这篇文章很多地方有注释。
有了注释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
那么,这个注释(1)告诉我们什么?(请学生回答)师小结:《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西游记》,和《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合称为四大古典名著,是用“古白话文”写的。
3、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4、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1)学生回答。
(2)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2、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3、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1、课题课型: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聋校课本第十五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田忌赛马》。
2、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后,田忌在朋友孙膑的巧妙安排下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
在一输一赢之间既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又启示人们:只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合理使用力量,就能转败为胜的道理。
课文语言平实、情节简单,孩子们阅读这篇文章,既会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又能借以进行思维训练。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孙膑的聪明才智,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则是教学的难点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分清两次赛马的经过,探究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能力目标:1、借助朗读、分析赛马两次出场顺序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思维训练,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领悟孙膑的聪明才智,并自主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所表达。
3、情感目标:懂得“遇到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都能想出好办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
课堂上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并准备让通过自读课文写出或是画出赛马的过程,以备课堂实践演示之用。
四、教学设计:1、复习(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本课是第二课时,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疑问,激起对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课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2、新授(一)这课主要是通过孙膑和田忌的对话引出第二次赛马,再讲读第二个意义段的时候主要是分析他们两个的对话,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知道了,正当田忌垂头丧气准备离开的时候遇到了孙膑,所以由于孙膑的说服,田忌同意了第二次赛马。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4《梅花魂》【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4《梅花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外祖父的一段难忘的往事,表现了外祖父热爱梅花,更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梅花的精神,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中的梅花精神有所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梅花精神,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祖国,具备梅花般的品格,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正确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梅花精神,体会作者的情感,将梅花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教学等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课文中梅花的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梅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梅花的特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梅花的精神。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
4.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梅花精神,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5.情感升华: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如何将梅花精神应用到生活中,教师进行鼓励和指导。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精神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选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和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课前准备《三国演义》主题曲四、说学法、教法学法:以读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
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五、设计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体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有效阅读的最好载体。
六、设计特色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七、设计意图1、通读全文,把握研究主题。
2、精读全文,领悟研究策略。
3、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谁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主题曲?生:《三国演义》。
师:在深沉悲壮的乐曲声中,我们仿佛跨越了历史的时空,来到了那个战火分飞的年代,下面让我们走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继续领略三国时代的风云纪事,品评一代风流人物的事非与功过。
二、学习七、八自然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周到,那样细致,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第【1】篇〗《草船借箭》说课稿一、说教材《草船借箭》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相关情节改写而成。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课文用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展开矛盾冲突,因而人物形象鲜明。
因此要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揣摩人物内心,加深理解。
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教学目标预设为: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妒忌、委托、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基本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体会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5.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并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体会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月是故乡明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
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
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
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
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
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
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
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
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
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
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
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
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蒙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
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
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阅
读感受。
(5)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6)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7)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通过
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三、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
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
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课文里面的
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合
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
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
潭印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八月湖水平”等可能比较陌生,
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平沙
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
荷塘月色等可能了解很少。对于这些比较陌生、了解很少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
2.说学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3
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古诗,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从交流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入手导入课题,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感受“月是故乡明”做情感铺垫。
解释题目后,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并引导学
生由题目想到文章的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题目的出处是杜甫的《月夜忆舍
弟》;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其他诗句。并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要用杜甫的诗
作为题目是为了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
涵。并进一步体会到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
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2.整体感受,理清顺序。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在学会字词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从对
“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
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
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
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3.了解作者童年趣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开头,了解作者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
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
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教学中,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回忆的童年生活中的几件趣事:
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望月
游玩;梦月亮。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都跟月亮有
关,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4.补充资料,了解表达方法。
教学中,教师适当补充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
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荷塘月色等有关资料,
引导学习了解作者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
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突出作
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正
如作者所说的“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
4
个平凡的小月亮”。使学生感受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感受其作用是概括全文并
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5.了解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了解为了表达本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一主旨,作者运用
描述、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写思乡之情。第一,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述,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
故乡的月亮的对比,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情;第三,作者拿赏月
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相比,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最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
对故乡的思念。
在学生掌握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后,鼓励学生在小练笔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表达自己的感情。达到了语文教学由读到写的教学目的。
七、说作业设计:
鼓励学生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以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解释思乡名句
“月是故乡明”;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呼应
前文,情感迸发。二是透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
挂。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