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试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试题

论述马克思的德育观(20分)

“任何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的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放弃思想阵地,无疑意味着放弃政权。马克思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德育内容的重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必然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价值取向,而不能是其它。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必然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试述“发现学习法”的实质(20分)

答:现代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强调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过程,非常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学习包括三个几科同时发生的过程:(1)习得新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背的,或是已有信息的一种替代或者是已有信息的提炼。(2)转换——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3)评价——检查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布鲁纳发现法的特征有四:(1)强调学习过程。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2)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它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

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3)强调内在动机。学习中要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使学生有一种寻求才能的内驱力。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4)强调信息提取。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

对”发现学习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布鲁纳“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即把学科、原理及特有的研究方法纳入教材内容,并围绕学习课题准备好假设、验证用的资料、实验等,教师充当指导角色,学生作为学习主人去探索和发现,师生协作,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

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虽然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我们可以借鉴布鲁纳发现学习法中的“矫正性反馈”理论。在布鲁纳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时取决于教师何时,按何种步调给予学生矫正反馈。他认为反馈信息,应在学生将自己的试验结果与目的要求作比较时给予,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在此之前给予反馈,学生要么不理解,要么变成记忆的额外负担,如果在这之后,那么就不能为学生下一轮问题解决提供指导,布鲁纳称之为“中介反馈”。但如果学生因驱力太强而处于焦虑状态,那么提供矫正性信息不会有多大用处。另外,如果学生有一种防碍学习的心理定势的话,学习往往会显得异常困难,这时,学习的每一步骤都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布鲁纳称之为“即时反馈”。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1)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反馈给学生的信息要适时,不是学生有问即答。(2)矫正反馈信息时因人而异,当学生走进死胡同时,要及时反馈。如果仅仅是驱力大强处于焦虑状态,最好是鼓励和引导,而不是立即提供信息。

2、试论“教育即生活”观的历史针对性(20分)

答:“教育即生活“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他创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给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以致命的批判,使20世纪的西方教育史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是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则是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杜威在创立自己教育理论时不容回避的一个方面.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世纪未,美国工业跃为世界第一位,产业工人已达700多万人.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广泛运用,机器工业逐步推广.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工业社会的出现客观上要求劳动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适应生产大变动的多方面才能。然而,当时的美国教育与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是承袭欧洲大陆和英国的旧学校传统,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传统教育理论以书本、课堂为中心·忽视儿童的能力培养、技术训练和职业准备,这与美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杜威指出:传统教育"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学校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得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教育与社会生活割离,理论与实际分离,这对儿童身心发展是极其有害的.也是与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必须彻底改革。

从实用主义哲学观出发,杜威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来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条件;从人类经验的交流来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与社会生活切实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他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的过程而非将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合一体,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前人知识的传授、忽视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的弊端.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主要意图或目标是通过获得教材中有组织的知识和成熟的技能,为年青一代承担未来责任和获得生活上的成功作好准备."这种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的教育导致了"为了深远的和多少是不可知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儿童缺乏现实生活能力,变得"恭顺、服从、小心从事",没有首创精神和责任感.同时,"这种脱离深思熟虑的行动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智力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就是动变,未来通常变幻莫测。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场所,仅仅强调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鼻必须着重培养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杜威希望在使儿童学习前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之间,即在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之间,找到一种"保持恰当平衡的方法."杜威把儿童"通过参与成人所傲的事去学习'称为间接的教育(即直接经验的学习),把"对青少年进行的深思熟虑的教育"称为正式教育(即间接经验的学习)杜威认为:间接的教育“是自然的教育,也有其重要性”,但随着文明的进步,“没有这种正式的教育,不可能把复杂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成就传递下去。同时,这种正式的教育,由于儿童掌握了书籍和知识的符号,也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获得经验的道路,如果听任他们自己在和别人非正式的结合中去拣取一点训练,就得不到这经验.'杜威也意识到:"从间接的教育过渡到正式的教育,带来了许多明显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