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阿尼玛原型分析
《剪刀手爱德华》影评

《剪刀手爱德华》影评《剪刀手爱德华》是由蒂姆·波顿执导的一部于199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拥有剪刀手造型的特殊男孩爱德华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下面将从剧情、表演和主题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评述。
首先,剪刀手爱德华的剧情深入人心,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
影片以一个充满奇幻和童话感的镇子为背景,以剪刀手爱德华的视角展示了他与社会的陌生和疏离。
他的剪刀手造型让他成为镇上的异类,同时也因此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孤独。
他善良纯真的心灵与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被误解的个体所面临的困境。
其次,影片中的表演精彩绝伦,将角色演绎到位。
约翰尼·德普作为爱德华一角,塑造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形象,他用微妙的表情和动作将观众带入了爱德华的内心世界。
德普通过他的表演,传递出了一个心地善良但被孤立的灵魂的内心挣扎和真挚情感。
而影片中的其他演员,如薇诺娜·瑞德、达奇·霍尔·海尔以及凯丽·费雪等人也都给予了出色的演技,使得整部电影更加生动和感人。
最后,影片探讨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主题与议题。
《剪刀手爱德华》通过爱德华这一特殊的角色,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于不同和陌生事物的态度。
影片中的镇民们对爱德华的冷漠和误解,让我们反思了社会对于异类、弱者的态度以及包容与理解的重要性。
此外,电影还提出了关于真正自由和幸福的思考,对人性和人情的反思让观众深思不已。
总的来说,《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情感共鸣的经典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风格、精彩的表演和深远的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在发人深省的同时,也给予了观众希望和温暖。
它不仅仅是一个治愈人心的童话故事,更是在展现了一个对人性、社会和爱的深度思考。
无论是导演的创意,角色的塑造还是故事的呈现,都让这部影片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浅析《剪刀手爱德华》世俗下不染尘埃的绝美爱恋

浅析《剪刀手爱德华》世俗下不染尘埃的绝美爱恋《剪刀手爱德华》简述的是一个只有剪刀手的机器人和女主人金发生的一段绝美却因为世俗种种原因不能善终的悲惨爱情。
《剪刀手爱德华》的爱情故事中间穿插了很多世俗的善与恶、美与丑,这段悲惨的爱情背后突出人性的灰暗,让爱德华和金的感情就这样被世俗所摧毁。
本文对电影《剪刀手爱德华》进行分析,以爱德华和金的情感为主线剖析社会的种种问题。
标签:爱德华;剪刀手;世俗;爱恋1、前言蒂姆·伯顿导演的《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现代童话。
爱德华(约翰尼·戴普饰)是一个机器人,他拥有人的心智,却有一双剪刀手,孤独地生活在古堡里,闯入古堡的化妆品推销员佩格把他带回家,让他走进了人类的世界。
单纯的爱德华爱上了佩格的女儿金(薇诺娜·瑞德饰),金也慢慢的被爱德华的善良所吸引。
但是一连串的意外事情让周围的邻居对爱德华的态度从喜欢变成无法接受,爱德华痛苦地发现,他总是好心办坏事,连自己的爱人都不能拥抱,或许,他注定就不属于这个世界。
2、《剪刀手爱德华》的故事情节2.1爱德华与老发明家的生活。
电影一开始就讲述爱德华的出身,他生活在一个古堡中,是由古堡中的一个老发明家创造出来的。
爱德华是这个老发明家众多发明之一,爱德华本身就是一个机器,他拥有着一双剪刀手和曲奇饼做的脏,但是老发明家每天给他讲故事、教给他人类的思想、告诉他什么是美,就这样爱德华有了人的感受。
爱德华老发明家生活在一起很和谐,直到有一天,当老发明家决定要将爱德华的剪刀手换成一双真的机器手的时候,老发明家突然猝死了,爱德华意识到他将永远都无法拥有一双完整的手,于是他将老发明家准备给他按上的掉在地上的手臂剪碎了。
爱德华想伸手去抚摸老发明家的脸颊,但是他将父亲的脸刺出了血。
从此,爱德华成为一个没有表情、没有双手的剪刀手爱德华。
没有了老发明家的陪伴,他在古堡中孤独寂寞,没有生活的目标。
他内心的孤寂为他遇到女主人公金的初遇做铺垫,这样孤独的出身也成为他之后在社会中格格不入的原因。
剪刀手爱德华 影评

剪刀手爱德华影评《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由蒂姆·波顿导演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位电影评论家,我非常荣幸能够分享我的观点和感受。
首先,我想强调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强烈情感和共鸣。
故事以一个被误解的角色为中心,即剪刀手爱德华,他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人,没有手指,只有剪刀。
这个角色在社会中被孤立,被视为怪物,但实际上,他内心善良、敏感而温柔。
这种对于与众不同的人的理解和同情,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其次,电影的美学风格也是令人难忘的。
蒂姆·波顿以他独特的黑暗幻想风格,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看似完美而又虚伪的社区里。
这种对于社会虚伪的揭示,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偏见。
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摄影手法也是精彩的,色彩鲜明的场景和精心设计的角色服装增强了电影的幻想感。
此外,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爱德华将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传递给观众,让人不禁感叹他的演技之高超。
而凯瑞·费雪饰演的金·麦克唐纳尔则是一个温暖而坚强的角色,她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对于不同和怪异的人的理解和接纳。
最后,这部电影的音乐也是非常出色的。
丹尼·埃尔夫曼创作的配乐完美地捕捉了电影的情感和氛围,让观众更加沉浸在故事中。
特别是电影中的主题曲《剪刀手进行曲》,它的悲伤和美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和回忆之中。
总的来说,《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它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美学风格和出色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怪物与人性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理解、接纳和爱的故事。
这部电影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去思考和探索人类的复杂性。
《剪刀手爱德华》- 爱与美丽的怪异浪漫

《剪刀手爱德华》- 爱与美丽的怪异浪漫电影《剪刀手爱德华》是蒂姆·波顿执导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怪异风格和浪漫情感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怪异而又美丽的故事,探讨了爱与美丽的主题,引人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偏见。
本文将从影片的视觉表现、角色刻画和主题探讨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部电影。
首先,影片的视觉表现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整部电影都以黑白色调为主,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波顿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如黑与白、红与绿,使画面更加鲜明而富有张力。
同时,他还通过精致的布景和精美的服装设计,创造了一个奇幻而又诗意的世界。
这种独特的视觉风格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境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刻画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主人公爱德华是一个有着剪刀般手臂的怪异人物,他被关在一座废弃的城堡里,与外界隔绝。
然而,尽管他外表怪异,却有一颗善良而纯洁的心。
约翰尼·德普通过细腻的表演将爱德华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而金·凯瑞饰演的金刚女则是爱德华的真正爱人,她的热情和勇气使爱德华感受到了被接纳和理解的温暖。
这些角色形象的塑造使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爱与美丽的含义,引发了对人性的思考。
最后,影片通过爱与美丽的主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偏见。
爱德华的剪刀手臂使他在社会中备受歧视和排斥,然而,他的善良和纯洁却使他能够感受到真正的爱和美丽。
影片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对于不同的外貌和能力的人的偏见和歧视。
它呼吁观众要超越外貌和能力的差异,去发现每个人内心的美丽和善良。
同时,影片还通过爱德华与金刚女之间的浪漫故事,探讨了爱的力量和纯粹性。
他们之间的爱情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偏见,纯粹而又美丽。
这种爱情的存在使人们相信,爱是可以超越一切的,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力量和勇气。
总之,《剪刀手爱德华》以其独特的怪异风格和浪漫情感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浅析色彩在电影中的美学功能——以《剪刀手爱德华》为例

2018.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视觉传达正如苏联电影学家爱森斯坦所言“有声电影之吁求彩色,正如无声电影之吁求音响”,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
色彩之于电影,犹如旋律之于音乐,丹青之于国画,借助色彩,电影创作者或抒情,或表意,或反讽,或象征,在不经意间传递着自身独特的美学诉求。
电影《剪刀手爱德华》是“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影片通过一个机器人在现实世界里的爱情故事,演绎了一个黑暗与温暖交织的现代童话,并引发人们对美与丑、真诚与虚假的思考。
除了构思奇巧、内涵丰富的故事,影片视觉语言的运用也成熟而独特,而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色彩的成功应用。
一、奠定影片整体视觉风格当导演和摄影师要将手中的剧本进行视觉呈现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影片整体的视觉风格,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色彩风格的确立。
黑白或彩色,高调或低调,冷色或暖色,带给人不同的情感反应。
色彩风格的选择依赖于故事本身的类型与风格,同时明确而个性化的色彩风格也有助于故事类型的深化。
虽然《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关于机器人的影片,但和许多同样包含机器人设定的科幻电影不同,本片的重点不在于讨论机器人的原理或是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而是将机器人爱德华塑造成一个纯朴善良的“大男孩”,进而讲述他在人类社会的种种经历。
影片中,爱德华被意外带到一个如“世外桃源”般小镇,他剪刀般的手如同带有魔法,可以轻易修剪出令人惊艳的园艺造型和美丽的发型,爱德华的“魔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惊喜,然而悲伤和无奈也相伴而生。
换句话说,《剪刀手爱德华》更像是一个现代版的童话故事。
因此,为了配合故事的童话风格,影片在视觉上也选择了童话感十足的色彩。
小镇的故事一开始,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小镇:外景中,蓝色的天空,粉红的墙壁,亮黄色的小汽车、绿色的草地,人们穿着各种彩色的衣服,整个画面童话感十足。
而在内景中,房间内的颜色也是鲜艳饱满,雅芳小姐在粉红色的房间内给一个粉红色的女孩耐心地讲解桃红色,童话般的甜美梦幻呼之欲出。
剪刀手爱德华怪异与温情的爱情故事

剪刀手爱德华怪异与温情的爱情故事爱德华是个很特别的男孩子,他有一双金色的剪刀手。
他的父母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他,留下他独自生活在一个废弃的大屋子里。
爱德华的剪刀手能够帮他完成各种精密的手工艺品,在幽暗而荒凉的大屋中成为了他唯一的伙伴。
一个晴朗的早晨,一个邻居发现了这个神秘的男孩。
这位邻居,名叫提莉,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子。
她带着好奇心来到爱德华的住处,想亲自见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剪刀手男孩。
当提莉第一次看到爱德华时,她被他异样的样貌所吸引。
爱德华戴着他那闪亮的剪刀手,望着她羞涩地微笑。
提莉渐渐地了解到,爱德华虽然外表怪异,内心却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善意的人。
提莉决定帮助爱德华融入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善良和特点。
于是,他们一起做起了手工艺品,从制作华丽的剪纸艺术到精致的剪刀雕刻,他们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爱德华的特殊技能开始受到赞赏,而他温柔的内心让人感动。
然而,围绕爱德华的怪异和特殊能力,也引发了一些误解和误会。
有些人害怕他的剪刀手,认为他是个怪物。
爱德华无法与他们沟通,只能默默离开,独自回到他的大屋子里。
提莉看到爱德华受伤心情低落,她决定用自己的爱和支持来安慰他。
她坚信,爱德华之所以被误解,是因为人们害怕未知和与众不同。
她带爱德华参加了社区的活动,让邻居们了解了他的真实内心。
时间慢慢过去,爱德华和提莉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他们彼此扶持,相互理解。
提莉和爱德华的爱情弥补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某一天,爱德华决定离开这个村庄,去寻找自己的冒险和创造。
提莉十分舍不得他,但她也明白爱德华需要自由与独立。
他们用深情的目光告别,同时也承诺会永远保持彼此的联系。
爱德华独自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他旅行了很多地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
他用自己独特的剪刀手制作出了许多美丽的艺术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类情感的感悟。
回想起提莉,爱德华觉得她是自己心中永远的红玫瑰。
他们虽然分离,但他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
《霸王别姬》中的“阿尼玛”原型

尼玛斯的效应能被意识到,但它们自身却是超越意
识的,是知觉和意志不可企及的要素。因此,它们远 离自身内容的整合而保持着自发性,并在心灵中得 以不断发生。”由此可见,原型想要在现实中有所体 现,它必须使自身潜在意识与现实意识中的情境统 一起来,只有在这种统一中,我们才能看到原型的心
中对身份被篡改的反抗和挣扎。终于,师父“那铜烟
理能量效应——原型意象的显现。原型仅是一种潜 意识,它是空洞的,只有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它才 会受到激发而浮出水面,以意识寻求或付诸行动的
形式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那么程蝶衣在自我身份 的认知到自我的追寻和自我的完成的过程中,究竟 是什么因素刺激了潜藏于他身上的原型意象,使其 “阿尼玛”原型复活过来了呢? 二原型的“复活” 荣格早期的老师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来自个 人早期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中遭到压抑的、被遗忘 的心理内容,是人的创伤性经验郁结的病理情结。 这些被压抑而积聚在心理深处的内容,这些被压抑 的情结时时寻求发泄的渠道和出路,常常以扭曲变 形的方式反应在人的精神现象中。【3 3小说的开篇就 提到童年的程蝶衣(小豆子),由母亲带到梨园卖身。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说进一步将性别改写继续
着,并伴随着不可抗拒的暴力行为而完成。由于小 豆子独特的气质和天赋特征,在分行中他开始了“旦 角”的生涯。在学戏的过程中,戏曲中的对白“我本 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由于小豆子在潜意识中 坚守自己的天生性别指认,总是唱成“我本是男儿 郎,又不是女娇娥”。而且一次次的毒打也无法使他 改变对自身性别的指认,这充分显示了他在潜意识
锅冷不提防捣入他口中,打了几个转”,使他“一嘴血 污”后,他终于改口“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Jl_,l≥ll
……”【4 3戴锦华指出:“在弗洛伊德主义的象征意义
剪刀手爱德华 影评

剪刀手爱德华影评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由蒂姆·波顿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精致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被这部电影所深深打动,它给我带来了许多感触和共鸣。
首先,电影中的主角爱德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他的剪刀手造型和与众不同的能力使他在社会中变得孤立。
这种孤独和被误解的感觉在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我们都有过被他人误解或排斥的经历,而这部电影通过爱德华的角色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
其次,电影中的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
爱德华从被误解到被接纳的过程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良的力量。
他的剪刀手技艺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艺术作品,也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情感。
这种对人性的探索和呈现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电影的艺术风格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蒂姆·波顿以他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想象力,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奇幻和诗意的世界。
黑白色调的画面和精心设计的布景,为故事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让我对电影的观看体验更加深入。
总的来说,电影《剪刀手爱德华》通过其独特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描写和精致的艺术风格,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它让我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善良的力量,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渴望。
这部电影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我最喜爱的经典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文学《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阿尼玛原型分析张卫波(山//-,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剪刀手爱德华》是蒂姆·波顿奠定好莱坞一线导演地位的代表作品。在片申,蒂姆·波顿委婉的讲述了一个科学怪人和人类女孩的凄美爱情故事。本丈试图通过运用荣格的阿尼玛原型理论结合导演蒂姆·波顿本人的成长经历,来分析爱德华性格特点形成和造成命运悲剧的原因,为影片的解读创造一个全新的视角.【关键词】剪刀手爱德华;蒂姆·波顿;荣格;阿尼玛原型
《剪刀手爱德华》被认为是蒂姆·波顿最富个人气质的一部作品。片中的爱德华是一个被神秘科学家制作出来的长着剪刀手的科学怪人,但是与令人恐惧外表不符的是,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待人真诚。但爱德华的命运是悲惨的,他最终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只有带着对心爱女孩的默默真情回到古堡度过余生。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在爱德华身上,有着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阿尼玛原型,我们通过对其身上阿尼玛原型的剖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把握爱德华这个人物,这对爱德华的悲剧命运分析乃至整部影片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剪刀手爱德华的阿尼玛特征表现“原型”理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代表学说之一。荣格认为,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中,在无形中会受到一种神秘力量的控制,这种神秘力量就是“集体无意识”。而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它们是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哆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另外,荣格还指出,“原型总是通过一种形象表现出来,这种形象具有一种超验的形式和不可穷尽的象征意义”。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但以其中四种最为突出,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其中,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分别代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双性特征。阿尼玛指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阿尼姆斯则指女人身上的男性气质。“阿尼玛是男人在漫长岁月中通过与女人交往所获得经验而产生的。第一,它使男人获得女性特质;第二,它提供了一个男性与女性相互交往中的参照系。”荣格认为,当人类是胎儿时并没有性别的区分,只有后天的生活才把人类塑造成了男人和女人,但是即使这样。人身上还是适当的保留着异性的一些气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女性表现得很强硬,而男性却表现得很柔弱。因此当男性身上的阿尼玛高度集中的时候,就会使其表现出女性独特的特征。爱德华是一个被制作出来的科学怪人,充其量只能算是机器人,似乎不能够用“原型”理论来衡量。但是我们通过影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爱德华具有人类的身体和智慧,他从被制作并赋予人类智慧开始,就被他的父亲也就是神秘科学家赋予了男性的角色。因此可以说,爱德华虽然不属于标准意义上的人类,但是由于制4作他的科学家是活牛牛的人,而且就爱德华本身而言,无论他的身体还是情感智慧都是属于人类的,因此在他的身上具备人类男性的一切特征,当然内心深处也存在着属于人类男性的阿尼玛原型。荣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女人的原型和一个男人的原型。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就能让男性变得女性化,胆小怕事、自我封闭、犹豫不决。在爱德华身上,我们就能发现比较明显的女性特征,这通过儿件事可以表现出来。这几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爱德华在公众面前的自我封闭,从而使事态严重化。第一件事是詹丝太太诬陷爱德华非礼,但是爱德华选择了含糊其辞,不但没有对外人解释,而且对其极其信任的嘉丽一家,也是一笔带过.这恰恰是他性格当中懦弱怕事特点的反映,不想把事情搞大,从而也为其以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了祸根。第二件事就是他帮暗恋女孩嘉丽的男友开门被误抓。我们可以将这段故事理解为爱德华是ff{于对嘉丽的爱,不忍心伤害她而=三缄其口,但归根到底,真正的原因还是来自于爱德华自己的胆小怕事,他的懦弱一次次的害了自己,结果导致周嗣的人对他的误会越来越深。一次次的退让终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嘉丽选择了和詹姆斯分手,詹姆斯想找尽一切办法进行报复。机会来了,喝醉酒的詹姆斯驾车直冲向嘉丽的弟弟凯文,善良的爱德华出于好心从车轮下救下了凯文。但本想安抚凯文的剪刀手却伤到了孩子,詹姆斯落井下石,面对凯文父母以及小镇居民,爱德华依然沉默,公众长久以来对爱德华的愤怒终于大爆发,爱德华只好躲入了古堡,重新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这几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爱德华身上的弱点,本来已经融入世人的爱德华完全町以给予解释,但是他却都选择了逃避。正如荣格理论所解释的那样,在遇到误会或者诬陷,情绪高度紧张时,爱德华身上的女人原型显现了出来。爱德华身上的阿尼玛原型高度集中,他表现出了自己在平时所没有表现出来的一面,懦弱、怕事、胆小、犹豫不决。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方面来了解爱德华阿尼玛原型的表现,即爱德华选择女性的交往对象方面充分体现了阿尼玛的第二个特征,也就是它提供了一个男性与女
万方数据性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参照系。荣格在研究中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异性的特质,这种特质,为异性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模式。阿尼玛会为男子提供理想的女子形象,当爱情发生,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女子身上的气质很符合男子身上的阿尼玛。而爱德华是一个非常单纯善良的年轻男子,这就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女子提供了一个模板:必须是一位同样年轻的女子.同时也是单纯善良。纵观爱德华接触的女子,大多是一些无事生非的家庭主妇,而且在年龄特质上也不符合爱德华心中的形象。而嘉丽不同,她是一位高中女学生,同样单纯善良。而且导演在选择演员上也颇具独到的眼光。饰演嘉丽的女演员维诺拉·赖德在外形上就是一个典型的玉女形象,金发、白肤、大眼睛,她成功的演绎了嘉丽这个人物,使得爱德华对其一见倾心。二、爱德华阿尼玛原型成因和悲剧命运分析剪刀手爱德华的阿尼玛原型之所以如此突出。笔者觉得主要是跟两个原因有关。第一个是导演蒂姆·波顿的生活经历,第二个便是片中爱德华本身的经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性别乃由男女两性遗传基因中占优势的一方决定。但占弱势的一方不会简单地消失,因而每个人身上都包含异性的特质。男性“阿尼玛”的特质,作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主要依赖于社会条件,包括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蒂姆·波顿早期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阿尼玛心理原型在他身上的显现。蒂姆·波顿的童年经历是悲惨的。从一出生父母便离异,从小缺失母爱的他只能伴随着B级哥特片和各种漫嘶长大。母爱的缺失造成了波顿对母亲形象独特的见解,这也是为什么在蒂姆·波顿影片中“母亲”的形象总是那么不完美。由于缺少母爱,波顿从童年起,其感情就受到长期的压抑,不能通过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方式来宣泄,从而不得不寄托于哥特电影和漫嘶。特殊的生活与心理环境为阿尼玛原型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阿尼玛原型也因此在波顿个人无意识心理中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哥特女孩情结。反映到爱德华身上,就表现为标准哥特打扮的男孩爱德华却经常表现的像一个唯唯诺诺的女孩,所以有的评论说,爱德华这个外表怪异、内心纯净的剪刀客其实就是波顿本人是十分有道理的。看完了导演本人的经历。我们再来看一下爱德华的经历。荣格认为,阿尼玛的来源一是男性由于遗传获得的关于女性的集体形象以及男性身_【:潜在的女性本源,再就是来源于男性在生活中与女性交往获得的直接经验。并且他认为。男性对女性的最初经验是十分重要东京文学?蝉曼旦……一的。因此.男性一生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女性——母亲。对男性阿尼玛的影响就是非常重要的。片中的爱德华虽然缺失母爱,但是也是有“母亲”的,在片中发现他的嘉丽母亲一直扮演着爱德华“母亲”的角色。爱德华拥有健全人的智慧和情感,如同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男人会按照自己的母亲形象寻找伴侣一样,爱德华也成功的找到了自己“母亲”的替代者,这就是“母亲”的女儿嘉丽。受到了母亲形象积极一面的影响.跟嘉丽在一起爱德华会很快乐,极富创造力,但是当他看到嘉丽跟男友在一起的时候,他又会变得很郁闷、呆滞,这里便可以看作是母亲形象消极一面的影响了。在这种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因素影响下,爱德华身上的阿尼玛原型充分的显示了出来,变得激动、胆小、犹豫不决。另一方面。荣格认为,由于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异性的特质,那么要想达到身心和谐平衡,就必须使男性人格中的女性特质在生活中得到展现的机会。爱德华缺少母爱,渴求母爱,在现实中找到了母亲的替代者,但是却又得不到母爱的满足,这种情况就刺激了他身上的阿尼玛原型。使得他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性格倾向于女性化。以寻求失去母爱的平衡。可见。为了达到这种平衡,也是爱德华阿尼玛原型突出的一个原因。爱德华是一个悲剧人物。在他身上具有柔弱和残酷的双重性.可以说,这同样是由他身上的阿尼玛导致的。按照荣格的阿尼玛理论,人类的心灵是双重的,不过异性的心理特征通常处于潜意识状态。不易被人发现,而只是表露在梦中或投射到周围某个异性的身上。爱德华从被制造出就生长在没有女性的环境里,找不到可以交谈的异性对象,身上的女性特征长期遭到压抑而得不到投射,从而在他身上就会产生出一些女性的性格特点,但是一旦遇到合适的理想女性,这种投射活动便会完成,男性心理会迅速升居主要地位,那种充满征服和占有欲卑的男性心理特征就会突现出来。因此,温柔和残酷的两极性格.就会统一在爱德华一个人身上。所以说,对嘉丽的爱,同时毁了爱德华、嘉丽和詹姆斯i个人,嘉丽的爱虽然使爱德华暂时恢复了男性心态,摆脱了阿尼玛原型的困扰,但由此所造成的男性心态的过度膨胀也使其走向了不归之路。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爱德华阿尼玛原型的具体表现以及如此突出的原因。同时,我们也分析了爱德华的阿尼玛原型所引起的温柔和残酷两重性格是导致其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荣格的阿尼玛原型这一心理视角去观察,对《剪刀手爱德华》这部影片理解具有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朱立元,蒋孔阳.西方美学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赫根汉.人格心理学【M】.海口:海南出版社,1988.
5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