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材解读(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材解读(人教版)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课标要求看,其核心内容是: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通过对两区域的比较,了解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区域地理,引领学生进一步关注人们的生产生活,理解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中第二节的内容,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东部季风区内两大区域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主要根据八年级上册学习过的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得出两区域的特征,对第三节中西部地区区域特征的学习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第一框题:“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教材首先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图像的对比描述来体现,其次说明同一区域内部自然地理要素也存在较大差异,然后将自然地理要素在区域间进行列表比较,最后分析北方和南方自

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突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要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地图上指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对比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难点是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原因,理解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及原因。建议教学中通过借助各种图表的比较运用来突破重难点。

第二框题:“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首先明确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教材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比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最后教材通过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设计,强调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本节教学重点是比较北方与南方的农耕制度、传统运输、传统民居的差异及原因,难点是理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家乡的生产劳动紧密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喜好,进一步探究北方与南方在娱乐、饮食、服饰、建筑、语言、音乐、武术等方面的人文差异,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本节主要知识点列表归纳如表1。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

区的界线;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差异;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增强学生的地理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读图比较、列表归纳、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感受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活动建议

1.加强地理图表的设计与运用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内容、安排活动、引领思维,图表占教材很大的比重,有景观图、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城市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素描图、联系图和南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差异比较等图表。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基于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这些图表,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增补或改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教材中的活动题1是填写表格,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但表中只有三个比较要

素,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细化,比较地形地势、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河流流量、河流结冰期、植被类型等自然要素,这样除阅读教材中的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比较图”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中的“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北方地区地形图”、“南方地区地形图”、“中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使学生对两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差异的认识比较全面。又如,教材提供了一段阅读材料,介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如果不是简单的朗读,而是把这段素材演化成图像或视频进行播放,并让学生谈观后感,相信效果会更佳。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本课的教学中借助图像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

区域特征和差异,分析导致差异的主导因素,理解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2.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与多样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比较归纳法,但比较归纳的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举例如下。“赛一赛”活动: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小组竞赛活动的方式展开学习。初中学生争强好胜,活泼好动,开展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过,要想使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还需在竞赛活动前明确具体要求、比赛规则、奖励措施等细则。“看一看”活动:从不同的自然

景观图中看出两区域的自然差异和区域内的自然差异。“说一说”活动: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联系家乡的实际情况,说说家乡的主食和小吃,比较两区域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读一读”活动:阅读相关地图,读出图中蕴涵的地理信息。“写一写”活动:填写完成表格中比较的各要素差异。“想一想”活动:思考形成两区域自然特征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画一画”活动:在地图上描画出区域的轮廓范围,加深了解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讲一讲”活动:根据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内容,请学生讲讲“南橘北枳”的故事。“听一听”活动:南北方不同的剧种唱腔。“比一比”活动:通过对“南__北__”的造词,进一步提升对南北差异的理解,也能比出谁的知识面更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