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3心 理 护 理 措 施
3.1身 为护 士应理 解体 贴 患者
心 理 问题 的产生 涉 及 生理 和社 会 多种 因素 的相互 作用 ,
要 同情 和理 解患 者 ,理 解 是做 好 一切 工作 的前题 和基 础 。疾
病 本身 是一 强应 激原 ,患者 肢 体 活动 受 限 ,大脑 缺 氧 ,另外 再
况与 家 属对 患 者 的态 度 、文 化 层 次 、经 济 状 况 、家 庭关 系 、性 症状 未得 到很 好 改善 或有 关项 目检查 不理 想 时 。如 脑 出血入
别等不 同也有 差异 。
院 24 h后 脑水 肿 明显 反 而 出现 症 状加 重 。患 者 表现 为 情绪
1.3访 谈 结 果
2008年11月第5卷第32期
·现 代 护 理 ·
脑卒 中患者 的心理 问题及 护理措施
陈 琼 (江 苏省 宿迁 市沭 阳县 中心 医院 ,江 苏沭 阳 223600)
[摘要】目的 :了解 脑卒 中患 者 的心理 特 征 ,并采 取 对应 的护 理措 施 。方 法 :通过 观察 和访 谈 ,分 析总 结 256例 脑卒 中患
者 72例 ,生活 完全 不 能 自理者 56例 ,需协 助者 128例 。
初 绝 大部 分 患 者对 疾 病 缺 乏 正确 的认 识 而 忧 心忡 忡 .就 诊
1.2方 法
时 ,情 绪 不稳 定 ,焦躁 不安 ,但这 阶段 的患 者常 对 治疗 抱有 希
通过 观察 和访 谈 .发 现 256例脑 卒 中住 院患 者 的心 理 状 望 ,治 疗 开始后 ,患 者 较注 意 自己 的病 情 变 化 ,当躯体残 疾 的
加 无 经 济来 源 ,还 要 承 受 大量 的医 药 费用 .常 常 表 现情 绪 不
脑卒中患者需求分析报告

脑卒中患者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脑卒中患者一、患者基本信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身体和认知功能损伤。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致死疾病,对许多患者和其家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了解脑卒中患者的需求,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生理需求1. 医疗护理:脑卒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生理检查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和血糖的监测。
他们需要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血剂、降压药物和胆固醇调节药物。
同时,对于合并症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需要进行定期的治疗和随访。
2. 理疗和康复: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接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这些治疗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3. 与营养需求相关的问题:脑卒中病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由于吞咽和语言能力等透了问题而无法自主进食,可能需要经管或者营养补充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随着康复的进行,他们可能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方案,以控制体重和血脂含量。
三、心理社会需求1. 情绪支持: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对于他们的康复非常重要。
2. 社交支持:脑卒中患者可能由于语言和肌肉问题而面临着社交障碍。
提供适当的社交支持,如康复社交活动和支持小组等,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3. 家庭支持:由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要长时间且繁重,他们的家庭成员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护理。
他们可能需要学会如何正确护理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适应家庭环境。
四、信息需求1. 疾病知识:脑卒中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需要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提供相关的教育材料、网络资源和专业咨询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和提高康复效果。
2. 康复知识:脑卒中患者需要了解康复的目标、方法和预期效果。
提供康复指南和康复计划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和管理自己的康复过程。
3. 社区资源:脑卒中患者需要知道社区内有哪些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和支持组织等资源可供他们利用,并了解如何获得这些资源。
中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中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作者:周群吴铁骊李玲谢美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5-01脑卒中曾经是老年人多发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受到了它的困扰。
中年人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他们面临更多的家庭压力,疾病对他们心理的伤害远比对身体的伤害要多。
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们对52例清醒中年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并加以干预,收到好的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年龄35-55岁1.2.1康复期的患者由于肢体功能的影响,在工作、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与外界的交流的能力都受到限制。
患者往往表现出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
中年卒中患者由于大多小孩未成年,经济生活压力大,对未来表现出担忧。
另外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经济生活压力小、生活态度乐观,自信心强的患者,身体康复也较为明显改善。
2 心理干预2.1帮助患者逐渐摆脱依赖性2.1.1急性期过后,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环境则对后期的康复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脑卒中可以辅助一些药物来帮助身体机能的恢复,并在康复医生的指导进行一些恢复性训练。
但一旦病情稳定后,最终的康复,则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力和恢复训练的成效。
2.1.2由于身体的原因,患者对外界的依赖性很强,尤其是对医生、亲人的依赖。
病人在身体机能不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亲人可以适当的给予帮助,但这种适度的帮助不能发展为依赖。
鼓励患者“我能”,让患者明白,康复训练的主体是患者自己,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会尽快地康复。
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会拒绝别人的好意,慢慢建立起自信心。
2.1.3在恢复训练的过程中,一些患者由于对医护人员的过度依赖,有时会机械、偏面地理解恢复训练。
认为在治疗室中,有康复医生指导的训练才叫恢复训练,而对日常生活的一些机能训练往往有所忽视。
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干预

内蒙古中医药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后康复效果的观察。
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分别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脑卒中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4-0138-02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高建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医院(723300)2012年5月26日收稿差异(P <0.05);该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 组患者,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对手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 组患者,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详细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比较[n/(%)]3讨论对接受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冲洗膀胱:患者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首先要对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膀胱进行连续性冲洗。
对膀胱进行冲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手术后创面渗血形成的血块引起管道发生堵塞。
如发现管道已经被血块所堵塞,应及时进行清除处理。
持续冲洗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实际出血情况,一般在术后的24h 即可以停止冲洗并接尿袋[3]。
术后水囊放置的时间通常在24h 以后。
在囊内进行注水的主要目的是压迫膀胱颈进行止血。
②抗感染:在手术结束后的当天适当补液,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防感染治疗,4~6h 后可以适当饮水或进半流食,如膀胱出现明显的痉挛现象时,采用适当的镇痛剂进行治疗。
③创面出血的预防:在手术后的第1天,即患者可适当下床进行活动,活动量不应该过多,防止创面发生出血。
每日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棉球对尿道外口进行两次消毒处理[4]。
④饮食:尽量多进流食、多饮水、多吃水果,使大便保持通畅,切勿饮酒。
如大便过于用力,腹压明显增加,可导致前列腺窝发生出血。
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

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1 位致残和第1 位死亡原因,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近年来由于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巳大为降低,并且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等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对其预防再次卒中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药物、饮食、功能锻炼等指导,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1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导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下降使其很容易出现心理变化,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否认、依赖等心理问题,这些因素对疾病转归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国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20%^45%[1],我国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4%^ 67%[2]。
因此,对脑卒中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医护人员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护士要多与患者交谈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绝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患者,也不可装聋作哑,不理睬患者。
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思维迟钝,言语减少,表达缓慢,生活不能自理,因而,要求护士应详细了解和观察患者的思想活动,对待患者的合理需要,要尽量给予满足,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由于脑卒中患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关于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的认识不足,对药物治疗不重视,导致患者配合治疗的药物依从性差。
脑卒中患者发病诱因很多,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慢性病。
因此,脑卒中患者服用的药物种类多且复杂,经济负担也相对较重。
由于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难免存在服药后的不适感等原因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低。
护士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坚持规律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到口服药看服到口。
住院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者 向患 者 仔 细 解 释 调 查 的 目的 和 意义 , 得 患 者 配 合 。 取 由患 者 亲 自填 写 , 患 者 不 能 填 写 , 者 逐 条 进 行 不 带 引 导 的 解 释 , 者 若 笔 患 根 据 自己 的 体会 告 知 笔 者 协 助 填 写 。发 放 问 卷 4 0份 , 回收 4 0
24 重视 心 理 护理 . 患者 清 醒 后极 度恐 惧 、 紧张 甚 至烦 躁 , 觉 感
焦虑 , ≥5 T 3分为抑郁。 临床相关 资料 问卷包括患者 的一 般人 ②
口学 资 料 和 相 关 因素 。一 般 人 口学 资料 包 括 年 龄 、 别 、 化程 性 文 度 、 程 、 情 、 业 、 姻 、 族 、 庭 人 均 月 收 入 等 ; 关 因素 病 病 职 婚 民 家 相 包 括 吞 咽障 碍 , 否 担 心 社 会 功 能 和 自理 能 力 的下 降 、 物 不 良 是 药
1 孟 庆 义 , 梅 , 编 .急 诊 科典 型 病 例 分 析 [ . 海 : 海 科 学 技 韩 主 M】 上 上
(7 6 3 . 8±1 . 1 分 , 国内 常 模 (3 8 5 7 ) 比较 , 异 有 03 ) 与 3 . 0± . 分 o 差 显 著性 ( <0 0 )S S评 分 为 (20 P .5 ;D 4 . 3±1 .9 分 , 国 内常 模 00 ) 与 ( 18 4 . 8±1. 7 分 比较 , 异无 显著 性 ( >0 0 ) 05) 差 P .5 。 2 2 脑 卒 中 患者 S S D . A 、S S阳性 结 果 4 脑 卒 中患 者 中存 0例 在焦虑 2 5例 (25 % ) 抑 郁 l 6 .0 、 2例 (0 0 % ) 其 中 焦虑 、 3.0 , 抑郁 情 绪共 存 l 。 0例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2 心理 因素对脑血 管疾病 的影响 应激 心理 对脑血管 疾病 的影 响极大 , 根据 应激学说 : 机 体受到环境因索的刺激 时, 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机体 处于应擞状态 , 使下丘脑 奋 , 先 作用 于交感 神经 系统, 使其 末梢释放 大量 肾上腺 紊 , 儿茶 酚酰 , 心率增快 、 使 血压升 高 .
功能严重 损害者 除外 脑卒中后抻 郁症病人共 17倒 , 0 占同期 门诊或住院病 人 的 2 (0 / 6 ) 3 1 7 4 9 。男性 8 3例 . 女性 2 4例 , 年龄 3 8岁~7 0 岁。其中缺血性卒 中 9 例 . 3 出血性 卒中 1 4例 。
2 心 理 分析 殛心 理 护理
维普资讯
56・
工企医刊 2 0 年弟 1 02 5卷第 3 期
语言 障碍 , 病人往往 固不能准确表 达 自己的要 求、 病情 , 日常
生活 有困难 , 完全依 赖家人 和护理人 员的照顾 , 出现拮抗 心 理, 自 分析 及 护 理 对 策
2 1 悲观 失望心理 .
卒 中后 使患者丧 失生活 能力 , 需要 家
庭 和 组 织 的 照 顾 ・ 变 了 过 去 的 生 活 方 式 . 弃 了工 作 、 改 放 事
业 由于职业 和地位 的丧失 . 导致经 济来 源无保 障 , 生活无能 力, 使患者产生一种失落感 , 不敢 面对 现实 . 认为 自己已经 没 有髂力得到愿望 中的成功 , 因而情绪低落 . 悲观失望 . 忧虑 重
孤 独 和恐 惧 心理
脑血管病 急性 期 . 多数 患者 表现为头晕 、 头痛 等脑水肿症 状 ,
此 时及时给予 2 甘露醇脱水 . o 必要时加 用小剂 量镇静 剂 .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睡眠中点与抑郁的关系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睡眠中点与抑郁的关系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脑卒中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 (3)1.3 抑郁与睡眠之间的关系 (4)2. 文献综述 (5)2.1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 (6)2.2 脑卒中与老年抑郁的关系 (8)2.3 睡眠质量与抑郁之间的联系 (9)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3.1 研究目的 (1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4. 研究方法 (13)4.1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14)4.2 数据收集与资料分析方法 (14)4.3 研究工具与测量 (15)5.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16)5.1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现状 (17)5.2 睡眠障碍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18)5.3 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分析 (19)6. 睡眠中点与脑卒中患者抑郁之间的关系 (21)6.1 睡眠中的点突变定义 (22)6.2 睡眠中点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23)6.3 脑卒中患者群体中的睡眠中点特点 (24)7. 数据分析 (25)7.1 数据处理方法 (26)7.2 统计分析方法选择 (27)7.3 结果解释与讨论 (28)8. 结果分析与讨论 (30)8.1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现状 (31)8.2 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32)8.3 睡眠中点因素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33)1. 内容综述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在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睡眠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常面临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早醒等睡眠问题,这些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如抑郁。
睡眠中点(sleep midpoint)指的是在睡眠周期中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的特定阶段,通常被认为是从入睡后第小时到第90分钟这一时间段的睡眠。
这一时期的睡眠质量对整体睡眠结构至关重要,且与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及免疫系统等多个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发表时间:
2011-05-31T10:04:06.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 作者: 梁威
[导读] 急性脑血管病通常被称为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梁威(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康复中心
辽宁沈阳 110002)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218-01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问题 分析 指导
急性脑血管病通常被称为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达150-200万,其中10%为45岁以下
的中青年患者,致残率高达
70-80%,不同程度的残疾使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有21-50%的人出现持续性情绪低落、兴
趣减退、焦虑、恐惧、激发性抑郁等心理问题
[1~3]。
脑卒中的治疗发展至今,已不仅仅限于神经内科的治疗范畴,需要整合多种医疗资源,比如康复学、心理学、中医学等等,为脑卒中患者
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指导。社会工作者和病人家属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团队的共同合作达到平复患者的焦
虑心情,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配合适时的康复训练,才能对卒中患者的恢复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分析
卒中后由于偏瘫导致躯体结构的破坏,还有令人恐惧的残疾生活的开始,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悲伤和忧郁。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一
切求助于人,感到自己很没用,不愿出门,不愿面对朋友和同事,怕别人嘲笑自己。家人的过分照顾导致患者在生活方面完全依赖他人,
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甚至没有主动行为,根本不能与家属合作完成康复训练动作,使康复计划无法实施。人们常把患者的这种消
极、被动行为归因于脑神经器质性损伤所致,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原因,更有患者由于语言、认知和身体残疾,导致心理上的悲观、压
抑,而患者不能有效地缓解心理矛盾和压力,当周围的人不能领会他的行为意图时,或强迫他完成某项事情引起肢体疼痛时,表现为焦
急、愤怒,就以攻击的方式发泄不满,如发脾气、打人、骂人、摔东西、大声喊叫等。另一类患者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照顾、理解和关心,
因而感到自己是废人,是家庭的累赘,出现自责,内疚,情绪低落,抑郁,甚至轻生。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与病变部位有关,
如大脑颞叶损伤会造成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失认、失语等,边缘系统、额叶损伤会出现情感障碍。家庭对患者的影响,由于家人的无微不
至的照顾,百依百顺,使患者的行为更加依赖,情感脆弱,固执。
2
心理问题的指导及内容
首先要对患者抱以热心和真诚的态度,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为基础,耐心听取患者及家属述说,用支持安
慰、乐观的语言引导患者对其取得的点滴进步反复给予鼓励,帮助患者增强信心,缓解和消除负性情绪,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矫正其
不良情绪和行为,最终使患者自己建立起合理应对环境的能力,学会自己帮助自己。分析和解释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识,并邀请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念不断加强。指导、鼓励患者表达情感,通过表达,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和
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换并正确接受残疾
[4],选择适当时机让患者全面了解病情,帮助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进而正确面对现
实,接受残疾,尽快认同新的社会角色,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并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认识到残疾不是社会的负担,更不是耻辱,
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有共享社会的平等权利,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充分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
只有更多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加强心理问题指导,才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使他们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栾军祥,张向荣,张志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0,5:16-22.
[2]
王刚,崔利华,陈立嘉,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4):149-152.
[3]
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160.
[4]
宓忠祥.角色转换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运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