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表地形曲面重构算法研究
构造曲面的方法

构造曲面的方法
构造曲面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参数曲线构造曲面:通过给定曲线的参数方程,可以生成曲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
有参数形式的曲线,如圆柱面、圆锥面等。
2.扫描生成曲面:通过将一个截面沿着一条轨迹线扫描,可以得到曲面。
这种方法适
用于具有简单截面的曲面的生成,如旋转面、平移面等。
3.网格生成曲面:通过在平面上建立网格,然后对每个网格点进行插值或拟合,可以
得到曲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复杂形状的曲面的生成,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外墙等。
4.离散数据生成曲面:通过离散的数据点,利用插值或拟合的方法,可以生成曲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大量离散数据点的曲面的生成,如断面图、地图等。
5.布尔运算生成曲面: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曲面进行布尔运算(如相交、相减、相加等),
可以得到新的曲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特定几何特征的曲面的生成,如孔洞、凸台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构造曲面的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几何特征和设计要求。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构造所需的曲面。
【ArcGIS空间分析】数字地形分析

【ArcGIS空间分析】数字地形分析⽂章⽬录数字地形分析原理基于ArcGIS的数字地形分析操作DEM的建⽴1 栅格表⾯的创建2 TIN的创建3 等⾼线的创建4 Terrain(地形数据集)的建⽴基本因⼦分析1 坡度(栅格表⾯与TIN表⾯的坡度不同)2 坡向(栅格表⾯与TIN表⾯的坡向不同)3 剖⾯曲率和平⾯曲率3 坡度变率(SOS)4 坡向变率(SOA)5 地形起伏度6 地表切割深度7 地表粗糙度8 ⾼程变异系数⽔⽂分析1 ⽆洼地DEM⽣成2 汇流累积量计算3 ⽔流长度计算4 河⽹提取5 流域的分割地形特征分析1 ⼭顶点2 ⼭脊线⼭⾕线2 鞍部点3 径流节点4 沟沿线可视性分析天际线天际线图天际线障碍构造通视线通视性数字地形分析原理1、数字地形分析–DEM2、DEM的建⽴3、数字地形分析–基本因⼦分析4、地形特征分析5、流域分析(⽔⽂分析)6、可视性分析7、DEM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与应⽤进展基于ArcGIS的数字地形分析操作地形提取⽅法反地形max-dem&Abs(dem-2000)正负地形dem-mean正地形zhengfu>0负地形zhengfu<0因⼦提取⽅法坡度表⾯分析>坡度坡向表⾯分析>坡向表⾯分析>曲率平⾯曲率表⾯分析>曲率坡度变率坡度>坡度坡向变率坡向>坡度【((SOA1+SOA2)-Abs(SOA1-SOA2))/ 2】地形起伏度max-min地表切割深度mean-min地表粗糙度1/cos(slope*3.14159/180)⾼程变异系数std/mean地形特征提取⽅法⼭顶点max-dem==0⼭脊线zhengfu>0&SOA>70 / flowacc0_neibor_rec*zhengdixing(重分类)⼭⾕线zhengfu<0&SOA>70 / flowaccfan0_neibor_rec*fudixing(重分类)鞍部点(flowac0*flowaccfan0)*zhengdixing(重分类)径流节点slope(streamnet_raster)>0(栅格转⽮量中点)(dem - dem_smooth)>0(栅格转⽮量、⾯转线)DEM的建⽴1 栅格表⾯的创建(1)由点创建栅格表⾯(插值)插值⼯具:点要素图层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点要素插值结果栅格表⾯(2)地形转栅格插值2 TIN的创建可以⽤点、线和多边形要素作为创建TIN的数据源由⽮量数据创建TIN由栅格数据创建TIN由TIN创建栅格原始dem3 等⾼线的创建间距:200间距:10004 Terrain(地形数据集)的建⽴terrain数据集是⼀种多分辨率的基于TIN的表⾯数据结构,它是基于作为要素存储在地理数据库中的测量值构建⽽成的。
地形地貌模型的制作方法

地形地貌模型的制作方法
地形地貌模型的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传统建模法:传统建模法是通过测量地形地貌的高程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虚拟模型。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精密的测量工作,并使用CAD软件等工具进行建模。
2. 遥感数据法:遥感数据法通过卫星图像或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地形地貌的高程信息,然后将高程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形地貌数据,并且可以使用GIS软件进行处理。
3. 数字地形模型(DTM)法:数字地形模型法通过采集地形地貌的高程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数字地形模型,从而生成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结合了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高效地生成精确的地形地貌模型。
4. 激光雷达扫描法:激光雷达扫描法使用激光雷达设备对地表进行扫描,获取地形地貌的高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数字地形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地貌数据,并且可以自动化地进行建模。
5. 无人机航拍法:无人机航拍法使用无人机对地表进行航拍,获取地形地貌的影像数据,并进行后期的处理,生成地形地貌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地表影像数据,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地形地貌建模。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地形地貌模型的制作都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生成。
同时,还需要使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三维曲面重建

基于三维扫描闭(实体)的三维形体的计算机表示。)
优点:具有完整性和无二义性,可表达三维人 体实心部分;实体模型提供了人体的几何和拓 扑信息,具有局部控制效应,可以实现人体的 消隐、真实感人体模型的显示等。 缺点:模型的数据量大,计算耗时,对硬件的 要求比较高。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研究方向 direcation
研究方向
• 三维人体建模精确性研究 • 三维人体组织模型建立 • 有限元网格划分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研究方向
• 三维人体组织模型建立方法: 1、构造几何实体法,规则几何代替复杂的实际形体,单 一材料代替复杂材料。特点:粗糙,误差大; 2、三维扫描法,不能重建物体内部结构; 3、基于CT胶片的手动建模方法,把CT胶片上的每一张图 像通过扫描转换为bmp, jpg等计算机可识别的图像格式, 在图像处理软件中人工准确对位,这种方法转换过程中容 易丢失很多信息,并且对位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有限元模型 的精确性; 4、利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例如Mimics,这种方法建立 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实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特征,模型更精确。
国内外研究现状 research status
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参数化造型 技术的三维建模
应用于有限元分 析的建模技术
01
02
03
04
05
基于三维扫描技 术的三维建模
基于照片信息的 三维建模
......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三维建模
• 李祖华等人利用三角剖分技术,将人体曲面用三角面片 逼近实现人体曲面重建。头部采用直接基于空间体的三 角剖分方法进行重建,对头部以下部分采用简化的三角 剖分方法进行重建。运用鲁棒滤波算法检测出离群点, 并去除不同振幅的噪音数据,提高三维扫描散乱点云数 据的处理效率。采用光顺孔洞修补算法修补孔洞,实现 孔洞的封闭。通过三角网格细分和三角网格优化处理, 在孔洞内部获得足够数量、较均匀分布的新增采样点。 利用孔洞边界及其周围原始网格顶点特征,通过加权三 次曲线拟合,实现新增采样点的空间位置进行细调。
空间曲面拟合算法研究

空间曲面拟合算法研究......对于数字化的三维模型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曲面拟合,这是因为曲面拟合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平滑处理,使得其更加美观、更加精细。
而空间曲面拟合算法则是曲面拟合中的一种艺术,其可以对空间上的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一条平滑的曲面。
空间曲面拟合算法在现代数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可以用来处理很多实际问题所遇到的曲面拟合问题,比如说CAD系统中的三维曲面拟合、医学图像中的曲面重建、航空航天中的曲面适配等等。
而空间曲面拟合算法的核心也是如何选取合适的拟合曲面模型,来达到最优的拟合效果。
目前,常用的空间曲面拟合算法主要有三种:基于Bezier曲面的算法、基于B样条曲面的算法和基于分片二次多项式曲面的算法。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三种算法进行详细说明:基于Bezier曲面的算法:Bezier曲面是指由Bezier曲线构成的曲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曲面拟合模型。
在该模型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一组Bezier曲线,然后再把它们拼合成一条曲面。
为了得到一个合适的Bezier曲面,我们需要进行数组控制点的寻找,以构造出最合适的Bezier曲面。
基于B样条曲面的算法:B样条曲面是由B样条曲线构成的曲面,它与Bezier曲面非常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B样条曲面的控制点并不是直接影响整个曲面,而是对其一部分逐渐产生影响。
因此,B样条曲面具有更加灵活的变形特性,能够处理中度角度变形的曲面拟合问题。
基于分片二次多项式曲面的算法:分片二次多项式曲面是用来处理三维曲面拟合问题的一种曲面模型,其应用广泛。
在该模型中,我们可以将曲面分割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分别进行拟合。
由于其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曲面,因此,分片二次多项式曲面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综上,空间曲面拟合算法在数字化模型的构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空间曲面拟合算法的研究,我们能够得出更加精确、更加美观的三维模型。
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曲面拟合算法也将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用。
隐式曲面重建方法研究

隐式曲面重建方法研究文章通过研究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三维散乱点云曲面重建技术,对现有的隐式曲面重建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也为曲面重建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标签:逆向工程;散乱点云;隐式曲面重建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1],主要是对已有实物的原型或模型进行三维扫描以获取点云数据,然后对点云数据进行曲面重建,在曲面重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修改,重建出新产品的模型,最后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对其新产品进行生产制造。
逆向工程具有快速研发新产品的特性,其技术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机械制造、现实虚拟仿真、3D游戏、3D打印、人体器官仿真等。
在逆向工程中,根据三维扫描设备获取的点云数据信息重建出三维物体模型表面的技术,称之为三维曲面重建技术,见图1。
图1 点云模型曲面重建近年来,隐式曲面因其具备易于实现交、差、并等集合操作,能表示拓扑结构复杂的几何形体,对轻微的噪声不敏感等特点,使得隐式曲面造型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隐式曲面重建算法。
1 RBF方法Carr[2]等人将RBF函数插值方法应用于点云数据的曲面重建中,该类算法以散乱数据点作为径向基函数插值中心,计算权值构造插值函数逼近模型曲面的表达函数。
其优点是不需要知道任何散乱数据点之间的拓扑结构信息,重构得到的曲面光顺,曲面细节特征明显,具备良好的孔洞修复能力。
但是由于求解径向基函数权重的方程组随输入点数目的增多而不断扩张,当点云数据的数目增多时,运算量将迅速增大,这样使得由大规模点云数据构成的隐式曲面在赋值计算时非常耗时,极大限制了算法的应用范围。
2 MPU方法在隐式曲面重建算法中,多层次单元划分(Multi-level Partition of Unity Implicits,MPU)曲面重构算法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泊松曲面重建法

泊松曲面重建法
泊松曲面重建法是一种三维模型重建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求解泊松方程实现曲面重建。
该方法通过将点云数据转换成一个能量函数,并利用泊松方程的边界条件来求解曲面。
泊松曲面重建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能够处理噪声点、不完整数据以及非连通点云等情况。
同时,该方法能够提供具有平滑性和逼近真实模型的曲面重建结果。
泊松曲面重建法的实现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点云预处理、泊松方程求解和曲面重建。
在点云预处理中,需要进行数据清洗、采样和法向量计算等操作。
在泊松方程求解中,需要构建泊松方程矩阵,并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泊松曲面。
在曲面重建中,需要对泊松曲面进行拓扑操作和曲面平滑处理,以得到最终的三维模型。
泊松曲面重建法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三维重建、虚拟现实、数字化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1 -。
DEM的建立与应用

3)DEM建立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 构筑模型的一般内容和过程为: 采用合适的空间模型构造空间结构; 采用合适的属性域函数; 在空间结构中进行采样,构造空间域函数; 利用空间域函数进行分析
● DEM建立的一般方法: 内插法 DEM的内插法是对高程点的位置变换和加密处理,其数学基
础是二元函数逼近,即利用已知地形采样点集的三维空间数据坐 标,展铺一张连续的数学曲面,将任一待求点的平面坐标带入曲 面方程,可求的该点的高程数据。
不同的分块单元可用不同的内插函数,常用的内插数函数有 线性内插、双线性内插、多项式内插、样条函数、多层曲面叠加 法、最小二乘配置、有限元内插等。
2 规则格网DEM的建立
● 逐点内插法 所谓逐点内插,就是以内插点为中心,确定一个邻域范围,
用落在邻域范围内的采样点计算内插点的高程值。 逐点内插本质上是局部内插,但与局部分块内插有所不同,
缺点: 1)整体内插函数保凸性较差; 2)不容易得到稳定的数值解; 3)多项式系数物理意义不明显,这容易导致无意义的地形起伏现象; 4)解算速度慢且对计算机容量要求较高; 5)不能提供内插区域的局部地形特征。
优点:整个区域上函数的唯一性、能得到全局光滑连续的DEM、充分反映宏 观地形特征,编程简单等。 用途:常用来揭示整个区域内的地形宏观起伏态势。在DEM内插中,一般与 局部内插方法配合使用,例如在使用局部内插方法前,利用整体内插去掉不符 合总体趋势的宏观地物特征。另外也可用来进行地形采样数据中的粗差检测。
局部内插中的分块范围一经确定,在整个内插过程中其大小、形 状和位置是不变的,凡是落在该块中的内插点,都用该块中的内 插函数进行计算,而逐点内插法的邻域范围大小、形状、位置乃 至采样点个数随内插点的位置而变动,一套数据只用来进行一个 内插点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1、引言在地震勘探中,野外作业的目的是收集原始数据,即进行地震数据的收集。
这是地震勘探中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根本环节,所得数据是处理及解释等后续任务所依据的最根本的资料。
因而,野外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勘探的效果。
野外收集数据作业中的差错可能会导致勘探的处理解释成果与地下实际情况全然不同。
所以,有必要特别的重视地震数据采集。
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处理地质难题。
在一个工区能否使用地震勘探处理难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
尤其是表层的地震地质条件,对采集数据的质量影响很大。
近地表地层由于地质风化效果变得疏松,地震波在该地层传播的速度,通常比深部微风化的基岩中的速度要低得多。
低速带的疏松性对地震波有很强的吸收效果。
所以在地震勘探时,通常穿过低降速带在基岩中进行炸药震源的激发。
这就要求有精细的近地表模型来指导井位和井深的确定。
野外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拟合算法来建立近地表模型,从而指导打井和静校正。
薄板样条、三角剖分和B 样条是较常见的曲面插值拟合方法,本文通过实验对三种算法的优劣进行分析评价。
2、薄板样条法薄板样条法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利用最小能量的函数来刻画不规则平面的插值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它的求解控制方程,用到的方程为:W (x )=∑i =1Nαi |x -x i |2log |x -x i |2其中W (x )指x 处的形变,αi 是待定系数。
薄板样条法同样是无限平板样条方法,采用薄板样条法进行计算时,已知位移点的数目不受限制,但为了保证计算的精度,要求至少有三个已知位移点。
薄板样条在工程地质学上描绘如下:关于一阶问题,单元的三次样条能够被认为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曲折变形梁;关于二阶问题,这种样条能够经过薄板的最小曲折变形来断定。
它所确定的插值函数,不会受到被插值布局的转动和平移的影响,在对变化的曲面和弹性曲面进行插值时,显得更有用。
3、Delaunay 三角剖分四面体是三维空间三角剖分的最小单元,它包含了许多其它单元没有的优势。
而三角形是二维空间三角剖分的最小单元,它也包含了许多其它单元无法替代的优势;Delaunay 三角剖分算法是运用得最多的三角剖分算法。
它具有“空外接圆”和“最小内角最大”两大特色,能够减少畸形三角单元的生成,从而保证了整个三角剖分质量达到最优。
Delaunay 三角剖分算法是所有的三角剖分算法中一种比较常用、高效的三角剖分算法。
4、二次均匀B 样条曲线法空间n+1个顶点的位置矢量P i (i=0,1,…,n )定义n -1段二次(k =0,1,2,n=2)均匀B 样条曲线,每相邻三个点可构造一曲线段P i (u )(i=1,…,n -1),其定义表达为:P i (u )=12[]u 2u 1éëêêùûúú1-21-220110éëêêùûúúP i -1P i P i +1i =1,...,n -1; 0≤u ≤1=12!(1-2u +u 2)P i -1+12!(1+2u -2u 2)P i +12!u 2P i +1图1二次B 样条曲线如图1所示,端点位置矢量:P i (0)=0.5(P i -1+P i ),P i (1)=0.5(P i +P i +1),即曲线起点和终点分别在控制多边形P i -1P i 和P i P i +1的中点。
若P i -1、P i 、P i +1三个顶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P i (u )蜕化成P i -1P i P i +1直线边上的一段直线。
端点一阶导数矢量:P i (0)=P i -P i -1,P i (1)=P i +1-P i ,P ′i (0)=P i +1-P i ,P ′i (1)=P i +2-P i +1,即曲线的起点的切向量和终点的切向量分别和两个边重合,并且相邻的两曲线在节点处具有一阶导数连续。
二阶导数矢量:P ″i (0)=P i -1-2P i +P i +1=P ″i (1)=P ″i (t ),即曲线内的所有点处的二阶导数相等,并且临近的两条曲线在节点处的二阶导数不连续。
5、实例分析5.1速度比较本文对一组理论生成的函数数据和两组某工区实测数据,按照控制点个数进行三种方法的插值拟合。
计算速度见表1。
表1三种算法的耗时比较数据函数数据1函数数据2函数数据3工区数据1工区数据2控制点个数N6252500100003525984耗时/s薄板样条2493∞1∞三角剖分1∞∞1∞B 样条12214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控制点个数的增大,三种拟合算法对应的插值速度变得越来越慢。
其中薄板样条算法最慢,而且当数据量较大时会占用将近全部内存,导致不能计算出结果。
B 样条插值速度最快,其次是三角剖分插值方法,薄板样条最慢。
因此在稠密控制点和海量数据点的情况下,本文采用B 样条插值法重构近地表模型。
5.2精度比较野外测量数据存在误差,而且小折射和微测井解释会受初至波拾取的影响,所以重构近地表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到模型精度和光滑度。
插值法的精度可用平均相对误差ε来表示,ε=∑i =1N |v i -f (x i ,y i)f (x i ,y i )|/N ,其中N 为控制点个数,v i 为拟合值,f (x i ,y i )为真实值。
表2三种算法的误差比较数据函数数据1函数数据2函数数据3工区数据1工区数据2控制点个数N6252500100003525984误差ε薄板样条0.2384122840.5987070630.002943122三角剖分0.893974868B 样条0.0874910230.1028944690.1070282920.003802910.002070894对三种算法拟合精度进行分析。
首先对其中工区一拟合效果进行分析,其中三角剖分插值拟合算法精度很低,误差高达89%,从图2中可以看出,拟合效果图光滑性和连续性很差。
在数据量较少且稀疏的情况下,三角剖分插值方法并不适用。
薄板样条插值拟合效果最好,曲面平滑连续。
误差小,精度高。
B 样条拟合速度快,但是在图2中明显看出,B 样条插值拟合的效果有明显的样条痕迹,近地表地形曲面重构算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张雨飞[摘要]在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消除近地表低速带、降速带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要求穿过低降速带,将炸药放入高速层引爆。
所以要求高精度的近地表模型来指导设计激发井深,然后确保高质量的单炮记录。
地表曲面重构技术是近地表模型建立的首要关键环节,对于野外数据的采集和后续的处理解释工作有着重要的含义。
本文重点研究薄板样条、三角剖分和B 样条的拟合方法,并通过具体工区实例分析其拟合效率。
[关键词]曲面拟合薄板样条三角剖分B 样条近地表建模(下转第132页)——137科技信息在我国大学的管理体系中,行政权力的过分扩大化,导致学术权力也逐步行政化、官僚化,严重阻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而大学也在这一过程中一步步迷失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净化高校育人环境,回归高校的学术品质,积极践行“教授治学”理念,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授治学的内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也随之扩大,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等陷入了大而全的境地,高校领导层往往刚性来处理此类问题,忽视发挥学校教授所具有的懂教育、知教学的特点。
为此,各高校应该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打破旧有机制,推动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吸收教授参与本校的教育教学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尊重教授在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配置等学术领域的意见,能够让教授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学术事务活动等行使其学术权力,实行学术内行的治学科、治学术、治学风和治教学。
二、加强教授治学的几点思考高等学校在其本质上是学术性的机构。
教授是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也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
对此,各高校应按照学术治学规律,搭建学术自由平台,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强化学术规范建设,净化学术环境,加强教授治学。
1、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但是,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严重影响,各高校的行政权力控制着学校学术资源的分配,行使着学术事务的决策权;一些管理干部的行政管理观念难以改变,担心自身的权力会被消弱,往往强化教授对行政权力的服从,造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学术权力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地限制。
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张,与社会的联系也更加密切,高校的治理不仅仅单纯是行政权力能够实现的,需要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合理分工的机制,妥善处理大学的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赋予教授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术事务等方面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2、加强组织建设“教授治学”有必要通过教授委员会这一组织机构,把教授参与学术事务决策和管理的权力落到实处,其关键是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予以保障,避免随意性和流于形式,否则教授委员会要么成为一个咨询机构,要么导致权力失衡,造成学术决策的失误。
因此,各高校要规范教授委员会机构建设,明确组织机构权责,健全组织制度,完善教授聘任和考核评价机制,为教授治学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
3、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实施依法治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大学作为社会组织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其存在与发展也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支持。
虽然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进入了法治化的轨道。
但是,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相对笼统,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依法治学仍处于空白状态。
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模式改革需要加大法律制度建设,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教授治学的权责,为教授治学提供法律保障,确保依法治学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1]孙晓华.教授治学的历史源流及实现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58[2]李保卫,李文学.以教授委员会为平台全面实施“教授治学”[J].中国冶金教育,2009(6):62[3]张意忠.教授治学:大学内部治理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2008(1):22[4]张君辉.论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教授治学”[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54浅析教授治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凌灏[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原有的治学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更有效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学模式改革,本文提出了“教授治学”的理念,并界定其内涵,最后论述了笔者对加强教授治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授治学内涵思考没有薄板样条平滑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