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超声诊断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与胆道【检查方法】(一)、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
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
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超声基础胆道解剖

超声基础胆道解剖胆囊实时超声诊断法是胆道疾病的首选而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目的主要为 (1) 确诊胆道结石,并能给出结石的大小、数目及位置;(2) 确诊阻塞性黄疸,明确梗阻部位及部分梗阻原因;(3) 了解胆囊收缩功能。
胆囊位于右纵沟胆囊窝内,呈梨形,为中空器官。
长7~9cm,宽2~3cm,容量约35~50ml。
分底、体、颈三部分。
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在右上腹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
胆囊底部一般游离。
胆囊体侧借疏松结缔组织附着于肝脏。
胆囊颈是胆囊体向下延续并变细的部分,膨出的后壁形成哈氏囊。
胆囊颈向下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管长约3-4cm,内径约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前面与外侧是肝右叶脏面,内侧后方为十二脂肠及胰头,下方为右肾上极和横结肠。
肝外胆管目前超声诊断仪能常规显示左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正常胆管纵切面图像为相应门静脉前壁的管道,壁为纤细光滑的高回声带,管道内为无回声区。
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和门静脉的右前方,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下行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4~8cm,直径约0.6~0.8cm,管壁厚0.2~0.3cm,富有弹力纤维。
胆总管依行程可分为四段1、十二指肠上段自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至十二指肠上缘,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向下行走,位于门静脉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右侧。
2、十二指肠后段紧贴在十二指肠第一段的后面位于门静脉右前侧,下腔静脉前方。
3、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约2/3穿过胰腺实质,1/3位于胰头的背侧沟内。
下行中继续向右弯曲,位于下腔静脉前方。
此段管腔较窄,结石容易停留。
4、十二指肠壁内段此段斜行穿入十二指肠降部内后侧壁,并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
胆道系统超声显像检查的方法和声像图表现

能。
5 参 考 文献
I 孛请朗,橱英垮
19 9 4;3 8 3:5I
病 毒性・ 肌盘临柬掺 断的探 讨 中华 内科杂 志, 0
46 中药制荆的应 用 黄 芪制 剂治 疗 v T在 临床 上 . M 越来 越 受 到 重视 ,因 为黄 芪 具 有 补 中益 气 ,固 表 止
汗. 托毒生肌之功效 ,其 主要成 分为生物碱 、叶酸、 胆碱 、氨基酸、异黄酮等 , 其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可消 除氧自由基,增强 网状 内皮系统 的吞噬作用 ,提高
胆 道 系统超声 显 像检 查 的 方法 和声 像 图表 现
曹超龙
关键词
胆道;超声 ;检查
总管组成 ,具有调节 、贮存和输送胆 汁的生理功能。 临床常用超声显像仪对胆道系统疾病进行检查诊断。 现将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概述如下 。
1 仪器 和 方法 11 仪 器 . 应 用实 时 灰 阶 超声 显 像 仪 ,频 率 多 为 3
维普资讯
IS 5233 世再李日臣学 杂患 ( d N dT d 2 ( SN 16 -10 wo dJ e b ) 0 O;3 () 1
8 ・ 7
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 34 心音特点 心脏症状 出现在病毒感染之后 ,当 . 再次病毒感染时 ,心脏症状 可较前加重或重新发作 . 心脏 听诊第一心音较前减弱或心率较前明显增快 .病 毒侵犯心脏影响免疫系统 , 使患者反复感染导致心脏 不断损害。因此对每个病毒感染者要进行认真的心脏 听诊 .发现异常应及肘做相应检查 ,这样是可以做到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的。 J 4 治疗进晨 41 减轻心脏负荷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3 6 p,并 . — a r: , 予以必要的治疗 。烦躁不安时给予镇静药;对于心源 性休 克 ,完全性 房室传 导 阻滞 及心衰经 其他 治疗不满 意的可考虑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但此药不宜早期应 用,以免影响抗体产生和增加病毒复制 ,用药时间一 般在发 病 1 0d以后 。控制 心衰 可 用小 剂 量 的洋地 黄 制剂 ,因心肌炎病人对洋地黄较敏感 , 可用有效量 故 的1 t 1,洋地黄化应 短 于 2 。控 制严 重 心律失 3—1 2 4h 常可电击复律 ,Ⅲo 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 品或异丙 肾上腺素提高心室率,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安置临时 起捧器 .室上性心动过逮可用毛花苷 C 或地高辛。 42 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促进 肌代谢 初期大剂 . 0
医院超声检查胆囊、胆道检查常规

医院超声检查胆囊、胆道检查常规仪器条件探头频率3.0~3.5MHz,儿童可用5MHz,寻找胆管时用较低灵敏度。
电子线阵、电子凸阵、电子相控阵等均可使用。
检查前准备及体位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禁食8h以上,前一天晚餐不进油腻饮食。
超声检查要在胃肠、胆道X线造影之前进行,或在上述造影3d后进行。
如横结肠气体干扰严重,必要时灌肠后或素食3d后空腹检查。
2.体位①仰卧常规体位。
②左侧卧位:用以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寻找胆囊颈部结石,追踪观察肝外胆管,尤其胆总管上段、下段病变,观察胆结石的移动性。
③坐位(双足垂于床下)或立位:用于胆囊位置较高的患者,以及观察胆结石的移动及胆囊底部病变。
④头低脚高位:探头挤压胆总管下段,使结石上移而易于显示。
③右侧卧位:当以上体位检查不满意时,可取右侧卧位。
此体位也用以观察胆囊结石的移动及胆总管的显示。
检查方法1.右肋缘下纵切法探头在右肋下右腹直肌侧缘行纵切扫查,在深吸气时,胆囊的纵断面图可充分显示。
2.右肋缘下斜切法探头在右肋缘下沿肋弓水平放置,并向上倾斜,显示肝右叶、门静脉右干、右肝管及胆囊。
探头向左移动至剑突下,可显示门静脉左干、左肝管以及门静脉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左内支及伴行的胆管。
3.右肋间斜切法从右第6~9肋间沿肋间斜切扫查,显示肝右叶、胆囊、门静脉右干、右肝管、肝总管等。
4.右肋缘上、下纵切法探头在正中旁线右肋缘上斜切扫查,然后移至肋缘下行纵切扫查,显示门静脉主干、胆总管,并尽可能追踪胆总管下段。
5.剑突下及上腹横切法探头在剑突下水平放置,斜向上,对肝左叶横切扫查,可显示肝左叶、门静脉左干、左肝管、门静脉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左内支及伴行的胆管。
探头在上腹横切扫查,显示胰腺及总胆管。
观察内容胆囊形态、大小,胆囊壁轮廓、清晰度、规整性、壁厚,胆囊内有无回声,回声形态、数量、大小、强度,与胆囊壁的关系,有无声影,有无移动性。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管及胆总管注意有无扩张,胆管壁轮廓是否规整,壁回声强度,胆管内有无回声,回声的形态、数量、大小,有无声影,有无移动性。
胆道系统超声改变对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

( 济南 军 区青 岛第 一 疗养 院 特诊 科 , 2 6 6 0 7 1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胆 道 系统 超 声 图像 改 变对慢 性 胆 囊 炎的诊 断 价值 。 方法 通 过 对2 0 0 例 慢 性胆 囊炎 患者 超声 资料 的回顾 总结 ,
研 究胆 总 管 内径 、 肝 内胆 管 、 胆 道 壁 的厚度 、 回声 强度 的 改 变与慢 性 胆 囊 炎的相 关 性 。 结 果 慢 性胆 囊炎 患者 , 胆 总 管 内径 的增加 、 肝 内胆 管壁 增粗 增 强 的发 生 率与 正 常对 照 组 差异 均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结 论 胆 总 管 内径 的增加 、 肝 内胆 管壁 回声 的增粗 增 强, 有助 于慢性 胆 囊 炎的 超 声诊 断 。
的剥 离 , 最 大 限度 的保 护 了骨 折 端 的 血运 , 有利 于骨 折 愈
粉 碎性 骨 折[ J ] . 中华 创伤 杂 志 , 2 0 0 6, 2 2 ( 1 O ) : 7 3 7 . [ 2 ] 马 清亮 , 赵 清 国. 钢 板 内 固 定 联 合 植 骨 治 疗 桡 骨 远 端
药 , 2 0 0 9, 4 9( 4 6 ) : 6 0 — 6 1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0 1 1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6 1 9 X( 2 0 1 4 ) 0 1 — 0 0 4 5 — 0 2
胆 道 系统 超 声 改 变对 慢 性 胆囊 炎 的诊 断 价值
参 考 文献 :
[ 1 ] 韩 本松 , 范存 义 , 曾炳 芳 . 囊 内 复 位 手 术 治 疗 桡 骨 远 端
胆囊与超声诊断

胆囊炎超声诊断意义
诊断急性胆囊炎
提示合并结石/无结石 提示有无颈部嵌顿结石 提示单纯性胆囊炎、典型化脓性、坏死性 提示胆囊炎严重性及穿孔性征象
超声难以显示胆囊管内小结石或炎性阻塞
鉴别诊断:
胰腺炎、阑尾炎、肝炎、肝周炎、肝脓肿、胸部疾病
急性介入性超声:胆囊造瘘术,挽救生命
假阳性:十二指肠气、肝门淋巴结及钙化
改进方法 仔细寻找 脂餐实验 ERCP
胆道蛔虫病
肠蛔虫钻进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和CBD、胆管、胆囊
临床表现:发作性腹痛、绞痛
无特殊体征(合并感染可出现黄疸)
超声表现:胆管或胆囊内“空心面征”呈平行线样
回声(可多条)。活蛔虫有蠕动,蛔虫 残体可钙化,回声强伴胆管轻度扩张
正常胆囊超声表现
位置 形态 大小 壁厚 内腔
肝下胆囊窝,多变 梨形,体部多折叠 前后径<3.5cm,长径<9cm <2-3mm(收缩时呈三层) 无回声
扫查技术
仪器 凸阵、扇扫、3-5MHz
体位+深呼吸 仰卧、左侧卧位、(30-90)直立位
扫查部位、断面 肋间、肋下缘(多部位断面) 纵断、横断(必要时冠状)
胆囊收缩功能
面积指数=长径×前后径 脂餐后1小时、2小时分别测量
表 正 常 胆 囊 脂 餐 前 后 比 较 ( 63 例 )
收缩程度 餐后 1小时
> 1 /2 1 /2 - 1 /3 1 /3 - 1 /4
< 1 /4
3 3 (5 2 .4 % ) 2 2 (3 4 .9 % )
4 ( 6 .3 % ) 4 ( 6 .3 % )
胆
泥
成分,呈球状非均质不定型、 充满胆囊型、悬浮型(伴彗星尾)
胆囊疾病超声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17
胆囊腺瘤声像学表现 胆囊腺瘤声像图上表现为自胆囊壁向囊腔 隆起的乳头状或圆形强回声或中等回声结节, 基底较宽、偶见有蒂,多发生于颈部和底部, 可多发。平均体积较胆固醇性息肉大,但多数 不超过15mm,直径大于15mm者应警惕恶性 变可能。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9
鉴别诊断:
1.小的结节型胆囊癌需要与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前 者病灶基底宽,表面不平整,体积较胆囊息肉大, 而胆囊息肉直径多小于1cm,蒂细。 2.厚壁型胆囊癌需与急慢性胆囊炎相鉴别:慢性胆囊 炎胆囊壁多连续,而胆囊癌囊壁多不规则,连续性 差。急性胆囊炎特别时化脓性或坏疽型胆囊炎,胆 囊壁增厚但厚壁光滑,仔细观察时可见囊内有脓液 移动。
ppt课件
31
谢谢!
ppt课件
32,边缘不规则,胆囊的无回声缩小或消失,表现为 胆囊内的实性肿块,肿块多呈弱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当其内部有 结石时可表现为肿块内的团状强回声伴后方声影,癌肿向周围组织浸 润生长,则胆囊轮廓显示不清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解不清。
ppt课件
28
4.混合型 厚壁型和结节型同时存在,具有上述两型声像图表现,胆囊 癌发展到晚期可见实质性不均质肿块充满胆囊腔,液体暗区消失。
ppt课件 7
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
典型胆囊结石 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团状强回声:一般较大而孤立分布 的强回声多呈新月形、半圆形或圆形团状强回声;体积较小 的多发结石,堆积于胆囊后壁时形成一片强回声带,不易分 辨结石数目。 2.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结石后方出现一条无回声带即为声影, 结石的声影边缘锐利,宽度与结石的宽度基本一致。 3.强回声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由于多数结石的比重大于胆汁, 仰卧位时结石沉积于胆囊后壁,当患者改变体位时,容易引 起结石的移动。
胆囊收缩功能超声诊断检查

期《超声胆囊收缩功能在保胆手术 中旳应用》
3
2
《西部医学》 2013年4月 《 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收
缩功能旳超声评价》
收缩功能正常组(胆囊收缩率≥ 30%) 收缩功能减低组(胆囊收缩率 <30%)。
EF≥80% 正常; EF 50%~79%良好;EF 30%~49% 差 EF<30% 胆囊收缩无功能
替代。
03 检验公式
✓ 检验公式
胆囊排空指数
(EF)=(V 0 -Vt)/V 0 *100%,
其中V 0 为脂餐前胆囊旳体积,Vt为脂餐后胆囊 旳体积。 V=π/6(长径×宽径×横径)
04 评判原则
✓ 多种不同旳评判原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3, 12.《超声波测量胆囊体积措施旳比较》
目录
慢性胆囊炎 检验措施 检验公式 评判原则 案例演示 旳分期
01 慢性胆囊炎旳分期
✓ 慢性胆囊炎旳分期
参照《超声医学》第四版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胆囊仅有轻度炎症旳变 化,胆囊收缩功能和排 泄功能良好。
炎症加重,胆囊肿大,胆 囊功能减低
胆囊壁明显增厚,整个 胆囊缩小,胆囊功能丧 失
02 检验措施
1 良好 > 80% ,减弱为 60% ~ 79% , 明显减弱为50% ~59% ,差 < 50%
EF≥1/2为 胆 囊 收缩功能良好组(A 组) 1/2 >CF≥1/3为之间胆囊收缩功能尚可组 1/3>CF≥1/5胆 囊收缩功 能 欠 佳 组 CF<1/5 胆 囊 收 缩 功 能 差 组
《中国医学创新》第 12 卷 第 8
脂餐1h后
胆囊大小约 4.5cmx1.8cmx1.9cm
脂餐2h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