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适应性设计
基于健康住宅理念的家具适应性设计研究

与 制造技术
基于健康住宅理念的家具适应性设计研究
□ 李 睿[1] 王科奇[2]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2]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摘 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住宅的内在品质。 引入健康住宅理念, 分析相关家具的设计实例, 对家具设计进行适应性的研究, 提出健康住宅理念下的家具适应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对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满 足人们多样化及变化的生活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健康住宅 家具 中图分类号: J525.1 适应性设计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3) ( 001-125-02 使居住者在身体上、 精神上、 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 《健康住宅建设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中指出: 健康住宅是在符合 住宅建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突出健康要素, 以人类居住与健 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 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 的需求,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住宅质量和生活质量, 为居住者营 造出健康、 安全、 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住区。 2.2 健康住宅理念解析 健康住宅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满足住宅基本要求基础 上, 突出健康因素, 满足居住者生理、 心理、 道德和社会适应等 多层次的需求。 健康住宅体现在居住环境的健康性, 如居住空 间、 空气环境、 光、 水、 声、 热、 绿化环境等方面, 而且拓展到住区 力, 必须疏干墙后的土体和防止地下水下渗而使墙后积水。 还 有,墙体之上的艺术品的加工和安装都要通盘考虑加工成型 期间的科学性要求和它和环境的结合规律。此外,还要考虑 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 如光的科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研究等等。 (3) 挡土艺术墙的工程性。公共艺术作品区别于纯艺术作品 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工程性, 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就如同盖建 筑一样, 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项目, 艺术家要通盘考虑整个工程的 各个环节, 从方案设计到加工制作, 最后分块安装, 都要考虑在内。 经验丰富的艺术家针对如此巨大的社会工程, 他会采取科学的态 度和先进的管理水平, 提高施工队的素质, 使公共艺术作品的艺 术质量能够和内在工程质量完美结合, 成为一件永久的艺术作品。 4 结束语 城市在发展, 艺术也在繁荣, 挡土艺术墙作为公共艺术作品 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而且它还是一种具 有介入性的 “公共艺术” 它有着重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因此, , 我们要高度重视它的修建。 然而许多艺术家只重视前期的设计, 往往不重视后期的工程加工。 我们应当对挡土艺术墙的艺术性、 工程性和科学性有全面的认识。 任何一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 它都是集艺术性、 工程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完美的结合, 只有这 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刷, 实现它的永恒价值。 参考文献: [1] 蔺宝钢.论城市雕塑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重要性——雕塑 艺术与现代成型技术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03). [2] 蔺宝钢. 雕塑艺术与现代成型技术应用研究 [J].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全适应动态租屋建筑设计——江苏省公共租赁住房竞赛一等奖方案分析

“ 夹心 层 ” 住 , 他们 最 为显 著 的居 居 而 住 需 求是 “ 包 即住 ” 因此 所 有的 公 拎 , 共租 赁住 房都会 在 交付前做 好 装修 , 这 就要 求在设 计 的过程 中适 当的考虑集 成
案 将蓝 领 工 人 的住 宅设 计 为 宿 舍 型 。 分 别 可 以供 三 人 、五 人 、六 人合 住 。
通 过 对 南 京市 已经 建 成 的保 障 房 小 区进 行 实地 调 研 , 了解 低 收 入者 、 新 就 业 人 员 以及 外 来 务z A , 的生 活 需 _ X
求 , 合本 次设 计 竞 赛 的要求 , 结 形成 了
生活 提供 方便( 图1。 见 )
住 宅的全 适应性 设计 提供 了 件。 条
户型 , 基本 能够 满足不 同居 住群 体 的居
住 需求。
埘例:●● 册衡#居商 阿点
满足 不同居住 人群 的不 同居住 需求。
方案 设计 分析
竞赛设计要求及 对 策
根 据 《 苏 省 公 共 租 赁 住 房 优 江 秀 设 计 方 案 竞 赛 技 术 导 则 》, 共 租 公
积 的 户 型 , 别 是 3 平 方 米 、 5 方 分 0 4平
7 8J
洲邮 。 。
视 线
SI H T G
蓝 领工 人集体 宿舍 蓝 领 工 人一 般 为 工厂 工人 , 们 他 对 于居 住 的 要 求 并 不 是 很 高 , 因此 方
新 就业 企业 白领公 寓 新 就 业 的企 业 白领一 般 是 刚 毕业 的 大学 生 , 们 普 遍 工资 水平 较 高 , 他 但 还没有 独 立购 买商 品房 的能 力 , 他们 对 生活 品质有 一定 的要求 , 强调 一定 的舒
浅析住宅设计

住宅平面布局要具有多元 、 变异『 生 和差异 陛。居住者层次不同, 审 显 , 随着面积标准和使用质量要求的提高, 住宅套内的使用功能将进一步 使盥洗、 浴室、 卫生问可同时使用又互不干扰 , 这样势必会增加门洞 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 家庭结构不同, 对住宅要求就不同; 同一居住者 分离, 在不同时期对空 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 。因此在住宅没汁时除 数量, 这就给住宅设计要在相应的面积标准下 , 力求发挥最大的居住质量 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夕 I - ,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 效益, 满足人们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厨房设计 变异性和差异 l 生。 “ 部分灵活” 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 、 卫生间、 入口 和单元的形状 , 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 ,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在考 在现代住宅中, 厨房的地位已愈来愈重要, 厨房的功能从过去的单一 加工、 清洗 、 烹饪和配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的 虑每套住宅内部的灵活与多降陛的同时, 也可 以考虑“ 套” 与‘ ‘ 套’ 至“ 层” 的烹调行为发展为集仓储、 与 ‘ 丢” 之间的灵活性。 在套与套之间的适当部位预留足够尺寸的墙洞, 必 综合服务空间, 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定的使用面积 , 而目 也取决于形 舌 合布置没备及操作。根据洗、 切、 烧的操作过程, 厨房的台 要时可打通 , 或在适当部位楼板可以抽掉 , 形成跃层式住宅 , 以解决住宅 状和尺寸是否i 面呈 L形及 兀形柜式布置较合理, 同时其开间不应小于 1 . 8 m, 进深取决 套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落f 舌的现象。 1卧室设计 于水池 、 煤气灶 、 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 , 要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如煤气 卧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家庭成员睡眠和 息的需要。—套住宅通常 灶 、 电饭煲、 微波炉等必备的虱旁设施。 有一至数间卧室 ,根据使用对象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使用要求又可细分为 从厨房的实例调查中可以看出,现有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多数在 主卧室、 次卧室、 客房以及保姆室等。在—般套型面积标准的 下, 卧室 4 . 0 m z 右, 给排水管道、 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 没有统—专用管道井, 检修也 除可作睡眠空间外 ,尚需兼作工作学习空间。根据 《 住宅设计规范》 十分困难 , 脱排油烟机不设排 亏 管道, 污染环境, 厨房 拖不配套 , 缺少电 GB50 09 6—2 01 1 源插座、 水龙头等 , 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能将厨房与阳台相连, 可以把厨 房中的灶台等设备移到阳台, 将阳台与厨房隔墙取消, 或改为隔断 , 这样 规定, 卧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双^ 卧室不应小 于 9 m2 o 既± 勤t l 了使用 面积又减! 了污染 , 同时还可以俅沩第二起居空间。 随着 ^ 2 单^ 臣 室不应, J 、 于5 m 2 0 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电冰箱 已不再做为奢侈品放在起居厅 , 微波炉、 电 3 起 居的卧 室不 应小于 1 2 m 。 烤箱等厨房电气产品不断增多 , 若将厨序 手 使用面积增加 2 . 0 m 左右 , 使用 在我国套型面积 _ 黻 { 氐 的『 青 况下 , 趋向于大 居 小 卧室。 在进行卧 功能去 哙 大大提高, 这样的厨房一定会深受广大住户的喜爱。 室设计时 , 宜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以省出面积加大起居室。 6卫生 间设 计 2门J 十 在住宅设计中, 卫生间是家中最隐秘的—个地方, 因而卫生间的位置 门厅也叫“ 玄关” , 是入户的过渡空间。玄是深奥的意思, 人户时要有 不宜正对 人口或直接对起居厅开门,向厅 内开门不仅会使使用者感到不 个缓冲的空间, 既可以换换衣物和鞋 , 不至于把外面的尘土带进屋 , 又 便 , 而且会把卫生间的气味带到 亍中, 从而波坏了厅内的环境气氛。 避免了一览无余, 使坐在起居室的人不 自 在, 进门时 , 经过空间由高到低, 理想的卫生间的面积应该在 5 — 8 m ,最好卫浴分开, 3 m 的卫生间是 面积由小到大, 光线由弱到强的变化 , 使人的心理上有个过渡 , 而非直接 底限, 刚刚可以把洗手台、 座便器和淋浴设备统统安排在内。卫生间里容 ‘ 登 堂 ^室” 。之所以称其为‘ ‘ 脸面” , 是因为门厅的岗 蔓 饰往往浓缩了整 易积聚潮气 , 所以通风提 键 。有窗户的明卫最好, 如果是暗卫, 就需要装 个户型装修的精髓。目前很多户型为节约空间, 将起居室设计为“ 开门见 个功率大, 性能好的排气换气扇。布局合理的卫生间应当有干燥区和非 餐’ , 或“ 开门见客” , 缺少了“ 曲径通幽” 、 ‘ 循序渐进” 自 勺 感觉。因此 , 在条件许 干燥区之分 , 干湿分离。 7住宅 的整 体形象 可的隋况下, 尽可能选择或装修出门厅来。 3 餐厅没计 住宅设计—般采用均衡型, 即静态造型, 包括对称的和不刘称 的均衡 , 餐厅有几类 : 一是和门厅共用 , —是和起居室共用, 还有就是独立餐 这种体型给人以稳定感。对于—些独立式, J 宅, 为了突出个陛或吸引人 厅。 前两者更多地是为了有效利用起居室面积 , 但其结果往往是处于户型 的视线 , 有时采用不均衡的体型以产生运动感 , 或创造矛盾 、 冲突等强烈 的灰色空间中, 采光并不十分良好, 同时在 餐时会受到来 自其他功能空 的视觉效果。人 寸 I 士 矧本 型的心理体验 ,主要是通过对轻重的感觉实现 间的干扰 。而独立餐厅, 尤其是带窗户的“ 明餐厅” , 则避免了 匕 述缺点 , 但 的。—般来说, 垂直线条} 感觉重 ; 圆形比方 形重; 粗糙的比光滑的感 同时也 占据了户型内的—- 个 噪 光面, 牺牲了—个卧室的空间。 餐厅面积一 觉重 ; 实体比嗵透的感觉重 ; 红色比蓝色更显得重; 令^ 、 . 感兴趣和出乎意 般6 至1 2 平方米, 可放置餐桌、 餐椅和配餐台等。 料的 比平淡无 奇的显得重 。 4起 居室设计 综 匕 所述 , 城市住宅设计应该f 故 到分室标准进一步提高, 厨卫设施更 起居室是户型的中枢 , 相当于人体的躯干, 也是户型中最大的、 最重 为完善 , 且空间能充分利用和应变能力更强 , 室内外环境设计更美 , 此外 要的居室。起居室是全家的活动中心 , 是生活的重心所在, —般都占据着 在多样化、 省地 、 节能、 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 自重方面也要有进一步发 重要的采光、 观景面。起居室的开间很重要 , 现代家庭中的电视已经是在 展 , 我们要创造真正高质量、 高技术、 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2 9 英寸以上 , 按照测算 , 人体与电视之间的距离 , 应相当电视屏幕 的7 倍 参考文献 以上, 所以通常为 3 9米 、 4 . 2 米、 4 5米、 4 . 8 米、 5 . 1 米等等。如果是独立起居 【 1 】 朱昌 康住宅设计原理( 第 二版) 北京: 中国 建筑工业出 版} 土 室, 面积可以小—些, 如果是与餐厅、 门厅合一的, 则需要做点更大—些。 起 I 宅设计规 范 G B 5 0 0 9 6 . - - 2 0 1 1 . 居室的面积— J 舟 殳 = j 生2 0 至5 0 平方米之间 ,过大过小都要兼顾其他居室面 积的均好性 , 以保持整体 户型的和 皆 。 现代 ^ 、 生活节奏加快 , 对外交往的增多, 起居室的重要隆电越来越明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更多相关下载:/《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住宅建筑设计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引言:住宅建筑在建筑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人类的生存有着特殊的意义。
特别在今天,它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住宅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
1住宅建筑的重要性1.1住宅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
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1.2住宅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住宅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
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2增加居住生活的舒适性⑴住宅内功能空间序列的合理组织,是确保居住舒适性的第一要素。
目的是使不同的功能空间既有较好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住宅内空间通常被划分为三类:一是家庭成员的公共空间,如起居室、餐厅、厨房,活动内容包括团聚、会客、娱乐、就餐以及饮事行为,是对外开放的空间,应布置在入口处,便于家人与外人接触,也方便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出入;二是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如卧室、学习工作室等,活动内容为休息、睡眠、学习、业余爱好等,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是内向性空间,应布置在住宅的静处,以保证个人行为的私密性不受外界影响;三是卫生活动空间,活动内容为沐浴、洗面、化妆、洗衣等,其私密性极强,应设在前两类空间之间,使活动在这两类空间的人都能方便地进行独立活动。
建筑设计中的场地适应性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场地适应性表达摘要:在建筑设计中,场地适应性是指将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相融合,考虑到场地的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使建筑能够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能力。
场地适应性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是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设计中的场地适应性表达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域性格;场所精神引言场地适应性是建筑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如何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相融合,使建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在场地适应性表达中,我们可以通过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因素等多个层面来体现建筑与场地的有机结合。
1场地解读概述1.1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日照、风向、地形等因素。
设计师需要了解场地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以便在设计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益和环境适应性。
1.2社会文化背景考虑到场地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习俗等因素。
这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建筑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建筑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1.3城市规划和社会结构了解场地所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和社会结构,包括交通状况、城市发展趋势等。
这有助于设计师考虑建筑与城市其他要素的关系,如交通连接、人流组织等。
1.4场地的功能和用途考虑到场地的具体用途和功能需求,如住宅、商业、办公等。
设计师需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将建筑的功能性与场地环境相结合,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空间。
2常见的场地适应性表达方式2.1形式表达根据场地的地形、气候等特点,设计建筑的形式和造型,使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山地场地中,可以采用层叠的建筑形式,与山脉的起伏相呼应。
2.2材料选择选择与场地环境相适应的材料,如使用当地的天然石材、木材等,以及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
2.3采光与通风根据场地的日照情况和风向,合理布置建筑中的窗户和通风口,以实现自然光线的最大利用和室内空气的良好流通。
小户型住宅的实用与舒适的设计分析

小户型住宅的实用与舒适的设计分析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节约用地,因此开发商开始转向对小户型的设计,大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人均利用率。
本文分析了小户型住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的设计要求,目的是为小户型住宅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进而为小户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小户型;住宅;实用性;舒适性;景观小户型成为房地产发展的有一个促进因素,为了真正的发挥其对房地产的促进作用,需要加强对小户型的设计,做到舒适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顺应人们的需求,综合各种因素,对小户型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住宅的使用功能,同时体现个性化,做到高效节约环保。
在房地产的发展中,小户型住宅成为城市普通居民的理想选择,对其有效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
一、小户型住宅的概述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居住形态,小户型不仅仅是针对建筑面积的减少,而且也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追求的是简单、高效和舒适,是居住文化的物质体现。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对房地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真正的做到节约,因此小户型的选择是房地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房地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得到了热销。
小户型住宅的购买者多是工薪阶层或者是年轻的夫妇,这样可以应对过高的房价,拥有独立的居所,享受家的宁静与自由。
小户型住宅具有暂居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投资性和居住性的地位是一样的,并且作为一种过渡性产品,相对来说利润空间不大,同时其功能也会受到面积上的约束,一般来说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年龄两极化,即住户多是年轻人或者是老人;其次,具有明显的投资性,存在着永久的投资空间;此外,对配套设施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虽然小户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诸多限制,这就需要加强对小户型的设计,提高其实用性和舒适性,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亚热带建筑气候适应性案例

亚热带建筑气候适应性案例中国5大气候区典型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五大气候区代表性城市与气候适应性建筑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5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气候。
每个气候区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应当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以下就对五大气候区中挑选的代表城市分别对其气候进行分析,并阐述当地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
一、严寒地区代表城市——呼和浩特1、呼和浩特气候特征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图2.1.1)。
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极端气温最高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2、蒙古民居蒙古包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图2.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大
84摘要:本课题在阐述了对住宅适应性设计研究的意义之后,从
适应性设计的影响因素开始逐步分析并得出适应性设计的几种设计手法,以便为住宅设计提供一些更有效的途径,最后,展望了住宅适应性设计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适应性设计;影响因素;设计手法;发展方向
1.前言
对于住宅适应性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早在1919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了多米诺体系以满足不同居住着的个性要求。
但是,现在国内虽然已有了不少关于此类的研究,但是对于住宅适应性的理解一直局限在结构的灵活性上,忽视了使用空间的灵活性。
住宅的适应性是指能够满足多样和变化需求的居住空间和结构性能。
[1]在住宅设计时创造适应性的过程就是住宅适应性设计。
适应性的含义包含了两层意思:使用空间在同一时段可以容纳多种功能;使用空间在不同时段可以容纳多种功能。
2.住宅适应性设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各地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而居住建筑在其中的比重逐渐凸显。
就上海而言,每年兴建的住宅均超过1000万平方米。
房地产商为满足市场迫切的需求不断加大住宅建筑的开发与投资,然而,相当数量的小套型住宅在设计中仅仅将套内面积简单的划分为与大面积相似的几个功能空间,忽略了小套型住宅在使用对象、生活模式等方面的特点。
[2]同时,随着日常生活的不断变化,我们的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一层不变的住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甚至会造成不良影响,使居住模式受到局限。
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可利用土地资源短缺,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基础上设计出使用率、承载率最大化的住宅是设计师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之一。
然而,在住得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怎么来应对居住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解决如何提高住宅的适应性这一大难题。
3.住宅适应性设计的影响因素
3.1家庭结构的变化
住宅是为家庭提供居住的场所,家庭是住宅的主体,住宅服务于家庭,因此,家庭是影响住宅适应性设计的主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家庭,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地域性的不同,其对于住宅的需求千差万别。
要想提高住宅的适应性,就要从了解家庭对象开始。
城市人群中,我们可以按其特点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白领家庭、蓝领家庭、老龄家庭和特殊人群家庭。
根据其特点不同,住宅适应性设计中就要注意针对不同需求做出相应的处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怎么让居住空间的功能和结构更加灵活多变,是适应性设计的一大难点。
3.2特殊人群的需求
在社会中,同样存在着一些特殊人群————残疾人群。
他们存在着行动不便或者听觉不灵敏等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切身需求,设计做到人性化,既可以为特殊人群服务,又可以使空间功能在不同居住者之间变通自如。
3.3社会发展程度
社会的发展程度势必会联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
社会的经济水平代表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于住宅的消费能力存在着差异。
怎样设计出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并且符合大部分人消费水平的住宅,是房地产开发商或者设计师同样要考虑的因素。
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着的。
4.住宅适应性设计的手法
4.1功能模糊化
传统的居住建筑区域划分往往不是非常明确,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它往往是用来几代人居住的地方。
由于考虑到长期的居住使用,房间的具体规划并没有做到十分的细致,而是几间由基本构件组成的房屋。
内部空间大并可以自由划分,灵活性却在无形中大大的提高了。
居住者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需求对房间进行分区。
这就大大提高了的房间的适应性。
这种设计手法是我们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处理手段。
4.2设计留白,居民参与化
所谓设计留白,是指建筑设计师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并不把设计全部完成,而是只完成其整体的部分,剩余部分的设计工作则由住房者来完成。
设计留白也可以称之为“住户参与”, 或称之为“使用者参与”。
[3]住宅的最终使用者是住户本身,由客户参与的设计从更多的角度体现了住户的切身需求,设计更加的持久化,更加的适合住户的长期使用。
在一定的范围和意义上,由住户参与的设计适应性会更贴近居住者本身的需求。
4.3注重细节设计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精细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首先,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这个寸土寸金的时代,对于小空间的合理高效利用,成了人们追求的方向。
注重细节设计,减少空间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利于适应性设计的提高的。
对于一套住宅内不同的功能空间,在不同的使用时间段人们的使用方式、使用尺度和
面积需求都有所不同。
根据这些不同的使用情况,可将室内非承重墙结合家具进行整体设
计,通过家具、墙位置的变化,为原本面积不大的住宅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提高了居住
功能的适应性。
5.适应性设计的发展方向
5.1节能环保
当今社会,各种自然资源都在大规模的开采利用当中: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节能环保的大旗已经高高举起,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对于人类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
提高住宅的适应性也要注意节能环保,这是一条行之长远的路。
5.2增加科技含量
现代科技可谓是突飞猛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住宅设计一样,正在不断加大对科技元素的投入,增加现代住宅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服务于生活。
6.结语
住宅适应性设计将会在各个方面提高房屋功能和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度,住宅适应性设计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带给生活无限的生命力,高度适应型住宅必定会成为未来居住建筑中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钱大行.住宅适应性设计对可持续使用功能的影响.[J].住宅科技.2006
[2]龙灏,彭元春,徐晓军.小套型住宅的全寿命适应性设计初探.[J].华中建筑.2008
[3]李芳,孙凤明. 90m2以下小户型住宅的适应性设计[J].山西建筑.2009.
[4]胡晓鸣,林媛媛.浅谈小套型住宅户型设计的适应性.[J].浙江建筑.2007.
住宅适应性设计研究
李 蕊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理论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