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油井“低效”是指油井中的石油生产设备的各种故障或受砂,蜡,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油井的运行状况异常。

难以达到油井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不能充分利用油井的潜力。

本文首先分析导致油井低效的原因,分别从施工工艺,装备研发和开发难度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增产措施。

希望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够在实际工作开展时提供一些帮助。

标签:油井低效;原因分析;增产措施對于油田采油业来说,油井的产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这其中不仅存在油井自身的储油损失这样的主观因素,还存在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例如油井的线管设备由于受到砂、蜡等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导致其产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油井若是持续低效,那么除了会影响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该地区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所以一定要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增加其产量,降低数量。

一、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一)工艺技术落后这将会导致修复不充分的,或者是一些修井的修复工作不到位。

例如打捞,洗砂等。

事实上,修井和维护工作在油的开采和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油井的生产过程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来促进我国石油业的健康发展。

还有,水平井提取石油的这一项技术现在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当下石油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定采矿中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材料(管道,柱)不符合水平井油提取工艺的标准,导致水平井开采不能顺利进行。

此外,油井生产过程的完成测试特别麻烦,需要更高,更先进的工艺标准,这对中国目前的完井技术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二)装备研发不足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石油钻井技术层出不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采油作业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对于水平井,分支井和小井眼钻井等这些应用来说,必要的测井设备以及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虽然国内测井设备有多种型号,但水平不同,总体水平偏低,一些设备老化,而新的测井设备成本比较高。

因此,只有改进和更新测井设备才能更好地促进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水平井实施效果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水平井实施效果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投资回收越 陕, 开发效果越佳。 ) 4 累计产油量超过盈亏 施效 果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
平衡产量, 表明投资已收回, 反之未收【投资。 ) 旦 J 5 财务净
3 与同期直井相比, ) 水平井在产油量、 操作成本 、 阶段投 入产 出比上都有较大的优势, 但钻 井投 资比直
井高, 投资风险大。 利用上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 以比
井新建产能 、 阶段收益 、 投入产出比、 万米进尺投资、
年累计折 现净现金流量等于零 时的折现率 。 ) 资回 7投 收期 是指税 后收 入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 是衡 量投资回收能力的指标 。
2 实施效果评价标 准 .
1 投入产出比大于l 表明已收回投 资, ) , 反之未收回 盈亏平衡产量、 财务净现值 、 J 1部收益率和投 资回收期 人 投资。 ) 2 阶段收益大于0 表明已收回投资, , 水平井开发 能够 全面评价水平井的实施效果 。 具有经济效益 , 反之无效益。 ) 3 投资回收期越短 , 表明 2 动态评 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 ) 可体现 水平井实
1 . 口 是直 井的0 7 。 8 屯 ." 6f  ̄ 入与产 出的比值 , 衡量投 资效 果的指标 。 ) 是 3 万米 进 井平均操作成本7 5 元/ , 尺投 资是指每万米进 尺所需 的投 资 , 包括钻井投 资
预计 到 “ 十二五 ”末 , M区块可实现 财务净现值
和地面工程 建设投 资。 ) 4 盈亏平衡产量是指收回投 入 12 . 5 8 万元, 8 内部收益率达 ̄ 4 . %, 132 开发收益6 5 ̄" ] 1 8 5j
开发效益 的重要途径 。
水 平井实施效果 经济评价 指标体 系的建立

石油企业油气田项目跟踪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石油企业油气田项目跟踪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石油企业油气田项目跟踪经济评价体系研究【摘要】当前国内跟踪经济评价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在我国项目管理中应用也较少。

本文在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描述了跟踪经济评价体系的内涵,从发展战略、投资决策、成本控制、价值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跟踪经济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然后构建了跟踪经济评价体系,包括跟踪经济评价方法、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数据统计、信息平台等方面,最后指出了跟踪经济评价体系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石油企业;油气田;跟踪经济评价;研究1.跟踪经济评价体系的内涵油气田跟踪经济评价是项目投资管理和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资产管理和价值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跟踪经济评价体系,是指对公司油气田投资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预测,并和基础经济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跟踪、分析和反馈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变化情况,指导油气田项目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有利于公司资产管理和价值管理。

跟踪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项目管理、经济评价、后评价理论,同时,结合统计学方法和预测学方法,以信息化系统为工具,跟踪、分析和反馈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情况,服务于项目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有利于资产管理和价值管理。

跟踪经济评价体系应用范围从层级上包括总部层面、分公司层面、油气田层面等三个层次;从阶段上包括在生产、在建设、在评价等三个阶段;从区域上包括国内海域和海外区块。

2.跟踪经济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2.1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与落实的需要通常,公司管理层在确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后,基层就会围绕战略目标进行油气田项目的投资建设、生产经营,而由于基层通常会集中关注于某一专业领域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可能会导致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日常生产经营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而跟踪经济评价可以寻找偏差,发现薄弱环节,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服务。

2.2油气田资产买卖和投资决策的需要对于油气田项目而言,投资控制风险不断加大,同时边际效益型项目也在增加,投资和费用的大幅度超支以及油藏风险的同时发生将使公司投资决策风险面临更大挑战。

石油工业中油井产能评估方法

石油工业中油井产能评估方法

石油工业中油井产能评估方法石油工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油井的产能评估一直是石油行业中的重要环节。

油井产能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开采效益和投资回报率。

因此,研究和掌握一种可行的油井产能评估方法对于石油工业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油井产能评估方法应该基于科学、准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测井、录井和钻井等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井底参数、地层性质和井身特征等重要数据,从而为产能评估提供了依据。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油井,可以采用不同的产能评估方法。

对于储层较为复杂的油井,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或者计算机模拟来进行产能评估。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储层压力、渗透率、物性等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预测油井的产能。

此外,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对油井的水平段和垂直段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以直观地分析井壁脆性、压裂效果和产能潜力等关键参数。

同时,油井产能评估方法还应考虑到一些经验性因素。

多年的油井开采经验可以提供宝贵的参考,比如历史产量和注入压力等数据指标。

此外,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和讨论,共享经验和观点,可以推动油井产能评估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要想准确评估油井产能,还需要对储层动态性进行分析。

油井的产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开采进程而改变。

因此,评估方法应该通过监测和分析油井的动态产能,来实现对油井未来产能的预测和优化。

这可以通过油田的数据监测系统、生产历史数据和地质勘探技术等手段来实现。

最后,油井产能评估方法还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石油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因此评估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到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评估时可以考虑采用绿色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降低碳排放和水资源消耗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石油工业中的油井产能评估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它需要基于科学数据收集和分析,有效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借鉴经验性指标和专家意见,考虑储层动态性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数值模拟与增产技术研究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数值模拟与增产技术研究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数值模拟与增产技术研究石油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石油勘探、油藏开发、油井工程等多个方面。

其中,油藏数值模拟和增产技术研究是石油工程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石油工程中油藏数值模拟和增产技术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油藏数值模拟是石油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对油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为油藏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油藏数值模拟包括岩石物性参数模拟、油藏流动模拟和压力预测等多个方面。

岩石物性参数模拟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模型建立,用于确定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进而影响油藏流体的流动行为。

油藏流动模拟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对油藏中的多相流动进行模拟和预测,包括油水两相流动、油气两相流动等。

最后,压力预测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对油藏压力进行模拟和预测,以了解油藏中流体的分布和运移规律。

其次,增产技术研究是石油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产能不足、油井堵塞等问题,需要通过增产技术来解决。

增产技术包括开采技术和改造技术两个方面。

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驱、气驱、聚合物驱等,通过改变油藏中的流体性质和流动规律来提高采收率。

改造技术主要包括压裂、酸化等,通过改变油井地下构造和渗透性来提高油井的产能。

增产技术的研究目标是实现更高的油藏采收率和油井产能,使油田能够持续产出更多的石油资源。

当前,石油工程中的油藏数值模拟和增产技术研究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油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数值模拟的精度和可信度有限,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型和算法。

其次,增产技术的效果受到油藏储量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如何在不同条件下选取合适的增产技术仍然是一个难题。

此外,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对油藏数值模拟和增产技术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更环保和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石油工程中的油藏数值模拟和增产技术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油井提效增产技术分析与优化策略

油井提效增产技术分析与优化策略

油井提效增产技术分析与优化策略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都已经进入到了生产的中后期,出现产量大幅度下降、出水现象、出砂现象、油层伤害现象严重,为了稳定油井生产,提高油井的产油量和经济效益,通常要采取一系列的油井增产措施。

随着开采程度的增高,油田企业对增产措施作业的管理要进行优化,如何加强油井增产措施工艺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油井增产措施的效益,取得更好的经济评价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油井;增产措施;优化前言油田开采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油田开发后期导致油井的产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在油田开采的后期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产量得到增加,进而满足我国油田开发对经济指标的要求。

此外,针对不同的油井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增产措施,减缓油田的产量递减率,使油井的产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油田开发的初期阶段对开采技术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进入油田开采的后期,油田的含水量就会明显的增加,进而导致油井的开采产量迅速的减少。

而利用聚合物驱油技术能够使油田的采收率得到显著提升,主要措施就是扩大注入剂的体积,从而达到最佳的驱油效率,这种开采技术目前在油田后期的开采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油井增产措施的意义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基本已经进入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原油开采的难度日益增大,开采的效果不尽人意。

针对不同地质因素实施相对应的油井增油措施可以很好地提高单井或者整个油田的产油量,常见的油井增油措施有:压裂、酸化、大修、补孔、卡堵水、转抽等。

对于采油厂乃至整个油田来说,如何对不同的油井增产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划,既关系着油田企业是否可以满足产量目标、成本目标以及效益目标,又影响了开采计划是否符合油田开采稳产规律。

合理规划的实质就是对不同油井增油措施的工作量进行预测与规划。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理论的迅速发展,结合各个油田多年来累积的历史开发数据,对整个油田的增油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划预测,以求在达到产量的基础上,消耗尽量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任何一个油田企业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AHP法构建新疆石油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AHP法构建新疆石油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11年第4期总第202期黑龙江对外经贸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No.4,2011Serial No.202[产业经济]基于AHP 法构建新疆石油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唐小玉(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 要]对新疆石油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构建新疆石油产业综合指标体系,初步选定反映经济效益的14个指标,通过研究选取了新疆2007—2009年总资产增长率等9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综合评价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赋权,并根据权重推算出新疆石油产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最后得出结论:此期间新疆石油产业经济效益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新疆石油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波及影响,国家在此期间减少了对新疆石油产业的资本投入,使得新疆石油产业受到一定损失。

[关键词]石油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疆[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4-0067-03 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基金项目。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优势资源转化的基础上,新疆围绕优势资源,突出重点、突出资源优势和优势产业,提出以“一黑一白”战略,实现由资源转化向产业聚焦发展的转变。

石油产业作为新疆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新疆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石油产业对区域GDP 和工业总产值的直接拉动作用比较明显,对其他行业的需求影响较大,新疆石油产业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到全国经济的增长。

根据2009年新疆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新疆石油资源量达209.2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的25.5%;石油产业增加值占新疆工业增加值的78%。

一、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从严格意义上说,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评价石油产业的方法体系。

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专家评价法、多目标决策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评价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等。

老油井的增产措施

老油井的增产措施

老油井的增产措施引言老油井作为石油开采的重要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出现产量下降的情况。

为了提高老油井的产量,增加其经济效益,需要采取适当的增产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老油井增产措施,包括地质勘探技术、改造技术和增产工艺等。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在老油井的增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地下油层的详细勘探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井的产能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推断出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

在老油井的增产过程中,地震勘探可以用于确定油层的位置、形态和厚度,从而为增产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钻井技术改进钻井技术的改进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

通过采用更先进的钻井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更深入地探测和开发石油资源。

例如,采用方向钻井技术可以扩大油井的有效开采区域,增加产量。

改造技术除了地质勘探技术外,改造技术也是老油井增产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油井设施和设备的改进,可以提高油井的产能和效率。

人工增注人工增注是一种常用的改造技术,通过向油井注入人工聚合剂、增黏剂等物质,改变地下油层的渗透性和黏度,从而增加油井的产能。

人工增注的具体方法包括连续注入、间歇注入和周期注入等。

水力压裂水力压裂是一种通过高压水射流改变油层裂缝性质的技术。

通过高压水的冲击和压裂作用,可以增加地下储层的渗透性,使油井产能得到提高。

水力压裂技术在老油井的改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增产工艺除了地质勘探技术和改造技术外,增产工艺也是提高老油井产量的重要手段。

增产工艺主要包括提高开采效率、增加开采周期和提高采收率等。

增加抽油次数增加抽油次数是一种常用的增产工艺,通过增加泵送次数,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需要快速增加产量的情况。

氮气注入氮气注入是一种常用的增产工艺,通过向油井注入氮气,可以改变油层的压力和物理性质,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井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X
蒋济成1,张存广
2
(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作业区;2.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 063207)

摘 要:用一系列能有效反映油田增产措施效果的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个系统的油井增产措施评价
指标体系,以反映油田增产措施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措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两个部分构成。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措施累积增油量、措施有效期、措施有效率、措施最低增油量、增产倍
数等;经济指标主要包括:措施增产产值、措施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措施投入回收期、经济有效率等。
通过对油田的各项增产措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归一化数据处理等数学方法,
计算出各项增产措施的评价参数,来正确指导和管理油田生产,减少措施投入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
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增产措施;指标体系;评价参数
中图分类号:TE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14—0018—02

目前,我国东部各油田的开发均己进入中后期阶段,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阻止原油产量的递减,近几年各油田在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进攻性采油措施的工作量,对油井采用了酸化、压裂、防砂、堵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油井的产量,有效的减缓了油田产量的自然递减速度。但与此同时,措施投入使生产成本随之增加,部分区块经济效益变差,特别是有些措施对增油收效甚微或无效,导致各油田在产量回升的同时整体经济效益降低。因此,需要对增产措施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权衡,并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采用相关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构成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科学的评价每项油井措施的增产效果。1 措施评价指标体系油井增产措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反映措施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将实物评价模式和经济指标评价模式相结合,即措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部分构成,并选取油田常用的4种重点油井增产措施:压裂、酸化、防砂、堵水进行对比分析。1.1 技术指标技术指标主要是从措施后油井产量变化和相关油藏地质参数的变化来评估增产措施的效果,选用措施累积增油量、措施有效期、措施有效率、措施最低增油量、增产倍数5项通用指标,和1项不同措施的各自特色技术指标来共同作为油井增产措施评价的技术指标。1.1.1 措施累积增油量:措施增油量是指在措施有效期内的累计增油量。措施增油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措施经济效益的评价程度。$qt=2Tt=1(1)1.1.2 措施有效期:是指措施实施后,油井产量降到措施前的日产水平所经历的时间。通过对增油量依据递减规律进行预测时求得,它是衡量措施效果的时间指标,本文以月为单位。
1.1.3 措施有效率:是指措施有效井次占措施总井
次的比。

措施有效率=措施有效井次措施总井次×100%(2)
1.1.4 措施最低增油量:是指抵偿措施投入的最低
增油量。

$qmin=
I+2
T

t=1
$C
d

po-T
ax

(3)

1.1.5 增产倍数:
PI=Jf/J
uf

(4)

1.1.6 各项措施特色技术指标
¹压裂-地层渗透率变化率:

$K
=
Kf-K
uf

K
f

(5)

º酸化-表皮系数变化率:
$S=
Suf-S
f

S
uf

(6)

»防砂-含沙量变化率:
$V=
Vuf-V
f

V
uf

(7)

¼堵水-平均含水率变化率:
$f
w
=fwuf-fwffwuf(8)

1.2 经济指标
本文采用经济评价方法中的“增量法”,即直接
计算增量效益的方法来对措施效益进行评价。故选
用措施增产产值、措施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措施
投入回收期、经济有效率5项指标作为经济评价指
标。
1.2.1 措施增产产值:
V=PO*$Np*B(9)
1.2.2 措施经济效益:是指措施实施后,在有效期
内,由措施增加的产量所带来的增量效益。它是考察

18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年第14期 

X
收稿日期:2010-04-09
作者简介:蒋济成(1974-),男,工程师,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作业区。
措施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措施收益E=2nt=1($qt(p-Tax)-$Ct)-I(10)
1.2.3 投入产出比:是指措施增量的产值与措施投
入资金量的比。其中措施投入包括措施投资和增油
(液)量的操作成本。它是衡量措施经济效果的主要
指标。

K=
2nt=1$qt(p-Tax)

1+2
n
t=1
$C
t

(11)

1.2.4 措施投入回收期:是指以措施的收益抵偿措
施投入所需的时间,即措施的净收益抵偿措施的投
资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考察措施回收能力的主要指
标。

2
p
t

t=1
($qt(p-Tax)-$Ct=I(12)

1.2.5 经济有效率:是指措施经济有效井次占措施
总井次的比例。它是考察措施总体实施经济效果的
主要指标。

经济有效率=经济有效井次措施总井次×100%(3-12)
1.3 构建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一个系统而合理的油井
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将其归纳为一个油井
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如表1所示。
表1 油井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油井增产措施指标体系
指标分类评价指标

技术指标
措施累积增油量
措施有效期
措施有效率
措施最低增油量
增产倍数

措施特
色指标

压裂-地层渗透率变化率
酸化-表皮系数变化率
防砂-含沙量变化率
堵水-平均含水率变化率

经济指标措施增产产值措施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
措施投资回收期
经济有效率
2 措施指标评价系统软件设计
结合本论文研究内容及计算机编程语言特点,
设计油井增产措施决策系统软件。
2.1 软件的主要功能
¹录入判断矩阵后,实现了对指标权重值的计
算;º录入相关技术和经济数据后,实现对技术指
标、经济指标的评价参数的计算,并比较出增产效果
最好的措施;»以各措施的总评价参数值为基础做
出柱状图,以便于用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更好的评
价各项措施。
2.2 措施指标评价系统流程图,如图1。

图1 措施指标评价系统流程图
3 结论
油井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各油
田正确评价和分析各项增产措施的效果有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使得油田管理者能够明确适应本油田的
增产措施类型及其通常能够达到的增产水平,辅助
其作出正确的决策。
变量说明:
$qi—措施后日产量-措施前日产量;

$qt—措施增油量,单位t(吨);
T—措施有效期,以天计算;
$q
min
—措施最低增油量,吨;

I
—单项措施投入,元;
Jf—措施后的采油指数;
J
uf

—措施前的采油指数;

V
—防砂增产产值,元;
PO—原油价格,元/吨;
B—原油商品率,%;
$qt—单项措施有效期内第t月的增油量,万吨;

p—原油价格(不含税),元/吨;
T
ax

—吨油税费,元/吨;

$C
t
—单项措施有效期内第t月的增量成本,万

元;
I—单项措施投入,万元;
n
—措施有效期,月;
Pt—措施投入回收期,月

[参考文献]
[1] 孙永仕.措施油井经济有效期研究.油气田地
面工程,2006,(6).
[2] 叶正荣,吴奇等.采油工艺措施效果经济评价
方法.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2).
[3] 谢艳艳.油井措施效益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
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8).
[4] 党丽曼、秦涛等.油水井措施效果经济评价系
统研究.钻采工艺,2002.
[5] 尹永光.效益评价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石油
经济,2003(4):347-348.
[6] 李敬松.油田开发经济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
版社,2000.
[7] 黄盛波.油井增产措施效益评价方法.新疆石
油地质,2006,(8).
[8] 肖斌,孙顺敏.油田单井措施评价及应用.江汉
石油学院学报,2003,(6).

19
 2010年第14期

蒋济成等 油井增产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