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字成语故事两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字成语故事两则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东晋时期,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晋明帝皇后的哥哥庾亮,在晋成帝即

位后担任中书令,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

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

当时西部边境很不安宁,庾亮推荐大臣温峤(qiáo)到江州任刺史。

不久,庾亮接到密报: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庾亮没有马上采取果断行动,而是想

骗苏峻到都城建康来做大司马。大臣们都认为这个方法不妥,温峤也写信劝阻,但庾亮不听。

杰克停下了手中的活儿,低着头坐在椅子上,闭起眼睛回想开锁的每个细节。忽然,

他想到,有一次听密码声音的时候,连续听见了两次“嗒嗒”声,第二声异常的细微,一

般人根本听不见。

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己生疑,于是索性发兵进攻都城。

温峤得知这个消息,一方面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一方面号召将

士们做好各种准备。

不料,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

兵来护卫都城。他写信给温峤说:“我对西域敌人的担心,超过了对历阳叛兵的担心,你

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雷池,在今安徽省望江县东南。它是雷水自今湖北省黄梅县流到安徽省望江县东南积

水而成的一个池。庾亮的意思是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来。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

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

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

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由于庾亮低估了苏峻反叛的力量,温峤在江州按兵不动,结果苏峻进攻建康时没有受

到大军的阻挡。尽管庾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

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庾亮赶紧去投奔温峤。温峤并不责怪他,而是请他守卫白石营垒,自己加紧操练水军,准备歼灭叛军。

苏峻的一万士兵很快抵达白石,与仅有两千人马的庾亮展开血战。庾亮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击退了叛军。后来,庾亮、温峤等人终于杀掉苏峻,平定了叛乱。——《报温峤书》

不为五斗米折腰

小学生成语故事二:水滴石穿

滴:滴落。穿:洞穿。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文学家,也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派人去叫县令陶渊明来拜见他。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被一个手下拦住,手下说:“参见这位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他会在郡太守面前说你坏话的。”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说罢,他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

劳作也是一无所获。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烧毁后,全

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63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

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普通事物,一经他写

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亦常常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

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

出出心中的怨气。

曹操请徐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才的恶性竞争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公司

白拿薪水不干活,也不要将他让对手抢了去搞策划,影响自己的企业前途。

政坛中少了一位官员,却让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后来,人们也常把那些在生活中,

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的行为,说成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

【求解驿站】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

【活学活用】做人要有自己的骨气,~,才算是真正的人。

【妙语点拨】自古以来,多数文人有傲气,或有骨气,而陶渊明则是兼有傲气和骨气

的文人。他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被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津津乐道,视为中国文

人不事权贵的典范。然而,我们稍加分析,即可得知,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非不愿向权贵折腰,只是不愿意向他所瞧不起的“乡里小儿”折腰罢了。

【近义】堂堂正正

【妙语点拨】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而偷逃到晋国,遇到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

帮他回到楚国,便到楚国与令尹子木就楚晋两国人才问题进行探讨,说楚国人跑到晋国得

到重用,对楚国十分不利。子木认为有理就去晋国接回伍举。人才对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作

用不言而喻。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唯有把“识别人才”“用好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才能生机勃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识人、用人,只凭一己之力,难成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