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数千年的古老智慧与人文精神,凝聚着中国民族的灵魂和文化基因。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浪潮,这些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保持文化传承与发展,必须进行现代价值转化和融合,充分发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融合性。
汉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的桥梁。
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东亚文化的中心,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触角散布到了整个东亚地区。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跨文化交流的价值更加突出。
现代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交流,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深刻而又实用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参考。
比如,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便富有现代意义。
在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变得更加必要。
将“天人合一”理念应用于现代生态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中,或许会取得更为出色的效果。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德行与道德规范,同样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规范与指引。
“仁爱”、“诚信”、“廉洁”等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地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公民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营造廉洁从业环境也成为了重要的价值追求。
中国企业要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现代管理体系中,确保企业行为的公正与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意味着排斥当今时代的现代化进步。
传统文化在融入现代价值观时,应该寻找到相互融合的平衡点,充分吸收现代文明的优秀元素,强化其现代生命力。
例如,在语言交流方面,好的中文口语能力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也将对日益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中国人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在现代价值观中得到转化和融合,实现从“守旧”到“活化”的转变。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与当代价值观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与当代价值观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不仅在当时具有巨大影响力,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时代背景和价值观念有所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与当代价值观契合的特质和智慧。
一、孔子与思想的传承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主张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核心价值观念,追求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这与当代的价值观念如尊重他人、平等互助、秉持公正等息息相关。
孔子的思想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二、女性地位的变迁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男权社会的限制。
然而,一些古代女性历史人物却展现了坚韧不屈和追求自由平等的品质,与当代价值观念中的女性平权相契合。
如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皇帝,在当时树立了女性权力的典范,为当代女性争取平等权益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儒家伦理与社会和谐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爱”、“礼制”等价值观念在古代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承。
这些价值观念注重人际关系、社会和谐和道德修养,与当代价值观念中的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密切相关。
儒家思想的精髓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某种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向。
四、反思权力与纪律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乏一些正直、反腐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物通过坚守正道、拒绝权力的腐化以及维护纪律等行为,展现了对道德和公众利益的高度敏感。
这与当代价值观中对反腐、公正、责任等的追求紧密相连,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
五、个人努力与奋斗精神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展现了强烈的个人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毅力。
不论是身处逆境的宋江,还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他们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目标,与当代价值观中的追求个人成长、实现梦想等价值观念紧密联系。
总之,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但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与当代的价值观存在共通之处。
他们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力贯穿了历史,其智慧和经验依然让我们受益。
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

、
社 会 价值 观 念 嬗 变 的 内涵
社会价值 观念 是社 会 意 识 形态 的 内核 , 作 其
用往 往通过社 会意识 的作用 发挥 出来 。我们所 说 的社 会价值 观念不是 泛泛所 指 的存在 于社 会当 中
并发挥作用的任意一种价值观 , 也不是官方提倡 , 但还 未得 到社会 广 泛认 同 和 信奉 的价 值 观 , 而是 指 获得社 会广泛 认 同 和接 纳 的价 值 观 念 , 符合 是
20 年 1 月 09 0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O L 09 c 20
箜 鲞 笠 翅
』u a o S a ece , o or l f i o ahr C n m T S
V 1 5 N . o 2 o5 .
论 改革 开放 3 O多年来 我 国社 会 价值 观 念 的嬗 变
① 【 收稿 日期 ]09— 5—2 20 0 7
观念 的嬗变 变 的 历 史 过 社
[ 作者简介] 郑立功, 云南宁洱人 , 男, 思茅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成教 处讲 师。
2l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程
方面 , 社会价值观念不仅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 还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必然有其历 史继承性 ; 另一方 面 , 会价值 观念作为社 会评价 社 活动成果 长期积 淀 的产 物 , 反 映 的是 主客 体 之 所 间长期作用的价值关系, 势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 我们 是 马克思 主义 的历史 主义者 , 我们 不应 当割断历史 。 从 孔夫子到孙 中 山 , 我们应 当给 以总结 , 承继这 一 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 是有重要 的帮助 的。 ”3我们 在 探 讨改 革 开 放 3 O 多年来我 国社 会价 值 观念 的嬗 变 时 , 须 明确 认 必 识我 国在改 革开放 前 的社 会价 值 观念 是什 么 , 改 革开放 以来我 国 的社会价 值观念究竟 发生 了怎样 的 嬗变 , 生 的社 会 价 值 观念 孕 育 的进 程 如 何 ? 新 是否 已经 初步 形成 ? 因此 , 们 只有 在厘 清前 改 我 革开放 时期 的社 会价 值观 念 的 内在机 理 , 能够 才 对改革开 放 以后 的社会 价值观念 的嬗变有 正确 的 理解与把握 。 ( ) 统社会价值 观念 一 传 我 国传 统社会 价值 观 念 成形 于先 秦 时期 , 确 立于西汉 并在历史 的长河 中得 到不断巩 固和强化 并有所衍化, 亦在近现代受到不同层面冲击的儒 家 ( 教) 值 观 念 。这 种 价 值观 念 的范 式 实质 儒 价 上是一种 以道德伦 理为导 向的社 会价值 观念并在 历史上 占有极其重要的统治地位, 它是古代大一 统社 会统一 的精 神 纽带 , 是古 代 中国政 治 统 治 也 的重 要合法性来 源 。以儒 家价值观念 为主导 的封 建主义社会价值观念的核心是“ 君权至上 ” “ 、 家 族本位 ” “ 法 制 度 ” 、宗 等一 系列 纲常 礼 教 。封 建 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念, 以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 是 经济、 小农 生 产 方式 为 基 础 , 倡导 的是平 均 主 它 义 、 患寡 而患 不均 、 不 重义 轻 利 、 贫乐 道等 价值 安 取 向 , 个社会如 同铁板 一块 , 力倡导 整体主 义 整 竭 价值取 向 , 自我 主 体意 识 严重 缺乏 。 自鸦 片 战争 以后 , 续 了几千 年 的封 建统 治受 到 了西 方 列强 持 的威胁 , 儒家社会 价 值观 念 也受 到 了西方 种 种社 会政 治思潮 的冲击 。辛亥革命后 至新 中国建立前 这段历史 时期 , 在新 文化运 动 和 五 四运 动 的影 响 下, 儒家社会价值观念虽然受到诸多冲击 , 结果也 并未从 根本 上撼动其 在不 同社 会价值观念 的竞争 与碰撞 中 的 主导 地 位 。这是 什 么原 因 呢?一 方 面, 虽然儒家社 会价 值观 念 固有 其不 可 调 和的 阶 级局 限性 的一面 , 是 也有其 积极 的一 面 , 但 如修 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 的 公共 抱负 、 向民众 负责 的 民本 思想 、 人文传统和重视 自我 的德性修养如 “ 、 温 良、 、 、 ” “ 、 、 、 、 ” 观 念 ; 恭 俭 让 ,仁 义 礼 智 信 等 另一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探析

“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新 秩 序 的 建 立 , 得 人 们 社 使 的 利 益 关 系 发 生 了 巨 大 变 化 , 种 片 面 强 调 集 体 利 那
益 的 道 德 原 则 和 价 值 观 失 去 了 过 去 曾 经 有 过 的 权
威 性 和 号 召 力 , 们 的 价 值 观 和 道 德 原 则 也 开 始 出 人
各种价值观念彼 此缠 绕, 相互碰撞 , 给人们 的思想和 行 动都 带来很 大 的 困扰 , 同时, 带来人们价 值观 念 的变革 与 也 冲突 , 深刻地影响着社会 生活和 社会发展。 因此 , 这 必须认 真研究和处理价值观念 的冲突 问题 , 以推动 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现代 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 并为人们提供正确 的价值理论参考 。 关键词 : 当代 中国; 社会转型 ; 价值 冲突 作者简介 : 张文 生(9 7一) 男 , 16 , 陕西子长人 , 延安大学副教授 , 士生导 师, 硕 从事 文化哲 学研 究; 邢瑞娟 ( 9 5一) 17 ,
张 文 生 邢瑞 娟
,
(. 1 延安大学 政 法学院, 陕西 延安 7 6 0 ; 10 0 2 天津 师范大 学 马 克思主义学院 , 天津 30 8 ) 03 7
摘 要 : 代 中国现代化运 动的勃 兴意味着 中国社会 的深 刻转型 。转型期 的 中国正经历着 价值观 念 的剧烈嬗 变。 3 - '
精 神家 园 , 以加 快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为 , 国 在 向 市 场 经 济 转 变 滑 我
过 程 中 出 现 了 社 会 伦 理 道 德 的 滑 坡 , 要 表 现 在 金 主 钱 至上 、 冒伪 劣 、 淫 嫖 娼 、 死 不救 、 力腐 败 假 卖 见 权
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与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受到社会、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从社会变革、文化多元化、数字化革命、全球化等角度探讨了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与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青年人对自由、平等、多元化、环保等价值的关注日益增加,但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焦虑等挑战。
为促进青年价值观的积极发展,需提供教育、媒体、社会支持等多层面的支持和引导。
关键词:当代青年、价值观念、多样性、社会变革、文化多元化、数字化革命引言近年来,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多样性和发展趋势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在社会变革、文化多元化、数字化革命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年一代的观念逐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分析多元化价值观的背后驱动因素,并提供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积极发展的洞见。
通过此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青年群体的思想变化,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共同演化。
一、当代青年的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因素与趋势分析当今社会,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这种多元化的现象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在塑造青年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对这些影响因素及趋势的深入分析:1. 社会变革:社会的不断变革对青年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都可以塑造青年的世界观。
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要求青年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可能导致价值观的演变。
例如,社会的性别平等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兴起,都可以追溯到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2. 文化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为青年提供了接触不同文化和观念的机会。
互联网和全球化使得信息和文化能够跨越国界传播,这使得青年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观点和价值观。
这种文化多元化促使青年更加开放和接纳不同的观念,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
3. 数字化革命:数字化革命改变了青年的信息获取和互动方式。
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观理论研究

[4 ]
, 为 正是这种价值多元内在包含的“不可通约性 ” 新的生活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 2. 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形态 价值观作为主体对价值的看法和评价, 属于 它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 , 社会意识形态, 而且受到主客关系的影响。社会经济关系制约价 值观的性质, 主客关系影响价值观的内容。 由于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经济利 益的纠葛和政治民主的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的经济 和人际交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这在客观上加速 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是一 种客观现实, 它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关 系的制约, 特定的时代必然会产生特定形态的价 值观。研究价值观的存在形态可以使我们更加准 确把握时代精神面貌,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运用正 也可 确的价值观思想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以指导每个人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当前, 学界 对价值观存在形态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 。 有的研究者从社会转型期的宏观角度出发, 指出了两组相对的价值观, 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 义的价值观,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
收稿日期: 2011-06-26 作者简介: 彭永东, 男, 安徽舒城人,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讲师,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朱 平, 男, 江苏江都人,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价值及其创新建构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价值及其创新建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指中国几千年来所积淀的文化遗产,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元素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其当代价值和新建构也越发凸显出来。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价值1. 价值观念影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蕴含了许多深厚的价值观念,比如仁爱、孝顺、忠诚、节俭、修身养性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这些传统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人们恪守道德底线,保持社会稳定和和谐。
2. 彰显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底蕴。
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中国人民提供自身文化身份的彰显,激励人们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3. 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当今世界,中国文化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价值之一,就是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也激励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1. 用当代语言讲述古代故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孙子兵法》、《左传》、《三字经》等等。
这些古代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对当代人们的生活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通过创新的方式,把古代故事用当代语言进行讲述,可以使这些古代文化元素更好地被现代社会接受和理解。
2.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当代社会,许多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大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作品,如书法艺术、戏曲表演、工艺设计等等。
这种创新建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代中国青年应有怎样的价值观及应该怎样构建

当代中国青年应有怎样的价值观及应该怎样构建价值观建设是青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年又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因此,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问题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研究的重要课题。
青年价值观不但是关系到青年自身成长成材的重要问题,而且,正确的价值观还对青年社会生活行为和社会实践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
当代青年关于个人与集体、社会之关系的价值观在其价值观念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
当代青年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巨大影响。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相适应,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变革和发展呈现出“集体和社会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取向主导下的多种取向并存发展的趋势。
把握当代青年价值观变革趋势,对于引导和促进当代青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90年代,中国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快速增长,两种经济体制并存的格局开始走向单一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不同于80年代的相当显著的特征。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不断涌现的现代生活方式和观念,青年如何学会选择便成了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课题。
我们不难看出,青年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少了些坐而论道的东西,多了些“俗”而实在的内容。
从宏观思考向微观思考转变,从追求理念到强调操作性,在本质上是宏观思考的深化。
因此,思考“人怎样活得更好”并不意味着不再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只不过中国青年在今天更多地思考前者而非后者,只不过在思考生命的形而上的本质意义时更加现实而非浪漫。
某种程度上,学会了生活选择,就等于拓展了人生道路。
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价值观经历了新的矛盾和困惑而趋于现实和成熟。
在这改革开放20年中,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顺应着人类社会发展潮流。
我们已经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并且正从现代工业社会向后现代工业社会迈步。
上述不同社会形态相应地塑造不同的人的社会性格:传统的、自我的、他人的(里斯曼,1950)。
其实质就是三种不同的价值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