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红柳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1 成 矿地质 背景
研 究 区 (如 图 1所示 )处 于柴 达木 地块 北缘 与 祁 连 山褶 皱带 西段 的交接部 位 构 造位 置 为南 祁连 褶
皱 带党 河南 山复 向斜 。这 些构 造带 相互 干 扰 限制 ,利 用 和改 造 .产生 了复 杂 的交接 复 合关 系 .形 成 了测 区 复杂 的构 造格 局 。区域 上断 层 、褶皱 十分 发育 ;区域
摘 要 :甘 肃 省 阿 克塞 哈 萨 克 族 自治 县红 庙 沟 金 矿 床 位 于甘 肃 省 酒 泉 市 阿 克 塞 县 东 南 部 ,本 文 通 过 对 金 矿 床 成 矿地 质 背 景 、矿床 地 质 特 征 的分 析 .红 庙 沟 金矿 床 受 构造 和 岩 性两 大 因 素 的控 制 。 志 留 系巴 龙 贡噶 尔 组 的蚀 变 长 石石 英砂 岩 及 粉 砂质 板 岩 是 成 矿 的物 源 条 件 :北 西 向断 裂 构 造 控制 了矿 化 带 及 矿体 的分 布 ,断 裂 构 成 部 分矿 体 的 赋 矿 空 间 ,同 时 提 供 了充分 的 热 动力 条 件 。进 一 步 总结 了矿 床 的 成 因类 型 及控 矿 因 素 ,认 为该 矿 床 是 中低 温热 液 蚀 变 砂岩 型 矿 床 。 关 键 词 :矿 床 成 因 ;地 质 特 征 ;红 庙沟 金 矿 ;甘 肃 中 图分 类 号 :P618.2
上岩浆 岩 不发 育 ,仅 有 少量 脉岩 侵入 。
。
、
.
。
0 ’
/fI 。。
,
: 、、
.
…1。 ?‘ 、
、 、
、_ ’
·
0 \
.
\
、 0 ’ ‘
:- 、\
敦煌市小独山一黄石山地区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行政区划属敦煌市管辖。区内自有便道通行,交通
脉的走向,构成区域构造的主要格架 [2]。研究区位
研究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方向约 90 km,
条件较为便利。周围矿山企业有小独山钨矿、芦草
滩铁矿、方山口钒矿、白石滩金矿、北山金矿等。研
究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塔里木陆块区-敦煌陆
块之柳园裂谷-的西段,成矿区带属小独山-白山堂
不同程度的扭曲和强烈破碎,为闪长岩脉、花岗斑
小独山断裂带和北东向的双岔沟口断裂带,研究区
区域上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主要是南部石炭
位于上述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各类次级断裂及褶皱
纪炮台岩体及西部二叠纪白山岩体,岩体分布范围
构造发育,成矿条件非常优越。地层区划归属于塔
广、
岩性复杂,
以(黑云母)花岗岩最为发育,
摘
要:敦煌市小独山金矿和黄石山金矿是北山地区新发现的、唯一的花岗斑岩脉型金矿。黄石山金矿位于小独山
金矿东北方向约 8 km 处,二者大地构造位置同属塔里木陆块区-敦煌陆块之柳园裂谷的西段,成矿区带同属小独山
—白山堂钨、金、铜(铅锌)、铁、钼、铬、稀土、菱镁矿、萤石成矿亚带。金矿体均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双堡塘组下段,赋
(202202-Y01)。
第 3 期
李学文等:敦煌市小独山-黄石山地区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47
图 1 小独山-黄石山地区构造纲要简图(据小独山金矿普查报告编绘)
(Q4)。二叠系下统双堡塘组下段是该区的含矿地
层,该地层中中金相对较丰且分异性强,多期次的
岩脉侵入加之构造活动形成的运移、沉淀形成了小
Au、
As、
岩具有侵入期次多、岩性复杂的特点,其中东西向
分布的花岗斑岩脉为研究区金矿体的赋矿岩石。
甘肃北山金庙沟南大型硅灰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地质找矿论丛第35卷第4期2020年12月:373-379Contributions to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Vol.35No.4 Dec.2020:373—379doi:10.6053/j.issn.1001-1412.2020.04.001甘肃北山金庙沟南大型硅灰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李省晔,刘成刚,陈世强(甘肃省地%局第(地质%产勘查甘肃酒泉735000)摘要:甘肃省肃北县金庙沟南硅灰石矿床产于敦煌岩群C岩组三岩段的石英硅灰大理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矿区共圈出硅灰石矿体16个,矿体长96-818m,矿体厚度在1.20〜12.33m之间,矿石品位为以硅灰石)=35.53=〜51.62=,含矿岩石为石英硅灰石大理岩。
矿石的类型可分为团块状硅灰石-方解石-石英型矿石、薄层状硅灰石-方解石-石英型矿石。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找矿标志,对甘肃北山寻找同类矿床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庙沟南硅灰石矿;矿床类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甘肃省中图分类号:P619.239文献标识码:A0引言硅灰石(CaSiOJ是一种钙偏硅酸盐矿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强的耐化学腐蚀性以及突出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等,被广泛用于陶瓷、冶金、橡胶、塑料、涂料、油漆、造纸等行业在甘肃北山地区,前人曾开展过1:20万、1: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比较系统地调查了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发现了硅灰石矿化旧,但仅进行了地表踏勘检查,未做系统工作。
自2017年以来,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基于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甘肃省肃北县金庙沟南硅灰石矿普查”对该区进一步开展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目前在甘肃北山南带发现了金庙沟南硅灰石矿,经勘查评价,该矿床控制的硅灰石矿石量达500X104t以上,矿物资源量达200C104t以上,矿床规模属大型⑷,是甘肃北山首次发现的大型硅灰石矿床°金庙沟南硅灰石矿位于敦煌地块与红柳园-账房山褶皱带的交接部位56,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发育,岩浆岩活动频繁,具接触交代型矿床的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较好7°本文将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矿床找矿标志和矿床成因,对于在甘肃北山寻找同类矿床具有借鉴指导意义°1区域地质概述甘肃省肃北县北金庙沟南硅灰石矿位于甘肃北山新金厂一金庙井金、铁、稀有金属成矿带⑷中,地处甘肃北山南带巨型韧性剪切带上9°区域出露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塔里木地层区塔南地层分区,10-,主要地层有太古宇一古元古界敦煌岩收稿日期:2020-03-25;责任编辑:王传泰基金项目:甘肃省地勘基金项目"甘肃省肃北县金庙沟南硅灰石矿普查”(编号;201701-D03)资助°作者简介:李省=(1992—),男,地矿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通信地址: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解放路305号,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邮政编码:735000;E-mail:491249893@ 通信作者:陈世强(1985—),男,硕士研究生,地矿高级工程师,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方向°通信地址: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解放路305号,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邮政编码:735000;E-mail%henshq02@374地质找矿论丛2020 年群、长城系铅炉子沟群、侏罗系及白垩系。
甘肃北山新金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支一燕山期构造运动叠加的产物。 矿区褶皱构造不甚发育 , 矿 区浅变质碎屑岩 中 常形成顶厚状和相似状小型褶曲。表现了压扁作用 和早期面理置换作用 。 矿 区南火 山岩 东西 长 约 1 7 k n, i 该 套火 山 岩在 老 金厂金矿 以辉绿岩为核部或两翼 , 英安岩类岩石为
布在南 侧 。总 面积 约 占矿 区面积 的 9 0 %。
问发育基性火 山岩, 新、 老金厂金矿产于其 中。
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 , 从侵入到喷发 , 从超基性 到酸性 均 有 出露 。岩浆 活动 明显受 E W 向构造 带 与
N E向构 造带 控制 。
区域构造主要是柳园陆 内复式裂谷形成时的基 底构造及后期活化形成 Ⅲ级构造和 引发 的次级构 造, 按产状和分布特征大致分为近 E W 向或 E W向 及N E向两个 体 系 。 区内总体构造线走
科
一
技
第3 O卷
区, 北翼 地层 逐渐 向南 陡倾 发生倒 转 , 南翼 基本 没 有
条是 产 于火 山岩 和碎 屑岩 接触带 附近 的新金 厂 断
出露。因此 , 该背斜为一向东倾伏 的倾伏倒转背斜 。 褶 皱构 造未 见 明显控 矿特征 。 矿 区断裂构造发育 , 主要断 裂构造有两条 。一
要 地层 、 构造 、 岩 浆 岩 无 不 受 裂 谷 带 纬 向 构 造 的控
上岩组( P 。 Z h ) 分布在矿区 中部碧玉山 以西呈 东西 向伸 展 , 出露 面积 占矿 区总 面积 的 5 %。 矿 区主要工业矿体均产于矿区南侧各类火山岩
中, 为矿 区主要 赋矿 层位 。
矿 区 处 于 塔 里 木一 中朝 板 块 内 北 山 陆 缘 活 动
期一 印支 期 、 燕 山期 均 有 出露 。
关于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的探讨

关于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的探讨摘要:在金属矿藏当中,黄金是一份极其稀有的资源,人们目前都黄金所做的装饰品极其青睐,而黄金也逐渐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种财富的象征。
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在不断的提升,在生活当中,黄金饰品也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需求。
而金属矿地质勘查的工作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和找矿的方向。
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勘查现状;找矿;方向引言:黄金的价值很高,金康的开采也非常复杂,随着目前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我国对于黄金的地质勘查也变得更加重视,勘查和开采技术变得非常先进。
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金矿地质的勘查情况和找矿的方向。
一、我国的金矿地质勘查现状(一)金矿分布情况我国的地域及其辽阔,物产也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金矿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可是在金矿的分布方面的均衡性不足,所以,如果想让黄金的开发率有所提升,就需要先进行金矿的地质勘查。
根据我国的金矿分布状况不难发现,东部神仙当中的带构造线方向是比较确定的,能够非常有效地将地壳上面的满物质的具体运动情况反映出来。
西部的深断裂带也非常的明显,根据地貌图等不难发现这一问题。
自从古生代之后,我国形成了古亚洲等三个不同的体积极大的巨型深断裂体系[1]。
(二)金矿分布特点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我国金矿的分布特点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金矿资源的分布情况是非常广泛的,按照相应的分布统计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很多个省份的地区,都能够比较明显的看到金矿的分布,并且金矿的总储存量显示出了一种集中的特性,其中的金矿比较丰富的区域总共有一千多个县级的地区。
其次,我国的金矿在分布的过程当中,岩金矿和伴生金都是非常多的,砂金相对比较少,而岩金矿主要在山东等区域存在,伴生金则大多都存在在各个不同的金属矿里,砂金大多数都在黑龙江地区,这也正是该区域最主要的黄金来源。
再次,我国的金矿在开采的过程中面临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很多金矿都在西部的地区,目前仍然很难开发出来,主要是因为金矿的开发是比较困难的,不仅条件非常恶劣,而且我国开采的水准仍然较为有限,对很多地质较为复杂的区域,金矿的开采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进行。
敦煌市北山金矿成矿规律分析及成矿预测

勘查区处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部荒漠丘陵区内,地处北山山脉南麓西段,一般海拔高程为1700~2000m 。
大部分地区山势低缓,切割不深,地形支离破碎,相对高差不及百米,局部地段沟谷切割较深,山势较为陡峻,相对高差100~300m 。
区内以物理风化为主,山岭光秃,基岩裸露。
现代冲沟及山间盆地、山前斜坡均以洪积堆积为主,植被不发育。
通过深入研究矿床控矿因素,发现矿体空间分布主要受岩浆岩、地层岩性、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联合控制,其中断裂构造是最关键的因素[1],并预测矿区梭子山、八卦图、金滩子3个矿段成矿条件良好,最后经钻探验证获得证实。
1区域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北山南部褶皱带红柳复向斜西段,金滩子弧形构造的弧顶部位,北与北山中间隆起带相毗邻[2]。
研究区内部的岩浆活动较为剧烈,发育了较好的断裂构造带,通过判断显示,有一定规模的岩浆热液活动和含金可能。
地层出露有前长城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和第四系。
矿区域构造体系隶属天山—阴山构造体系的北山南带柳园—天苍褶带西段的方山口—花牛山断裂带南部。
勘查区正处于金滩子弧形构造弧顶向北凸出部位与北部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南面的挟持区,发育近东西、北东和北西及近南北向四组构造,以前者最为发育[3]。
近东西向构造带控制了区内主要地层、岩体、山脉的走向和热液型矿产的分布,并构成勘查区构造的主要格架。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侵入岩发育、分布广。
以中性、酸性岩为主,基性岩较少;多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少数为岩墙;脉岩极为发育,且种类多。
侵入岩在空间分布上受构造控制,沿东西向大断裂侵入。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岩体与地层及岩体之间相互关系,将侵入岩划分为海西早期与海西中晚期,以海西中晚期侵入岩最为发育,岩石种类多,岩性复杂。
2矿床地质勘查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中统三个井组(D 2s ):主要分布在勘查区北部,研究区的地层为一向北或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受区域构造控制,地层走向平行区域构造线方向[4],呈北西西220°~250°方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为40°~75°,多呈岩体残留顶盖分布于岩体之中,沿走向的延伸性较差。
青海省大柴旦镇红柳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青海省大柴旦镇红柳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吴正寿;邓元良;等
【期刊名称】《青海地质》
【年(卷),期】2001(010)001
【摘要】通过对红柳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围岩蚀变的研究,总结了金矿控制因素及其富集规律,认为该矿床的成因为动力变质热液型。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吴正寿;邓元良;等
【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平安810600;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平安81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青海省大柴旦红柳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贺领兄;范照雄
2.青海省大柴旦镇独树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J], 张海霞;王宗胜
3.青海省加给陇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熊冰;张昆宏;李军红
4.青海省大柴旦镇马海地区矿泉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J], 杨小波;张晓冬;陈海斌;李小龙
5.青海省大柴旦镇尖峰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J], 郑富贤;张尧;蒋成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哈密红柳沟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哈密红柳沟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大水-红柳河锰矿带是东天山最主要成矿带之一,红柳河锰矿主要赋存于中震旦统与下寒武统不整合接触面上,地表矿体呈脉状,空间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为地层控矿。
成矿与寒武系硅质灰岩、泥质页岩、硅质粉砂岩有密切关系,沉积环境为稳定浅海-滨海相,成矿物质在一种弱还原环境下发生沉积,后期经热液叠加,新生代受次氧化改造,形成一定规模具工业价值的锰矿床,成因类型属受次生氧化改造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
标签:红柳河锰矿成因模式次生氧化改造沉积变质型锰矿床哈密地区大水-红柳河一带是东天山最重要的锰矿带,沿该成矿带已初步发现了大水锰矿、花坪锰(铁)矿、白川锰矿、苦泉锰矿等一系列锰矿床(点),而红柳河锰矿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小型锰矿床,因此对其进行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该成矿带的认识,以利于开拓新的找矿思路,拓展找矿方向。
1区域地质背景红柳河锰矿区处于塔里木古板块塔北陆缘活动带红柳河裂陷槽内,在秦克章等(2003)对东天山矿化亚带的划分方案中,大水-红柳河锰矿区位于南侧的金窝子-照壁山金铜镍矿化亚带中。
区内重要的控矿地层为下寒武统西大山组的一套浅海相硅质岩、页岩、砂岩、碳酸盐岩及其下伏的中震旦统上岩组的大理岩、白云岩、灰岩。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红柳河大断裂及派生的次级断裂;褶皱构造发育,走向近东西向,绝大部分具有梳状性质。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质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震旦统上岩性组及下寒武统西大山组。
中震旦统上岩性组主要岩性为灰岩、页岩、大理岩;下寒武统西大山组下部为杂色页岩夹灰岩、硅质岩;中部为黑色硅质岩;上部为灰岩、变砂岩。
下寒武统与中震旦统间的侵蚀带及西大山组下部硅质岩为重要锰矿赋存层位。
矿区早期NW-SE向的急倾断层具先拉后张的特点,提供了岩浆热液运移通道,沿晚期近东西向的断层有含锰矿化体或伴随强烈的矿化蚀变。
矿区北部出露岩体为华里西晚期的红柳沟岩体,总体延伸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体与围岩接触处有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