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远景论文

合集下载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历史、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助于揭示金矿矿床的成因机制,指导矿床勘探和开发工作,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金矿矿床属于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金矿矿床的研究中,地质特征是首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可以揭示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为后续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重点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以期为金矿矿床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提高金矿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还可以为金矿床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地质勘查技术和矿业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概述金矿矿床是含有金属黄金的矿床,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之一。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类型、矿石组合、矿床产出规模、矿床分布特点等方面。

金矿矿床的矿石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含金矿石、含砂金矿石、含金石矿石等。

含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的石头,含砂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砂的石头,而含金石矿石则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石的石头。

金矿矿床的矿石组合丰富多样,既有单一金矿石,也有多金属矿石。

矿石组合的多样性对金矿矿床的开采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索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索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索作者:邱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9期摘 ;要:我国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相对较为复杂,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岩层实施有效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应关注岩层附近客观条件对断裂原因的深入探究,以此深入了解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主要是不同作用产生的结果,比如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等,为了确保金矿行业得到较好发展,应对金矿矿床成因实施有效的探究。

关键词:金矿;矿床;特征;成因前言:我国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这就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并且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资料实施全面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分析,对地质特征与成因探究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金矿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矿区地质特征1.1岩浆岩特征在金矿矿区中有较为活跃的岩浆,并且在此基础上活动强度相对较大,应当对岩浆情况实施全面分析,这对金矿床成因的探索尤为重要。

辉石闪长岩的颜色以黑色为主,在分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灰色,其中辉石闪长岩中的物质成分主要是辉石与斜长岩,内部结构如果出现变质反应,辉石闪长岩中辉石与斜长石的柱状、板状等晶形会发生变化,使內部矿物质不断增多[1]。

1.2矿床地质构造本文以我国某金矿区为例进行分析,我国一些金矿区处于韧性剪切带中,一般情况下由韧性剪切带构成,在此结构中有不同褶皱。

此外,由于此矿区相对较为偏斜,剪切带会对其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也会出现倾斜角。

该矿区位置在剪切带中,在此基础上会出现不同的波状,具有一定的舒缓性,其岩层以糜棱岩化岩石为主。

除此之外,此矿区会出现断层,在此过程中断层一般情况下是韧性剪切的变形情况,此外一些位置在断裂期间有不同程度的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断裂层逐渐扩大,并且在此基础上规模与方向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2 金矿床成因2.1 形成作用因素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层、构造、岩性以及岩浆活动等,地层的作用主要是能够确保矿床形成提供物质,并且在此基础上矿床在形成的过程中建立在矿体基础之上。

四川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四川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四川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木里县梭罗沟矿区位于横断山脉,雅砻江和金沙江之间,属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成矿域。

矿体主要产于长城系碧口群阳坝岩组内,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形态较简单,厚度变化不大,品位较高,但控制程度较低。

本研究论述了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金成矿控制因素,对矿区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矿;矿床特征;找矿前景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木里县梭罗沟矿区位于横断山脉,雅砻江和金沙江之间,属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成矿域。

西南“三江”成矿域位于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

中咱陆块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域北端。

中咱陆块北东侧以甘孜-理塘缝合带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分隔,西侧以金沙江缝合带与北羌塘(或印支陆块北端)分隔,东侧以龙门山断裂带与扬子陆块(或华南陆块)分隔。

甘孜-理塘缝合带和金沙江缝合带均属于二叠纪-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闭合形成的缝合带。

甘孜-理塘缝合带北起青海玉树市,经川西甘孜县、理塘县,到达南端的木里县附近,整体呈NNW向展布[1-2]。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及含矿岩性该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碧口群阳坝岩组,为一套以变质火山岩为主夹变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在区内呈北东东向展布。

其中阳坝岩组中岩段分布于矿区北部,可分为2个岩性层:上层岩性为变砂岩、变杂砂岩及浅灰色绢云千枚岩等;下层岩性主要为浅灰绿色绢云石英片岩、浅绿色绿帘绿泥片岩。

阳坝岩组上岩段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南部,与中岩段为断层接触,局部被坪台山闪长岩体侵入,区内分为下、中、上3个岩性层:下岩层岩性主要有浅灰色千枚岩、灰绿-灰白色绿泥绢云片岩等,受褶皱及断裂构造影响,地层片理发育,局部倒转,为区内金矿化有利部位;中层岩性以深黑色变玄武岩、深绿色变酸性凝灰岩为主,片理不甚发育,上层岩性为浅色变砂岩、变岩屑砂岩,岩石基本保留了原岩原始组构,产状相对较稳定。

该金矿体赋存于阳坝岩组中、上岩段中,近况围岩片理极为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强烈,常见有层间小褶皱。

团结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团结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换和滑动 , 发生 碰 撞 造 山与 离散 裂谷 构 造 一 火 山一 岩 浆 活 移至浅部构造开放系统 的侵位过程中 , 由于应力译放 、 压力 动; 古 生 代 以来 乌 拉 嘎深 断 裂发 生沉 降 、 断陷 , 断 陷带 东 部 聚减 、 温度速降 , 从高温、 高压至减压 、 速冷 , 温、 压聚变 , 以 隆起 区缺 失 沉积 ; 古 生 代 晚期 , 西 部 区域 有泥 盆 系浅 海沉 积 及 物 、 化环境 、 地 质 环 境 的变 化 等 因素 而 引爆 , 形成 次 火 山
岩, 中生界 陆 源碎 屑 、 火 山碎 屑 沉 积及 新生 界 泥 质 、 砂质 、 砂
作 者简介 : 李涛, 男, ( 1 9 8 7  ̄ ) , 汉族 , 陕 西汉 中人 , 助理 工程 师 , 主要从事 地质矿 产、 地球化 学工作 。
0 44 I RE SOUR CE S
2 0 1 7 年 第二 期 基 础 地 质
变质岩 , 热液蚀变岩控矿等复合控矿 。
3 . 1 . 1 构造 控矿 因素
糜棱岩带 , 构造发育 , 形成层间构造 、 片理 、 劈理 、 层间破碎 等, 成矿 热液 沿 接触 带 和接 触带 外 围片岩构 造 空 间充 填 、 交
4 . 结论 与建 议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造 山带 , 由于板块 的强烈 代、 矿化 , 形成外接触带片岩矿体。 碰撞产生 了乌拉嘎深断裂 , 形成火山岛弧和岩浆链 , 团结沟 北西 西 一 北西 向断 裂与 J L : l t 东 向乌拉 嘎深 断 裂交 叉 交汇 形
( 1 ) 断 陷构 造 : 乌 拉 嘎一 朝 阳北 北 东 向断 陷构 造 为大 型 矿 。建议该区在探矿工作 中多留意 、 注意收集诸如此类的 深 断裂 , 为控 岩 、 控矿 构 造 , 控制 着 区域 火 山弧 、 岩 浆链 和 成 控矿 因素 的资料 , 在其综合发育部位 , 可选择为找矿靶 区从 矿带 、 矿 田的分 布 ; 也 控 制 中新 生 界地 层 的沉积 ;

青海省格尔木市干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青海省格尔木市干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青海省格尔木市干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矿区位于昆仑山南坡,介于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构造位置属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

华力西-印支期是本区比较重要的成矿时期,矿化比较普遍,以金为主,但规模不大,多属矿点、矿化点。

矿床类型为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元古界、奥陶系及三叠系地层的构造蚀变带及带内石英脉内。

本文通过对矿区的矿化体、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标签:干沟金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1概述矿区位于格尔木市境内,交通较便利。

所在大地构造单元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雪山峰—布尔汗布达造山亚带的三级构造单元中。

近东西向展布的昆中断裂从区内横贯而外延出图,受昆中、昆南断裂的影响,区域内构造活动强烈,断裂、褶皱较为发育,变质岩、岩浆岩及各种岩脉分布广泛。

2地质特征2.1 矿化体特征通过各种地质工作手段,区内圈定蚀变破碎带三条,其中Ⅱ号蚀变破碎带规模最大,宽约30m—100m,长1.3km,呈东宽西窄。

破碎带内岩性为砂质板岩,地表表现为岩石破碎,多成片状、碎块,褐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发育。

经槽探工程揭露,在Ⅱ号蚀变破碎带内圈定金矿化体三条,金品位在0.1 —0.55×10-6g/t,其中TC1H17为0.1×10-6 g/t,厚度1m;TC3H3为0.55×10-6 g/t,厚度1.3m;H6为0.36×10-6 g/t,厚度1.21m;H7为0.37×10-6 g/t,厚度1m;TC20H1为0.11×10-6 g/t,厚度1m;H10为0.11×10-6 g/t,厚度0.59m。

所圈定的金矿化体中Au—Ⅰ、Au—Ⅱ产于褐铁矿化石英脉中外,其余矿化体均产于碎裂岩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砂质板岩中。

其次,岩石样品的分析结果也有金矿化的显示,其中TC3Y3金品位为0.3346×10-6g/t;TC20Y5为0.2×10-6g/t。

提高团结沟金矿选矿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提高团结沟金矿选矿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在 黄铁 矿 与脉 石矿 物连 生体 中的金 , 提高 团结 沟 金矿 总 的选 矿 回收 率 。
关 键 词 溜 槽 重 选 焙烧 微 生物氧 化 CI 炭 浸 L
E p rme tl ee rho mp o igT a j g uGodM ie S e eiit n R c vr x e i n a R sac fI r vn u n o l n ’ B n fcai eo ey i e o
维普资讯
Se i N o. 7 r ̄ 31




No e b r 2 0 vm e 0 2
Ⅳ匪 r AL M I f NE
总 第 3 7期 1 20 年 第 1 02 1期
提 高 团 结 沟金 矿 选矿 回于 部 分 矿体 之 中 。 1 2 围岩 蚀 变 .
矿 床 主 要 围 岩 蚀 变 有 硅 化 、 铁 矿 化 、 岭 土 黄 高
精矿 和 浮 选 精 矿 浸 渣 特 性 的分 析 , 浮 选 精 矿 浸 渣 对
Z a g Yu h n e ( jn M i igC .L d) Zi nn o t i
Ab ta t Ba e n t e a ay i f t e p o e te f r n o — n r , o a i n t i n sa d c n e ta e,a d l c i g sr c s d o h n l sso h r p ris o u — fmi eo e f t t a l g n o c n r t l o i n e hn a
r c ve y・ eo r
Ke wo d Gr v t e a a in b li e y rs a iy s p r t y su c ,Ro s i g,M ir b o o ia x d t n,CI c r i —n l c i g o at n c o i lg c l i a i o o L a b n i — a e hn

西秦岭造山带早子沟金矿床金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西秦岭造山带早子沟金矿床金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2024年第4期/第45卷黄 金GOLD黄金地质西秦岭造山带早子沟金矿床金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收稿日期:2023-10-10;修回日期:2024-01-20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2YF7GA050);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X20216200001297)作者简介:田向盛(1984—),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找矿及矿业开发工作;E mail:274867816@qq.com通信作者:孙新春(1978—),男,正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及管理工作;E mail:15117071709@qq.com田向盛1,2,孙新春3,4,邱昆峰5,王玉玺1,2(1.甘肃省贵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3.甘肃省地质调查院;4.甘肃省地矿局院士创新研究中心;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科学与资源学院)摘要: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夏河—合作地区,是夏河—合作地区乃至西秦岭造山带经济价值最高的金矿床之一。

基于早子沟金矿床找矿勘探新近发现的地质现象,对早子沟金矿床地质和金矿化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对微细浸染型/细脉状毒砂-黄铁矿型和脉状石英-辉锑矿-自然金型2类金矿化的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二者成矿时代相差较大,可能存在不同的源区。

早子沟金矿床2类金矿化分别在浅部岩体周围断裂发育部位和深部低角度断裂发育部位显示出了较好的成矿潜力,应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

关键词:早子沟金矿床;矿床地质;矿床成因;潜力分析;深部找矿;金矿化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4-0065-06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414引 言夏河—合作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端,是秦岭造山带最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

早子沟金矿床是夏河—合作地区金资源储量最大的金矿床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该地区产量最高的金矿床。

大铜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大铜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大铜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大铜沟铜金矿位于中国青海省格尔木市的西南部,是国内重要的富钾钾玄岩型铜金矿床之一。

该矿床地质特征较为突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将对大铜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探讨。

一、地质特征1.构造特征大铜沟铜金矿床位于藏南造山带的冈底斯地体内,与其它铜金矿床相比,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构造控制作用。

矿床主要位于南北向张性断裂及其周围的走滑构造带内,这些构造发育起伏跳跃,产生了大量断裂、褶皱及塞状构造,矿体主要分布在构造锁定区域内。

2.岩性特征大铜沟铜金矿床主要由二叠系下部海相白云质碎屑岩、准等粒岩和安山岩组成。

其中以碎屑岩为主,其次为准等粒岩及安山岩。

碎屑岩中富含铜、金等矿物,是该矿床的主要产矿岩石。

3.矿化特征大铜沟铜金矿床主要矿化类型为富钾钾玄岩型铜金矿床,在富钾石英闪长岩体中具有很好的展布规律。

矿体主要由脉状和片状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类别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自然金等。

二、找矿标志1.构造标志大铜沟铜金矿床的构造非常发育,存在大量的断裂、褶皱及塞状构造等,这些构造均为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

因此,寻找各种规模的断裂和褶皱,并辨识其分类、性质和走向,在寻找矿体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2.岩性标志大铜沟铜金矿床主要岩性为碎屑岩、准等粒岩和安山岩,其中碎屑岩是矿体主要的产矿岩石。

因此,在找矿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岩性的展布规律和变化特征,将其作为寻找矿体和评述矿床赋存条件的重要依据。

3.矿化标志大铜沟铜金矿床主要矿化类型为富钾钾玄岩型铜金矿床,这种矿床的主要矿物类别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自然金等。

因此,在找矿过程中,需要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等手段寻找矿化的迹象和矿体展布规律,对矿体的性质、品位和规模进行评价。

三、结论大铜沟铜金矿床具有鲜明的地质特征和比较突出的找矿特征。

在找矿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矿床的认识,关注构造、岩性、矿化等方面的标志,并结合多种勘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找出更多的矿体,提高找矿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摘要】论文根据乌拉嘎金矿所处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区内已知金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斑岩或花岗闪长斑岩顶部凸起区的
隐爆角砾岩分布地带的特点,采用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测深法(eh4)测量技术,张才沟地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分布及其与上覆盖层老片岩或英安岩之间的顶面界线,尤其是向上凸起的高部位,通过物探测深资料解译,结合原有资料查明区内深部的控矿构造,乌拉嘎金矿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研究,对该区已发现的物探异常进行查证,有望找到矿化富集地段,从而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团结沟金矿;物探调查依据;张才沟;找矿远景
1.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天山—兴蒙华力西褶皱带东段,吉黑地槽系内的佳木斯地块北端。

佳木斯地块北与俄罗斯境内的布列亚地块相接,东、南和西三面则以敦密、当同和牡汤三条大断裂为边界。

佳木斯地块北段被北北东向乌拉嘎深大断裂划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单元,由东向西依次是鹤岗隆起、乌拉嘎断陷、结烈凸起。

区东北部葡萄沟和张才沟一带,发育有环带状分布的黑云母英安岩,这些岩体与区内各个花岗斑岩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山、次火山机构系统。

这些英安岩岩体偏中性,形成时间稍早于区内控矿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它也是沿着中生界与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侵入,该区段无疑是区内岩浆岩体早期侵入的主通道。

由于英安岩体侵入后对该通道起到一定的封闭作用,为后期的含金低温成矿热液的聚集提供了条
件。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黑龙江群湖南营组(pt1h)分布在矿区西部,主要由斜长绿帘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白云钠长片岩、变粒岩等组成,中生代上侏罗统宁远村组,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其次在矿区的南部和西部也有零星分布,主要由砂砾岩、泥岩、粉砂岩组成,与中元古界黑龙江群为不整合接触。

区域乌拉嘎断陷是矿区内最大的构造带,系牡丹江深大断裂的北延部分,向东北延入俄罗斯境内,具多期活动特征,是控制岩体侵入的主要构造。

该断裂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倾角大于70°。

矿区位于乌拉嘎断陷东侧,内发育北北东——北东、北北西——北西和近南北向三组断裂构造,其中以北东和北西向构造最为发育,北东向早于北西向。

区内金矿(化)体主要受次火山岩上部的隐爆角砾岩带控制,均匀地赋存于花岗斑岩膨大的部位。

团结沟金矿床共发现矿(化)体76条,矿体多呈脉状—似脉状、扁豆状、蝌蚪状。

主矿体在走向和倾向常有分枝。

出露地表的矿体在横剖面上多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隐伏矿体多上中部厚大,下端多有分枝。

矿体大小、规模相差悬殊。

矿体长1550m,最大厚度133.32m,平均厚度46m,最大延深450m。

主要矿石矿物有金、黄铁矿、辉锑矿、偏胶体玉髓状百英、方解石和白云石。

金品位—般在3-10g/t范围内变化。

3.矿区磁法推断构造新认识
(1)根据乌拉嘎已知金矿体的分布特点,区内出露以葡萄沟花
岗岩岩体为中心,由葡萄沟岩体、团结沟岩体、张才沟英安岩体和五所河西南的英安岩体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火山次火山机构,受该机构的影响,在构造上形成了一个双环带构造系统,其中的内环带从成矿角度分析应是区内最为有利的控矿空间。

(2)从矿田构造特征分析,本区火山次火山岩侵入的过程中,对早期的构造进行了改造,形成了独特的双环带构造和一系列放射状线性小断裂。

从其改造特征看,近东西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属于矿区内最主要的早期构造,它们被火山次火山岩侵入期间形成的环带构造和放射性断裂所错断,显然,这两组构造以及双环带构造被后来的高压成矿气液进一步改造,并成为区内最为有利的容矿空间,目前区内所发现的所有矿体均分布于这些空间。

(3)从区内成矿特点的分析结果来看,近东西向断裂带与北西、北东向构造带所构成的环带状构造体系的成矿、控矿作用十分显著,它不仅控制乌拉嘎断陷内及其两侧岩浆和成矿热液的活动,而且还是有利的运矿通道与赋矿空间。

(4)从已有矿化体的分布特点分析,区内已知的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内环带南部的近东西向构造空间中,部分分布于外环带的东部构造空间中,少部分分布于外环带南部的近东西向构造空间中,显示了区东部的深部存在良好的成矿热液活动;而对该矿化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矿化,其来源方向指向内环构造带。

4.物探调查依据
4.1区内各地质体的物性参数特征
该区以片岩电阻率最高,变化范围在43~601ω·m,平均值达到275ω·m;花岗斑岩的电阻率范围为32~180ω·m,平均电阻率范围为62ω·m。

金矿石变化范围23-71ω·m,平均值达到56ω·m,属于低阻。

4.2 eh4测量结果
①该测区高阻凸起区电阻率为60~120ω·m,低阻一般小于40ω·m,只有极少数测点的某些频点(或深度)电阻率超过200ω·m。

另外,根据武警黄金部队今年在黑龙江嘉荫县张三沟金矿区应用
eh-4进行的探测表明,测区片岩表现为高阻,花岗斑岩表现为次高阻,英安岩表现为低阻特征。

②依据不同深度切面电阻率平面,从200米深度开始,在张才沟中部一带开始出现40~80ω·m的中低阻电阻率异常,该异常总体上呈南北向展布,具有异常中心,异常范围大约为300米×200米,其主体异常值与团结沟矿区金矿石的异常值十分相似。

而从200米深度往下,由300米→400米→500米→600米→700米,电阻率异常逐步扩大,电阻率值也逐步由120ω·m提高到200ω·m左右,该电阻率变化范围正好是花岗斑岩的正常变化值,并有别于片岩的电阻率特点。

③从300米深的切面开始,还另外分别在测区的东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出现三个电阻率变化范围同样在40-120ω·m的异常,而且这些异常随着深度的增加,异常值也逐步提高到200ω·m左右。

这几个异常的横向延伸范围也在200-400之间。

④四个物探电性异常区均表现为次高阻凸起区,其特征为上方、左方和右方皆为低电阻率,中间部分为次高电阻率异常,表现为明显的高阻凸起区。

⑤将区内的eh4电阻率异常与矿区构造图对比后发现,这几个异常区正好位于北西向、东西向和北东向几组断裂构造交叉部位。

⑥从不同深度切面的电阻率异常延伸范围比较来看,尽管由上往下异常范围逐步有所扩大,但差异不是很明显,由此推断这些异常是花岗斑岩引起,而且显示出区内可能存在多个花岗斑岩体的向上凸起点。

花岗斑岩凸起部位是成矿的最有利部位,所以,该异常区有希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参考文献】
[1]杨言辰,马志红,杨宝俊.中国北方古元古代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白谨等.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3]黑龙江省嘉荫县团结沟金矿床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
[4]黑龙江省嘉荫县乌拉嘎金矿区北侧深部及张才沟地区成矿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