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仁现代药理研究概况进展

柏子仁现代药理研究概况进展
柏子仁现代药理研究概况进展

柏子仁现代药理研究概况进展

【摘要】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柏的种仁,别名柏子仁、柏仁、柏子、柏实、侧柏仁、柏子仁霜。柏子仁性平味甘。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常食有健美作用。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全国各地均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从柏子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其研究发展以及对其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柏子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柏子仁,又称柏实,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为裸子植物柏科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它性平味甘,入心、肝、肾、大肠经,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润肠通便之功效,为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南部、华北、广东、广西北部、陕甘、四川、云贵等地,本品作用较为广泛,多以组方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近年来对柏子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一简单综述。

1.化学成分

柏子仁中含有脂肪油约14%,并含有少量挥发油,皂甙,植物留醇。此外含石蜡,烯烃,二烯烃,醇,醛,酮,酯等。结构已确定的有:雪松醇,柏子仁双醇,5-羟基松柏酸,5,11,14-二十碳三烯酸,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谷甾醇,(+)-儿茶精,(-)-表儿茶精及其聚合体丙氰定B,;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此外,尚含维生素A,蛋白质和木质素等。药理作用研究显示柏子仁在药理和临床的运用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分不开的。[1]

2.药理作用

柏子仁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催眠、改善记忆功能、润肤泽面、抗亏损等。

2.1镇静催眠

通过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得到柏子仁脂肪油、柏子仁挥发油以及柏于仁苷近证实,柏子仁确有镇静、催眠作用。有人曾作试验,用柏子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无论白天或黑夜,均表现出良好的镇静及嗜眠效应,并认为柏子仁与炒柏子仁的镇静效果无明显区别,并巳没有任何副作用[2]。

2.2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精编WORD版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摘要】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c caryophyllata Thunb以其干燥花蕾入药,其味辛,性温,中医认为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药材之一。本文主要从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近些年来对丁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丁香丁香酚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59-01 丁香(Flos 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植物,通常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用其干燥花蕾入药,又称公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系常用药材,具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中医上多用于脾胃虚寒,呢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丁香因萼筒中存在油室结构,富含油质,主要为丁香油15%~20%,丁香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 ) 64%--85 %,低的含36.7%~62. 7%,含乙酞丁香酚(acetyleugenol) 7 %~15%,β-T香烯( Ei-caryophylene)占9. 12%,以及其他少量成分如甲基正戊酮、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因此丁香油的药理作用主要由以上3种主要成份引起。现就近年来对丁香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丁香主要成分研究 丁香挥发油是丁香的主要成分。邱琴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东饶平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干燥花蕾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从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6种物质,鉴定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印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 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 姓名:赵少飞 学号:08411115 日期:2011-5-31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疲、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如果以 1985年 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 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到 1987年 ~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

丁香赋阅读答案_1

丁香赋阅读答案 丁香赋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像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⑥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⑦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⑧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⑨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⑩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11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哈尔滨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12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 1、认真阅读全文,然后从三个大的方面归纳:哈尔滨人为什么喜欢丁香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香花在文中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标题“丁香赋”改为“哈尔滨人的颂歌”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你熟悉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句话。 示例:蜡烛——站得最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苦。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香赋》:1、因为丁香花鲜艳美丽,香气浓郁。因为丁香花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因为丁香花凝聚了哈尔滨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2、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3、不好,原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赞颂哈尔滨人的精神,

丁香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丁香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彭宅彪,张琼光,代虹健,丁英平 【关键词】丁香酚;,,药理学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丁香酚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表明丁香酚 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祛蚊等多种药理活性。 提示丁香酚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开发前景。 关键词:丁香酚;药理学 丁香酷(eugenol)是丁香 Flos caryophylli 及丁香罗勒油(Oleum ocimi gratissimi)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 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祛蚊等多种药理活性。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研究 1.1抑菌作用 0. 1. 1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章明美等[1]对15种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生药醇提物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比较发现:丁香酚对痤疮致病菌高度敏感,油镜下观察发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痤疮短棒菌苗后较抑制前单位面积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失去正常形态,提示细菌的致病性可能相应降低。丁香酚抑痤疮短棒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7, 106 M g/mlo实验还发现丁香酚与红霉素有协同抑菌作用。夏明静等[2]的研究表明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P. acne, Propionibacterium acne)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实验表明,丁香酚与桉叶精具有协同抗P. acne的作用;丁香酚与桉叶精抑制P. acne油镜下观察发现,细菌数量/单位面积较抑制前明显减少,且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 失去正常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短棒菌(P. acne, Propionibacterium acne)、表皮葡萄球菌与痤疮的脓疱及炎性丘疹的发病机理有着密切关系[3],丁香酚可通过对痤疮致病菌的抑制来减少痤疮的发生。周建新等[4]的研究表明丁香的抑菌成分富集于丁香油中。丁香油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均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720855.html,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勇唐方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第23期 [摘要] 厚朴酚是常用传统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厚朴酚的研究与日俱增,该研究综述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药理作用;抗氧化 厚朴Mangnolia officinalis是传统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Kampo medicine in Japan)广泛使用的一味药物,临床多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炎症和胃肠道疾病等[1]。自1973年日本人藤田 先后从原药材中分离得到2种主要活性成分厚朴酚(magnolol)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honokiol)后,国内外学者便对这2种成分展开了诸多研究[2]。既往研究证实厚朴酚具有中 枢性肌肉松弛,中枢神经抑制,抗炎,抗菌,抗溃疡,抗氧化,抗肿瘤,激素调节等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厚朴酚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成分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指导。 1 厚朴酚的理化性质 厚朴酚的分子式为C18H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266.32,性状为白色精细粉末,单体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02 ℃,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苛性碱稀溶液。 2 厚朴酚的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 厚朴酚的酚羟基易被氧化,而含有烯丙基的酚类化合物多具有清除O2-或羟自由基的能力[3],这些结构造就了厚朴酚具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而这一特性也成为其他许多药理作用的基 础。 2.1.1 清除自由基 Zhao[4]等报道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均可有效降低硝基自由基ONOO-和单线态氧1O2,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Sun等[5]以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法(TOSC)证实厚朴中的3种有效成分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以丁香苷最强,其次是和厚朴酚及厚朴酚。 2.1.2 对抗脂质过氧化 Li等[6]以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预处理NCI-H460细胞(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24 h后以20 μmol·L-1的厚朴酚干预,证实厚朴酚可以有效对抗TBHP引起

乌药化学成分的分布特性研究

乌药化学成分的分布特性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许海丹,顾霞敏,叶文国 【摘要】目的为实现乌药高效持续利用,对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乌药植株不同部位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乌药各部位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乌药各部位可能含有糖类、酚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皂苷、黄酮、蒽醌、香豆素、内酯、甾体等化学成分,植株不同器官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结论初步确定乌药各部位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以后深入开展乌药资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乌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为樟科山胡椒属药用植物,其块根入药,具有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等功效,主要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广东等地,一般认为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1,2]。为了充分了解该植物化学成分的分布特性,本文采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常规溶剂,定性分析了乌药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为今后综合利用天台乌药的野生资源提供一定的

理论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原料 乌药植株采自浙江省天台山。分叶、茎、直根、块根采集,塑料袋封装,立即带回实验室,洗净材料,自然风干,115 ℃杀青20 min,70 ℃下干燥7 h,研磨后过0.45 mm金属网筛,将烘干样品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1.2 试剂 95%乙醇、石油醚(沸程60~90℃)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其余试剂(茚三酮试剂、双缩脲试剂、三氯化铁试液、明胶试剂、α-萘酚、盐酸-镁粉试剂、异羟肟酸试剂等)自配。 1.3 仪器 DF-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RE-52AA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D 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FA-2004A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DHG-905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Milli-Q型纯水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液的制备[3] 乌药按叶、茎、直根、块根4种营养器官分开,分别取样品制备:①水提液:取样品粗粉5 g,加水60 ml,在50~60 ℃的水浴上加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红景天是藏医药的重要特色药材,主要生长于高海拔地区。本文主要介绍红景天的功效和研究进展,旨在为红景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加深大众对红景天及其应用的了解。 关键词:红景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红景天的基本性质及情况 红景天,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根。根茎短,粗状,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从茎顶端之叶腋抽出数条花茎,花茎上下部均有肉质叶,叶片椭圆形,边缘具锯齿,先端尖锐,基部楔形,几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红色。7-9月采收。 药典记载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甘、苦、平,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和倦怠气喘[1]。目前常用的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有: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A.Bor)或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 HOhba)。全世界共有90多种红景天属植物,我国有73种,主产区西藏有32种。主要有效成分有红景天甙、酪醇,此外含有淀粉、蛋白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种微量元素。 红景天的现代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红景天具有与人参、刺五加类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而且不会出现人参的过度兴奋作用和刺五加的致便秘作用。前苏联研究发现,它具有“反压力”作用及刺激神经系统、降低忧郁症状、消除疲劳及预防高原反应等,对于改善病患因工作能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躁动不安、高血压、头痛及疲惫等原因导致体力或精神不佳的状况有很好的效果。现已知本属植物含红景天甘的有有14种。目前作药用或保健品应用的种类有: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红景天R. Rosea L,库页红景天R. sachalinensis A.Bor.,狭叶红景天R. kirilowii(Regel)Maxim.,深红红景天R. coccinea(Royle)A.Bor。大花红景天主要成份为:红景天甘(Salidroside)及其甘元酪醇(Tryosol)、6-氧-没食子醯基红景天苷、 1,2,3,4,6-五氧-没食子醯基-β-D-呲喃葡萄糖、草质素-7-氧-α-L-呲喃李糖甘、草质素-7-氧-(3-氧-β-D-呲喃葡萄糖基)-α-L-呲喃李糖甘;另外还含有黄酮苷、没食子酸、山奈酚、槲皮素、酪萨维(Rosavin)、酪生(Rosarin)、酪萨利(Rosin)等结构等。红景天根中含有黄酮甘Rhodionin、Rhodiosin、Rhodiolin,约有30种挥发油,其中Sosaol含量最高,占约26%,还有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是连接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等同时发展的。本文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特点到引入干预分子在新药研究领域中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传统研究模式:以药物为中心 在早期,药理学对象均为文献记载或者民间经验等被认为有效的天然物质,研究的主要程序是,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分离提纯、鉴定,结合生理、生化效应的观察每一组分的作用,最后提纯有效单体化合物,制备成为药品,这一类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阶段,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研究对象足够多的信息,已经对研究对象可能的作用或者活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有足够的文献记载或者它有足够的临床应用基础,例如:阿司匹林,公元前400年,希伯格拉底推荐使用一种黄色的叶子可以镇痛,在18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柳树的叶子可以镇痛和退热,并且从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水杨酸,但是水杨酸对胃肠道和口腔有非常严重的刺激作用。后来经过德国科学家的努力,合成了刺激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 2现代研究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在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调控分子被揭示出来,通过干预或者调解这些关键分子,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应运而生。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物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2.1寻找靶点人类整个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在3~8万之间,但90%以上的基因功能尚不明确。在这些基因序列中,出现了大约5000个药物作用靶点,科学家们预言,将来会发现超过几千种与疾病有关的有效靶点,通过识别这些靶基因,有可能会发掘出几万个疗效更高,作用更专一的新药,因此,对于现代的药物开发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将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功能明确化,并进一步寻找到有治疗前景的药物靶点基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个靶点类蛋白被克隆纯化。其中,细胞膜受体类是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其中主要为GPCRS。大多数激素、神经多肽,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GPCRS,这类受体构成传导细胞生长信号的最主要通路之一,约60%的药物作用于GPCRS。目前有约200种已知的GPCRS,占了所有药品的四分之一,全球每年销售达到900亿美元。 2.2组合化学的运用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耗时间耗经费的过程。据报道,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需8~10年的时间,研究费用高达2~5亿美元。药物的研制历程之所以这样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速度缓慢。组合化学能够大大加快化合物库的合成及筛选速度,从而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速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 药性是药物与疗效有关性质和性能的统称。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五味、归 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中药学的主要特色,是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在长期的临床用药过程中用药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中医临 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第1节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四性是指寒、热、温、凉是四种不同的药性,实际是药物寒性与热性两种不同的性质。是从药 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是中药最重要的基 础理论之一,是中医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中医治病是利用药性之偏性调整人体这偏性,从而达

到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然而四性是否客观存在?是否有客观而有效的差别标准?四性的生理活性及物质基础是什么等 问题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关注,至今仍有很大争议。中药四性理论的研究是国家基金优先资助的领 域之一。 1、四性的药效学研究 1.1 60年代侯灿:对72味中药分别通过抗菌、退热、抑制、兴奋作用和是否含有挥发油五个项目 进行研究。 结论:寒凉药具抗菌、退热、抑制作用,认为寒凉药是能够最终改善机体热量过午剩反应状态或适 应这种状态和药物。温热药具有兴奋、刺激作用,主认为温热药能够最终改善机体热量不足的反应 状态或适应这种状态和药物。 1.2 70年代梁月华

从寒证或热证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角度进行研究临床与药理研究。 结论:温热药增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活动;寒凉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功能活动降低。两类药通过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纠正机体寒热不平衡状态。 2、四性对环核苷酸的影响 结论:温热药提高cAMP水平 寒凉药提高cGMP 水平 3、四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结论:寒证病人和温热证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神经递质含量等研究也表明四性与中枢神经有关。 寒证模型动物和热证模型动物给予电刺激后,寒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表明中枢抑制增强。 热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降低,表明中枢兴奋增强。 大鼠寒证(虚寒证)模型,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 而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寒证(虚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治疗3日,

《丁香花》阅读答案

《丁香花》阅读答案 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⑵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丁香花》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

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研究概况

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研究概况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pharmacology action in receptor study general situation 翟大胜 (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门诊部,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R 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92-02 【关键词】中药药理;受体;概况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受体信号分子转导系统已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受体技术研究和探讨中药作用的细胞机制是近年来新尝试,但却反映了现代药理学关于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基本认识,因为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现代概念均基本一种假定,即药物作用的初始是在药物与细胞组成部分即所谓药物受体间形成可逆的复合物,故受体机制是药物作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规律。中药作用于受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补法 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法,也是近年受体药理研究甚为活跃的领域。尤以滋阴法和助阳法的研究结果最为突出。滋阴法的受体研究以生地、龟板、知母、玉竹为代表。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法观察甲状腺素(甲高模型)、氢化可的松(氢可模型)两种阴虚模型均有肾、脑β肾上腺素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cAMP 系统对β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增强,滋阴药生地龟板合剂、生地、知母均能使其降低而趋正常水平[1]。生地、玉竹还能降低甲高模型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同时也降低肝细胞核已升高甲状腺素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与此相对的是,甲高模型和氢可模型脑内M 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生地、知母能使之增加;知母对老年大鼠脑M 受体(主要是M1 受体)和心肌M 受体(主要是M2 受体)也有显著的向上调节作用。由于M胆碱受体 cGMP 系统和β肾上腺素受体 cAMP 系统的调控作用常常相反,可以认为滋阴药对β肾上腺素受体数和cAMP 系统反应性的下调作用,以及对M 胆碱受体和cGMP 系统反应性的上调作用与其滋阴疗效机理密切相关,这种对两个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更有利于在病人体内纠正阴虚证候[2]。应用受体分子代谢动力学技术研究表明,生地、知母的作用环节不同于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而是纠正受体分子的生成降解速度的异常。有资料表明知母所含洋菝葜皂甙元能重现知母水煎

中药花椒在现代的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

中药花椒在现代的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 摘要:根据《中国药典》,花椒(Huā Jiāo,PERICARPIUM ZANTHOXYLI)别名香椒、大花椒、椒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去除杂质晒干。与种子分开备用。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关键词:花椒药效研究临床应用痔疮脾胃虚寒 一. 药效研究 1.1 杀虫作用 张登霞不同药物浓度下对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不同时间观察虫体存活状态,并与不同浓度甲硝唑体外抗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花椒煎剂浓度为3.13%,即有明显的抗虫效果,作用 64小时杀虫率可达 85%,浓度为25 %, 4小时杀虫率达到 80.5%,8小时达到100%。与甲硝唑抗虫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中药花椒煎剂是一种有效的抗阴道毛滴虫药物,在临床上值得探讨应用。【1】 1.2降压作用 试验研究证明,花椒所含挥发油成分牛儿醇给家兔静脉注射,能引起血压的迅速下降,反射性引起呼吸兴奋。而且其降压作用不被阿托品阻断【2】。 1.3 对血流变学的影响 研究发现,花椒水提物10~20g/kg 和花椒醚提物0.3mL/kg 剂量下对大鼠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实验性血栓形成的时间,提示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花椒水提物10g/kg 和醚提物0.15~0.3mL/kg 剂量时,具有一定抗凝作用,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原、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水提物强于酶提物,推测花椒的抗栓、抗凝作用可能与血小板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成分有关【2】。 1.4对心肌的影响 实验证明花椒粗提物【2】对冰水应激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水提物和醚提物均可使血清单胺氧化酶(MAO)和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下降,而水提物对5'- 核苷酸酶活性改变不明显,醚提物可明显使其活性下降【2】。 1.5 麻醉作用 花椒有较强的麻醉作用。实验【3】表明,一定浓度的花椒挥发油和水溶物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兴奋性有一定的影响,即可逆地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和降低神经干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课外阅读题及答案一[00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课外阅读题及答案一 类文阅读-2 丁香结 草原野花 高安侠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面对蓝天、碧草、白云,我像个孩子打开了一本奇妙的书,但是什么也看不懂,只好静下心来,品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

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再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 2.初到草原时,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文中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 A.“我”来到草原旅游。 B.“我”折了一枝花,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C.“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D.“我”不听同事劝告折花。 4.文中画“”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你对文中“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1.眺望端详打量 2.初到草原时,作者目光所及是一片辽阔,所以感到有些茫然。 3. B 4.拟人这样描写,能将小野花彰显着蓬勃的生命之美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5.对待真爱,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学会珍惜。 夏天 汪曾祺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可编辑)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维普资讯 ////0>. 丞堡匡堂瞳堂 . . . 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生出版社, .. , .,: . . 郭玲,钟学宽,周令望,等. 病毒致低硒低维 ,, : ? . 生素鼠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中国地方病防治 ,, ,. 杂志, ,: ? . 邓守恒,孙各琴.高硒情况下维生素对幼龄大鼠抗 .氧化作用的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 .邹秋萍,侯淑萍,王瑞珍.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卫文峰,张国成,许东亮,等.柴胡黄芩炙甘草对小瘤坏死因子一【的变化及维生素、的干预作用鼠心肌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 ?. 杂志, ,: .苗艳波,师海波,孙英莲.高山红景天总甙的抗衰老王雪峰,郭津津,魏克伦,等.小柴胡汤分解剂抗柯萨奇病毒感染及其对心肌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 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 ? .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 .第一版.人民卫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 一 . 收稿日期: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臧亚茹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关键词】丁香;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十二碳三烯一卜醇, 一杜松油烯,【一石竹烯,对烯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基茴香醚等。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萘酚、鼠李素、齐墩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 果酸等黄酮成分。 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 抗菌作用及机理 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 丁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且抗菌谱广泛。张西玲等 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 通过对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四种中药挥发油 性状 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四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厘米,花冠圆球形,棕褐色 至褐黄色,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较低浓度时均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佳,以丁香、肉桂 感。 挥发油在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显著,挥发油在较高浓度时 化学成分

乌药 临床新用途

乌药临床新用途 [别名] 台乌、天台乌。 [药用部分与产地] 本品为樟科山胡椒植物乌药的根,生长于山坡、树林中,秋季采挖,取根洗净晒干供药用。主产于四川、湖南、山东、贵州等地。 [成分] 含挥发油0.1%~0.2%,油中含10余种倍半萜烯化合物,如乌药烯醇、乌药烯、乌药根烯、内脂、异乌药内烯,异氧化乌药烯,还含月桂木姜碱、乌药醇、乌药酸等。 [药理] 1.对消化道的影响台乌与广木香为“排气汤”的主要成分,静注“排气汤”于麻醉犬,可使其在位肠肌蠕动加速,收缩加强,其作用较缓和而持久。 2.止血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作用,促进血凝。动物实验证明,乌药与其他药物组成的外用止血粉对兔、羊、犬的股动脉部分切开及部分脾切除所致之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3.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鲜乌药叶煎剂对金黄色球菌、炭疽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用乌药长期喂大鼠,可使其体重增加比对照组快。另有报道,本品对小鼠肉瘤的抑制率为44.8%。 [传统应用]性味归经:辛、苦,温,人脾胃、肾、膀胱经。功能:破气消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消痰除痞。主治:心胃气痛,胸腹胀满,寒疝腹痛,痛经,小便频数等。 [临床新用途] 1.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有人用加味术芍饮治疗本病226例,方以乌药、炒白芍、陈皮、防风、延胡索各l0g,炒白术30g,桔梗6g,升麻5g。加减:泄泻者,加炙黄芪20~30g,吴茱萸、五味子各5g,乌梅log;便秘者,加瓜蒌仁20g,杏仁、槟榔各l0g,麻仁15g,水煎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疗程一般3~4周。结果:102例治愈,94例显效,30例减轻。 2.治疗消化道溃疡有人用溃疡灵治疗本病83例,方以乌药、延胡索、川楝子、香附各l0g,丹参20g,川连、乳香、没药各6g,吴茱萸3g,木香5g,蒲公英、乌贼骨各15g,每日1 剂,水煎分2次服,1~2周后随访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改软质食物,禁酸辣刺激性食物。结果:36例痊愈,39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4%。 3.治疗过期妊娠未产有人用催生顺气饮加减治疗本病60例,方以乌药、鸡血藤、益母草各18g,当归、川芎、红花、枳壳、车前子、冬葵子各15g,生芝麻、瓜蒌仁各10g,生大黄4g,上药水煎2次,浓缩成汁300m1,早晚温服,服药后散步半小时。结果:49例有效,11例无效。 4.治疗慢性胃炎据报道,有人用乌香汤治疗本病42例。方以乌药、杏仁、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鸡内金各l0g,苏梗、佛手各6g水煎,每日1剂,分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川乌

川乌 [基原1 本品为毛其科植物卡氏乌头Afonj2Mmfarm:fA“汕Debx的干燥主根(母根)或较小 的刨根(子根)。 [化学成分] 一、双露型二藏类生物耀 约o.4%一o.8%,如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杰斯乌头碱(jasacon比ne)、异翟雀 碱(isodelphinlne)等。这类化台物的分子结构中,CB—OH乙酰化,C矿MOK芳酰化(苯中酰化、茵香酰化或肉桂酰化),因而呈现强烈的毒性,是鸟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二、单露型二藏类生物碱 分子结构中仅Ct q宅OH芳香化,如苯甲酰乌头胺(ben20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脑 (benzoyLmesacontne)和苯甲酞下乌头胺(ben加ythyPaconine)G这类化合物的毒件明温减小,仅为双酯型乌头生物碱的1/1000一1/100,若进一步水解为相应的醇胺:乌头胺、中 乌头脑和下乌头胺,则几无毒性,且作用件质也与母体化合物不同.如不会引起心律失常。 将川乌或附子加工炮制或加水长时间煮沸的目的,就是使双配型生物碱的酯墓水解生成 毒性小很多的单56型生物碱或醇胺: 乌头碱i乌头次碱(苯甲酞乌头胺)*乌头原碱(乌头胺.几无毒,不溶于醚) 三、其他生物碱 去甲乌药碱(hi8enamine,d1—dem碘hylcoclaurine)、去甲猪菜碱(sal s01m01,SAL)均为 川乌和附子中的水溶性强心有效成分,前者的强心有效浓度为10”,后者还兼有届的升压、镇痛等作用。棍攀碱(coryneine)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 [炮制研究3 吕法则’’用TLc—scan法和HPLc法对川乌、草乌、附于及其炮制品的毒性成分进行 了研究*发现未经炮制的药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普遍高,醋碱含量低,而炮制品双酯型 生物碱含量低,56碱、苯甲酰单茁型生物碱含量增高。这说明在炮制过程中除了将剧毒性 双酯型生物碱c8值上的乙酰基水解,失去一分子醋孩,得到相应的苯甲酞单配型生物碱 外,另一可能是由于脂肪酰基取代了c8—oH上的乙酰基,生成酯碱(加011ka 3。N)。从而 减少毒性的缘故。 蔡宝5L“对川乌(I)新炮制法进行了探讨: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置容器内,上盖湿 布,每日洒水4次,以底部不积水为宜,浸润36h后取出,切成2cm厚的饮片,置容器内 1h,然后再润36h,取出后连续蒸6h,或煮4h(煮液吸于)。经蒸法或煮法炮制的I,其

部编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部编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找近义词:娇媚——________ 洁白——________ ②找反义词:烦心——________ 快乐——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 (4)雨中的丁香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是________。 (5)作者之所以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丁香花色彩绚丽、香气浓郁、婀娜多姿,令作者浮想联翩。 B. 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 丁香花担负着解不开的愁怨。 (6)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妩媚;莹白;顺心;愁怨 (2)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花苞;衣襟上的盘花扣 (3)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4)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格外妩媚;作者觉得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雨天才极为明显。 (5)A (6)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决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