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10跨期选择(含习题解答)-东南大学-曹乾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讲义

(完整word版)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讲义

Chapter one:Introduction一、资源的稀缺性与合理配置对于消费者和厂商等微观个体来说,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产生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并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的竞争程度决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经济理论或模型的实质微观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它的绝大多数理论和模型都是对微观活动的客观描述,或者是对现实经济观察所做的解释。

由现实抽离出理论,然后再用理论对现实做出解释与分析,这就是经济理论的实质.不同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对经济现象所做的不同的抽离和解释。

理论模型(model)经济现实(reality)验证解释理论从实际中产生实际对理论的验证三、经济理论模型的三个标准任何一个经济学理论模型都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一)要足够简化(no redundant assumption)指假设的必要性。

假设越少模型的适用面越宽。

足够简化还意味着应当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应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应当正确看待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运用三种经济学语言.(二)内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这是对理论模型的基本要求,即在一种假设下只能有一种结论。

比如根据特定假设建立的模型只能有唯一的均衡(比如供求模型);在比较静态分析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也只能产生一种结果。

内在一致性保证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假设的存在决定了理论模型的局限性。

经济学家有几只手?(三)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relevance)经济学不是理论游戏,任何经济学模型都应当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方面曾经有关于经济学本土化问题的讨论。

争论的核心在于经济学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因此能不能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的问题。

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理论是一个参照系,可以用来对比和发现问题,因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需要对经济学进行改造或者使之本土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效用(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效用(圣才出品)

第4章效用4.1复习笔记1.序数效用论(1)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指用序数来表示消费者偏好次序的理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表示,而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消费者的偏好顺序和效用水平。

(2)序数效用论的假设①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两个组合A、B 能明确地说出自己的偏好。

②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③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永远大于对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

(3)序数效用函数序数效用函数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效用水平),当且仅当()()1212,,x x y y 时,()()1212,,u x x u y y > ;当且仅当()()1212,,x x y y 时,()()1212,,u x x u y y = 。

效用函数的数值,只在对不同商品束进行排列时才有意义;任意两个商品束之间的效用差额的大小是无关仅要的。

(4)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所有具有相同效用水平的消费束构成的集合。

(5)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如果()f x 是单增的函数,则效用函数()()U'x f U x =⎡⎤⎣⎦就被称作是()U x 的单调变换。

(6)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原理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与原来的效用函数代表相同的偏好,如图4-1所示。

图4-1单调变换不改变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7)效用函数的存在性定理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完备性、反身性、传递性、连续性和强单调性,那么就存在一个能代表该偏好的连续效用函数。

(8)一般商品、厌恶品和中性品如果()U x 关于x 单增,则称x 是一般商品;如果()U x 关于x 单减,则称x 是厌恶品;如果()U x 关于x 不变,则称x 是中性品。

2.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1)完全替代的效用函数如图4-2所示()1212U x x ax bx =+,图4-2完全替代的效用(2)完全互补的效用函数如图4-3所示(){}1212min ,U x x ax bx =,图4-3完全互补的效用(3)拟线性偏好的效用函数如图4-4所示()()1212U x x v x x =+,图4-4拟线性效用(4)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11212a aU x x x x -=,(5)不变替代弹性的效用函数()()11212,1u x x A x x ρρρδδ⎡⎤=+-⎣⎦特别地,当替代参数1ρ=时,CES 效用函数就变为完全替代的效用函数。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10章)【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10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市 场
1.1 本章要点
●最优化原理与均衡原理 ●保留价格和需求曲线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帕累托效率
1.2 重难点解读
一、经济模型 一个模型的作用就是说明外生变量是如何影响内生变量的。图 1-1 揭示了内生变量和 外生变量之间的关系,外生变量来自模型以外,并作为经济的投入;内生变量在模型之内决 定,并作为模型的产出。
●预算约束、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 ●税收、补贴和配给
2.2 重难点解读
最优化原理指出,行为人总是在一定约束下选择最优方案。消费理论部分运用这一原理 进行消费行为分析——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负担的最佳物品。本章分析“能负担”的含 义——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一、预算约束
6 / 110
4 / 1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和完全价格歧视垄断市场中的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状态,虽然两个市场的最后结果截然不 同。
5 / 1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预算约束
2.1 本章要点
3.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指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
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例如,
蛛网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分析。
五、帕累托效率 不同市场机制下,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也会不同,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 用来评估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尺度。帕累托有效(也称“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状态是指没有一种方法能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同时而使任何人境况变好的一种资源 配置方案。反之则称为帕累托无效(Pareto Inefficient),并存在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从帕累托无效到帕累托有效的渐进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帕累托有效状态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租房市场模型中,竞争性市场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福 利)【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福 利)【圣才出品】

第34章福利34.1 复习笔记1.总论由于帕累托效率并未涉及人们之间的福利分配,所以把一切都给予一个人肯定是典型的帕累托有效,但在其他人看来这未必就是合理的配置。

在这一章阐述了福利函数的概念,它提供了一个把不同消费者的效用“加总”的方法。

更一般地说,福利函数提供了一个对不同消费者的效用集合进行排序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社会是如何在多种帕累托有效的配置中进行选择的。

2.加总的偏好不存在传递性加总个人偏好的一种途径是利用多数人投票的方法,即如果绝大部分消费者偏好x胜过偏好y,就可以认为“整个社会偏好x胜于y”。

但是这样的加总有可能产生不存在传递性的“社会偏好”。

具体例子如下:在表34-1中列出了三个人,每个人做出三种选择x、y和z的偏好排列。

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偏好x胜过y,偏好y胜于z,偏好z胜过x。

因此通过多数投票的方法加总消费者偏好不满足传递性,x,y和z三者之中不存在最好的选择。

表34-1 导致非传递性偏好的投票3.投票顺序影响社会偏好(1)排列-顺序投票法每个人按其偏好排列商品,并据此标上一个注明顺序的号码:最优选择定为1,次优选择定为2,以此类推,然后在投票者中加总每种选择的序号来得到每种选择的总分,如果某种结果得分较低,那么社会对他的偏好就会超过对另一种结果的偏好。

(2)投票顺序影响社会偏好排列-顺序投票法也是加总个人偏好的一种途径,但利用这种方法决定公共偏好时,投票顺序会影响最终的投票结果。

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1)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社会决策机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当任何一组完备的、自反的和传递的个人偏好集给定时,社会决策机制将产生具有相同性质的社会偏好;②如果每个人偏好选择x超过选择y,那么社会偏好就应当把x排在y的前面;③x和y之间的偏好唯一取决于人们如何排列x和y的顺序,而不是人们如何排列其他选择的顺序。

那么这样的决策机制必然是一个独裁:即整个社会的偏好顺序就是一个人的偏好顺序。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版)-31交换(含习题解答)-东南大学-曹乾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版)-31交换(含习题解答)-东南大学-曹乾

Chapter 31: Exchange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7th Edition)Hal R. Vari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第31章:交换(含习题含习题详细详细详细解答解答解答))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方法(第7版)范里安 著(加州大学伯克利)曹乾 译(东南大学 caoqianseu@ )简短说明:翻译此书的原因是教学的需要,当然也因为对现行中文翻译版教材的不满。

范里安的书是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但市场流行的翻译版却充满了沙子(翻译生硬错误百出)。

此次翻译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但仍欢迎指出。

仅供教学和学习参考。

31.交换直到现在,我们分析的市场都是孤立的单个市场。

我们曾将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视为一元函数,自变量只有该种商品的价格,而没有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

但一般来说,其他商品的价格会影响人们对某既定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当然,某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会影响这种商品的需求,而且更微妙的是,商品的售价影响卖方的收入,从而影响他们能够购买其他商品的数量。

直到现在,我们一直没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对某既定商品市场均衡的影响。

当我们讨论某既定商品的市场时,我们只分析了问题的一部分: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如何受这种商品价格的影响。

这种分析称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分析。

在这一章,我们将开始对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问题的研究:多种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同时被决定的,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分析这些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条件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正如你猜想的一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必须首先进行一些简化。

首先,我们仅限于分析竞争市场的行为,因此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相应做出最优化决策。

不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非常有趣,但是也难于分析,因此我们不考虑这种情形。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版)-24垄断(含习题解答)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版)-24垄断(含习题解答)

Chapter 24: Monoply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7th Edition)Hal R. Vari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第24章:垄断(含习题含习题详细详细详细解答解答解答))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方法(第7版)范里安 著(加州大学伯克利)曹乾 译(东南大学 caoqianseu@ )简短说明:翻译此书的原因是教学的需要,当然也因为对现行中文翻译版教材的不满。

范里安的书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但市场中的教材却充满了沙子(翻译生硬而且错误百出)。

此次翻译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但仍欢迎指出。

仅供教学和学习参考。

24 垄断在前几章,我们分析了竞争性行业的行为,如果行业中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而且数量众多,那么这个行业就可能是竞争性行业。

在本章,我们分析另外一个极端,即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的市场结构,这就是完全垄断..市场(a monopoly )。

当某市场只有一家企业时,就不能再认为该企业是价格接受者。

相反,垄断企业会认识到它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因此它会选择能使利润最大的价格和产量组合。

当然,它也不能独立地选择价格和产出水平;对于任何给定的价格,垄断企业只能销售市场可以承受的产量。

如果它定价高,那么它只能卖出很少的数量。

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将会约束垄断企业对价格和销量的选择。

我们可以认为垄断企业选择价格,令消费者根据这个价格选择购买数量;或者我们还可以认为垄断企业选择产量,令消费者决定对于这些产量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

第一种方法可能更自然一些,但是第二种方法更便于分析。

当然,如果计算时不出错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

24.1最大化利润我们首先分析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令)(y p 表示市场反需求曲线,)(y c 表示垄断企业的成本函数,y y p y r )()(=表示它的收入函数。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30章行为经济学30.1复习笔记1.行为经济学简介行为经济学研究消费者实际上如何进行选择。

它借鉴部分心理学的理论来预测消费者将如何作出选择。

行为经济学的许多预测偏离常规的理性消费者的经济模型的分析结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传统经济学说在一些理论推演过程中始终陷入“瓶颈”以及在解释及指导现实经济生活时表现得欲振乏力,以理查德·泰勒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始对作为传统理论对理论的立论根本的“理性人”假设提出置疑。

他们尝试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来,提出了将非理性的经济主体作为微观研究的对象,从而开创了对微观经济主体非理性规律进行研究的先河,行为经济学由此诞生。

随后大批学者对这一崭新的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信心并积极投身于其研究中。

一般认为行为经济学正式创立于1994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维尔斯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里查德·萨勒,马修·拉宾,美籍华人奚恺元教授等是这一学科的开创性代表。

2.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前提行为经济学区别于传统经济学的关键是其关于“非理性人”的理论前提。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将理性人或称经济人定义为:以完全利己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即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的人。

这种理性人具备了以下三个显著特点:无限理性,无限意志力和无限自私自利。

而行为经济学正是基于对以上三个“无限性”的反对提出了自己关于非理性人的新观点。

即:正常生活中(或者说更具备研究价值)的经济个体应该是非理性的,这样一个非理性的人,并不具备稳定和连续的偏好以及使这些偏好最大化的无限理性,即使知道效用最大化的最优解也有可能因为自我控制意志力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做出相应的最优决策;其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包含了相当的非物质动机和非经济动机权重,事实上,人们经常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

事实证明,当引入“非理性人”这样一个假设前提后,经济研究得以抛开脱离现实、严格理想化的假设,并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引入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得经济理论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以及与多元学科互通有无的优势。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版)-8斯勒茨基方程(含习题解答)-东南大学-曹乾

Chapter 8: Slutsky Equation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7th Edition)Hal R. Vari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第8章:斯勒茨基方程(含习题解答)含习题解答)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方法(第7版)范里安著(加州大学伯克利)曹乾译(东南大学caoqianseu@)简短说明:翻译此书的原因是教学的需要,当然也因为对现行中文翻译版教材的不满。

市场流行的翻译版翻译生硬错误百出。

这一版翻译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但仍欢迎指出。

仅供教学和学习参考。

8斯勒茨基方程经济学家通常关心随经济环境变化,消费者的行为是如何变化的。

本章我们研究消费者的选择怎样随着价格变化而变化。

自然地我们认为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会下降。

然而,正如在第6章所见,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反例,即当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最优需求也会下.降.。

具有这种属性的商品称为吉芬商品....(Giffen good )。

吉芬商品比较特殊,通常是个理论产物。

但在某些情形下,价格的变化会有“反常的”效应,若再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它并非那么不合理。

例如,我们通常认为,若人们工资增加,则他们会干得更多。

可是如果你的工资从10元/小时增加到1000元/小时,结果会如何?难道你不想减少工作时间,并将你挣的钱用来做其他事情?如果你的工资是1,000,000元/小时,结果会如何?你难道不想干得更少吗?另外一个例子是,想想当苹果价格上升时,你对苹果的需求将怎样变化?你很有可能减少苹果的消费。

但是种植并销售苹果的家庭会减少苹果的消费吗?如果苹果的价格上升,该家庭的收入可能增加,因此他们可能认为他们有能力消费自己的苹果。

对于该家庭的消费者来说,苹果价格上升很可能导致他们对苹果的消费增加。

这是怎么一回事?价格的变化怎么可能对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本章和下一章我们将研究这些效应。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知识结构图



基数效用
离散品

效用函数
序数效用

完全替代和互补
理 论
第4章 效用 无差异曲线的推导 拟线性偏好

柯布-道格拉斯偏好
边际效应和边际替代率
最优选择的条件:掌握线性及非线性条件规划问题 求解。
最优选择
最优选择的类型:唯一切点最优、折拗偏好无切 点、边界最优、切点不唯一。
消费者的需求
完全替代和完全互补
第5章 选择

非合作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贝叶斯纳什均衡

合作博弈
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合作博弈:又称协调博弈,参与人在他们协调行动
时获得的收益大于不协调时的收益
第30章 博弈论的应用
竞争博弈:零和博弈,在这类博弈中,博弈一方的 收益等于另一方的算是
产 与
长期利润最大

利润最大化弱公理

成本最小的求解
理 论
第21章 成本最小化
条件要素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显示成本最小化公理
总成本:STC,TVC,TFC
短期成本曲线 平均成本:SAC,AVC,AFC
第22章 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SMC 总成本:LTC
长期成本曲线 平均成本:LAC
边际成本:LMC
1.需求供给基本原理
第1章 市场
第6章 需求
第15章 市场需求
第16章 均衡
第2章 预算约束
第3章 偏好
第4章 效用
第5章 选择
第7章 显示偏好
第8章 斯勒茨基方程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课后习题详解-(效 用)

第4章 效 用1.一个效用函数自乘奇数次是单调变换。

那么该效用函数自乘偶数次还是单调变换吗?(提示:考虑 ()2f u u =这种情况)答:一个效用函数自乘偶数次后还是不是单调变换取决于效用函数的取值。

分析如下: 通常情况下,()12,0u u x x =≥,因此()2f u u =是(正的)单调变换,也就是说()2f u u =是单调递增的函数。

但是,也有可能存在()12,0u u x x =≤的情况。

比如,给某消费者两种商品,但这两种商品都是厌恶品,在这种情形下,他的效用不可能为正,即()12,0u u x x =≤。

所以,该情形下()2f u u =就不是(正的)单调变换。

根据分析需要,不考虑负单调变换的情形。

2.下面哪些是单调变换? (1)213u v =-; (2)21/u v =-; (3)21/u v =; (4)ln u v =; (5)v u e -=-; (6)2u v =;(7)20u v v =>,; (8)20u v v =<,。

答:(1)是(正的)单调变换。

(2)在0v >时是单调变换,0v <时不是单调变换。

(3)在0v >时不是单调变换,0v <时是单调变换。

(4)是单调变换(此题暗含着0v >的假设,否则ln u v =无定义)。

(5)是单调变换。

(6)在0v >时是单调变换,0v <时不是单调变换。

(7)是单调变换。

(8)不是单调变换。

总结:单调变换的函数应是增函数;单调变换分为正单调变换和负单调变换,正单调变换后的效用函数能同样代表原偏好,负单调变换后的效用函数不能代表原偏好;单调变换不影响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

3.如果偏好是单调的,经过原点的射线与每一条无差异曲线只会相交一次。

请严格地证明。

(提示:如果它同某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两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证明:采用反证法,假设经过原点的射线方程为()()0f x ax a =>,它同某无差异曲线相交于两点()12,x x 和()12,y y ,由于()12,x x 和()12,y y 同在直线()f x ax =上,所以在1122x y x y >>,和1122x y x y <<,之中,必有其一成立,不妨假设是1122x y x y >>,,根据偏好的单调性,这就意味着()()1212,,x x y y ,这就和()12,x x 与()12,y y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相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10: Intertemporal Choices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7th Edition)Hal R. Vari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第10章:跨期选择(含习题解答)含习题解答)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方法(第7版)范里安著(加州大学伯克利)曹乾译(东南大学caoqianseu@)简短说明:翻译此书的原因是教学的需要,当然也因为对现行中文翻译版教材的不满。

范里安的书是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但市面流行的翻译版却置入了大量的沙子(翻译生硬而且含有很多错误)。

我在美国流浪期间翻译了此书的大部分。

仅供教学和学习参考。

10.跨期选择本章我们继续研究消费者理论。

以前各章研究的消费选择都是在同一时期内发生的,本章研究的情形是多个时期内的消费选择问题,这样的选择称为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s ),跨期消费选择不仅涉及消费还涉及到储蓄问题。

10.1预算约束假设有两个时期,某个消费者在每个时期内都要作出消费商品数量的选择。

我们通常假设他消费的商品为复合商品(composite good),我们在第2章已介绍过这个概念。

当然,你也可以假设这种商品为任何具体的商品(比如苹果)。

令消费者在这两个时期消费的商品数量为),(21c c ,假设商品价格恒为1。

他在两个时期内的收入为),(21m m 。

消费者可以将时期1的资金转移到时期2,假设最初消费者转移资金的方法是储蓄但不计利息,而且假设他没法借钱,因此在时期1他可以消费的资金最多为1m 。

这样的情形下,他的预算线的形状将如图10.1所示。

图10.1:预算约束。

利息率为0且不允许借钱的情形下,消费者的预算线如图所示。

他在时期1的消费越少,则在时期2内他能消费的数量越多。

这种情形下,消费者有两种消费选择:一是他可以选择消费),(21m m ,即每期消费支出等于每期的钱数;另外一种选择是,时期1他的消费支出小于1m ,这样他储蓄了部分资金用于时期2的消费。

现在,允许消费者借入或贷出资金,利率为r 。

为方便起见,仍然假设商品价格在两个时期内恒为1,让我们推导出预算约束。

假设消费者在时期1决定做个储蓄者,因此11m c <。

在这种情形下,他储蓄的本金为11c m −,因利率为r ,下一期他的消费量为:))(1()()(112111122c m r m c m r c m m c −++=−+−+= (10.1) 这个式子表明,消费者在时期2的消费量,等于他在时期2的收入加上他在时期1的储蓄本金及其利息。

现在假设消费者是借款者(资金借入者),因此他在时期1的消费大于时期1的收入。

如果11m c >,他就是个借款者,在时期2他需要支付的利息为)(11m c r −。

当然,他还需要归还借入的本金)(11m c −。

这样,他的预算约束为))(1()()(112111122c m r m m c r m c r m c −++=−+−−=这个式子正是我们前面得到的式子。

如果11c m −为正,则消费者储蓄并赚取利息;如果11c m −为负,则消费者借入资金并支付利息。

如果11m c =,则必有22m c =,此时消费者既不借债也不放债。

这种情形下,消费处于 “波洛厄斯点(Polonius point )”1。

我们可以将消费者的上述预算约束变形从而得到其他两种形式的预算约束:2121)1()1(m m r c c r ++=++ (10.2)rm m r c c ++=++112121 (10.3) 注意,上述两个式子都意味着 22112211m p m p x p x p +=+.在(10.2)式中,r p +=11和12=p ;在(10.3)式中,11=p 和)1/(12r p +=。

我们说(10.2)式是以终值..(future value )形式表达的预算约束,(10.3)式是以现值..(present value )形式表达的预算约束。

如此称呼的原因在于,(10.2)式中以远期消费的价格为1,而在(10.3)式中以现期消费的价格为1。

换句话说,(10.2)式中时期1的价格是对于时期2价格的相对价格,(10.3)式正好相反。

现值和终值的几何图形解释见图10.2. 两个时期资金禀赋的现值,是恰好能和资金禀赋产生同一预算集的时期1的资金数。

这恰好是预算线的横截距,它表示时期1的最大可能消费量。

由预算线可以计算出,这个最大消费量为)1/(211r m m c ++=,这是资金禀赋的现值。

类似地,纵截距是时期2的最大可能消费量(01=c 时)。

从预算线也可以计算出它等于资金禀赋的终值212)1(m m r c ++=。

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表达式中,现值形式的表达式相对重要一些,因为它将终值折算为现值,而这正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

从终值形式的预算约束表达式也可以推导出现值形式的预算约束的表达式:(10.2)式两边同除以)1(r +即可。

既然消费者总能买得起),(21m m ,所以预算线通过),(21m m ;预算线的斜率为)1(r +−。

1“不要借债,也不要放债;因为放债不仅血本无归而且会失去朋友,借债会使自己忘记勤俭。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1幕第3场,波洛厄斯告诫儿子的话。

图10.2:现值与终值。

纵截距表示终值,横截距表示现值。

10.2消费偏好我们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的偏好。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表明消费者对不同时期消费的偏好。

例如,如果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恒为1−,则表明消费者对于是在今天消费还是在时期消费2消费无所谓。

他在这两个时期的边际替代率为1−。

1:1完全互补情形的无差异曲线,表明1c 和2c 是1:1互补的,即消费者在今天和明天的消费数量是一样的。

这种情形下,消费者不愿意用一期的消费替代另一期。

和往常一样,良好性状的偏好更为合理一些。

消费者愿意用今天的消费替代明天,或者相反,替代率大小取决于消费者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

在上述情形下,偏好为凸就比较自然,因为这意味着消费者更喜欢两个时期的“平均”消费量,而不是今天多消费明天一点也不消费。

10.3比较静态分析图10.3:借款者和放款者。

A 图显示的为借款者的情形,因为11m c >;B 图显示的为放款者的情形,因为11m c <。

给定消费者在两个时期内的预算约束和消费偏好,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最优选择),(21c c 。

如果他的消费满足11m c <,则他是个放款者...(lender ),相反如果11m c >,则他是个借款者...(borrower )。

图10.3B 显示了消费者为放款者的情形。

下面分析消费者会对利率变化作出如何反应。

从(10.1)式可知,利率增加会使无差异曲线转动到更陡峭的位置:因为利率增加时,对于给定的1c 减少量,消费者在下一期得到的消费量会更多。

由于消费者总能买得起禀赋,因此这种无差异曲线的变动实际为绕着禀赋点转动。

我们也可以分析当利率时消费者选择作为借款者或放款者的后果。

这样的后果有两种,到底为哪一种则要取决于消费者最初为借款者还是放款者。

先假定消费者最初为放款者,则可以证明当利率增加时,消费者仍然会选择作为放款者。

我们借助图10.4说明这个结论。

如果消费者最初为放款者,则他的消费束必然位于禀赋点的左侧。

现在假设利率增加,那么消费者可能在禀赋点右侧右侧..消费吗? 答案为否,因为如果是这样则违反了显示偏好原理:在原来预算集的情形下,消费者原本可以选择禀赋点右侧的消费束,但是他却放弃了;他选择的消费束是如图所示的消费束。

既然在新预算线下,原来的消费束仍然可以买得起,新的最优消费束必然位于原预算集之外之外..。

这意味着新的最优选择点必然位于禀赋点的左侧。

因此,当利率增加时,消费者必然选择仍然作为放款者。

图10.4:若某消费者是个放款者若某消费者是个放款者若某消费者是个放款者,,在利率增加在利率增加时时,他必然选择继续作为放款者他必然选择继续作为放款者。

利率增加时,预算线绕着禀赋点转动到更陡峭的位置;显示偏好原理表明新的消费束必然位于禀赋点的左侧。

类似地,如果消费者最初为借款者,利率降低时,他必然选择继续借款。

(请模仿图10.4画图分析一下此情形。

)因此,如果消费者最初为放款者,利率增加时,他会继续放款。

如果消费者最初为借款者,利率降低时,他会择继续借款。

另一方面,如果某消费者最初为放款者,利率降低时,他可能决定转变为借款者;类似地,利率增加可能诱使借款者变为放款者。

但后面这两种情形无法使用显示偏好理论进行分析。

我们还可以使用显示偏好理论,分析当利率变化时消费者的福利变化。

如果消费者最初为借款者,利率增加时,他决定继续作为借款者,则他的状况变差。

可以用图10.5说明这个结论:如果消费者继续作为借款者,那么他的选择点必然位于原预算集内,而这样的选择点都是曾经被他放弃过的,这意味着他的状况必定变差。

图10.5:什么样的情形下什么样的情形下什么样的情形下,,当利率增加时借款者的状况会变差当利率增加时借款者的状况会变差??某借款者在利率增加后如果继续选择作为借款者,则他的状况会变差。

10.4斯勒茨基方程与跨期选择我们可以象第9章一样,使用斯勒茨基方程将由利率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利率变动对每个时期的消费有何影响?这种情形下使用终值形式的预算线进行分析会更容易一些。

在这种形式的预算约束中,利率增加等价于时期1的消费价格提高了(与时期2的消费价格相比较)。

写出斯勒茨基方程可得:)((?))((?))(1111111+−∆∆−+∆∆=∆∆m c c m p c p c m s t .替代效应,和以前一样,总是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在该情形下,时期1的消费价格上升,因此替代效应表明消费者应该减少时期1的消费。

所以在上式中,我们在替代效应下面标记了一个负号。

假设消费品为正常商品,因此上式的最后一项即收入变动时消费如何变动,符号为正。

由此可见,整个表达式即总效应的符号取决于)(11c m −的符号。

如果消费者为借款者,则该项为负,从而总效应的符号必定为负。

因为对于借款者来说,利率增加时他必然减少时期1的消费。

为什么总效应的符号为负?当利率增加时,替代效应会使消费者减少时期1的消费。

若该消费者为借款者,利率增加后意味着他在时期2偿还的利息增加。

这种效应促使他减少借入的钱数,因此他在时期1的消费量会减少。

但是,如果消费者为放款者,则总效应的符号不明朗。

总效应等于负的净效应与正的收入效应之和。

从放款者的角度看,利率增加会使他的收入增加,因此时期1的消费量可能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