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原子粒子有自由意志吗
让我困惑的事英语作文

让我困惑的事英语作文英文回答:One of the myriad of enigmatic conundrums that often perplexes the labyrinthine confines of my mind is the juxtaposition of my free will and the concept of predestinati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ur actions are the result of our own volition or merely predetermined by a higher power has been a subject of philosophical and theological debate for millennia.The proponents of free will argue that we are autonomous beings, capable of making our own choices and directing the course of our lives. They posit that ourmoral compass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ould be rendered meaningless if our actions were predetermined. Conversely, those who espouse predestination maintain that our livesare governed by a divine plan or an inexorable force, rendering our choices secondary to the machinations of fate.This conundrum becomes even more intricate when we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 The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suggests that the act of observing a particle influences its behavior, challenging the notion of causality and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reality. If the universe is truly probabilistic and our actions are influenced by subatomic fluctuations, can we truly claim to have free will?The interplay between free will and predestination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our self-perception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If we believe that we are wholly responsible for our actions, it may foster a sense of empowerment and accountability. However, if we succumb to the belief that our lives are predetermined, it may lead to apathy and a diminished sense of agency.Ultimately, the question of free will versus predestination remains an unsolved mystery, a vexing riddle that continues to challenge our deepest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existence. Resolving this conundrum may require a fundamental shift in our perspective, atranscendence of the binary framework that confine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中文回答:让我困惑的事情之一便是自由意志和预定论之间的关系。
人类是否真的存在自由意志?

人类是否真的存在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在人类思想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它是不是真的存在呢?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哲学、神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科学界对于自由意志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人类是否真的存在自由意志。
一、哲学视角下的自由意志
哲学家们认为,自由意志意味着人们可以自由地做出选择,而非被外在因素所决定。
人们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决策和决定所驱动的,而非受到任何先前因素的制约。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自由意志
心理学家们提出,人们受到外界因素的约束,但他们仍然拥有自由意志。
通过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过程的观察,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往往有一些在心理上的“火车轨道”,使得他们的决策看上去像是被预定的一样。
三、神经科学视角下的自由意志
现代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们能够深入研究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探究自由意志在神经层面上的可能性。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人脑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反应和过程,这些过程相当于人们所说的自由意志,却与大脑的其他活动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人类是否真的存在自由意志,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它在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存在不同的解释。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决策过程是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经验,文化背景等等。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
应该尽量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决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彩。
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讨论

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讨论自由意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们对于自己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以及行为是否受自身控制的讨论从古至今不断进行着。
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
一、科学角度的讨论从科学角度出发,自由意志的存在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脑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神经信号传递,这些反应和传递会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
例如,根据调查研究,脑神经活动在决策和行动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脑中的神经元会根据不同的刺激和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并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行为。
这些反应和行为很可能并不是完全由个体的意识和选择所决定的。
此外,现代神经学研究还发现,人脑中的决策过程受到一系列的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决策往往受到基因、神经网络以及外界刺激等的综合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导致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并非完全自主和自由。
因此,从科学角度来看,自由意志的存在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二、哲学角度的讨论在哲学领域,对于自由意志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确定人是否具有选择和决定自己行为的自主权。
一方面,一些哲学家认为,自由意志的存在是人类自身的主观体验,即我们相信自己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这种观点认为,自由意志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与生物学和神经学无关。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哲学家对自由意志的存在提出了怀疑。
他们认为,个体的选择和决策是由先天的性格、社会环境和种种影响塑造的结果。
在这种观点中,个体的选择和决策被看作是一种被条件和环境所决定的,并非完全自主和自由。
从这个角度出发,自由意志的存在性又被质疑。
三、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的关系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还关系到人们对道德责任的认识和判断。
如果我们认为自由意志真的存在,那么我们会认为人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受到相应的道德约束。
但如果我们认为自由意志并不存在,那么我们可能会倾向于认为人类的行为选择是受到其他因素的驱使和控制的,并因此减轻对其行为负责的程度。
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

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即人类通过自身决定和选择的行为,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但至今仍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
本文将通过哲学角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哲学角度自由意志最早起源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人类拥有选择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但是,哲学家们对自由意志的定义有很大分歧。
一派认为,自由意志是天赋人权,是人类内在的本质;而另一派则认为,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人类的行为并非完全由自己决定。
无论哲学家对自由意志的定义如何,都难以证明或否决其存在。
二、神经科学角度神经科学家们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许多行为和决策是由大脑活动所驱动的。
一些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决策可以被记录并预测。
有些人因此得出结论,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但是,这种观点仍有争议。
另一些研究表明,人类在做出决策时会激活多种脑区,而这些脑区在不同的情况下被激活的顺序和强度是不同的。
这提供了证据,表明人类在行为决策过程中是存在多样性和主观性的。
三、心理学角度心理学家们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思维过程,得出结论称,人类的行为决策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外部环境和内在状态。
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中做出一种选择,而在另一个情境中做出另一种。
可以认为,人类的行为决策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并非完全由其自身决定。
这可能表明自由意志是一个受限制的概念。
结论综上所述,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既没有,也没有否定。
自由意志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哲学和科学问题,它不能完全归结为科学或哲学上的问题。
可能人类的行为决策是受大量因素的影响,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其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做出个性化的决策。
了解自己对自由意志的信仰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其他人的行为和做出我们自己的决策。
薛定谔对自由意志的看法

薛定谔对自由意志的看法薛定谔,作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不仅在物理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对哲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自由意志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薛定谔对自由意志的看法,并尝试解读其观点。
一、薛定谔对自由意志的认识薛定谔认为,自由意志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是人类尊严和价值的体现。
他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提到:“我们人类拥有自由意志,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行动,而不是被外部世界所束缚。
”二、自由意志与物理法则的关系薛定谔认为,自由意志与物理法则并非相互排斥。
他在《量子力学与自由意志》一文中指出:“量子力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在这个框架内理解自由意志与物理法则的关系。
”薛定谔认为,量子力学中的概率论性质为自由意志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在这种观点下,自由意志并非完全独立于物理法则,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与物理法则相互影响。
三、自由意志与决定论薛定谔对决定论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决定论忽视了人类自由意志的存在,将人类视为物理法则的奴隶。
然而,薛定谔并不否认物理法则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人类在遵循物理法则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发挥自由意志,做出自己的选择。
四、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薛定谔强调自由意志在道德责任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才能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在《科学与人文主义》一文中,薛定指出:“如果我们否认自由意志,那么道德责任将无从谈起。
”在他看来,自由意志是人类道德行为的基石。
五、总结薛定谔对自由意志的看法具有深刻的意义。
他认为,自由意志是人类独特的属性,与物理法则和道德责任密切相关。
在量子力学框架下,自由意志与物理法则可以相互协调,为人类行为提供可能性。
薛定谔的观点启示我们,在探讨人类行为和道德问题时,不应忽视自由意志的作用。
漫谈大问题(6)我们有自由意志吗?

“刚才真的是我自己决定点了牛肉汉堡当午餐吗?”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纠结这样的问题。
问题可不在于牛肉汉堡,而是我们是否真的能控制自己,还是外在的东西——一个全能的上帝或物理定律——在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轨迹。
许多研究表明,我们认为能控制自己行为的这种感觉,其实是一个错觉。
美国神经学家本杰明·李贝特在20世纪80年代就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让志愿者盯着屏幕上围着一个钟转的一个圆点,当志愿者决定动手指的时候,必须告诉研究人员圆点与钟的相对位置。
脑电图扫描显示,早在志愿者动手指的念头产生前大约0.35秒左右,他大脑的运动皮层就出现一个电位变化。
李贝特的实验表明,人意识到自己做动作之前,大脑就已经发出了动作指令。
尽管李贝特所做的实验,只涉及到过程非常短的简单动作。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长期的决策和行为,也都是一系列简短的大脑活动产生的。
这意味,我们所有的行为,可能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但英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汉弗莱认为,虽然行为先于意识发出,但是这都来自大脑的潜意识,而潜意识也是属于自我的一部分。
所以,他仍然认为是我们决定着自己的行为,自由意志是存在的。
但物理学家可能会认为,人与宇宙其他物质没什么不同。
人也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它们都遵循物理定律,这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声称我们有自由意志。
人受物理定律支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就是命中注定的。
量子物理学认为,粒子有着不确定性,你无法准确预测它的行为。
而粒子们又构成了大千世界,其中就包括我们人类。
所以,我们的行为应该不是已经完全决定下来的。
除非,你愿意相信多世界诠释。
多世界诠释认为,你在这个世界中做的每一次选择,都会产生多个世界,每一个世界对应着你所做的其中一个选择结果。
这意味着,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都已经发生了,或者都会发生,只不过分别处在不同的世界之中。
这样,根据多世界诠释,宇宙可以说是预先确定好的,只不过你只能体验到某一个世界中的一个你,无法感知到其他世界中的你而已。
通过原子物理学,有哪些三观感悟
通过原子物理学,有哪些三观感悟原子物理学,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感觉离咱们日常生活老远了。
可你要是真去琢磨琢磨,能从里面咂摸出不少关于三观的感悟呢。
咱们先说说世界观吧。
原子物理学告诉咱们,原子那么小的东西,里面还有原子核和电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系似的。
原子核就像太阳,电子就像行星,围着它转。
这多神奇啊,原来在微观世界里也有这么精巧的结构。
这就好比咱们看这个世界,以前觉得就是实实在在的房子、车子、人啥的,可现在知道了原子物理学,就会明白世界的本质是由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
那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个小粒子都是一块拼图碎片,缺了哪一块都不行。
咱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生活在一个超级精密的大机器里的小零件。
这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变得特别渺小了?咱们以前觉得自己能掌控很多东西,可现在看,和整个宇宙的精密构造比起来,咱们能掌控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时候你还会觉得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计较吗?再说说人生观。
原子有半衰期,有的原子会衰变,从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
这就像人的生命一样,有开始有结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化。
人从出生时的纯真无邪,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可能变得世故圆滑,或者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这和原子的衰变多像啊。
咱们的人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遇到各种机遇和挑战,就像原子受到外界影响可能会改变状态一样。
那咱们应该怎么活呢?是混日子,还是像那些稳定的原子一样,虽然周围环境在变,但是自己坚守一些东西,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原子物理学让咱们看到,生命虽然有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咱们可以像那些努力保持稳定的原子一样,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最后谈谈价值观。
在原子物理学里,有些原子结合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
可这种能量如果用来破坏,那就是灾难,如果用来发电,那就是造福人类。
这就好比咱们的价值观,同样的东西,不同的用法就有不同的结果。
钱是好东西吧,可要是为了钱不择手段,那就成了坏事;要是用这些钱去帮助别人,去做公益,那就是好事。
什么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什么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自由意志一直是哲学和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答案。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由意志的定义,自由意志的存在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一、自由意志的定义自由意志是指个体能够在不受外部力量限制的情况下,自主地作出决策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指个体可以像有意识地选择行为、情绪、想法等,并且可以独立地决定所做的选择。
二、自由意志的存在性自由意志的存在性可以被分为不同的观点。
1. 决定主义观点决定主义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周围环境和已知条件。
因此,人没有自由意志,而是受到行为的条件所触发,人的决策和选择都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
2. 自由意志观点另一方面,自由意志观点认为,人有独立选择的自由意志。
这意味着人可以独立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这种观点认为,人选择意识是不可预测的,并且可能与周围环境的因素无关。
3. 兼容主义观点兼容主义观点认为,尽管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没有自由意志。
相反,这些影响提供了环境,让人们更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因此,个体可以理性地考虑周围环境中提供的选项,并自主地决定采取的行为。
三、自由意志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 人意识的影响自由意志可能被周围环境的影响所限制,但人的意识可以帮助人们逃离环境的影响。
透过意识的反省和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周围环境的限制和条件,以及可能选择的其他行为路径。
2. 行为的结果自由意志的选择会带来一些行为结果,这些结果可以被认为是对自由意志的一种限制。
即使个体选择了自由意志,但结果可能不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并且可能存在限制。
3. 社会规范影响社会规范可以对个体的自由意志造成影响。
由于需要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人们可能有时需要放弃自由意志的选择,以使自己符合社会规范。
综上所述,目前对自由意志的定义和存在性仍然有争议。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观点。
而周围环境对自由意志也可能会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人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考虑。
自由意志的辩论
自由意志的辩论自由意志是一个古老而受到广泛争议的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们是否真正具有自由的选择能力,或者说我们的行动是否完全受到外部因素的支配。
这个话题在哲学、心理学、神学乃至科学领域都引发了深入的探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辩论,以探索不同观点的论据。
一个可能的观点是,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类的行为取决于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和生物学上的决定因素。
他们认为,物理定律和遗传因素等外部因素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而我们只是被动地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
这种观点源于对决定论的理解,即一切都是早已注定的。
然而,这种观点遭到了一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批评。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由意志是存在的。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尽管外部因素对我们的行为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仍能以自己的决策过程为基础做出自主选择。
他们坚持认为我们能够根据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欲望来做出理性和自由的选择。
这种观点背后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它们强调人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然而,要评估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决定论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一些哲学家认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共存的。
他们提出了“不可预测性的决定论”理论,认为即使我们的决策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并不能预测我们的具体选择。
因此,尽管我们的行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我们仍然具有主体能动性。
在探讨自由意志时,还需要考虑到意志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根据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我们对行为所负的责任也不尽相同。
如果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无法负责,因为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决策过程。
相反,如果自由意志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负有责任,因为这些选择源于我们自身的内在决心。
自由意志的辩论不仅仅停留在哲学领域,它还涉及到了法律、心理学和伦理学。
在法律领域,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到对犯罪行为的担责和刑事制裁的方式。
人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人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人类自由意志的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领域最为关注和争议的话题之一。
自由意志是指人类在行动时,其决定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自主性。
然而,人类自由意志是否真正存在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讨人的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以及它对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一、自由意志的定义和存在人的自由意志是指人在做决策和行动时,能够自主选择并对其负责。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人类在做出决定时是根据自身的意愿和推理能力来进行选择,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强制。
有些人认为,人类有能力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独立于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然而,一些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却提出了对自由意志存在的质疑。
他们认为,人类的决策行为是由一系列生物、环境和遗传因素所决定,我们的选择只是生物或环境因素的必然结果。
比如,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决策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脑电波和神经元的活动,这些活动与我们的决策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二、自由意志与社会无论人的自由意志是否真正存在,社会对于其存在与否的认知和接纳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果人的自由意志被普遍接受,社会将更加强调个人的责任和选择。
每个人都将为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而不是把责任归咎于外界的因素。
这将促进个人自由和独立的发展,社会也会更加尊重个体的意愿和选择。
然而,如果人的自由意志被否定,社会将更加偏向于强调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的责任。
人们可能会相信,行为是外界因素所决定的,个人无法对其行为完全负责。
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个体选择的限制,以及社会对罪行的评判上的改变。
无论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人类社会都将受到其观念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整和变革。
三、自由意志对个人的影响自由意志的存在对个人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相信自由意志存在,我们会更加相信自己的决策能力和独立性。
我们会更加自信地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这种信念将推动我们积极面对挑战,主动改变和追求自己的目标。
然而,如果我们相信自由意志不存在,我们可能更容易对自己的失败或错误行为感到气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原子粒子有自由意志吗
如果我们有自由意志,那么亚原子粒子也有,数学家
可以证明。
“如果原子永不会突然改变方向,从而切断命运的锁链、
打破永续的因果链条,那么什么才是这世界上所有众生的自
由意志的源泉?” ――卢克莱修(罗马哲学家、诗人,公
元前99年至公元前55年)
人类的自由意志可能是最模棱两可的哲学课题,超出数
学证明的范畴。然而,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位德高望重的数学
家约翰?康威和西蒙?科亨,表示他们已经证明只要人类有那
么一点点最小量的自由意志,原子本身的行为就一定无法预
测。
这项发现不会让大多数物理学家产生片刻的担忧,因为
传统的量子力学早已赞同了无法预测的观点。量子理论就旨
在预测粒子运动方式的可能性。
当然,爱因斯坦流派的物理学家可能会不满意。爱因斯
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上帝不掷骰子”。确实,自量子理论
诞生那刻起,一些物理学家便给出了它的等式的替代解法,
旨在消除其不确定性原理。最著名的替代法由物理学家大卫?
波姆在20世纪50 年代提出,亚原子粒子的行为完全由无法
被观测的“隐变量”决定。
但是,康威和科亨说该研究是没有希望的,同时表示不
确定性源自世界本身,而不是在量子理论中。他们对支持波
姆的物理学家以及其他拥有类似想法的人说:要么放弃确定
性,要么放弃自由意志,即使是一点点自由意志。
他们的论点源自科亨和恩斯特?斯巴特在40年前创建的
证明。亚原子粒子有一个叫作“自旋”的特性,它可以绕任
意轴进行。现已证明,一类自旋为1的粒子有一种独特的属
性:选择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然后探测其绕哪个轴的自旋
为0。确切的结果是,其中一个轴的自旋为0,另外两个会
有非0的自旋。康威和科亨称之为“1-0-1规则”。
目前,自旋是物理学家尚不能在探测之前预测到的特性
之一。然而,任何人都可能会想象粒子绕任意轴的自旋是在
任何人去探测它之前就已经确定好的。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
的常见假设。我们不会认为一个栏杆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
所以它变成了白色――我们认为它一直都是白色的。
但是,科亨和斯巴特证明这个假设――栏杆一直是白
色――在奇异的亚原子粒子的世界中是说不通的。他们用一
个纯数学的论据证明粒子无法用一种与“1-0-1规则”一致的
方式来选择绕每一个可想轴的旋转。实际上,一个只有33
个轴的集合已经足够令粒子变成一个悖论。它可以选择绕前
32个符合该规则的轴自旋,然而对最后1个,无论0或者非
0都不可能:选择0自旋将会创建一套有两个零点的正交的
三个轴,选择非0自旋则会创建另一套有正交的三个轴以及
三个非零点,两种方式都会打破“1-0-1规则”。
科亨和斯巴特总结说,这也就意味着粒子在被测量之前
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方向都有一个确定的自旋。如果该情况成
立,那么物理学家应该能偶然观察到它打破“1-0-1规则”,
可实际上这从未发生过。相反,它必须在瞬间“决定”怎么
自旋。
科亨将该情况与“20个问题”游戏进行了比较。你公平
地玩游戏,在一开始就确定某个对象,诚实地回答每个问题,
然后祈祷对手不会过早推出你的想法。有些机灵的玩家会去
骗人,在玩到一半的时候改变自己选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
答案就不能事先确定了。科亨和斯巴特说,粒子就像一个会
骗人的玩家。他们发现,没有哪个单一的对象能一次完全满
足所有“问题”(或者说所有33个轴)。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如果粒子的自旋是完
全确定的,但是依赖与这个宇宙的状态相关的别的东西,就
好像“20个问题”中的一个玩家,不管对手问什么问题,只
要对方问的问题是以“是不是”开头,这个玩家就在脑子里
确定选一头驴子,并回答“是”,否则就选马并回答“否”。
在这种情况下,答案也是可预先确定的,即使他在脑子里一
个对象也没选。
科亨和斯巴特说,现在他们证明了粒子的反应是无法被
预先确定的,甚至包括这个可行的解释。“我们可以证明没
有任何算法和方法,能让粒子事先给出唯一以及确切的答
案。”科亨说,“我还是很惊奇我们居然能证明这一点。”
他们为自己的证明提出了一个思想上的实验。假设有两
个自旋为1的粒子相互纠缠,这样它们的自旋就在每一个可
能的轴上都一样,并且保持,即使它们彼此相隔很远。然后
将其中一个发给位于火星的叫作爱丽丝的物理学家,另一个
发给位于地球的叫作鲍勃的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这两个
粒子之间是不能传递信息的。爱丽丝和鲍勃分别在某个他们
自由选择的轴上探测粒子。如果爱丽丝和鲍勃碰巧选择了相
同的轴,那么他们会得到相同的答案。
现在,想象该粒子就是“20个问题”的玩家,它选的对
象有时是一头驴,有时是一匹马,根据不变的规则决定什么
时候选择哪种动物。无论规则是什么,它适用于纠缠的两个
粒子中的每一个,并且可以造成它们有同样的自旋。这就好
像“20个问题”的玩家被克隆了,并且二者都被强制针对相
同的动物给出回答。
但是,康威和科亨证明了这种情况对互不通信的粒子是
不可能的。他们运用旧的科亨―斯巴特悖论来证明,如果自
旋为1的粒子的行为是可预先确定的,那么它就不被允许“改
变它的动物”, 也就不能给出与“1-0-1规则”相一致的答案。
所以,如果爱丽丝和鲍勃幸运地选择了同样的轴,那么他们
应该能强迫粒子要么不同意要么违反“1-0-1规则” ――这
与实验结果相矛盾。
康威和科亨称,解决悖论的最佳方法就是接受“粒子的
自旋只有在它被测量的时候才存在”这个论断。不过,还有
另一种方法可以跳出他们的套:假设当时爱丽丝和鲍勃对选
择哪个轴进行测量并不是自由的选择,大自然会神秘地阻止
他们去选择会触犯规则的那些轴。康威和科亨不能完全消除
这种可能性, 不过科亨说:“任何走在大街上的人都会说‘别
搞笑了’。很自然的感觉是,当然了,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自
由意志来做。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可能性,但就目前我们
所知而言,我们无疑可能选择在实验中按哪个按钮。”
理想情况下,一个数学证明应该解决一切的不确定性,
但是康威和科亨并没有让很多物理学家相信。罗格斯大学的
谢尔登?戈尔茨坦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波姆的支持者。他认为
这些言论没有包含什么新东西,而且他对自由意志只是实际
存在(而非原理上)的观点感到满意。4年前,两位数学家
发布了他们的成果后,他和他的助手花了很长时间与两位数
学家探讨了这些问题。后来,虽然两位数学家发布了他们的
新版理论,旨在根据存在歧义的观点来强化理论结果,但大
家仍未达成共识。“当人们不能互相沟通时,还是非常郁闷
的。”谢尔登说,“我们知道在原则上是对的,但是你认为这
不可能。”
不过,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杰拉德?特?胡夫特(1999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支持了他们的观点,但他选择了
确定性原理而非自由意志。“作为一个坚定的确定论者,我
会说那没错,一个实验者选择去测量什么是从开天辟地那时
就已经确定了的,包括那些东西(他将之称为光子)的属性。”
杰拉德?特?胡夫特说,“如果你坚信确定性原理,你必须自始
至终坚信它,不能逃避。在这里,康威和科亨用一种优
美的方式证明了对伪确定性原理半信半疑的信仰是无
以为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