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经络腧穴学概论(腧穴总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
《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天象地理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日月
承山
上星
日月
山谷
合谷
璇玑
星辰
太乙
大陵
丘陵
梁丘
天象地理
后溪
大小
支沟
气冲
交通
水道
少海
水流
要冲
关冲
曲池
内关
(二)人事物象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鱼际
梁门
鸠尾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有归经
分布在十四 经中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 穴名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本 脏腑器官病
奇穴
无归经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 穴名
①主要对某病有 特效
百度文库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位 无专用

穴名
治局部病变
二、腧穴的命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一)无定位、无定名阶段 (二)定位、定名阶段 (三)定位、定名、归经阶段
随着医疗实践经验的日 益丰富,人们对穴位的认 识更加深入,不再把腧穴 看成是体表孤立的点,并 与经络脏腑相联系,通过 总结、分析,分别归属各 经。这是腧穴发展的成熟 阶段。
小结与思考—
1.本讲主 要内容
腧穴的概念 腧穴与经络及脏 腑关系
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 咽喉、胃肠病
足少阳经
侧头、耳病、项 、胁肋、胆病
足太阳经
后头、项、背腰 、肛肠病
眼病
神志、热病
足三阴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足太阴经 脾胃病
足厥阴经 肝病
足少阴经
肾、肺、 咽喉病
前阴病
腹部病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二)分部主治规律 1.督脉以头项部为重点,任脉以下腹部为重 点。 2.颈项和肩胛区主局部病症、咽喉、热病。 3.侧胁部主肝胆、侧腹部主脾胃。 4.腰髋部主下焦脏腑外,还用于下肢病症。
2.本讲思 考题
1.经穴、奇穴、 阿是穴有什么特 点? 2.腧穴如何命名? 古人有什么论述?
一、腧穴的作用
(一)诊断—— 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灵枢· 邪客》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 两腋;脾,两髀;肾,两腘。 《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 所结聚”。
1.反映形式——腧穴范围以内 的痛(压痛)、 温(局部发凉发热)、形(肿胀、硬节、突起、 凹陷、丘疹 、脱屑)、色(发白、红,瘀点、 瘀斑)。
(三)阿是穴
概念: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 (或敏感)点作为腧穴的,统称为阿是穴, 即“以痛为腧”。又称“不定穴”、“天应 穴” 。
特点:①无穴名 ②无固定位置。 ③无经属 ④无主治规律,以疼痛、反应点为针 刺穴
(三)阿是穴
阿是穴发展
战国-《内经》:“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 “以痛为输” 。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人有病痛,即令捏 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 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首次提出“阿是 穴”概念。 元-王国瑞-《玉龙经》:“不定穴”。 明-楼英-《医学纲目》:“天应穴” 。 现代仍沿用最能反映该类腧穴特点的称谓——“阿是 穴”。
五输穴的含义
•井、荥、输、经、合——由四肢末端向肘膝 方向依次排列;按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到深 依次排列。
井—水的源头——经气所出 荥—刚出的泉水微流——经气流过之处 输—水流由浅入深——经气所灌之处 经—泉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经气所行经的部位 合—经气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经气由此深入部位
一、腧穴的分类
经穴,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穴位。 经外奇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 阿是穴,按压痛点取穴
(一)经穴
概念: 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十 四经)的腧穴,总称“经穴”。
特点:“名、位、治、线”,有具体穴名和固定 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 主治证。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 一直延用至今。
邻近作用
远道作用
整体作用
概念 1.腧穴所在
部位的疾患
2.邻近组织 器官的疾患
1.远隔部位的脏腑、 组织器官的病症
2.有的腧穴具有影响 全身的作用
1.双向良性调 整作用
2.相对特异性 的作用
依据 腧穴所在,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主治所在
腧穴 一切腧穴 范围
临床 近治作用— 应用 —近部取穴
十四经肘膝关节以下 某些腧穴 的腧穴
“诸疟而脉不见者,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该书记载“奇 输”数量不详。
唐-《备急千金要方》:散见各篇,记载奇穴187。 明-《奇效良方》:专列“奇穴”,记载奇穴26。 明-《针灸大成》:专列“奇穴”,记载奇穴187。 明-《类经图翼》-张介宾-1624:专列“奇俞类集”篇,记载奇
穴84。
《针灸集成》:记载奇穴144。 现代- 《新穴奇穴图谱》- 1999 -科技出版社:记载奇穴2000。
其中 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二)奇穴
概念: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 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 穴”,简称“奇穴” 。
特点:① 有名称 ② 有固定位置。 ③ 但无经属 ④ 对某些病有奇特疗效
(二)奇穴
奇穴发展
《灵枢》称“奇输”,有应用“奇输”(经外奇穴)记载:
2.本讲思 考题
1.腧穴发展大体 经过了什么样的 过程? 2.“腧”、 “输”、“俞” 的异同?
“腧”、“输”、“俞” 的异同
古代,三字音义相通,有转输输注含义,通用; 近代,“腧”、“输”、“俞”在应用时则各有所指:
“腧”标明与人体形肉有关,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又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 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专指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穴 位。
任脉、督脉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任脉 督脉
中风脱证、虚寒、 下焦病
神志病、脏腑病 中风昏迷、热病、 头部病
头面颈项部经穴主治规律
分部 前头、侧头区
后头区 项区 眼区 鼻区 颈区
主治 眼、鼻病 神志、头部病 神志、咽喉、眼、头项病
眼病 鼻病 舌、咽喉、气管、颈部病
胸腹背腰部经穴主治规律
(一)无定位、无定名阶段
(二)定位、定名阶段
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逐渐 明确了哪些病症可在哪些穴位针 灸,从而又认识到,某些穴位有 明确的位置和主治病症,进而发 展到给腧穴确定位置并加以命名。
腧穴发展过程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步发 现和积累起来的,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无定位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 经阶段。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包括: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郄穴 八脉交会穴
下合穴 背俞穴 募穴 八会穴 交会穴
一、五输穴
概念: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的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
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 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说明经脉气血运行犹 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变大、由浅入深的 状况。
一、腧穴的作用
(二)治疗—— 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的作用。
邻近作用 远道作用 整体作用
1.邻近作用
邻近作用:腧穴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 近部位的病症。“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举例: 眼病:眼区的睛明、承泣、四 白、瞳子髎 耳疾:耳周的耳门、听宫、听 会、翳风 头面部疾病:头面部穴位
2.远道作用
远道作用:经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还 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远隔部位的病症。 “经 络所过,主治所及”
举例: 合谷——上肢病症、头面部病症、外感发热 足三里——下肢病症、胃肠、胸腹、全身强 壮要穴
四总穴歌
前人: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后人增: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手三阴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经 肺、喉病
手厥阴经 心、胃病 手少阴经 心病
神志病
胸部病
手三阳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阳明经
前头、鼻、 口齿病
手少阳经
侧头、胁肋 病
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 、神志病
耳病
眼病、咽喉 病、热病
足三阳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五输穴的分布
“井”穴——手足之端; “荥”穴——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输”穴——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穴——肘膝关节附近。


合:曲池

经:阳溪


输:三间

荥:二间
井:商阳
五输穴的主治特点
古代——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藏者取之井;病 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
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
之于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 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难经·七十四难》:“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 秋刺经,冬刺合”。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难经· 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
远治作用——远部取 特殊作用——

随证取穴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五输、原、络、郄 穴对于头身部及脏腑病症有特殊治疗作用, 这是腧穴分经主治的基础,也是古人所总结 的“四根三结”主治规律的由来。
四根:十二经脉都以四肢井穴为根。 三结:头—手三阳结于头;
胸—手三阴结于胸; 腹—足三阴结于腹。
第二章 腧穴概述
本章目录
概述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第三节 特定穴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概述
腧穴是什么?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
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 应点和针灸的刺激点。

古代通“俞”、“输”: 输注、转输。
穴 原义为“土室”:引申指 孔隙、空窍、凹陷处。
3.整体作用
①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某些穴位
机体功能增强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举例:天枢——止泻止痢、通便 合谷——发汗、止汗 心动过速——内关——减慢心率 心动过缓——内关——恢复正常
②相对特异性
四缝——疳疾 至阴——矫正胎位 大椎——退热 少泽——通乳 少商——利咽 素髎——升压
动植物
建筑
巨阙
伏兔
名称
犊鼻
库房
居处
地仓
人事物象
地机
生活
缺盆
人迎
人事
百会
天鼎
用具
活动
归来
悬钟
三里
(三)形态功能类 ——脏腑解剖、经络作用
腕骨
脏腑背俞
大椎
解剖
脏腑
神堂
曲骨
部位
京骨
魄户
功能
魂门
形态功能
三阴交 三阳络
经络
听会
穴位
迎香
阴陵泉
阴阳
作用
气海
阳陵泉
光明
小结与思考—
1.本讲主 要内容
1.经穴、奇穴、 阿是穴 2.腧穴的命名


主治
胸膺部 上背部
肺、心(上焦病)
胁腹部 下背部 肝、胆、脾、胃(中焦病)
少腹部 腰尻部 前后阴、肾、肠、膀胱(下焦病)
小结与思考—
1.本讲主 要内容
腧穴的诊断、治 疗作用及主治规 律
2.本讲思 考题
1.临床选穴应考 虑腧穴的什么作 用? 2.腧穴分经与分 部主治规律之间 有何区别?
特定穴的定义
一、腧穴的作用
2.反应特点 五脏病——背俞穴、募穴、原穴、夹脊穴、阿是穴 (脊柱两侧) 六腑病——募穴、下合穴、郄穴、夹脊穴、阿是穴 (脊柱两侧) 外经病——局部穴、阿是穴 表里经病——表里经穴
3.现代方法——近年来,应用声、光、电、磁、热 等物理学方法,对腧穴进行探查以协助诊断方面有 新的发展,如经络穴位测定仪、生命信息诊断仪等。
腧穴发展过程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步发 现和积累起来的,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无定位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 经阶段。
(一)无定位、无定名阶段
腧穴的最初阶段,人们只知 道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砭刺, 即“以痛为输”,既没有固定 的部位,也无所谓穴名。
腧穴发展过程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步发 现和积累起来的,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无定位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 经阶段。
腧穴名称演变
《内经》 “节” 、 “会” 、 “空” 、 “气穴”
“气府” 、 “骨空”
《针灸甲乙经》 “孔穴” 《太平圣惠方》 “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腧穴”
《神灸经纶》 “穴位”
腧穴、经络、脏腑关系
“腧穴” ——“经络” ——“脏腑” :依 次归属,脉气相通,密不可分。
《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 《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 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五脏 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 《千金翼方》:“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 气远入抽病也” 。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 络于肢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