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优秀历史建筑文化古迹推选登记表建筑

合集下载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汇编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汇编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资料图片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其校舍建筑华丽,远看如仙山琼阁,近看似楼台宫殿,校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2001年国务院确定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疑,武汉大学的魅力和秘密,都写在那一座座历尽沧桑的建筑之上,探寻这些“凝固的音乐”正是解读武汉大学文脉厚重的关键词。

堪称大学校园建筑的典范之作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亲自选址与规划,聘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从1929年3月破土动建,到1936年竣工,这座占地面积200多公顷(30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中国高校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主要建筑包括文、法、理、工学院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华中水工试验所、一区十八栋教授住宅、半山庐,以及街道口牌楼和后来建设的六一纪念亭、李达故居共15处26栋早期建筑。

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会的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群组,三条南北轴线为:中心花园(小操场)至图书馆;理学院至工学院和水工试验所;理工二院至大礼堂(今为人文科学馆)和办公厅(今为电讯学院楼)。

二条东西轴线为:学生俱乐部至图书馆和理学院;体育馆至中心花园和大操场、大礼堂。

构成轴线分明、变化有序的整体之美。

在建筑整体上,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

在建筑单体造型上,更是形式各异,互不雷同。

是我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传统民居院落的完整度指标评价体系初探——以宁波石浦古镇许家片为例

传统民居院落的完整度指标评价体系初探——以宁波石浦古镇许家片为例

传统民居院落的完整度指标评价体系初探——以宁波石浦古镇许家片为例何依;王振宇【摘要】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历史演化过程中,传统民居院落有的保存较好,有的则被破坏或产生了异质同构的变化,因此研究院落完整度评价体系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院落现状的存在形式与院落的历史原型进行比较分析,构建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影响院落的平面格局、建筑高度、材料样式的遗存状况作为指标因子,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完整度与清晰度.指标计算时,首先要分析传统民居院落在特定时期的历史原型,提取院落单元,然后计算每项指标因子的标准值,最后通过权重及折合率,计算出最终的目标值.【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8(036)006【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院落完整度;历史原型;评价体系;指标计算【作者】何依;王振宇【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7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多为简单的矩形建筑,但其院落组合形式非常丰富。

无论宫殿、衙署、坛庙等官式建筑,还是庙宇、祠堂、府邸民居,都采用不同的院落组合形式。

“中空外实”的院落,成为体现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内敛”的基本空间形式[1]。

而全国各地民居传统院落的历史原型及遗存形式均差异较大,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传统民居院落为中国传统聚落空间的基本单位。

二战后,现代建筑因建设速度快、空间实用,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中国民居亦较多的开始采用新材料;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改善,大量传统民居拆除,现状建筑广泛使用。

现代建筑的自由平面、平屋顶的组合形式,使中国的传统城乡的空间肌理产生了质变。

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大户人家的多进合院就被分给了多户贫民,形成了大杂院。

随着人口增多及政策等原因,人们便在院落内改建加建,甚至对自己的几间房子拆除重建,院落空间肌理开始发生质变。

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教学研究──以德中同行武汉项目为例

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教学研究──以德中同行武汉项目为例

开展得也比较早 , 但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只是刚刚起 步。特别是武汉 的高校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领域 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本项 目的实施 , 笔者从 以下
三个方面对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教学工作提 出思考 。
1调 查能力 的培养 .
中, 笔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 同特点 , 比如 , 的学生擅 有 长沟通交流, 有的学生喜欢拍摄 , 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组 分工合作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 , 由于第一部分和第
出一个总体的数字化保护的策划方案。
2 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项 目的实施 . 根据前期 的策划方案 , 学生们被分为不 同的小组 去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学生做文案研究 , 查阅文献 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了解武汉 的城市 发展史 以及平和 打包 厂建造 的原 因。有 的 学 生 到现 场 进 行 实 地考 察 , 了解建筑的使用状况 、 围环境 , 周 对周 围居 民进行访
21 0 2年 1 月
湖北第 二师范学 院学报
J u n o b iU l est fE u tin or ̄ f Hu e I v ri o d c o i y
Jn 2 1 a .02
V0. 9 N . 12 o 1
第 2 卷第 1 9 期
建筑文 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教学研究
像、 A C D图、 三维立体模型、 网上发布
在撰写策划方案之前 , 笔者不仅给学生讲授平和 打包厂的历史 , 并且从宏观的角度 , 使学生理解文化遗 产在人类文明发展 中的价值 ; 理解文化遗产保护 的现 实价值 ; 了解文化遗产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方法 ; 了 解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 中的现状 和趋势 ; 习 学

7 ・ 3
形、 图像、 动画、 声音、 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组合在一 起, 传统学科设置的计算机课程 内容需要做进一步调 整 。在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网页界面设 计、 动态页面设计 、 数字广告设计、 二维和三维动画制

以昙华林为例看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研究

以昙华林为例看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研究

以昙华林为例看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研究熊博文【摘要】According to the reconstruction at some surface progra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s currently,taking historical streets prot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anhualin as example,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from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humanistic elements,and undertakes the factual illustrations,so as to direct the prot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protection.%针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中大多仅仅对外表面进行改造的情况,以武汉昙花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为例,提出从建筑方面和人文方面对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的建议,并作了具体阐述,以期指导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工作。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01【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改造;认同感【作者】熊博文【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历史街区”的概念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武汉三镇游可以游览武昌汉口汉阳三个地区的特色景点

武汉三镇游可以游览武昌汉口汉阳三个地区的特色景点

武汉三镇游可以游览武昌汉口汉阳三个地区的特色景点武汉三镇游:探索武昌、汉口和汉阳的特色景点武汉,被誉为中国中部的“九省通衢”,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作为武汉市的三个核心区域,武昌、汉口和汉阳各自拥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光体验。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这三个地区的特色景点。

武昌区: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是武汉市的文化、教育和政治中心。

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值得一游。

东湖风景区:东湖是中国三大名湖之一,也是武汉市的标志性景点。

湖水碧波荡漾,四周山峦环绕,景色宜人。

您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欣赏湖光山色,或是徒步漫步湖畔,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黄鹤楼:作为武汉的地标性建筑,黄鹤楼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

楼内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和展品,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黄鹤楼的由来。

登上楼顶,您可以俯瞰武汉城市全景,尤其是东湖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汉口区:汉口区位于武汉市的江汉平原,是武汉市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这里汇聚了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魅力。

户部巷:这是一条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老街,保留了许多明清风格的建筑。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汉口的古老氛围,品味当地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

长江大桥: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由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和公路两用桥梁,也是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象征之一。

从大桥上眺望长江两岸的壮丽景色,将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汉阳区:汉阳位于长江北岸,是武汉市的第三大城区。

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探险之旅。

古田会战遗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决战遗址。

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并参观纪念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是一个现代化的校园,也是汉阳区的一大亮点。

您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高等教育的氛围,欣赏现代建筑和园林景观。

无论您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喜欢自然风光,武汉三镇游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金口古镇历史建筑及发展变化初探

金口古镇历史建筑及发展变化初探

金口古镇历史建筑及发展变化初探王心蕊;何璇迪;赵逵【摘要】位于武汉市西南侧的金口古镇历史悠久.进入近代以来,金口成为\"商贾繁荣,街市锦鳞\"的长江中游重要港埠,有\"小汉口\"之称.该文从自然环境对古镇格局的影响分析商业发展下街道的形成与功能分异,以及产生的街屋和天井式民居.根据测绘内容的整合,找出其单体和组合原型,并分析依原型衍生出的不同建筑形式.文章引入\"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对比古今来分析形成古镇现存状态的产权、人口及规划原因.并讨论如何在类似古镇的发展中,保留历史风貌.【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9(037)008【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商业集镇;古街巷;街屋;变化对比【作者】王心蕊;何璇迪;赵逵【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1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古镇格局(图1)金口由水运而生,自然环境对其形成、发展、布局影响极大。

不论是楚国置沙羡县于此,还是接纳大量移民的汝南故城,江与湖的形态对古镇的格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分析历史城市离不开对其自然环境的分析。

自然环境的条件是历史城市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发展所遵循的脉络。

城市文脉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包含在自然环境里。

”[1]具体而言,长江位于金口的西边,金水河由西南侧入江,杨蒋湖位于东南侧,水网密集。

古镇沿江港阔水深之处形成码头,与江平行的街道发展成最为繁华的商业街,湖边商业价值不高,故成为一户户人家的后院。

所以古镇南部形成明显的江—街—湖三者平行的布局,房屋的进深方向皆是垂直于街道,密切着江—街—湖的关系。

另一方面,这种江湖相夹的格局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边界”,限制了金口古镇的东西向扩张,对其商业发达之后重要节点地价的攀升、房屋密集的状态有一定影响。

徽州传统民居的象征文化探源

徽州传统民居的象征文化探源

求寿、 蟠桃宴会等题材。徽州木雕中有八仙、 和合 二仙、 大闹天宫等题材, 都是对神仙生活的一种拟 人化的描述, 将神仙的生活移植到民间, 成为民间
百姓的生活向往。 宣扬儒家礼制文化的象征表达也处处可见。 t ’ ” ,L的精神实质就是秩序与和谐, 其核心为宗法 与等级制度。“ 是一种伦理政治, 礼” 提倡的是君 惠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义妇顺 、 朋友有信 的社会秩序与人伦和谐。在徽州古民居村落, 有 各姓宗祠和社庙 , 民居一般为三开间。棠褪村鲍 象贤的住宅为五开间, 檐下悬“ 宣忠” 门前另置 匾, 一对旗杆, 宅内纵向五进, 是村中等级最高的建
的复杂性、 适应性及与 自然的协调性。我们所处
的时代,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在消退, 探讨传统民 居的象征文化正是对建筑文化的内省, 期冀跨过 建筑文化的断层, 创造更加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 建筑文化。
[ 参考文献〕
[〕 羊 询. 1 中国建筑文化中反映的象征性[]华 中建 J.
筑 ,0 3 () 01. 1-2 20 ,2 :
2 0 , 3 : 61 7 1 - 1 . 0 0 ( )1
[〕 丁俊清. 5 中国居住文化[ . M]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 97
[] 高介华. 6 建筑与文化论集: 断层. 文化. 建筑〔 . M]
19. 93
收稿 日期 :04 91 20- -2 0
选择背山面水的地方 , 即通常所讲的“ 负阴抱 阳, 背山面水” 。其具体的客观环境就是背靠连绵的 山脉, 前临开阔的平原, 并有水流萦绕于前, 两旁 又有护卫山脉围合 , 而前面又留有一处开阔、 明朗 的豁口, 整个村落因此与外界也是互通的。这种 布局方式遵循了中国传统“ 风水说” 的模式 : 左 “ 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 。这种模式是中国 人所追求的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当年有财力建造 如此精美宅第之人, 大多是经商发达的徽商,敛 “ 财、 聚气、 安全” 是他们的第一要求, 村落处于一种 环绕式的地形中, 象征着安全与纳气精神; 而水流 则象征连绵不绝、 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用通俗 的话讲就是“ 财源滚滚” 而来 , 世世代代繁衍不息。 而从消极方面理解 , 似乎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以 守为攻的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历经战乱, 最为悲 惨的是底层平民, 他们为寻找逃离战乱、 躲避和抵 御世俗纷争的世外桃源而聚居山野。所以徽州古 民居村落也是整个宗族为凝聚力及 自我防御而形 成的。 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处处都体现了对美好 事物和理想世界的追求、 向往。神仙的逍遥不死 和佛国世界的极乐永恒都是世俗的平民百姓梦寐 以求的。园林中的“ 一池三山” 是追求神仙境界的 象征表达, 同样的象征表达也表现在徽州传统民 居中。 徽州棠褪保艾堂是徽州地区最大的一幢住

昙华林历史街区改造的反思

昙华林历史街区改造的反思
2. 3 人文优势
昙华林集中了几十处近百年的教堂、医院、学校、名居、花园、 领事馆等老建筑物。这些老建筑的一砖一石可以揭示武汉城市 发展轨迹。名人故居,多处近代革命旧址星罗棋布。别致的江夏 民居,古老的武昌城墙,珍藏着老武昌的城市之根,在此地发展文 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人文历史优势。
3 改造后的昙华林为何依然冷清
第 38 卷 第 32 期
·12· 2 0 1 2 年 1 1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8 No. 32 Nov. 2012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12) 32-0012-03
昙华林历史街区改造的反思
覃文柯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2 名人故居
1) 在昙华林小学隔壁曾是熊十力先生创办的反清革命团体 “黄冈军学社”的遗址。2) 花园山南麓有革命先驱吴禄贞先生领 导的“花园山聚会”遗址和刘静庵先生领导的日知会旧址。3) 昙 华林 32 号早年曾是共进会领导人的公馆等。
1. 3 江夏民居
1) 鹤云飞宅口原位于戈甲营,为中式砖土结构的江夏民居, 是晚清官僚吴文的私宅。2) 百年江夏民居口在昙华林 81 号、戈 甲营 76 号至今还存有两座粉墙黛瓦的江夏民居。
收稿日期: 2012-09-19 作者简介: 覃文柯( 1986- ) ,女,在读硕士
第 38 卷 第 32 期 2012 年11 月
在昙华林千余米的街区上,百年前的医院、学校、图书馆组成 了一部近代文教 卫 的 发 展 史,而 围 绕 在 它 周 围 的 湖 北 美 院、美 术 院等美术研究创作机构,又增添了它的艺术气息。
2 昙华林改建创意产业园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华中科技大学 校园优秀历史建筑、文化古迹推选登记表

建筑编号 01
插入建筑正面透视图:
建筑名称/曾用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老
馆/华中工学院图书馆
所在地址 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
建成年代/改建年代 1956年
建筑面积/占地面积 6877㎡
原用途 图书馆
现用途 图书馆

状况
评价标准 优:外观保持良好,结构脉络清晰,内部空间划分明确,环境整洁; 良:基本保持原有外观,内部结构完整,有零散更动;
中:外观局部遭受破坏或有所更动,内部空间模糊混乱;
差:外观破坏严重,内部空间凌乱,环境恶劣。
室内

优; □良; □中; □差

室外

优; □良; □中; □差

简要概述 建筑历史及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描述(不超过150字): 华中工学院图书馆是华中工学院历史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其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建国初期的典型时代特色,是华中工学院历史建筑群中的代表作。
设计者王炳辰、何浣芬均为湖北著名建筑设计师,其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与
艺术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