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的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的文献综述

正是凭着如水般居低不卑、百折不挠的精神,凭着不认命、只信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庄启传以纳爱斯自身发展实践,破除了“小地方不能办大事,山区不能创大业”的宿命论,以大无畏的精神,挑战洋品牌,破除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改变了中国洗涤用品的市场格局,走在了世界洗涤用品行业最前卫。这种理念、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丽水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最缺抑或弥足珍贵的东西吗?

庄启传是谁?他是纳爱斯集团总裁,是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丽水市第一、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许多人都知道。

庄启传是怎样一个人?有人说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有人说他沉稳内敛、深不可测,有人说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有人说他叱咤风云、势不可挡……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从纳爱斯厂区里遒劲有力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八个大字,从庄启传2006年度工作报告《真水无香》中,我们才真切地触摸到,庄启传的性格体现了水的特性:谦卑、坚韧、柔和、一往无前……

水有三种特点:第一,水是谦卑的,它居于低位而不卑,吸纳百川而不满;第二,水是坚韧的,它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第三,水更是高尚的,它使万物得以欣欣向荣,却并不以此居功自傲。庄启传正是将这些水的性格渗透到企业的角角落落,铸就了纳爱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一、居低位而不卑

纳爱斯的前身是丽水五七化工厂,1968年,为文革期间走五七道路的干部下放劳动,以6万元创办的作坊式小厂。十年办厂十年亏损,此后一直在轻工部118家定点肥皂厂中,位列倒数第二,是关停并转的对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深知要发展,纳爱斯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我们外引内联,承接外贸订单,为国内上海、西安等老大哥厂做贴牌加工,在众多国内贴牌加工做配角的企业中,争当最佳配角,学技术、长才干、拓视野。1989年,全国煤炭供应紧张,工厂面临停产,纳爱斯决定以柴代煤。屋外寒风刺骨,锅炉车间的纳爱斯人却挥汗如雨,虽满手血泡仍戴上手套坚持劈柴,硬是用柴火把锅炉烧得通红通红。正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到访纳爱斯,李书记看后认为不可思议,大为赞赏,称之为“穷棒子”的创业精神。

这仅是一批居低位而从不自卑的人,与命运抗争的片断。两年后,我们凭借这种精神,把纳爱斯做到了浙江省肥皂行业的老大。我们认为:命运包括“命”与“运”两个方面,“命”是天生的,人无法选择,但“运”则取决于人的努力。“命”不可违,“运”可以择,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运”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为了与命运抗争,在不具备任何条件的情况下,纳爱斯选择了创自主品牌的道路。历经磨难,现已硕果累累。纳爱斯、雕牌都成为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免检产品,成为行业的标志性品牌,成为浙江省和丽水市的名片。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百姓交口称赞。从1994年至今,纳爱斯稳坐中国洗涤用品行业第一把交椅,2005年进入了世界洗涤前八强。纳爱斯人以自身的实践破除了欠发达山区难以发展工业,更不能出一流企业的迷信,给人以“鸡毛也能飞上天”的启示。

二、百折向东

要创自主品牌就决定了纳爱斯人已走上一条艰苦卓绝之路,我们的目标定位:明天的纳爱斯是世界的纳爱斯;产品定位:只为提升您的生活品质;工作标准定位:两个同样,即同样的原料做得质量更好,同样的产品做得成本更低。并在实践中加强管理和不断创新。

管理是企业的基本功,是品质的保证。纳爱斯率先在行业中推行ISO9000、ISO14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用国际标准规范企业管理。从原材料质量级别的鉴定,供货单位的选择,原材料的验收,物资的贮存到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的入库出厂等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严格执行的工艺流程与标准,让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可准确追溯,严格监控,从而确保产品的优良品质。

为规范整合管理,纳爱斯不仅请惠普公司(HP)建立了完善的分销物流系统(NDLS),还请IBM、ORACLE 等国际顶级公司实施物资管理项目(ERP系统),用数字化程序化来控制整个集团的运行。以此形成从物资招标采购——存储——生产——产品——储运——配送——市场的全方位控制与管理,从而使集团进一步走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

创新改变了纳爱斯人的命运。纳爱斯认为产品的品质是首位的,是任何宣传所不能替代的,产品品质不但要遵循“部标”、“国标”,更要讲“市标”,即要有适应市场和吸引潜在消费需求的标准。纳爱斯香皂问世,同为世界一流精品,只有50%售价而一炮打响。雕牌超能皂问世,是肥皂领域里的“改朝换代”,使多年历史沿用的赤膊黄肥皂变成穿上新衣的蓝肥皂,去污能力提高了3~4倍,而倍受青睐。

纳爱斯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中国市场二分论”,从体制上划分了国有商业体制和农贸市场,并率先进入了义乌小商品市场设立经营部,利用小商品市场低成本、辐射面广来整合过去条块分割的销售渠道,集聚市场份额,一统肥皂市场的天下。在战术上,纳爱斯一直立足于“先市场,后工厂”,把有限的资源先行集中在市场网络和品牌宣传建设上,然后把工厂建在生产的产品有市场的基础上。这些理念已经被以往的实践所证明,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离经叛道。1993年,为了推广雕牌超能皂,纳爱斯在浙江省举办了一个百万大赠送的市场活动,恰遇强台风登陆,为了确保活动正常进行,大家风雨无阻彻夜奋战,冒着生命危险赶在天没有放亮之前才将最后一批产品送上舟山群岛,履行了纳爱斯视诚信为生命的承诺。这在今天看来,是纳爱斯再平常不过的做法,已是淡忘出记忆而不值一提了。可在当时这一举措却石破天惊,县里领导发话:“一年所创利润不到100万竟把100万送出去,这是慷国家之慨的败家子,谁给他权力?”这对于一个当时还是地方国营的小厂,压力可想而知,社会上流言蜚语四起,“纳爱斯是花架子”、“资不抵债的空壳”,银行逼债断贷随之而来,企业领导随时要被撤职查办。纳爱斯人不是做得苦,是委屈、心苦啊!用纳爱斯人的话说,就是苍天可知。正因为顶住了重重压力,在九死一生中纳爱斯成为了中国的肥皂大王,坐上了行业龙头的宝座。

在洋品牌占据中国大半市场,国内洗涤用品行业岌岌可危时,纳爱斯介入了洗衣粉市场,当时并不为人们所看好,但却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纳爱斯用“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这则催人泪下的洗衣粉广告硬是撕开市场的口子,第二年就做到了全国老大,雕牌洗衣粉市场销量超过国际公司在华销售总和的五倍,相当于国内排我之后第2~10位企业的总量。这一成绩吸引了全国30多家洗衣粉厂为纳爱斯贴牌加工,其中包括世界500强的宝洁、汉高等在华工厂,这使纳爱斯站在了市场潮流的最前沿,切身感受了“五个之最”。

一是最大地让中国消费者得益,使洋品牌原来400g一包的洗衣粉从每包6元降至2元。仅此一项,一年可为中国家庭主妇搞清洁卫生节约开支上百亿元。

二是最大地鼓舞了国内民族企业的信心,戳穿了洋品牌不可战胜的神话,让世界500强放下尊严为纳爱斯打工。

三是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宝洁公司总裁称,水没有流到的地方,雕牌洗衣粉都卖进去了,只要愿意合作,纳爱斯是个世界的例外,价格可以由他说。对纳爱斯开了天窗,引起许多国际公司纷纷效仿。

四是遭受了最残酷的打击。因纳爱斯无意合作,竟遭到了宝洁公司发动的“射雕大行动”。一家国际公司指名道姓打压一家民族企业实属罕见,这是一种不同重量级的较量,纳爱斯几乎处于灭顶之灾中。尽管“雕”被射得遍体鳞伤,但纳爱斯并未退缩,在短短几年时间,我们迅速地在湖南、四川、河北、吉林、新疆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与丽水的总部,在布局上形成“六壁合围”之势,实现销地产。在产品上针对宝洁公司的低端俯冲,纳爱斯开始转向中高端进军,产品定位也因此从“只买对的,不选贵的”调整为“只为提升您的生活品质”。相继推出了超能、西丽系列产品和纳爱斯牙膏,有着良好蓬勃的发展势头。市场销售模式也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在全国建立了55个销售分公司,主要把握住三点:利益、专销、门店,从过去仅管销售转而还需管市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种树理论”,提出要铺货到位。这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主动权。“射雕”促进了纳爱斯产品结构的调整,夯实了市场基础,更加健康地发展。

五是获得了最大的学习机会。贴身博弈是残酷的,但学习机会也是无可替代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纳爱斯因此全面提升国际化的速度,与瑞士奇华顿、汽巴精化、美国沃尔玛、IBM、IFF、惠普、丹麦诺维信、德国巴斯夫、法国家乐福等世界500强企业,从一般合作提升为全面合作战略伙伴关系,花数亿元大力引进高精尖的检测仪器和生产装备,各国专家纷至沓来,相互交流学习,合作项目一个个突破,始终保持着产品发展水平走在世界的前沿。纳爱斯在几十个国家申请了技术专利和注册了商标,并在阿联酋迪拜尝试成立子公司,每年产品出口都在翻番增长。

2006年11月,面对外资肆意收购国内企业的“斩首行动”,纳爱斯一举全资收购了英属中狮公司麾下香港奥妮、裕暘、莱然三家公司,囊括“100年润发”、“西亚斯”、“奥妮”三个品牌的83只注册商标的所有权和独占使用权。经过消化、吸收、整合,现在“100年润发”等洗发水系列已经面市,标志着纳爱斯已经向个人护理用品行业进军。并提出只有消费者购买,反复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多才算销售成功的衡量标准,以此倒逼推动着市场发展。纳爱斯是仗越打越大,工作越做越细,层次也越来越高。

从表象上看,纳爱斯是幸运的,往往能从坏事中引出好的结果来。但从商业模式创新上看,它能成为全国肥皂老大,是把对肥皂的改质改性与当时义乌小商品市场辐射功能成功对接的结果;能做到全国洗衣粉行业老大,又是在这基础上,整合了全国所有加工厂资源的结果;现在进军个人护理用品市场,它又从买断知识产权和品牌入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种树理论”,实现最终消费的结果。这种商业模式创新与国际上成功品牌的运作异曲同工:诺基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把芬兰的电子技术与美国加州的时尚设计相结合,星巴克的成功也是美国连锁管理经验与意大利的咖啡研磨技术的成功结合,则又在情理之中。能意识到这种社会资源,并能把其整合成功,可窥见其企业功底和能力的一斑。从更深处看,则是纳爱斯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所产生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如水百折千回,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结果。

三、纳百川而不满

纳爱斯热衷慈善公益事业,孜孜不倦地开展赈灾济困,捐资兴教,帮扶社会弱势群体,赞助文化体育事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报桑梓。一次次关爱社会的真情奉献,一个个将爱化为行动的善举,这是纳爱斯应尽的社会责任。纳爱斯已经在公益事业上投入了近2亿元善款,但许多是不为人知的。因为真,所以纯,纳爱斯用自己的默默奉献在弘扬一种社会新风尚,做公益不做功利,不冠名、不宣传、不攀比,使其意义超越了公益之本身。纳爱斯在中西部、东北等贫困地区投资十几个亿建厂,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007年3月26日,在纳爱斯总部新办公楼落成乔迁之喜的日子,集团举行隆重的“六水汇聚”庆典仪式,总部和各生产基地,分别从瓯江、洞庭湖、都江堰、白洋淀、长白山天池、天山取来源头活水,我和丽水市委陈荣高书记带头,和各基地老总一起将这些源头活水汇入水景池,充分展现纳爱斯“纳百川汇成善海,爱万众献上真情,斯之为美”的情怀。能够把不同区域、不同人文汇聚在一起,是纳爱斯文化传播的价值观得到了社会认可的印证,这才是纳爱斯更大的超越。

纳爱斯是一家“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当国家对技改提出“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保要求时,纳爱斯提出“先环保,后生产”。在1999年,就率先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丽水市最大的企业污水处理工程,并且实行治污从清洁生产源头抓起,层层把关,严格控制。2006年,凸显高效、节能、环保三大优势实现热电联供的热电厂又建成投产,走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前列。厂区绿化成荫,鸟语花香,2007年,在与纳爱斯相距几百米的南明山明秀湖发现了大面积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就是对其保护生态环境最好的佐证。

但纳爱斯认为仅此是不够的,因为企业是生产产品的,企业对环境的贡献主要还应体现在对社会提供的产品上。一般洗衣粉都是合成的,纳爱斯却颠覆性地推出了超能天然皂粉,这是一只绿色环保产品,它采用可再生天然油脂为原料,超低泡、强去污、易漂清、省水省时、不伤织物不伤手,正如影星孙俪所讲:“用一次就知道是我想要的。”推出天然皂粉,对于处在全国洗衣粉老大的纳爱斯来说,等于自我挑战、自我否定、要自己打倒自己,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是需要超凡的胆略和气魄的。但也正因如此,纳爱斯超越了自我,把企业责任就是竞争力变为了具体的行动。

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永不满足地追求,使纳爱斯纳百川而不满。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直以来,纳爱斯坚持“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本”的用人理念,始终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财富,凭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广纳人才、以人为本,强调员工的平等、多元、包容和互相尊重。她就像一个磁器,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

纳爱斯的用人原则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给想干事的人机会,给能干事的人平台,给干成事的人丰厚的待遇。

为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让员工实实在在分享集团发展的成果,集团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工作餐,员工的人均年收入保持5.6%幅度递增。实行全员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持股分红,让职工离退休后在家仍能分享到集团丰厚的经济回报;对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工种推行岗位津贴和优秀员工购房免息贷款制度。与此同时,集团投入巨资兴建“风华园”,免费提供给优秀员工入住。集居住、文体、学习等多功能为一体,设施一流、环境一流的寓所为人们所倾慕,成为纳爱斯培养人才的摇篮。

纳爱斯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班子,几十年如一日干净干活,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才下班,工作起来也不讲究节假日,为纳爱斯倾情奉献。纳爱斯名声在外,领导却不怎么出名,因此,更倍受员工的爱戴和尊敬。我们认为,纳爱斯的如水文化是纳爱斯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唯独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是金不换和不可拷贝的。

四十年的南征北战,纳爱斯积累了为商的诚信,积累了与供应商、专销商的鱼水关系;风雨历程,无数合作伙伴共同见证了纳爱斯的成长。也正因为有一批又一批信赖纳爱斯的人加入和支持,才使纳爱斯40年的发展道路精彩纷呈。

纳爱斯人为什么这么做?何为源头活水?是纳爱斯人兼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知道,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离开一方水土的哺育,就没有纳爱斯今日的辉煌。纳爱斯不仅是纳爱斯人的纳爱斯,更是大家的纳爱斯。

当市场的大闸门被小心翼翼地打开的时候,自由的水流就开始渗透进来,一切都变得无法逆转。那些自由的水流是那么的弱小,却又是那么的顽强肆意,居低位而不自卑,不断渗透,水滴石穿,汇涓为流,自我净化,轰然成势。哪怕遇山而弯、居洼而囤的妥协,也丝毫改变不了她百折向东浩荡前行的规律。水之韵律犹如纳爱斯创业的精神,与纳爱斯水乳交融。世事苍茫,却从来没能阻挡它无言流淌。

纳爱斯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千千万万个企业成长的缩影。改革开放前的一个“十年办厂,十年亏损”的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特别面临今年严峻经济形势的挑战,仍然有30%的增长,预计今年销售可达近100亿元,税利突破10个亿。纳爱斯的“企业发展阶段论”认为:企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是有阶段的,凭一时躁动是不对的,但已有较长时间积累能力而不躁动,同样是不对。纳爱斯积累了创业的经验和如水的文化,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上,再过30年,纳爱斯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利税100亿,我们会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的纳爱斯。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pdf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一) 主要参考书目 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XXXX年3月第2版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文化网,XXXX年12月 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XXXX年9月第一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二)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XXXX年7月第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XXXX年1月第2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XXXX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问》,企业管理出版社,XXXX年2月第1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XXXX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三) 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和原则, 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文。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日益显著。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XXXX(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XXXX(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XX(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XXXX(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XXXX(04).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摘要】中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都受到严峻的威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所以,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小企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在大企业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当前在激烈的市场容缓,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强大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资料和研究进行归类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供大家参考。【关键字】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导言 中小企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说它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是因为不论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是如何界定的呢?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一方面它有决定自身本质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也有量的界线。确定企业规模。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范围的弹性,避免僵化,选用双指标较为合理。目前主要以企业资本金和从业人员数为准,只要任何一个指标符合规定划分标准,即可认定为中小企业。小企业标准为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3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8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2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标准: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10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5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突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借鉴思考的文献综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与激励组织内人力资源。简而言之,最优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其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人力资本不断升值的过程。而人才差异化管理就是根据个体不同的知识经验水平,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和开发,进而为顺利实施组织的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结合所写内容并参考有关书目明确了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意义。 (一)国外关于人才差异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在我国,相关的人才差异化研究与德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国外的激励理论研究,像我们所熟知的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 1.1、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是在前人莫瑞的研究下,进一步发展了其研究,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马斯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其主导需要,该理论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探究人的激励和人的行为,有力的说明了人不但有经济上的物质上的需求,更有来自社会和精神上等方面的需求,给予管理者如何激励员工以启示。

企业文化外国文献

企业文化外国文献 【篇一:企业文化外文参考文献】 corporate culture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is formed in the long-term of the ventur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mong the enterprise staf. they cultivate the common goal, the highest value standard, basic beliefs and behavior. it contains a very rich content, including business philosophy, value concept,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enterprise morality, group consciousness, enterprise image, enterprise system. its core is the spirit of the enterprise and values.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culture 1.enterprise culture affects the enterpr ise’s life culture is informal. but it exist everywhere and every time. in the developing of an enterprise, things informal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formal, software is usually more important the hardware. this is not only the character of modern ec onomy, but also the outcome of enterprise culture’s effect in long tim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spirit of the enterprise, is the power that drives the enterprise developing, and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enterprise to get the growth of its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needs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can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in any case, there will be no long time development without culture’ support. 2.enterprise culture builds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the 1960’s the core content of enterprise com petition is technology , in the 70 s, it is management, in the 80’ s, it is marketing, in the 90’s, it is the brand, and the 21’st century the cor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s the culture. enterprises short-term prosperity can get in so many ways, but the enterprise long time growth can be only from the power of the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the effect of suitable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enterprises is huge, because it has infinite driving force on the staff. the spirit and idea s is the core of the enterprise’s culture. when a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establishment, it brings the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近几年开始参与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将自己的论文确立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路径探索”。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讨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 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 [1]王俊秋,倪春晖.政治关联、会计信息与银行贷款成本--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 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8) [2]冯延超.中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税收负担关系的研究[J].管理评论.2012(06) [3]田效先.企业所得税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殷枫,许颖星.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与出口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股权性质与制度环 境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2(05) [5]陈守明,范嘉斯,余光胜.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企业社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统 计与决策.2012(06) [6]龚小凤.国有股权对本土及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不同影响:信息不对称[J].财会月 刊.2012(06) [7]潘红波,余明桂.支持之手、掠夺之手与异地并购[J].经济研究.2011(09) [8]李四海.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捐赠[J].中国会计评论.2010(02) [9]游家兴,徐盼盼,陈淑敏.政治关联、职位壕沟与高管变更--来自中国财务困境上 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04) [10]贾明,张喆.高管的政治关联影响公司慈善行为吗?[J].管理世界.2010(04) [11]万华林,陈信元.治理环境、企业寻租与交易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非生产性支 出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0(02) [12]杜兴强,周泽将.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基于深交所信息披露 考评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1) [13]申香华.营利性组织财政补贴的成长性倾向及其反哺效应--基于2003年~2006年 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研究[J].经济经纬.2010(05)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 文参考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一) 主要参考书目 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 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 业文化网,2004年12月 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 社,2002年9月第一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二)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 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精选公文范文----------------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第 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 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 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 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 年3月第1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 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三) 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企业

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 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 和原则,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 文。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 经日益显著。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 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 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 [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

关于激励理论的文献综述(终审稿)

关于激励理论的文献综 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关于激励理论的文献综述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遥遥领先,我国才刚刚起步。尽快形成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我们自己的激励理论和已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是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当务之急。 一、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也越来越成熟,而中国由于开放时间较晚,管理理论和经验落后,相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如何从激励理论研究上找到突破口,尽快达到发达国家的实力是我们应当仔细思考的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激励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名的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一个层级系统。马斯洛的发现因符合一般的观察结果,因而在企业界与学术界都颇为知名,得到广泛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许多管理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不同划分提出了不同的激励措施,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马斯洛的观点不免带有机械论的偏颇:他认为需要层系只有单一的逐级上行的机制。同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因为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作支撑,信度不高。 耶鲁大学的阿德弗教授针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缺乏实证研究的不足,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修改为ERG理论,他认为有三种核心的需要: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生存需要涉及到满足人基本的物质生存的需要,包括马斯洛称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这两项;第二种需要就是相互关系,即维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类需要和马斯洛的社交需要和自尊需要的外在部分相对应,这是人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需要。第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即个人发展的内部需要,包括马斯洛尊重需要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些特征。阿德弗继承了马斯洛的层系与逐级上行的概念,但却做了两点重要的修正:一是将马斯洛的满足则上行的运动规律,补充以一条新的挫折下行机制,即当最高层的成长需要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时,下层的情谊需要会在新的水平上重新显现而成为主宰,同样规律也存在于情谊需要及其下层的生存需要之间。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同,ERG理论证实了人的多种需要不是阶梯式的关系,它可以同时存在,如果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会更强烈。大量的研究表明,ERG理论更符合实际,是关于需要层次的一种更为有效的观点。 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把与工作有关的需要分为成就、情谊与权力三类,前两者相当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社交需要,后者则指想要影响与控制别人的需要。麦克利兰研究指出,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提出了系列的激发员工成就需要的方法。同时,他还指出,情谊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赫兹柏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一部分因素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成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因素和工作内容紧紧连在一起称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信息化及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专题研究报告 姓名:于维承 班级:信管09-1 学号:08 成绩:____________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已初见成效,但仍有许多企业信息化不太理想。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收效甚微,甚至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不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或者忽视建设与实施信息化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1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1.1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1.1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通俗地说,就是指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到一个企业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产品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经营信息化。从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1.1.2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企业工作流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其次是企业生产制造业务的信息化,就制造行业而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后来的产品数据管理等。第三是企业商务

流程的信息化,即交易业务的信息化,包括销售、采购、库存调研等的业务流程。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应用都是为此提出的解决方案。第四是企业运作管理的信息化,使整个企业都成为一个完整、流畅的管理控制系统, ERP 系统软件就是构建这一系统的基础。 1.2 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1.2.1 企业文化的定义 目前普遍认可和使用的企业文化基本定义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本企业所特有的,并为企业绝大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的体现。 1.2.2 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狭义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习俗、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礼仪、企业风尚等等无形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结构。 1.2.3 创新性企业文化概述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人们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十分注重创新并不断倡导创新,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都积极创新,敢于进取,敢冒风险,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1.2.4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功能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主要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 1. 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指引职工向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它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和经验。 2. 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是,它由重视激励个体转变为重视激励群体,为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供了新型的手段与方法,为企业职工的激励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3. 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烟草企业文化的文献综述 1.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可以主要分为三大阶段: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这三大阶段反映了人类对于管理认识的侧重点及深化过程,特别是于人性的认识及提升,是管理发展的一项主要课题,所以第三阶段,文化管理阶段其实质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管理的本质及重点是围绕人性的管理是不变的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企业形象和管理与文化互动等。 对于企业文化的界定,国内外学者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william&ouchi(1981)提出企业文化代表一个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成为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及行为的规范,在他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中突出的是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塑造作用个;Schwartz&DaviS(1981)认为企业文化是组织共享的信仰和期望会产生一套决定组织成员行为的基础。Deal&Kennedy(1982)在Oucl,i等人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及沟通文化网等五个要素构成,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威廉·大内则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一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美国学者约翰卫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指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沙因1984年定义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守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沙因对企业文化的该定义成为大多学者、企业管理者进行对企业文化研究和管理的理论基础[1]。 国内较早期的学者曾仕强(1981)认为企业文化即一常道,管理者应秉持常道去变,才能万变不离其宗,对于他所理解的企业文化常道,也是从企业文化软的规范力量角度阐述;潘文章(1994)则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生活方式,为企业处理周遭事务的看法及左右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逐渐累积与不易改变之特性,并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与行为,领一导者的领导方式不仅创造独特的组织文化,而且左右员工的工作态度;司徒达贤(1997)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分享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会影响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与决策方向;学者吴思华(2000)企业文化是渗入到组织中的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态度,信念与价值;清华大学的张德教授认为(2003)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纂木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成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这种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使得现代多数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三层次划分比较认可[2]。 综观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尽管表述的方式和理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从人类学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二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三是从企业管理思想和制度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作者: 学号: 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题目: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任课教师: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让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将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挑战。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提高组织绩效的意义重大。本文对企业文化内涵、形成要素及其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力求系统地理解管理理念,进而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理论铺垫。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精神财富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nterprise Culture Research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ow to make business to main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a big challeng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and valuabl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of busines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significant. This article on corporate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elements and measuring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were reviewed and combing, and strive to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thus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ies. 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 core competitiveness spiritual wealth

企业文化-文献综述剖析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文献综述 浅析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 的影响 姓名:关雪飞 学号:124981063 专业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摘要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国内企业众多,但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影响的一种体现,对企业管理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它影响着企业绩效管理的制定,员工情绪以及员工工作态度的考量。本文通过简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影响来阐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告知企业管理者,制定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成长的基础。 关键字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管理者 1 企业文化及其研究 1.1概念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威廉?大内1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 沃特曼?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指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坐标观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迈克尔?茨威尔2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一书中这样写到:“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Edgar.H.Schein3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给定的组织在其应对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体化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发现和发展的,被证明是

企业文化对XX企业发展的影响 [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文化对XX企业发展的影响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前言部分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 企业文化的存在有充足的理由:一是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二是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三是人才竞争的需要,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四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二、主体部分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文化,最初是由各自在不同自然环境下集合的人类群体——部落、民族、国家为了生存与生产的需要而进行沟通、交流所产生的在各自内部共通的意识和信息等逐步发展成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哲学理念等。由于各民族、国家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不同,因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并在交通、信息尚不发达、互相沟通不畅的时代各自发展,从而使那些拥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容量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哲学观念的民族、国家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可见,文化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化也会反作用于社会,阻碍或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体现

浙江A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MBA)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工作单位:xxxxxxxxxxxxxxxxx 开题题目:浙江A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导师姓名:xxxxxxxxxxxx 入学时间:201年月 填表日期:2015年4月20日 (本表一式四份,本人、指导教师、MBA中心、研究生学院各一份)

一、选题依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除国有企业以外,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断完善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浙江A公司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在A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A公司的企业文化,总结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规律,有助于其他非公有制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基于这一考虑,本文结合对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的学习,以A公司为样本,对A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策略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旨在为国内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论文研究思路 (一)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企业文化理论主要来自于美国,大多是转述美国学者成型的理论,有关企业文化的本土化理论研究进展缓慢。国内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企业文化的意义、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性研究。特别是缺少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成果,因此导致了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企业文化研究中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初期,国外学者就对企业文化的内在机制、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和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策略、领导等一系列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文化测评的模型和量化评估标准。20世纪90年代,面对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重点从概念、结构转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上。 3.相关理论 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 沃特曼·彼得斯指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坐标观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迈克尔·茨威尔认为:“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魏杰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仲伟周等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化的企业人格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影像,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运用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办法,在企业内产生一种最为完全的激励和认同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手段的补充和替代,是减少企业内

跨国公司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概要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正发挥日渐突出的作用。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管理者碰到一个共同的难题——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战略管理。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近年来资料显示:跨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60%的贸易、70%的投资和80%的技术专利。现代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或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时,普遍采用的经营战略之一就是跨文化战略。 跨文化研究始于上世界4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学者首先发展起来。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影响是巨大的,于是便开始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管理问题。在此之后,跨文化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球,并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众多成果。对跨文化管理这一概念,许多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将跨文化管理概括为: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理解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而跨文化战略管理,即是在企业跨文化管理过程中,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统筹管理策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本文所做的文献综述主要从跨国公司跨文化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成果入手,针对这些年国内外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对企业现状管理有实际价值的跨文化战略管理,而不仅仅局限于跨文化企业管理的理论成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近几年开始参与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将自己的论文确立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路径探索”。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讨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