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9509879.html,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应用

作者:达哇措

来源:《商情》2020年第20期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插图与文本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开发插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部编教材特点,合理运用插图展开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有效应用

一、以图增趣,感知文本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部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多彩,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插图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帮助学生感知文本,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趣味导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插图有效导入新课,通过对插图的观察、解读、预测,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例如《难忘的泼水节》记叙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总理今天打扮得怎样?脸上的神情怎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周恩来总理的距离,还唤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二)指导朗读。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插图,揣摩邓爷爷的动作、神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字词“83岁高龄”、“格外引人注目”、“兴致勃勃”、“精心”、“茁壮”、“小心”、“仔細”,体会邓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而读出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三)理清脉络。插图是文字的补充,有些课文配有多幅插图,一组图连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可以借助插图,理清课文脉络。例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鱼、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并配有六幅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六幅插图连起来看,了解故事大意,再细细观察,发现故事发展变化,随文的插图降低了理解课文的难度。

二、以图入境,深入文本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书面语言传递的知识是抽象的。由此,教师需要借助插图,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接受、理解。(一)深入情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创设情境的方法,而课文插图是渲染教学情境最为直接的资源,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例如一年级上册儿歌《比尾巴》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教学时,结合六幅动物插图,加以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平时我们会比谁长得高,比谁跑得快。可是今天森林里在开展一场特殊的比赛,比什么呢?告诉你们吧,那就是——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