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能源:甲烷水合物》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 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测试(含答案)

最新 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测试(含答案)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测试(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你对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

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1)温度不能太高。

(2)压力要足够大。

(3)要有甲烷气源。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为什么开采困难?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露、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氢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

A 高温高压B 低温高压C 低温低压(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可燃冰不是冰B 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C 在1atm和2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答案】B 能量高,燃烧值大 CH4+2O2点燃CO2+2H2O AB【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低温高压;故填:B;(2)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故填:能量高,燃烧值大;(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点燃CO2+2H2O;(4)A.可燃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冰的成分是水,可燃冰不是冰,说法正确;B.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因此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1atm和2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说法错误。

语言文字运用2024各地月考题汇编2-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

语言文字运用2024各地月考题汇编2-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

【2024高考二轮复习考点精准突破提升训练】提升训练十 2024各地月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训练(二)第一组(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3分)(湖南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这是一种富含战略性金属的新矿物,富含的元素铌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

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钡、铌、钛、铁、氯的硅酸盐矿物,发现于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矿床,铌包头矿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形状为柱状或板状,颗粒大小约为20-80微米。

2012年,A勘查人员取回的几块样品,发现了一个富含铌的矿物,其化学成分与原来矿区内发现过的包头矿不同,由此开展了进一步研究。

据工程师介绍,这种矿物的铌含量很高,有望用于提取铌元素。

铌除了在核工业系统有相当重要的用处,还可以用来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

据了解,发现铌包头矿的白云鄂博矿床,① ,迄令已发现170余种矿物,铌包头矿是在该矿床发现的第17个新矿物。

截至日前,中核地质科技的科研人员共发现了11种新矿物。

想要发现一种新矿物,一共需要四步:第一步是化学成分分析。

借助电子探针设备,将高能聚焦的电子束打到样品表面,测出各种元素的含量,并确定化学式。

从而实现样品化学成分的精准检测。

对于新矿物的研究,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

②。

想要确定其是否为新矿物,还需要对矿物晶体结构进行奢析,这就要进入第二步-样品制作。

B采用聚焦离子束,切出大约一个20微米X10微米X7微米的矿物颗粒,因为要进行晶结构解析,必须保证它的成分是纯的。

第三步、采集晶体结构信息。

将颗粒放在仪器的样品座上,当光(X射线)从晶体里面穿过、被接收器接收的时候,就带晶体的结构信息了。

最后解出来铌包头矿的结构是一个四方晶系的晶体,这是原子之间彼此的排列方式。

得到新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即完成了对新矿物的基本信息收集。

接下来;科研人员要进行光谱分析和物理特征检测,以完善新矿物的相关资料,最终将材料汇总,提出新矿物申请,通过审查后就能得到国际批准。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限时小卷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限时小卷
说明文阅读 限时小卷
限时小卷
一 (2024·吉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虽好,却有一大坏处——它是一种温室
气体。如果它在地球大气层中含量过高的话,会让地球平 均气温剧烈上升,我们现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 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水经注》:百川千流念家国
①许多古籍都对河流有大量的记载,《诗经》《山海
经》《尚书》《说文解字》……代不乏书。大概在东汉
、三国时期,出现了一部《水经》,1万多字,记载了137条水
道的发源、流程、归宿,作者已不可考。
-13-
限时小卷
②北魏时期,有位官员郦道元觉得这书写得太粗,又缺 乏触类旁通的信息,于是搜集相关资料,重新编排与注释, 涉及大小河流、各种水体多达3000多条,成书40卷,共计30 多万字,构筑了一个完整的中古地理系统。清代学者沈德 潜认为,在我国古代记载河流水道的著述中,《水经注》可 谓“不可无一,不容有二”。
7.文中第④段与第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4分)[分析 说明顺序] 不能。第⑤段承接第④段“《水经注》对研究地理的历史 变迁,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的内容,引出本段的说明内容 ——《水经注》保存了许多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不能 调换顺序。(共4分。观点1分,理由3分)
-21-
限时小卷
8.
下面是王华和李明关于《水经注》的对话,
以瀑布为例,《水经注》里用过的指代词汇有“悬流”“悬水”“悬涛”“悬泉
”“悬波”“飞清”等。如此变化不穷,清初学者胡渭在谈及读《水经注》的
感受时说:“至今读之,勃勃有生气。”
-17-
限时小卷
⑦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郦道元一生在北魏做官,从未到 过南方,但基本上按照大一统的汉王朝的疆域来撰写《水 经注》。当时南北对峙,战争频仍,但在《水经注》中,郦 道元细腻地描写南朝的江山风物,反映出他希望祖国统一 的心声。因此,在这部地理著作中,浸透着浓浓的爱国主义 情怀,足以称为不朽。

1.部编版2021年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一)(word版有答案)

1.部编版2021年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一)(word版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一)可燃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A.列数字、分类别B.作比较、打比方C.作比较、下定义D.列数字、作比较3.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山东日照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东日照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东日照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10年后,我们能烧“冰”?陈斌沈俭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

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

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

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字)(2分)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气冰”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

它在自然界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问题(9每个子问题得3分分)天然气(主要是甲烷)与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它的外观与冰雪非常相似。

它点燃时可以燃烧,因此被称为“气冰”或“固体气体”。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0到一千五百米大陆架和北极可能存在永久冻土,探明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

“气冰”可视为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可分解释放160吨—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二℃到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二十℃然后分解。

第二个是压力℃时,只需要30大气压力可以形成“空气冰”。

如果在海底,每增加一个水深10大米,压力就增大1大气压。

因此,海水的深度300大米就可达到30大气压。

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越稳定。

三是气源。

海洋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将被细菌分解产生甲烷,或者在地球深处产生天然气,并继续进入地壳。

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可以在介质间隙中与水形成“气冰”;甲烷分子被多个水分子形成的笼状结构接受,形成笼状固态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地层的空隙中。

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分解成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

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

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

“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时报。

作为一种短期温室气体,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得多。

一些学者认为甲烷在全球变暖中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倍—20时报。

科技文阅读训练题

科技文阅读训练题

科技文阅读训练题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一)俄科研人员发现,玉米基因ugt能控制植物生长素酶的合成。

他们将ugt基因植入山杨、白杨和雪松中,获得了转基因的山杨、白杨和雪松。

经多年试验证明,含ugt玉米基因的山杨、白杨和雪松的生长速度已大大增加。

在中国,至少有7个省栽种着100多万株转基因白杨树,这些树有着很强的自卫能力,害虫吃这些树的树叶,等于自杀。

这种白杨树拥有非同寻常的自卫系统,也就是一种生物工程炸弹——苏云金杆菌,简称Bt。

这种细菌的基因转入树木后,树木可产生抗虫毒素。

据中国研究人员报告,除了白杨外,类似的转基因树种还有落叶松以及胡桃树等。

在美国,至少有69个转基因树木野外试验获得批准,试验的树有三种:松树、白杨和胡桃树。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大部分野外试验场的面积不超过2英亩。

按照美国农业部的规定,试验用的这些树必须接受严格监督,绝对不能长到开花、授粉的阶段。

迄今为止,已有一种转基因的树——夏威夷番木瓜树获准开始商业种植。

任何新生事物只要有人支持就会有人反对,有些专家警告说,这种技术也会带来危险。

杰克逊博士忧心忡忡地说:“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并没有做好理解转基因树木的潜在风险的准备,只是巨大的商业压力推动这项研究不断深入。

坦白地说,总结出转基因树木可带来哪些经济利益,这很容易,但要总结出未来人类将付出哪些代价,如果发生意料之外的事,人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纠正错误,则困难得多。

”和其他转基因产品一样,目前我们还缺乏对转基因树木结构和性能的完整认识。

快速生长的树木可能使土壤提前衰竭,转基因树木的花粉可能引起森林种群自然结构的改变,从而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因此,对转基因树木的研究还需要长期观察。

(1)提取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

(3分)答:、、(2)简要概括转基因植物栽种的益处。

(3分)答:参考答案:(1)植物、转基因、风险;(2)①大大加快生长速度;②有着很强的自卫能力,产生抗虫能力;③巨大的经济利益。

科技文阅读训练

科技文阅读训练

科技文阅读训练(一)在海底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未被开发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其总储量可能大大超过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总储量。

这些能源是甲烷的气水混合物。

它是深海细菌因海水高压与海底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的,呈冰晶状。

这种能源深埋在海平面500米至3000米的沉积物中。

科学家目前已挖掘到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样品,但还不清楚海底能源的稳定性如何,至于其分布情况、精准储量,尚难定论。

英国利兹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克莱奈尔研究认为,海底能源的总储量大约是目前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即煤、天然气和石油总储量的两倍。

开发和利用这一能源是诱人的,但是以现有技术还不可能与其进行实质性的对话。

科学家们眼下并没有因为海底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盲目乐观。

当然,这并不影响对开发技术的研究,相反,倒是一种促进。

此外,科学家们充分注意到只进行开发技术的单向研究远远不够,因为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

这些海底能源为气水混合物,一旦开采会引起海底沉积物气压的变化,可能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啸。

此外,甲烷的散逸还会带来温室效应。

解决这些问题也要靠高新技术。

目前,日本、美国和印度已开始海底能源开发的双向研究,但要大规模利用这些能源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1、对第一段中“能源资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能源资源,是由于深海细菌的作用,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生成了储量丰富的非化石能源。

B、能源资源,是蕴藏在海底泥土中,储量巨大尚待开发的冰晶状的甲烷的气水混合物。

C、能源资源,是深海细菌与高压低温的共同作用,数千年前形成的丰富的气水混合能源。

D、能源资源,是距海平面500米-3000米的海底冰晶状能源,即甲烷气水混合的沉积物。

2、对第二段中画横线的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弄清楚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储量、稳定性及分布情况。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样品研究,还没有解决海底能源的实质问题。

C、科学家们认为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开采和利用蕴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的非化石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特的能源:甲烷水合物》阅读答案
奇特的能源:甲烷水合物
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能源中有煤、石油、天然气、电和太阳能等。

前面三种能源都直接来自地下,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人类对能源需求种类的急剧增加,这三种能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人们就要从多种渠道发现或研究新的能源。

在地下或许还蕴藏着一种新型奇特的能源,其储量比全球已探明的煤、石油、天然气的总量的三倍还要多。

这种新能源就是甲烷水合物。

甲烷水合物本身就是一种天然气,它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以水的形式出现,而且十分稳定。

但是一旦它被融化,可以释放出百倍于它体积的可燃气体——甲烷。

上世纪,这种水合物已在实验里研制出来了,但直到本世纪60年代后期,才在前苏联的永冰区第一次发现这种天然的水合物。

当时前苏联科学家曾经预言过,在海洋底下只要具备相似条件,也可能蕴藏着大量天然的水合物冰。

各国科学家纷纷寻找着,已经获得的大量资料已证实了前苏联科学家预见的正确性。

不久前,在危地马拉沿岸海下817英尺处发现了这种水合物冰。

目前正在对取回的采样进行
研究。

前苏联科学家估计,在90%的海域和25%的陆地底下存在着这种水合物的冰带,不过某些科学家持否定意见。

前苏联科学家们还推断’,这些禁锢在水合物中的甲烷也许是从地球赤热的内部逸出形成的,也许是由海洋深处的微生物沉积而形成的。

至于陆地底下的水合物冰,完全是由沧海变迁而成的。

如何开采利用这种新能源,有许多难题要解决。

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融化它,因为它深深地埋藏在海洋底下或陆地底下。

也许可以用热水或水蒸汽通下去将它融化,但这就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可能得不偿失。

另一种办法就是采取开地缝的措施,使地下的压力减少,让气体重新逸出,被人类利用。

曾经在著名的斯克里普斯钻井队工作过的地质学家赫斯认为,安全开采这种能源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能的,但只有在石油价格猛涨后才有可能提供开采的资金。

确实就目前而言,石油和天然气还暂时不短缺,但水合物冰的丰富储量和作为未来的能源潜力足以引起科学界的轰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可以利用这种新型奇特的新能源。

11.第1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12.揣摩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的字指代内容:
①可以释放出百倍于它体积的可燃气体
②如何开采利用这种新能源
13.“不过某些科学家持否定态度”,他们否定什么?
14、文章认为,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气,它有和两种形态。

15.前苏联科学家认为,陆地底下的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可能
是而形成的。

16.“只有在石油价格猛涨后才有可能提供开采的资金”的意思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