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一、全身情况
应注意发育、营养、体重等
男性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0,女性标准 体重(kg) =身高(cm)-105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 体重(kg) /身高(m2) 。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 约22kg/m2,女性约20kg/ m2。BMI 25~29kg/m2为超重。BMI大于或等于30kg/m2 即为肥胖,肥胖对生理有明显影响
2、 判断病人脊髓功能有无障碍
八、胃肠道
严格执行情况麻醉前的禁食、禁水 目的:为了保证呼吸道不受误吸或窒息的威胁 急症手术病人:应注意有无“饱胃”或胃肠胀
满 胃肠道疾病病人:营养不良和(或)水,电解
质,酸碱失调
成人择期性手术病人应在麻醉前12小时内禁 食,4小时内禁饮
如未餐进食为脂肪含量很低的食物,亦至少 应禁食8小时,禁饮2小时
5、心肌梗死
不宜硬性规定心肌梗死发生时间<6个月,主要应评价病 人目前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情况
限期手术,如果心肌梗死的范围较小,心功能未受 明显影响,或经溶栓治疗后目前心功能较好,虽未 达到一般认为需间隔的时问,应亦可考虑手术
急症手术,如病人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有发作, 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麻醉的风险增大
四、肝
手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往往较麻醉更为 显著,其中尤以影响肝血流或(和)腹腔脏 器血管阻力的因素为甚
1. 一般情况下,肝功能轻度异常,尚不致使麻醉和 手术成为禁忌
2. 重度肝功能不全者不宜行任何择期手术 3. 肝病急性期除急症外禁忌手术,此类病人的急诊
手术极易在术中、术后出现凝血机制障碍等严重 并发症,预后不佳
ASA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 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 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幻灯片

❖药理作用
• 使儿茶酚胺类药物代谢减慢
• 伍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或间接作用的拟交感 药时加压反响可增强多倍,甚至出现高血 压危象
• • 对肝内药酶系也有抑制作用,伍用相应药
物时都可增强毒性反响
• 服用MOAI者,必须于术前2~3 周即行停药
• 急症手术只宜于部位麻醉下进展。 用药要很慎重
三环类抗抑郁药:
嗜铬细胞瘤
• 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 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容量等
• 病程长或久未确诊者可有儿茶酚脓性心肌炎、 营养代谢失调等
• 麻醉前应对肿物的功能、病情严重程度、手 术难度作出估计,并特别注意术前准备的情 况。除全身情况的改善外,术前准备的重点 应放在控制高血压和改善血容量。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麻醉前可酌情适当调整剂量
❖应注意其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
❖选用对循环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或 剂量
❖加强麻醉管理
❖并应注意在β-受体阻滞药的作用下 机体对失血、麻醉过浅等情况不会 出现心率增快的反响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是 儿茶酚胺、5-羟色胺和其他单胺物质 〔如酪胺〕的主要灭活酶的抑制药, 如帕吉林〔优降宁〕、异唑肼〔闷可 乐〕、异丙异烟肼、苯乙肼。
• 服用者在吸入全麻时可引起惊厥或心律失常。 其引起惊厥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依赖GABA 的氯化物离子载体致惊厥阈值降低,吸入安 氟醚最易出现惊厥
•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尤易见于使用氟烷 和〔或〕泮库溴胺等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 时
• 间接作用的拟交感药如麻黄碱也可引起血压 剧升
• 有抑制肝内药酶系的作用
• 胃肠道疾病病人易有营养不良和 〔或〕水、电解质、酸碱失调,应 了解治疗和纠正的情况如何,判断 需否进一步处理
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J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应由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全身情况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ASA风险评估),重点评价患者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对临床诊断、拟实施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风险、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3、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4、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5、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
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以确保麻醉安全。
6、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
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7、麻醉诊疗病人(包括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
麻醉术前评估流程

麻醉术前评估流程麻醉术前评估是在患者接受手术前进行的一项重要程序,旨在评估患者的麻醉相关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麻醉术前评估流程的详细步骤:1. 患者信息收集: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药物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2.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测量。
检查患者的头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身体状况。
3. 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律情况。
心电图可以帮助麻醉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心律不齐等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4.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理指标,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5. 麻醉评估工具使用:根据麻醉科的标准,使用麻醉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ASA分级系统、麻醉风险评估、氧合指数评估等。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麻醉医生确定患者的麻醉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6. 专科评估: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专科的评估。
例如,对于心脏病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科的评估;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呼吸科的评估。
这些专科评估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意见,确保麻醉方案的安全性。
7. 麻醉知情同意:在评估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向患者解释麻醉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麻醉医生应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8. 麻醉方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麻醉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方案应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麻醉药物选择、监测方法等因素。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意外情况。
9. 麻醉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麻醉医生需要对麻醉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风险评估

8。
表1-5肺功能检查结果与预计术后肺功能不全的危险指标
肺功能检查项目正常值高度危险值
肺活量(VC) 2.44~3.47L<1.0L
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 2.83L<0.5L
最大呼气流率(MEFR) 336~288L/min<100L/min
最大通气量(MVV) 82.5~104L/min<50L/min
ASA Ⅲ级:指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受损在代偿范围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能完成,―对施行麻醉和手术仍有顾虑;
ASA Ⅳ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威胁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
ASAⅤ级:指病人病情已达濒死阶段,不论手术与否难以存活24小时—手术麻醉冒更大风险;
ASAⅥ级:已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用于捐献。
分级标准
Ⅰ体力活动不受限,无症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
Ⅱ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休息后感舒适
Ⅲ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休息后尚感舒适
Ⅳ休息时也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任何体力活动增加不适感
有创或无创的心功能检查可提供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等一些客观的指标。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检查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如表1-4所述。
xx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风险评估

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前评估的内容】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4. 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评估麻醉风险根据麻醉前病人病情和体格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Anesthesiologists,ASA)将病人分为六级:ASAⅠ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体格健壮,—能耐受麻醉和手术;ASAⅡ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虽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完全,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ASA Ⅲ级:指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受损在代偿范围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能完成,―对施行麻醉和手术仍有顾虑;ASA Ⅳ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威胁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ASAⅤ级:指病人病情已达濒死阶段,不论手术与否难以存活24小时—手术麻醉冒更大风险;ASAⅥ级:已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用于捐献。
麻醉手术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麻醉手术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麻醉前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会将病人分为六级:
1、一级,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围手术期死亡率是0.06%到0.08%。
2、二级,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27%到0.40%。
3、三级,并存病情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活动,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8%到4.30%。
4、四级,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力,经常面临生命危险,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80%到23.0%。
5、五级,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9.40%到50.7%。
6、六级确认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术。
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

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本医院订立了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形和手术风险,为临床医师供应科学依据,以支持他们在麻醉前订立个性化的麻醉计划。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的全部手术患者。
第二章评估范围和对象2.1 评估范围麻醉前风险评估涵盖了以下方面:1.患者的身体情形评估:包含基本生命体征、病史、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2.手术风险评估:包含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多而杂性等。
3.麻醉药物风险评估:包含麻醉药物的类型、剂量、药物代谢情况等。
2.2 评估对象本制度的评估对象为全部需要接受手术和麻醉的患者,无论其年龄、性别及病种。
第三章评估过程3.1 评估责任人医院确定特地的麻醉前风险评估小组,由麻醉科医生、手术科医生和护士构成。
他们将负责进行麻醉前风险评估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供应相应的建议和引导。
3.2 评估内容和方法麻醉前风险评估应包含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包含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的测量和记录。
2.患者病史和既往病史:包含过敏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
3.患者家族病史:包含家族中是否有仿佛疾病的人以及其疾病的发生情况。
4.手术风险评估:依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多而杂性等因素,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5.麻醉药物风险评估:依据麻醉药物的类型、剂量等因素,对麻醉药物风险进行评估。
6.其他辅佑襄助检查:如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辅佑襄助检查结果。
评估方法包含但不限于:1.与患者面谈:通过与患者直接沟通,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
2.查阅病历和体检资料:对患者的病历和体检资料进行认真查阅和分析。
3.试验室检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必需的试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
4.辅佑襄助检查:依据临床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光片等辅佑襄助检查。
3.3 评估结果和风险分级基于以上评估内容和方法,评估小组将依据评估结果将患者的风险进行分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