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世界上一些占领导地位的城市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悉尼等都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下面将这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对如何适应人口的变化、加速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做出归纳总结。

它们规划过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国大城市规划学习的,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这些方法和经验对我國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五大城市现状伦敦人口现在是740多万,预计在2016年达到810万,国际移民不仅使得伦敦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而且也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家庭结构等变化也非常大。

纽约的人口在2000年3月大约是它历史上的最高记录800万,比1990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9.4%。

纽约的人种结构差异和种族差异对比整个美国的平均水平还大些,如人种结构混血人占27%、黑种人占25%,非混血的白种人仅占35%,这个指标低于整个美国平均水平69%,虽然亚洲人和其它非混血人现在所占的比例小但因为移民原因而增长很快。

东京的人口预计在2010年(大约1226万)和2015年(大约1220万)达到顶峰之后会逐步下降,然而预计在2010年以后家庭数因为家庭变小而将会持平;到2015年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将陡增到283万,这个数目将是 1995年的2倍,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新加坡自从独立来人口增加了一半,2000年人口总数达到400万,然而非正式定居的居民人数增长最快,从 1990年的31.1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75.4万人。

悉尼的人口总数预计在2011年至2016年某个时间会增长到450万,比1998年增长 12.5%,同时平均每户大小也从1971年的3.1人降至1996年的2.7人,另外城市的中心城区的衰退仍然是悉尼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而郊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增长,在1996年占到45%。

伦敦经济增长较快,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和其它一些如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三分之一,并且生产出40%的伦敦财富,这种高速增长趋势既使得伦敦中心区的办公闲置率几乎减半,同样也因为房租价格的上升导致商业成本的上升;零售业是伦敦的第二大部门,然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地区商业中心、超市和零售仓库的发展是大量依靠城市的大规模交通发展起来的,导致了城市污染达到不可接受的地步,而且一些伦敦普通被市民排除在这些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设施便利之外;旅游业也是伦敦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英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和许多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伦敦有英国最集中的旅馆,但70%的旅馆床位都集中在伦敦的三个中心区,使中心区超负荷发展。

国外规划案例

国外规划案例

国外规划案例
在国外,许多城市都有着令人艳羡的城市规划案例,这些规划不仅将城市建设
得宜居舒适,还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其中,悉尼港区规划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悉尼港区规划案例是澳大利亚悉尼市的城市规划项目,该项目旨在将悉尼港区
打造成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中心。

在这个规划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悉尼港区规划案例充分考虑了城市的交通规划。

在规划中,他们建设了
便捷的地铁系统和交通枢纽,使得市民可以方便快捷地出行。

同时,他们还规划了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市民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

这种综合考虑交通的规划方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悉尼港区规划案例还注重了城市的绿化和环境保护。

在规划中,他们保
留了大量的绿地和公园,使得城市中有了许多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他们还规划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种注重环境保护的规划理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悉尼港区规划案例还注重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保护。

在规划中,他们保
留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使得城市有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同时,他们还规划了许多文化设施和艺术中心,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这种注重文化保护的规划方式,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悉尼港区规划案例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城市规划范例。

他们充分考虑
了交通、环保、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在城市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希望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提供更多的启示。

国外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推荐

国外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推荐

国外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推荐今天聊聊城市规划,大家都知道如今建筑专业的崛起,从而城市规划也成为不少艺术生的青睐。

那么,国外有哪些城市规划院校呢?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详情,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外城市规划院专业院校推荐1.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申请难度:4.1;优势专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院校地址:英格兰剑桥郡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坐落于英国剑桥,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剑桥大学是多个学术联盟的成员之一,亦为英国“金三角名校”及剑桥大学医疗伙伴联盟的一部分,并与产业聚集地硅沼的发展息息相关。

学校共设八间文艺及科学博物馆,并有馆藏逾1500万册的图书馆系统及全球最古老的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7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2018年THE世界大学排名,剑桥大学排名世界第2。

从中世纪到现在的杰出建筑物当中,剑桥这座城市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建筑专业的地方。

在英国,教育水准和调研方法都是最出色的,在剑桥大学,建筑师和建筑领域中的学者都会为同学们进行授课。

建筑专业是强调了文化与科学技术融合的一门学科。

教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就是在Studio中的设计实践(从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到细节),同时辅以关于人文科学的讲座。

2.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申请难度:4.5;优势专业:建筑设计、纯艺术;院校地址:英国伦敦高尔街伦敦大学学院拥有国家医学研究中心(NIMR),欧洲顶尖的太空探索实验室(MSSL),以及世界著名的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GCNU)等诸多领先科研机构。

其主校区邻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国王十字车站和摄政公园,坐落于伦敦市中心。

该校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名,英国第3名;2017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世界第16名,英国第3名;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15名,英国第4名;在由英国官方2014年大学科研水平排名(REF)中,伦敦大学学院位列全英第2名,仅次于牛津大学。

国内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

国内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
城市规划必须有三个月时间的公众参与阶段,通过磋商、质询、 听证等环节,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据以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规划一旦确定,又以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使公众遵守并监督 实施
1.4 法国的城市规划
1.4.1 法国的规划行政体系
法国自1919年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立法以来到1983年实行权 力下放之前,一直是中央集中编制、执行城市规划法。大到城市 与区域规划,小到发布建筑许可的决定,都受到中央行政当局的 直接控制。
1.2.3 英国的规划运作体系
实行两级规划体系
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 战略性规划,主要内容是制定所在区域 的发展框架和政策目标。由郡政府的规划部门编制,需报规划环境部 审批 。
地方规划 (LocalPlan)以结构规划为指导,对本地区作出更明确、更 详细的发展蓝图,由区政府的规划部门编制。
(2)长期战略开发规划和土地利用分区规划 国家规划、行政区规划、城市地区范围内的长期战略开发规划,市镇 级土地利用分区规划
与其行政体系相适应 开发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建筑而不是土地使用。
1.5 香港地区
1.5.1 规划行政体系
特区行政长官:下令拟订法定图则和行政长官会同行政局核准图则; 规划及土地发展委员会 :拟订香港长远发展战略,审议大型发展计划, 制定规划标准和审批政府内部的规划图则(详细蓝图和实施性的规划, 非法定图则) 。 城市规划委员会:拟订图则草案和考虑相关的申述及对规划申请作出 决定。 上诉委员会:处理有关规划申请所作决定提出的上诉; 规划署: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监察及检讨市区和 郊区的规划政策,以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计划,同时也制定全港、次区 域和地区三个层次的规划,并且为市民、政府其它部门及咨询机构提 供有关城市规划的意见。

国外规划体系

国外规划体系

1、英国的规划体系1、1英国的规划行政体系英国的规划体系主要由国家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地方规划四级组成,具体由中央和城市两级政府编制。

区域性规划机构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不直接负责规划的编制工作,而主要作为编制区域规划的组织者。

1、2英国的规划法规体系1987 年的《(土地)利用分类令》、1988年的《总开发令》、1990 年的《城乡规划法》和1990年的《登记建筑物法》等。

除规划法特别准予以外,包括规划许可在内的一切土地开发都要获准规划同意,“开发”即成为规划法和开发管制的重心。

3、英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特点英国土地规划城乡土地利用的一体化,规划主要目的是控制和管理土地开发,保护自然环境。

不同层次的规划详略程度各有不同。

高层次规划较为简略,比如中央规划和大的区域规划主要提供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基层规划内容非常详细,作为实施性规划,更加强调管理操作的便捷性。

英国的城市规划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框架编制,下一层次规划主要是由大城市中心区规划、小城镇规划和郊区发展区规划组成的较小区域的规划。

4、英国的规划管理制度英国的规划编制由政府部门负责,其规划程序是:首先编制规划草案,然后公开征求意见,专业小组或监察员根据公众意见向政府提交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修改规划并再次征求意见,再次根据各方意见进行规划修改后,提交政府批准规划并付诸实施。

在规划实施和管理制度上,英国建立了完善的规划许可证制度。

政府批准实施的规划具有权威性,未经规划许可,不准一切形式的土地开发利用。

4.1.2 德国的规划体系1、德国的规划行政体系根据行政级别或空间大小的不同,德国空间规划体系一般划分为联邦、州、地区和市(县)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一个综合性战略性规划与之对应,下层规划必须遵循上层规划的指导。

各级规划均有明确的分工,其任务重点各不相同。

德国类似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建筑法制定的,与城市规划十分,但外延较小。

德国的规划体系中只有发展规划,而没有独立的宏观层面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联邦区域规划纲要和州市发展规划也都是国土概念规划。

第二讲 国内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

第二讲 国内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

第二讲国内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和综合的规划、设计、管理和调控的过程。

城市规划涉及到城市布局、用地、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是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这篇文章将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国内城市规划体系历史演变在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都城规划。

在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开始走上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19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与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紧密结合,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新城建设。

特点和优势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国家层面的规划统筹性强。

中国的城市规划由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两个层面组成,在国家层面,有国家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协调城市发展与国家发展的一致性。

•城市设计和规划有专业性。

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土地利用规划师等各种专业人才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们为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规划设计方案。

•参与度高。

在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吸纳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需求,增强了规划的透明度和可行性。

国外城市规划体系历史演变国外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

西方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主要受到城市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影响,近年来,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城市创新等概念的出现,使得城市规划在国外的应用得到了更多关注。

特点和优势国外城市规划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市民参与,强调公共利益。

在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师和政府官员会与市民、社区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听取他们对城市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强调城市规划的公共性和透明度。

•强调可持续发展。

国外规划案例

国外规划案例

国外规划案例在国外,城市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城市规划方案。

以下将介绍几个国外的规划案例,以期为国内的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首先,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城市规划备受瞩目。

墨尔本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其城市规划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墨尔本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保和社会公益,大力发展城市绿地和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这种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较小的城市国家,但其城市规划却充分考虑了城市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注重发展立体交通系统和高效城市管理,使得城市交通畅通无阻,城市管理有序高效。

此外,新加坡还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发展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美国纽约市的城市规划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纽约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其城市规划注重发展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不同群体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选择。

纽约的城市规划还注重发展创新科技和智能城市系统,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最后,日本东京的城市规划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东京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其城市规划注重发展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和紧凑的城市布局,使得城市的交通和生活设施紧密相连,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环境。

东京的城市规划还注重发展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使得城市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国外的城市规划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探索和实践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城市规划方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好文章(国外规划)当代美国规划研究与芝加哥经济转型Contemporary Planning Research in the US and the Transition of Chicago作者:张庭伟摘要:本文以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城市规划系五位教授的研究为例,介绍了当代美国城市规划研究的基本状况,同时特别介绍了芝加哥市从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业经济转型的经验。

Abstract:Based on publications of planning professors in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UIC), the paper outlines contemporary planning research in the US, including planning theor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Chicago’s experience in economic transition from manufacturing to service industry.关键词:规划研究;经济转型;芝加哥;美国Keywords:Planning Research; Economic Transition; Chicago; US作者:张庭伟,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主席,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城市规划教授。

[email]tzhang@[/email]1 前言著名的英国杂志《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在2006年3月18日出版的一期上,将《一个成功的故事:介绍芝加哥》作为封面,其实芝加哥已经不是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

美国市长协会就曾经在2002年把芝加哥选为全美城市发展和管理的模范。

美国老工业基地芝加哥在经济转型中的做法,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其他工业城市确实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

芝加哥的经济转型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中国也引起了关注。

武汉,这个曾经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方芝加哥”的中部大城市,尤其对芝加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武汉市的主要决策者和规划师曾经到芝加哥进行过短期考察,不仅于此,从2005年起武汉市规划设计院连续派出业务骨干到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UIC)城市规划系长期进修。

在本期发表的主题“芝加哥经济转型与规划研究”中的文章,就是2005年在芝加哥进修一年的4名规划师的工作成果。

在“ 芝加哥经济转型与规划研究”主题中的文章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关于芝加哥的文章,总结了芝加哥经济转型和空间重组的经验和教训,由武汉的规划师们所撰写或编译。

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规划师对美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近距离观察和思考,对我们分析、理解中美规划交流具有意义;另一组是由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城市规划系的教授们所写、以武汉规划师为主(并得到中国留学生的帮助)所翻译的文章。

这些文章由教授们自己在已发表于美、英刊物的文章中选择,选择的前提是“可能对中国规划师在规划理论、规划方法、规划实践方面有所参考”。

这个主题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基于三个想法。

第一,想通过介绍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教授们的文章,大致反映出当代美国规划研究的内容。

由于城市发展的阶段不同,它们和当代中国规划界以物质建设为主的内容有所不同。

但是这种不同不应该视为存在着高下之分,它们仅仅是规划对不同的社会、对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应对办法的不同。

第二,这些文章大体上也围绕着芝加哥的城市问题而展开,所以同样可以作为介绍芝加哥规划的一部分。

最后,作为“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这个以美国大学为基地、包括各国规划师在内的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我也希望通过这个介绍为中美两国规划界的交流尽一分微力。

2 当代美国规划研究的一些内容“芝加哥经济转型与规划研究”主题收录了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规划教授们的五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可以反映出当代美国规划研究的一些内容,包括规划理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市形态规划和交通规划(但缺乏社会规划、国际规划方面的文章,是为不足)。

2.1 规划理论Hoch教授(现任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专业评审委员会主席)发表在《规划教育和研究》杂志(Journal of PlanningEducation and Research)上的文章“阿马蒂亚·森的实效性观念的运用——规划对发展、自由和赋权的探讨”(见第6页),是关于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的讨论。

由于在经济学方面、尤其是在福利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方面的贡献,阿马蒂亚·森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森的主要论点是:人的进步,包括了每个人经济发展的机会、政治自由,以及拥有的社会权力(获得社会提供的教育和健康保障的权力),是检验一个社会发展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森反对新自由主义。

这位经济学家特别指出,不同意将“人”简单定义为“经济人”,“并仅仅以各种经济活动来解释人的一切行为活动”。

相反,他提出“相关行为活动”的概念,包括人际关系、风俗、法律、传统和信仰,以及“所有使人们感知到生存价值的事物”。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森当然关注市场。

但是他更偏重于关注市场的缺陷以及弥补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地要求一切以市场为导向。

在解决贫困问题上,森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体制,即从政治民主、经济机会、社会的透明性和建立保障体系等各方面着手,而不是仅仅采用救济等治标的方法。

他把这些措施概括为“向弱势阶层赋权”。

Hoch的研究将森的发展理论应用于评价芝加哥低收入者的住宅规划。

他讨论了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芝加哥住房管理局(CHA)的ABLA街区规划项目,这是为城市内衰退街区穷人提供的低租住宅。

第二个案例是单居室(SRO)旧公寓改建项目(LSRO),这是将旧式的单房间旅馆建筑改建成为无家可归者提供的单居室公寓。

Hoch认为,根据森的理论,为穷人提供的住宅项目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赋权:(1)政治赋权,主要是建立保护弱势阶层的法律机制,以及由法律保障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2)经济赋权,在经济上使弱势阶层也能在市场中有一定的发言权,例如通过就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将开发商的部分利润重新分配给穷人从事经济活动等。

但是芝加哥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3)市民赋权,包括公众参与和决策的透明度等。

简言之,Hoch认为,帮助弱势者的“以人为本”的措施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

Hoch的这篇文章提供了经济、哲学学科研究和规划理论结合、并在规划实践中应用的实例。

2.2 经济发展规划Weber, Bhatta 和Merriman 的研究“税收增额融资制度(TIF)是否能提高城市产业和物业价值?”(见第14页)是一篇专业技术性很强的文章。

其背景是:美国政府自1990年代开始,在几个大城市中建立税收增额融资制度地区(TIF)。

所谓税收增额融资制度,是政府在衰退地区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引导私人投资进入。

当该地区开发成功、房地产价值提高后,以税收增加的方式回收所投入的公共资金。

由于土地使用不同,TIF的作用也相异。

这个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位于TIF区的工业用地是否会影响其市场价格。

研究认为:至少在芝加哥,对于那些位于工业类TIF区内的物业而言,税收增额融资制度不能提高它们的价值。

与之相反,在混合用途类TIF区内,房地产价格不低于非TIF区的价格,甚至更高。

可见,土地使用的不同对同样的经济政策(例如TIF)有重要影响。

研究使用了严格的定量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和美国“标准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是一样的,所以中国规划师读起来可能有一些陌生。

介绍这个研究,不但为了讨论税收增额融资制度这个美国当前经济规划的重要理念,而且也是为了在方法论上介绍定量分析方法,它和“一个美国华裔城市社区的休闲喜好和开放空间需求”一文的定性分析方法可以互为补充。

2.3 环境保护规划Jaffe的“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中国能从芝加哥区域调水中学到什么?”(见第26页)是专门为本主题撰写的文章。

Jaffe本人是美国五大湖水资源委员会副主席,他的文章以美国中西部地区在密歇根湖水资源分配中的冲突和协调为例,讨论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规划中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市场经济下水资源分配问题的概况;第二,水资源分配的方法: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以及社区的协调作用,突出规划在其中不可取代的功能;第三,Jaffe基于几次在中国参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经验,对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提出建议。

第四,他也指出了资源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和规划方面的考量。

Jaffe的文章也许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分析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同时,对于研究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中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也具有间接参考价值。

2.4 城市形态(公共空间)规划我和Gobster合作发表在《建筑和规划研究》杂志(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Research)中的“一个美国华裔城市社区的休闲喜好和开放空间需求”一文(见第29页),研究了芝加哥唐人街(Chinatown)这一相对独立和均质的华裔社区的休闲喜好及其对开放空间的需求。

其背景是:芝加哥唐人街社区曾经在1960年代由于建造高速公路而失去了自己的公园,芝加哥市政府在1998年决定重新建造一个公园作为补偿。

如何设计这个主要面向华人的新公园?这个研究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焦点小组(focus group)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美国华裔居民户外休闲活动的模式和喜好。

研究发现,虽然华裔社区居民的一些流行活动与主流的英裔美国人相似,然而这些活动在含义和意义上与中国文化有着更加明晰而独特的联系。

调查也发现,因年龄、到达美国年代长短和其他因素的不同,居民的活动喜好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个研究的理论贡献是检验了不同民族在公共空间使用上“边缘特性”理论和“民族特性”理论的差异。

美国城市正经历着居民越来越多元化的过程,城市居民的多元化向规划、设计、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挑战。

如何为不同民族的居民提供让他们满意的公共空间成为规划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

这个研究对于“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即少数群体采用优势群体文化特征的过程,以及“文化同化”(assimilation),即少数群体加入优势群体社会,互动并参与到优势群体活动中的相关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在规划中必须特别注意民族特性,不能因为居民活动行为表面上的相似性而忽略了其民族文化的深层特性。

介绍这个研究,一方面是提供一些公共空间规划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则介绍美国规划界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面对面的访谈和焦点小组(focus group)调查以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