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大学教学路走廊设计方案

大学教学路走廊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内的教学区域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生活品质,我们提出以下大学教学路走廊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 功能性:满足师生通行、休息、交流等功能需求。

2. 美观性:体现校园文化特色,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3. 环保性:采用环保材料,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4. 经济性:合理规划,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三、设计方案1. 走廊布局(1)走廊宽度:考虑到师生通行、休息、交流等需求,建议走廊宽度为4-6米。

(2)走廊长度:根据教学区域分布,设计多个出入口,确保走廊长度适中,便于师生通行。

(3)走廊走向:尽量保持直线,减少拐角,提高通行效率。

2. 走廊结构(1)地面:采用耐磨、防滑、环保的地砖材料,颜色搭配简洁大方。

(2)墙面:采用环保涂料,颜色与地面相协调,可适当点缀校园文化元素。

(3)顶面:采用吊顶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可隐藏电线、管道等设施。

3. 走廊设施(1)照明:采用节能LED灯具,保证走廊明亮,降低能耗。

(2)座椅:设置舒适的座椅,方便师生休息、交流。

(3)饮水机:在走廊内设置饮水机,方便师生饮用。

(4)垃圾桶:设置分类垃圾桶,提高校园环境卫生。

4. 装饰设计(1)壁画:在走廊内绘制壁画,展示校园历史、文化、科技等元素。

(2)植物:在走廊两侧种植绿植,增加空气湿度,美化环境。

(3)宣传栏:设置宣传栏,发布校园新闻、活动信息等。

四、实施计划1. 项目立项:向学校申请项目立项,明确项目预算和实施时间。

2. 设计招标: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需求。

3. 施工准备:办理相关手续,确定施工队伍,准备施工材料。

4. 施工实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 竣工验收:项目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设计方案的实施,大学教学路走廊将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美观舒适的校园公共空间,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生活和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优化大学道路建设方案

优化大学道路建设方案

优化大学道路建设方案
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要优化大学道路建设方案,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交通组织方面,要根据大学内部的道路交通状况和人流量,合理规划道路布局。

可以采用网格式交通组织,将大学校园划分为多个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内部交通独立运行,并设置合理的交通指示标志和交通管制措施,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其次是道路宽度和车道划分方面,要根据道路使用的需求和交通量情况来确定道路宽度和车道划分。

一般来说,主干道和辅助道应保持适当宽度,以便通行车辆和行人。

同时,要根据道路通行量的高低,合理划分车道数量,确保车流畅通。

再次是道路设施设置方面,要在道路两侧设置行人通行设施和车辆停放设施,以方便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和停放。

行人通行设施可以设置人行道和人行天桥,以增加行人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车辆停放设施可以设置停车场和停车楼,以解决大学中车辆停放难的问题。

最后是道路绿化建设方面,要在道路两侧和中央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性和环保性。

可以种植草坪、花坛和树木等植被,提高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

综上所述,要优化大学道路建设方案,需要考虑交通组织、道路宽度和车道划分、道路设施设置和道路绿化建设等方面。


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大学道路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环境,为大学师生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

大学校园道路研究分析

大学校园道路研究分析

大学校园道路研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张与合并,带来的是学校师生人口和校园内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大学老校园的道路出现问题。

道路是一个校园的脉络和骨架,它引导人们进入校园并了解校园。

该篇文章以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为例,通过分析校园空间布局特征和现存问题,研究校园道路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道路规划;空间布局;校园道路前言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落实、教学方式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高等校园的重新建设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因此,校园道路设计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

在校园道路设计研究中,不仅要对校园交通进行合理的整合,对出入口及其道路进行合理的定位,还要对突出的交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东华大学有两个校区,本文主要是以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的道路为背景进行的研究。

1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分类1.1 空间布局与道路规划(1)大学校园空间布局。

我国古代书院的规划讲究学习的氛围宜与世隔绝,处于山清水秀之地为最佳,书院的形式多以轴线布局和多院落的方式组合而成,用围墙包围,阻隔成安静封闭的环境,追求在自然天性中悟道求真,修身养性[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大学校园规划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同时融合了国外现代大学的设计思想,在设计规划上逐步摆脱封建古典形式的枷锁。

现代大学校园功能分区更加明确。

中心教学区集中布局,多以连廊建筑相连,低层高密度[2]。

(2)空间布局与道路规划。

大学校园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建立在道路的基础上的。

校园道路可分为:环形校园道路、带形校园道路、网格形校园道路和自由形校园道路[1]。

网格形大学校园道路的规划带给人们一种中规中矩的规整感,使得建筑布置,交通流量分布均匀,道路指向清晰。

但网格形道路通直的特点使机动车不易控制车速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带形校园道路设置道路的灵活性较强,基于一条主干道路,其他枝干路可自由的依据校园布局伸展。

环形校园道路的特点是大学校园的核心功能区域与周边各个其他功能区域的距离相差无几且不易走错,可达性强。

朱昌茂-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发展研究

朱昌茂-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发展研究

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及发展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步行交通系统为例[摘要]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是大学校园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步行交通系统为例,分析研究了现代大学校园步行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分析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步行系统设计案例,提出了大学校园步行系统规划的建议。

步行是大学校园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杨·盖尔(Jan Gehl)在《交往与空间》中将“步行”定义为:“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

[1]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原有的校舍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建设自己的新校区。

但是大规模的校园空间规划,大尺度的道路交通系统使得大学里的主体——学生步行出行越来越困难。

因此步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在大学校园规划中尤为重要。

一、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回顾2.1西方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发展回顾20世纪60至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进入了汽车时代,欧美校园内的汽车辆增长迅速,使校园的交通模式从“步行优先”微妙地转变成“车行优先”。

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是:校园环境恶化,步行者的安全受到威胁。

1981年,对美国加州伯克利校园的调查表明:开放空间、绿地及步行道最受学生的欢迎(库铂·马库斯和威斯克曼,1983年)。

[2]欧美各大学为保护校园内步行者的安全,构建“人车和谐”的校园,致力于对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大建构进行研究,并提出很多政策和措施。

雷德朋的“人车分离模式”,交通需求管理(TDM)等理念都被运用到了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上。

2.2我国大学校园步行交通系统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大学校园内虽然没有成体系的步行交通系统,但当时大学办学规模较小,校园内人、机动车都较少,校园内交通相对和谐。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特别是二十世纪末,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校园内人、机动车数量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阶段,校园内人、车冲突严重。

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解析

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解析

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解析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校园呃机动车的数量提升,可以看出大学校园的交通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使高校师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目前校园需要提升对各种交通方面的重视,分析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保证可以更好的解决校园交通问题。

关键字:大学校园;校园规划;道路交通组织;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促使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大学也在不断拓展自身的规律以及学生数量,所以导致教学与生活设施存在严重的问题,无法满足基本的要求。

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许多高校都面临着着调整、改建以及新建等,校内的机动车而出现也比较密集,在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交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合理的优化与环节,保证可以对校园道路交通设计、交通组织以及规划提出全方位的要求。

1.大学校园规中道路交通组织的必要性1.1校园内机动车数量增加在当前我国小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所以基本每个家庭都有私家车。

在这一情势下,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高收入人群之一,也是具有小汽车数量较高的人群,所以高校成为了小汽车数量比较密集的地区,在国家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高校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了现状的水平。

另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校园的布局方式也从封闭时逐渐转变为了开放式,学校的功能结构从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内容出来教育之外,还包括了科研、生产以及娱乐等场所,而校园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每日进出校园车辆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节假日以及学校放假时比较明显[1]。

1.2校园自行车数量增加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距离也明显提升,而自行车自身的交通特性以及经济适用性使自行车成为了校园内出现比较便利且常见的一种形式。

大量的自行车保有量,导致校园的静态与动态交通组织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给原有校园道路增加了负担,校园内道路的通行能力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一些大学校园开始进行道路的扩建以及改造。

校园规划之道路

校园规划之道路

次干道
辅助主干道,连接各功能组团 内部道路,分流交通压力。
支路
服务于各功能组团内部的道路 ,提供便捷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特殊道路
包括消防通道、紧急救援通道 等,确保校园安全。
02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
基于校园历史交通数据,运用 专业交通模型进行流量预测。
分析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交 通流量变化特征。
校园规划之道路
汇报人:XX
目 录
• 道路规划概述 •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 步行空间营造及景观设计 • 停车设施布局与优化设计 • 绿化植被配置与生态修复策略 • 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及标识系统完善 • 总结与展望
01
道路规划概述
校园道路现状
校园内道路系统不完 善,部分路段存在交 通瓶颈。
部分道路设施陈旧, 需要维修和更新。
对路段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 ,满足车辆行驶和排水要求。
03
步行空间营造及景观设计
步行空间需求分析
01
02
03
安全性
确保步行空间的安全,避 免交通事故和犯罪活动的 发生。
便捷性
提供便捷的步行路径,减 少绕行和不必要的等待时 间。
舒适性
营造宜人的步行环境,包 括良好的空气质量、适宜 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绿 化等。
底蕴。
04
停车设施布局与优化设计
停车需求预测及分析
基于校园规模和历史数据,预测未来 停车需求趋势。
考虑特殊活动或突发事件对停车需求 的影响。
分析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 变化。
停车场选址与布局原则
01
02
03
04
靠近主要出入口,方便车辆进 出。

大学校园交通管理与规划

大学校园交通管理与规划

大学校园交通管理与规划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规模的扩大,大学校园的交通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大学校园内交通繁忙,不仅关乎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学生、教职工出行的顺畅度和效率。

因此,统筹考虑和规划大学校园的交通管理与规划势在必行。

首先,大学应该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系统。

交通管理系统包括道路、交通信号灯、停车场、交通警察和安全设施等。

在大学校园内,交通管理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划分。

主干道上应设立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交叉路口应设置交通警察,以确保交通安全。

此外,停车系统也是大学交通管理的重要一环。

大学应该充分考虑停车场的数量和位置,以及停车收费的标准。

大学应该加强停车场的监督管理和巡查,杜绝不合法的停车行为。

其次,在大学交通规划中,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应优先考虑。

对于学生和教职工而言,非机动车(如自行车)是大学校园内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因此,建立交通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和维护。

非机动车道应便捷、安全,同时与车辆道路分离。

此外,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也是大学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优先规划公交线路和站点,并加强对公共交通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第三,大学应该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促进校园交通的文明规范。

一方面,大学应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的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规则、行车安全常识和非机动车出行技巧,以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大学应根据校园交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各项宣传活动,推广绿色出行的理念,引导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出行。

最后,大学校园交通管理应该联合周边社区、企业和政府,进行综合规划和合作。

大学周边环境、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都需要大学与社区、企业和政府合作共同推进。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建立起一个相互协调、互助共赢的大学校园交通管理平台。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的交通管理与规划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规划,落实完善的交通管理系统,充分考虑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加强交通文明规范教育和宣传,以及加强与社区、企业和政府的合作。

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分析兼论组团式大学校园规划

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分析兼论组团式大学校园规划

参考内容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 次演示将对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未来大学校园规 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思考。
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发 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取得了显著进步。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功能分 区日益明确,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同时,校园规划设计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为师生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便捷的学习生活环境。
1、功能布局合理:教学科研组团集中了主要的教学和科研设施,生活服务组 团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体育活动组团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文化艺术 组团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
2、绿色环保:新校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绿化带、水系等自然元素与建 筑相融合,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同时,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措 施,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原则和组团式大学校园规划的优越 性进行分析,以某高校新校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组团式校园规 划设计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 学生的人性化需求
,同时能够促进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组团式大 学校园规划是一种优秀的校园规划模式,对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具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4、适应未来发展:组团式校园规划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弹性,能够适应未来 学校规模和学科发展的变化。
四、案例分析
以某高校新校区为例,该校区采用组团式校园规划设计,由教学科研组团、生 活服务组团、体育活动组团和文化艺术组团构成。各组团之间通过便捷的交通 相连,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这种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功能性、可持续性、人本 性、文化性和整体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n u ie st a u , h o d s se h s a c u il o e i h tu t r l u c in I h s a d c s e i a t n t e o e - s r c :I n v ri c mp s t e r a y t m a r ca l n t e sr cu a n t . t a e ii y r f o v mp c v r o h
l a u a o t e et a o ta s ot i fl i c n nomai r s sin I hsp p r te u ie t c mp s alc mp sly u,p d sr n f w, rn p r t n o gsisa d ifr t n t n miso . n ti a e, h nv ri a u i l ao o t o a s y
功能。 直线道路象征高效、 迅捷 的工作 , 校园教学区内部 步行道是联 系各教学楼 、 图书馆 、 实验楼之间的便捷通 道, 以高效 、 迅捷为 目的, 遵循两点最近距离原则 。弯曲 的流线型道路则给人以流动、 闲之感 , 悠 是观光 、 闲步的 意象; 校园内部休闲步道, 校园内的游园、 廊散步道及 亭、 自然环境成为师生片段放松和休闲的最佳场所; 闲步 休 行 道路在 设计 上是 流线 型 , 两侧 的地形 、 与 草地 、 岩石 树 木及灌丛相结合 , 成为校园道路的有机组成 。
收稿 日期 :0 1 0 — 4 2 1- 8 1
辆进行管制 , 禁止在校园内各功能区穿行。 集中停车场 则通常位于校园内次人 口处 , 停车场采取嵌草铺装 , 增 加绿 色 面积 , 高绿化 效果 。 园 内部 建 立完善 、 全 、 提 校 安 舒适的贯穿校园的步行系统 , 联系校园内各功 能区, 并 以此步行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校园道 路 的 3大系统 满 足 了学 校 内部 交通 需 要 ,又 不 影 响学 生正 常 的学 习生 活 ,从 而 大 大提 高 了大 学交 通 的整 体 性 , 应性 有机性 和安 全性 。 适 校园道路交通组织要重视校园道路 的外部形象和 内部结构 , 分析交通源 、 交通量 、 交通方式 、 道路情况 、 分析步行交通 、人行交通流量在 l 天中不同时段的变 化 情 况 , 虑 校 园 中 的人一 车 矛 盾 , 走 路 线 , 流 来 考 行 人 源 , 行道 的宽 度与 状况 , 行距 及 步行 感受 的特 点等 人 步 内容 。 在保证校路畅通的基础上 , 进行校园道路 的外部 形象和内部结构 的规划设计 ,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步 行环境舒适度和景观需求 ,发展较多的步行道路空间 是 景观形 态发 挥作 用 的重要 条件 。
Di u so b u h ie st m p sRo d S se ln i g a d De in s si n a o tt eUn v riy Ca u a y tm P a n n n sg c
M A Bi n
( n r n oi nv ri f e h o g c o l f rh e tr n vl n ie r g B oo 1 0 0In r n oi, i ) I e g l U i s yo c n l yS h o c i cuea dCi gn ei , a tu0 3 , e g l Chn n Mo a e t T o oA t iE n 4 n Mo a a

6 ・ 2
2 1 年第 9期 01
马 斌: 浅析大学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2 1 年 9月 01
汽车停车场都应在外围, 以免干扰教学区的使用[。道 2 3 路设计应通过地形或种植使步行道 与车行道分开 , 步 行道路面平整 , 路面铺装不使用易滑材料。校园主干道 红线宽度 1 l2 连接各功能区 , 2 n 0 m, ~ 各功能区内为道 路红线宽 5m的支路。 各功能区内部和之间通过直线步 道网络相联系, 体现高效和现代精神。各功能片区内部 道 路 以 步行 为 主 ,同 时也考 虑 各 功能 区的 动态 交 通组 织, 如突发性机动车辆进入以满足货运、 消防要求。 21 人 车分 流设 计 . 校 园内人车分流设计一般采用平面分离 ,车行道 环绕校 园外围 , 通过尽端路与各功能区相连接 , 人行道 路则在 内部相连并与中心绿地和各种活动场所相联系 ( 如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采用环状道路) 。 22 人 车混 行设 计 . 设计通过地形或种植使步行道 与车行道分 开 , 对 校 内道路的车行速度与路线加 以控制 ,对道路空间的 人行 区域 使用 不 滑 材料 加 以铺 装 ,并 进行 绿 化 和 景 观 小品的设置 ,这样人车混行也可以做到不妨碍人性化 生活环境质量( 如聊城师范学 院采用 “ ” T 状道路进行人 车混行设计) 。 23 停 车场 - 停车场是车行道路空 间的重要节点 。机动车停 车 场宜分片相对集 中布 置在各功能片 区及重要建 筑物 , 如报告厅 、 体育馆等时间性强的开放场所 的人 口附近 , 根据需要配置相应机动车和 自行车停车泊位 。交通组 织上的主要对外功能场所布置在入 口周围 ,在入 口附 近设置较大型的交通集散地 ,余下 的通过主各功能的 环路进行疏散 。教工生活 区可采用住宅底层架空方式 解决 自行车及私家车停放; 学生生活区则采用设置停车 棚, 适度集 中停放 , 在教学 区外围各入 口均设置专 门的 自 行车 区; 部分人流量大的建筑 因地制宜 , 灵活结合建 筑布局及绿化用地进行集 中停放。 24 步行 系统 . 据校园生活的行为特征 , 设置大量步行道 、 步行广 场、 步行平 台, 并连成网络 , 创造 良好 的步行环境 , 据调 查 分析得知步行系统 的主要道路宽一般 以 5 m 6 n ~ i 为宜 , 要道 路 宽蕊 35m 为宜 。目前 国外 许多 校 园在 次 . 教 学 中心 区设 置 了步行 街 或 步行 区 , 日本 青 山大 学 原 木校园步行街就是成功之作 ,校 园步行街设置使人免 除车辆的干扰 ,为人们创造 1 自由自在的流动交往 种 空间。 步行街构成 了校园的主动脉 , 两侧宜设置人流较 多的公共建筑 , 如讲堂 、 图书馆 、 教室 、 学生活动 中心及 某些生活服务设施 , 这种人们相对集 中的环境 , 有利于 本 学 科 和不 同学 科 师生 的相识 和 交往 ,步 行街 集 聚 大 学各种设施的成长轴和联络大学各种活动的大学公共 空间。 步行系统作为 1 种功能性的景观元素 , 具有实际的
3 校 园道路 系统规 划建 议
道路系统由校园干路 、 校园支路和步行道构成。 校 园环形道路 布局往往是 决定校 园结 构骨架 的重要 因 素, 道路是校园规划的骨架 , 校区主干道是联系校 园各 部分的主骨架 ,校 区主干道规划时应对校区的主要人 流 学生 、 流进行 分 析b。 车 ]一般 在外 围布置 汽车 车行道 , 校 内车行 道 尽量 不穿 过 中心 区 , 而采 用 环形 道 , 内部 ( 尤 其是教学 区的中心部位) 只布置步行道 , 而组成人车 从 分流 , 功能明确的道路 系统 , 避免干扰教 学区的使用 。 校园环形干路 以宽 1 ~ 0 m为宜 , 2 I 2 n 连接校园主次出 入 口及功能区,环形干路有利于疏散消防和地下管线 的闭合要求。 校园支路宽度 以 8n 为宜 , q 由环形主路呈 枝状延伸到各功能区内部 ,校 园次路原则上是禁止车 行 的 , 是 主 干 道 与教 学 区 、 活 区 、 动 区联 系 的纽 它 生 运 带, 方便师生使用和完全疏散要求。 步行道是供学生步 行 , 系 教 学 单元 、 活 单 元 之 间 的 主要 交 通 方 式 , 联 生 步 行活动伴 随着交谈 、 休息 、 等候 、 观望或 阅读等多种活 动, 是一种动滞结合 的空间 , 在步行道系统 中, 根据道 路周 围环境 , 创造出多层次 的交往空间 , 创造学生和教 工安全、 舒适的室外 活动空间。 校园小径是供师生游憩 观赏校园景观的林荫道路 , 符合 园林景观设计要求 , 规 划设计时大多宽度为 1 . m宽 , 5 一般多用 曲线 , 路面在 颜色 、 材料 、 做法、 宽窄力求变化 。 大学校园规模的迅速扩大对校园道路建设 的需要 十分迫切 , 随着大规模校园道路建设的展开 , 校园道路 规划 设计 已成 为大 学校 园道 路 建设 过 程 中一 项 必须 解 决 的重要 内容。 目 中国大学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与 前 建设方面, 理论和经验存在不足 , 我们应该借鉴 国外和 国内在校 园道路规划设计及建设 中的经验和教训 , 以 取长补短 , 少走弯路 , 在正确 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建立 自 己的发展模式。 参考 文献 :
rf r n e sg i c n e e e e c i f a c n i
Ke r s u i e i a u o d s s m; l n ig a d d sg y wo d : n v r t c mp sr a y t s y 线 大道 停 留 , 不进 入 教 学 区 , 车 进入 教学 区 , 汽 仅 是出于消防, 救护运送物质等的需要。同时应对机动车
1 道路交通组织
道路系统是校园脉络 , 校园要求宁静 , 需要 良好的 交通秩序 , 园道路交通 以不干扰教学 、 校 生活为原则进 行组织口 ] 。校园内的交通大多采和人车分行方式 , 车行 系统结合主要出入 口和集 中停车场布置 ,车行系统环 绕校园各功能区之外 , 采用环线形 的交通流线 。 机动车 辆从校园主次入 口进人校 园,只能在尽端式 的环线形
0 引言
道路是沟通学校与外界 的联系和校内各建筑之间 互相联系的交通网络 ,道路是 以组织和分散校园内的 人流 、 车流为主要功能。 校园的道路规划布局应 以校园 的交通组织为基础 , 根据校园的规模建设标准 , 所在区 位及 自 然条件为依据进行规划 。道路系统是校园的骨 架, 也是校园结构布局的决定因素n。根据道路在校园 ] 中的地位 、 交通特征和功能 , 可以分为: 校园主干道: a ) 指连接校门的道路; 校园支道: b 1 指校园内各功能区之 间的道路 , 直接连接各类建筑和公益设施等; c )专用道 路: 专供公共汽车行驶的道路 , 专供 自 行车行驶的道路 , 步行林荫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