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文思想视角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人文思想视角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人文性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传统人文思想对我国民族气质和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尊重文化传播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深入挖掘传统人文思想宝贵财富,加强传统文化精粹的学习和推广,探索传统人文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文思想;人文素质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各种文化的总称。作为一个以人为本位的文化系统,传统文化始终强调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问题,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互统一。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人文精神价值得到了重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正变得普遍和深入,其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作用亦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精髓

“人文”一词源于《易?贲?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天文”,是指斗转星移等自然现象;所谓“人文”,则是指典章制度等文化社会现象。传统人文思想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在这里,我们从人自身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对

其进行简单的梳理。

1.从个人自身的发展看,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注重德性修养,自强进取。孔子曾提出,如果个人在德性修养方面达到仁、智、勇的“三达德”境界,就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他主张通过“吾日三省吾身”来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到了宋代的朱熹,进一步提出了“居敬察省”的道德修养理论,强调对人、对事、对学问,始终保持一个郑重而不苟且的态度,要求通过时时反省检查自己,不断加强道德修炼,培育理想君子人格。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始终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扬的是君子刚健自强,发奋进取的决心,这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追求进取,实现美好理想的精神动力所在。

2.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推崇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共同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著名学者钱穆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1]“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在这一文化体系里,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价值之源[2]。另一著名学者季羡林面对现代社会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人口危机,更极力提倡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他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合一”,“人与大自然应‘合为贵’”[3]。“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提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表

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统一的思想,成为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头之一。

3.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传统文化人文思想追求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从《大学》中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到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豪迈气概;从范仲淹“远近皆忧”、“先忧后乐”的济世情怀,到清代顾炎武提倡的“天下兴亡,匹失有责”的勇敢担当;从“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将领岳飞,再到“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无不体现了古人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仁人志士、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在民族危难和民族斗争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慷慨捐躯,英勇就义。

二传统人文思想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当我们进一步摆脱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以冷静客观地态度来审视从“轴心时代”一直延绵至今、从未断绝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将发现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人文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亦将发挥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传统人文思想研究和宣传,必然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来说,传统人文思想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质,不断丰富大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素质是

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尊重人文精神等。传统人文思想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开拓视野。我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积累和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展和人文知识的丰富。二是净化心灵。通过探寻历代圣贤的成长足迹,熟读他们的警世名作,将会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自觉加强人格修养和锤炼,在浮躁的现实社会中保持一份心灵的净土。三是启迪思维。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强化人文方法的训练,能丰富学生看待社会现象和时代问题的视角,并进而培养他们理性、客观地分析判断的能力。

2.有助于培育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大学不仅是科学的殿堂,更是心灵的圣地,精神的家园。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培育,即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不断将传统人文思想中的优秀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品质修养。人文精神的培育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儒家理想人格以“仁爱精神、济世情怀、中庸之道和气节操守”[4]为主要内容,一直是历代君子追求的目标。从孔子的“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历代圣贤都十分重视气节操守。这些名言警句和典范事例,在现今仍有重要影响,我们重新回顾儒家的人格思想和理想追求,对教育当代大学生立志报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并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也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雄,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郑成功,再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们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国家陷入困境之中,挺身而出、杀身成仁的英雄事迹,凝聚成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统。在高校开展爱国传统教育,在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学生为国家、民族献身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业之中。

3.有助于推进人文教育,实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可否认,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人类物质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科技的单方面发展和唯科学主义的流行,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精神空虚、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等“现代病”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引起了东西方哲人的警惧。从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全面进步的最基本的因素以及现代社会日趋科学化的趋势来看,未来教育必须以科学教育为基础,同时又必须以人文教育为社会价值取向,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整合[5]。在高校深入开展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