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大肠癌
病理学ppt课件肿瘤.ppt

• 恶性肿瘤的自然史:四个阶段
1.特定靶细胞的转化 2.转化细胞的生长 3.局部浸润 4.远处转移
单个肿瘤细胞
30次复制
临床上能检出的最小肿瘤 (数mm大小)
10次复制
患者能负荷的最大肿瘤 1kg重
• 恶性肿瘤的自然史:四个阶段
1.特定靶细胞的转化 2.转化细胞的生长 3.局部浸润 4.远处转移
影响因素:部位、组织来源、性质、生长方 式 • 颜色:一般灰白,也可呈其它颜色 影响因素:组织来源、含血量、继发改变
• 硬度:悬殊较大 影响因素: 来源、实质与间质的比例等
• 肿瘤的包膜: 良性:大多数有完整包膜 恶性:一般无包膜
乳头状
囊状
多房性囊状
结节状
乳头状
分叶状
肥厚浸润型膀胱癌
息肉型胃癌
举例:垂体腺瘤、胰岛细胞瘤等。
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MT)
1.局部影响: • 压迫、阻塞;破坏组织结构、造成溃疡和穿孔
等病变;出血和感染常见;疼痛。 2.全身影响: • 发热、体重下降、贫血、夜汗、恶病):指严重消瘦、无力、贫 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 机制:出血、感染、发热、中毒、消耗、进食 减少、睡眠差、代谢紊乱;TNF的作用。
国际通用TNM分期 T:指原发灶(1-4) N:指淋巴结转移(0-3) M:指血行转移(0-2)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benign tumor,BT) 1.局部影响:
• 压迫、阻塞 • 出血感染少见
2.全身影响:主要指发生在内分泌腺的良性 肿瘤,通过瘤细胞产生过多的内分泌激素作 用于更广泛的部位引起全身影响。
直肠癌(rectalcancer)

期
国际抗癌联盟( 国际抗癌联盟(UICC)提出的 )提出的TNM分期 分期
Tis T1-2N0M0 T1T3、T4 T3、 任何TN1任何 任何TN2 任何TN1任何TN2 任何T 任何T、NM1
分
期
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试行方案
I 期(DUKES,A) DUKES, II 期(DUKES,B) DUKES, III 期(DUKES,C) DUKES, IV期(DUKES,D) IV期 DUKES,
诊断与鉴别诊断
内窥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确诊 乙状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确诊 光纤内窥镜:诊断准确性高,缺点是 光纤内窥镜:诊断准确性高,缺点是 切取组织较少,活检仅能达到粘膜表 面下1mm左右 面下1mm左右
诊断与鉴别诊断
C T
了解肿块大小、浸润肠壁的程度、与 周围组织关系、转移淋巴结情况 CT是肿瘤随访、观察重要手段 CT是肿瘤随访、观察重要手段 螺旋CT仿内镜成像更有利于观察病变 螺旋CT仿内镜成像更有利于观察病变 空间位置、形态
分
期
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试行方案
I 期(DUKES,A) DUKES, 病变限于粘膜层(原位癌) 病变限于粘膜层(原位癌) 病变侵及粘膜下层 病变侵及肠壁肌层
分
期
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试行方案
II 期(DUKES,B) DUKES, 病变侵及浆膜,或侵及周围组织和器官, 但尚可一起作整块切除
分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病史及辅助检查 典型X线表现:诊断大肠癌的重要依据 典型X线表现:诊断大肠癌的重要依据 病理检查:确诊依据 病理检查:确诊依据 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大便隐血试验:可作大规模普查筛选取 大便隐血试验:可作大规模普查筛选取 基本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肝脏 基本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肝脏 后腹膜B 后腹膜B超检查 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CEA): 内窥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光纤内窥镜 内窥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光纤内窥镜 X线检查: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钡灌肠 线检查: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钡灌肠 DSA: DSA:明确肿瘤出血位置,并进行止血治疗 CT: CT:
结直肠癌病理诊断规范ppt课件

组织学分级:
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级建议采用4级分类法,与组织学分型 高、中、低分化和未分化相对应。
32
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
分级 Grade1 Grade2
组织学分型 高分化腺癌(>95%腺管形成) 中分化腺癌(50%-95%腺管形成)
Grade3 Grade4
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0-49%腺管形成) 未分化癌
17
取材:粘膜切缘和基底切缘可用墨汁 或碳素墨水标记;建议涂不同的颜料 标记基底及侧切缘,以便在镜下观察 时能够对切缘做出定位,并评价肿瘤 切缘情况。
每间隔2-3mm平行切开标本,如临床 特别标记可适当调整,分成大小适宜 的组织块,应全部取材并按同一方向 包埋。
18
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大体检查及记录: 1、描述肠管长度,记录肿瘤的特征,包括大体类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
测KRAS、NRAS、BRAF基因状态和微卫星不稳定检测结果。
40
41
42
谢谢!
43
部位、大小、数目、浸润深度、浸润范围、肿瘤与两侧切缘以及放射状/环周切缘的距 离。 宜采用墨汁标记肿瘤对应的浆膜面及放射状/环周切缘,以准确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距 切缘距离。切缘阳性定义为肿瘤浸润最深处与切缘软组织距离<1mm。如果仅在淋巴 结内见到肿瘤细胞与切缘软组织间距离<1mm,需在病理报告中注明。
35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局限于单一器官,无腹膜转移
M2a 转移至两个及以上器官,无腹膜转移
M3a 有腹膜转移
36
37
新辅助治疗后根治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评估
病理学08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疾病本单元思路重点内容:溃疡、肝炎、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肝癌、胃癌、肠道癌、食道癌的肉眼和组织学分型复习方法:表格对比记忆法第一节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点25%,十二指肠溃疡占70%,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5%。
一、病理变化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
直径多在2.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
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
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
溃疡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
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溃疡的分层(重要!)1.渗出层2.坏死层3.肉芽组织层4.瘢痕组织二、并发症(一)幽门梗阻:约发生于3%的患者。
经久的溃疡易形成大量瘢痕。
由于瘢痕收缩可引起幽门狭窄,使胃内容物通过困难,继发胃扩张,患者出现反复呕吐。
(二)穿孔:约发生于5%的患者。
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疡。
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三)出血: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
发生于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物或排黑便。
(四)癌变:多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发生癌变。
癌变来自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或腺体,因不断受到破坏及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在某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发生癌变。
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胃十二指肠溃疡B.门静脉高压症C.应激性溃疡D.胆道出血E.胃癌[答疑编号911070101]正确答案:A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
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以肝细胞的弥漫性变质性炎(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变化。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前言: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4)》。
第一章绪论1.1 背景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
其包括结肠腺癌、直肠腺癌、结肠黏液腺癌等类型。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国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
第二章诊断2.1 临床表现结直肠癌常见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便血等。
其他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
医生应综合患者症状及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判断。
2.2 病史及辅助检查详细询问患者家族史、个人史,特别是结直肠息肉病、炎症性肠病等相关疾病。
辅助检查包括肠镜检查、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CT/MRI等。
2.3 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经过肠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应送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肿瘤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第三章分期与分级3.1 分期根据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系统,将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分期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2 分级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对结直肠癌进行分级。
分级的结果对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治疗4.1 手术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早期结直肠癌可考虑内镜下切除。
晚期结直肠癌常需行前切除术或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分期结果来确定。
4.2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术前和术后化学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药物选择应根据不同分期、分级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3 放射治疗对于某些高危结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外生性生长(皮肤乳头状瘤)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1、肿瘤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 是肿瘤
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是判定 起源、分类和诊断的主要依据 。
2、肿瘤间质: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血管构
成,可有淋巴管和少量神经纤维,对肿瘤实质 主要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肌纤维母细胞有限制瘤细胞运动和浸润及收缩 作用。
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细胞浆的改变:
核蛋白↑→嗜碱性 一些肿瘤细胞可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
产物而具有不同特点,如激素、粘液、糖原、 脂质、角质和色素等,有助于对其进行区别。
上述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别是细胞核的 多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特征,对区 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而细胞浆内的 特异性产物常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细胞来源。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黏液腺癌)
黑色素瘤
➢间变(anaplasia):原意是指已分化成熟细胞和 组织的退分化,返回原始的幼稚状态。因此, 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或异型性 明显。
➢间变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即瘤细胞 彼此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变异,有时很难确定 其组织来源。有的恶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细胞 构成,称为间变性肿瘤(anaplastic tumor)。
高分化管状腺癌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异型性(atypia):指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
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 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分化(differentiation)程度指肿瘤细胞和组
织与其来源的细胞和组织的相似程度。
异型性与分化程度关系:异型性小者, 肿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 大者,表示肿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 低。
二、肿瘤的生长速度
《病理学》肿瘤

转移 较多复发 大、破坏性,浸润性
恶病质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命名原则 1.1、一般原则:
良性: 组织来源+瘤; 形态特点+组织来源+瘤 恶性: 上皮组织+癌; 形态特点+上皮组织+癌;
间叶组织+肉瘤
1.2、 特殊情况:
&恶性×××瘤: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 &×××母细胞瘤: 恶性—神经母、髓母、肾母
2.转移(metastasis)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 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 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 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 程称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 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转移途径
是癌最常见的扩散途径。瘤 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 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
(1)淋巴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二、恶性肿瘤 影响大,主要表现为浸润破坏器官
(破 坏 性)及转移 ◆局部压迫、阻塞:食道癌→吞咽困难,胰头癌→压迫
胆总管 ◆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肝癌→肝功衰竭 ◆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出血、溃疡、穿孔:食道癌→气管
→ 食道—气管瘘、肺炎 ◆转移并破坏远隔器官、组织:脑、肝、肺转移 ◆癌性发热、顽固性疼痛: ◆恶病质: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及全身衰竭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症:
1、瘤细胞的多形性(图); ※2、核的多形性:核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可有
多核,核仁大,数目增多;核染色质粗大;核膜 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图) 。
3、胞浆的改变: 良性肿瘤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异型性大
返回
核的多形性
返回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ukes分期:判断预后
• 癌变在肠壁的扩散范围 • 是否转移到局部淋巴结 • 是否有远隔脏器的转移
分期及预后
分期 肿瘤生长范围
A
粘膜层
五年存活率 (%)
100
B1 浸及基层、无穿透,无淋巴结转 67 移
B2
54
穿透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C1 未穿透肌层、有淋巴结转移
43
C2 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
22
D
有远隔脏器转移
极低
扩散途径
• 局部扩散 • 淋巴道转移 • 血道转移
思考题:
1 试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2 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3 试述胃癌的大体分型及组织学分型
,其各自有哪些形态特点? 4 大肠癌的DUCK 分期及意义
大肠癌
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
特点
• 与饮食结构有关 • 早期发现预后好 • 大便改变、贫血、消瘦,晚期肠梗阻 • CEA(carcino-embryonic)可以辅助诊断、观
测病情
病理变化
• 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 • 肉眼观分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
胶样型 • 镜下分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
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腺鳞 癌、鳞状上皮癌
溃疡型结肠癌:乙状结肠粘膜溃疡型大肿物。溃疡
周边明显隆起,与正常组织分界尚清。溃疡底部坏死组 织较多。正常肠粘膜皱壁减少0
肠腺癌:增生肿瘤细胞构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腺
腔,腔内有分泌物及坏死瘤细胞聚集。肿瘤细胞增生为 单层或多层排列,部分腺体有背靠背、共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