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需科目创新案例与作业rar文件需解压缩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年度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

培训公需科目《创新能力建设:专业

技术人员创新案例》教学大纲与学习

指导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0.04.09

2010 年度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教学大纲参考书目:

《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中国人事出版社,白春礼主编)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及培养途径,由基本理论框架和创新案例两部分组成,使学习者对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有所了解,进而提高实际工作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重点掌握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认真学习创新案例,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心得体会。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及培养途径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创新概念及创新过程的一般特征,创新能力的内涵及要素,创新者个人、团队及创新组织创新能力建设。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主要讲授:创新的概念,创新过程,创新能力的特点,个人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式。

重点知识解析:

1、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

2、创新能力的内涵。

第二章北京佑安医院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一体化研究(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思路、工作方法和理念。(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主要讲授:医学科学研究的立项、选人、搭建平台、过程管理等方面内容。重点知识解析:

1、医学科学研究的立项和选人。

2、从“管理”到“服务”理念的转变。

第三章黄伯云:十五年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黄伯云院士在科学研究上获得成功和取得巨大贡献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主要讲授:黄伯云院士正确的创新理念、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团队协作。

重点知识解析:

1、黄伯云院士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2、自主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四、作业 1、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谈谈您对创新能力中所包含的各种能力的理解。

2010年度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公需科目函授作业作业题目: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谈谈您对创新能力中所包含的各种能力的理解。提交作业方法:首先登陆培训网站:点击“课程学习”,在相应课件位置处,点击上传作业(如图)。

请将作业文本内容直接在文本编辑框中粘贴,点击“保存”即已提交。(如图)2010 年度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学习指导

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及培养途径

根据 2008 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当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 4246万人,略高于美国的 4200 万人,低于欧盟的 5400 万人,是世界上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但是,从每万人口中的研究人员数量来看,日本是 64.2 人,美国是 46.5 人,英国是 30 人,法国是 32.6 人,德国是 34 人,而中国只有 9.3 人,不及日本的 l / 6;从论文的相对引用影响率(RCI)来看,排在首位的美国是1.47 ,排在第二位的英国是1.36,第三位的德国是 1.21 ,日本是

0.9l ,排往第八位,中国是 0.58,排在第十位。以上数据告诉我们,中国是人才大国,但还远不是人才强国。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是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关键。为此,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 2005 年启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进程。按照“知识更新工程”的部署,“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案例”将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公需科目来加以建设。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设立了“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案例” ,课题,展开以专业技术人员及团队创新能力为关注点的创新案例调查,并组织撰写了这本公需科目教材。

为配合案例教学活动,将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进行必要的理论描述,以帮助读者了解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内涵和要素,了解提高个人及团队创新能力的某些重要路径。在此,我们将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 什么是创新?创新过程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2) 什么是创新能力?其主要要素是什么? (3)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一、创新概念及创新过程的一般特征为了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思维,了

解创新、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创新理论是必要的。创新是近年来出现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关于“创新”概念,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创新”的定义多达 400 多种。其中,最具有经典意义的是经济学家熊彼特 (J.Schumpeter) 的创新概念。熊彼特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经济学意义上的特殊用法,他区分了创新(Innovation)与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e): 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 。熊彼特的“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以新的方式展开的生产,如对于某一给定的生产线,以新的方式组合各种原料及生产活动,以获取更好的经济产出” ①。它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 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 (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 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5)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之后出现的许多定义大多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他的见解,譬如,桑德布认为,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生产一种新产品,或采用一种新的生产过程、一种新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或一种新式的市场行为均可以称之为创新 2000 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 , 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 2004 年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指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创新概念千变万化,创新理论也异常丰富,其中尤以技术创新理论最为丰富和成熟。这里拟对技术创新理论做一简要介绍。

技术创新理论是技术创新研究的结晶,迄今为止出现了众多的技术创新理论,不同的技术创新理论来自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研究阶段。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两条线索,或者说有两个研究视角:一是从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二是从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方式的角度出发,两个角度互相补充,两条线索交叉演进。至今大致分别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视角:第一阶段是企业家模式,主要是关注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 , 强调企业家的作用,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第二阶段是企业间合作模式,研究者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在不同的产业有着不同的主体,在有些产业,产品的制造商是技术创新者,在有些产业,产品用户和供应商也是技术创新者。同时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