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公开课教案_3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教学方法】

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师导入:

请根据我的描述说出古代诗词作家的姓名。

1、他,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李白

2、他,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民生疾苦,有“诗史”之称,他的组诗“三吏”“三别”脍炙人口,他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

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并开创了豪放词派,字子瞻,我们学过他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他写过一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渔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第二环节:知人论世

师介绍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她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

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她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的闺中生活,韵调优美,画面明快。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作品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被誉为“一代词宗”。作品主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感受有关。

第三环节:感知内容

师:《渔家傲》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师:听读,注意音韵节奏。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师: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师:结合书上注释看懂词句,有不懂的,请提出。(由同学帮忙解答)

第四环节:欣赏意境:

师: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能用一个字概括吗?(梦)

师:作者在梦中梦见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如下)

师: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云天相接图。“天接云涛连晚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汹涌的波涛、弥漫的晨雾,水天相接、茫茫无际。天上的银河似在转动,无数的船只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作者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其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找出这几个的动词,思考这几个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动词:“接”“连”“转”“舞”。

用“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晨雾很自然地组合起来,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转”、“舞”则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了出来。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船只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这几个动词写出了海天动宕的境界。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

虽然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这1、2两句,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师:在梦境中,她还看到了天帝,听到天帝的垂问。“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此句中,作者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也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边。那么,作者魂归帝宫,情况怎样呢?

预设:“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师:在词人的梦境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形象?

预设: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你打算到哪儿去呀?”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受尽人间的冷漠,如今天帝这么殷勤地垂问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宋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么写,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向谁诉?这次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了。于是引出词的下阕,由她诉说自己的苦难和心愿。

师:在梦境中她还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同“稍”)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用典)

师:“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有两层意思,有哪两层意思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