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通论》第二十章读书笔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哲学通论》第章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第二十章读书笔记2010-05-21 07 : 53第二十章美学与

教育

第一节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

1、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张:

1)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争论:

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的结束语种,对美的本质的争论从古代到近代概

括为主要的五种:

①古典主义美在物体形式;

②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在完善

③英国经典主义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

④德国古典美学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

⑤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

这五种论争中提出的有益见解: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主管与客观的统一,美和情感的关系,美和生活的关系

在中国美学思想上也有文与质、形与神、刚与柔、动与静、虚与实等主张

2)西方美学的主要流派概述

①主观论:这是当前西方美学中的一种主要思思潮,在主观论者看来,美的本质不在于事物的客观属性,不在美的本身,而是起因于心灵,在于鉴赏者的精神所发生的作用,在主观论者看来,美的根本问题在于主题的精神状态,如同一种艺术品,在不同

的时代里和不同的审美者看来,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评价,这样他们就用对美的鉴赏的相对性,否定了美的对象的客观性。

评价:虽然重视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否认美的客观性,因

而不免走向唯心主义,并且主观论者一般比较容易相对论导向怀疑论

②客观论:

观点:是美学上的客观论者,认为美在客观对象的本身,并不以欣赏着的看法为转移,承认主体在审美中的作用,只承认对美的感受需要主体,美的根源不在于主体,即只是在什么经验方面承认主客观的作用,不承认在美的本质方面存在有主客观的相互作用

评价:由于否定了人在审美中的能动作用和美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最终也不能不陷入机械论的窘境,对一些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说明

③关系论(折衷论):

观点:主张美的本质存在于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中,美既不完全依赖于人的经验,也不完全依赖于被经验之物,也就是说既不是一种纯心理活动的结果,也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固有的价值,而是这两个方面变化无常的关系,即人的机体和客观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力图在主观论与客观论之间做出一种调和性的解释

注意:主张美是客观的,也不一定是唯物主义的,主张美是主观的,也不一定是错误的,主张美在主客观的关系中,也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于这些都需要作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3)我国建国后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①建国后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美在物。

观点:认为美食客观的不是主观的,客观事物的美,在事物的本身,不在欣赏者的主观作用,事物的美就是事物本身的典型性;

评价:强调美的客观性是相对的,否认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人的主观作用, 即美感中的主观性和相对性,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第二种观点:美在意识

观点:美是一种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应,不是物的属性,认为同样一种事物,不同的人看法就会有不同,同一个人前后的看法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美是仁的恶意是,是第二性的东西,

评价:强调人在反映事物过程中的主观作用,强调美的相对性,是对的, 但是由此便否认没得客观存在,否认在相对中有绝对,则是不对的

第三种观点:主张美在实践

观点: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肯定美的客观性,又认为美感是客观的美在人的主观上的反映。认为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存在的、合理的、创造性的、肯定趋势的生活以及表现这种生活的东西就是美的,反之。

评价:强调了美的社会性,为解决美的本质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虽然在强调美在照顾客观的统一中,而实际上强调的还是主观作用,而不是客观的对象,因而最终有走向唯心主义的可能性

2、关于美的本质的几个主要问题

1)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美是客观的美存在于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之中,我们既要承认没得客观存在,又要看到在反应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前者就否定了美的对象的存在,否认了后者,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就会右白虎通的感受核反应,在承认美的客观性前提下,必须要同时承认美感的主观因素,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只能用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作用来解释

2)相对于绝对的关系

客观事物的美与丑反映在情感上的苦与乐,都存在有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复

杂关系

3)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主要是指历史性与阶级性和美的共性的关系

4)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美不是事物的抽象性,而是具体事物的感性形象,离开了形象就很难谈到美,美的内容不能脱离具体的感性形式,

第二节用美学的基本理论指导美育的实践

1、对中外美学和美育思想发展的简述

2、从美的历程看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任务:

包括欣赏美和创造美两大方面,并体现着审美和使用相结合的要求,在欣赏美方面,又可以细分为感受美和理解美;在创造美方面,除艺术创造外,还应该把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也包括在内

感受美: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现实事物,艺术作品等。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与美好事物的情感体验,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质打下基础

理解美:是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对美的形象的感受,进入到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包括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创造美,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感受和理解美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活动,

体现美:主要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过程中来进行,除了美化环境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中去体现美

3、根绝美的形态确定美育的内容

1)自然美:是指以自然是无为对象所引起的人的美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