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年公共财政学练习题B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学练习题B答案

一、概念

中央预算

中央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

财政总预算

财政总预算是指各级地方本行政区域的预算,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政府预算。

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是指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其特点是将政府的各项财政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别编制在两个以上的预算平衡表内。

统收统支

统收统支,就是把国家收入和支出的支配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负责把组织的收入全部上交中央财政,地方政府的各项收入支出由中央银行拨给。

总额分成

总额分成,就是地方组织的全部收入,不再区分固定收入和各种分成收入,而是按照收入总额在中央和地方进行分成,地方支出总额占地方组织收入总额的比例即为地方总额分成比例,其余为中央总额分成比例。

二、简答

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供给因素。

(1)服务环境(生产环境): 服务环境恶化,为保持公共服务水平必须增加财政支出。

(2)产品质量:公共商品质量的提高会导致更多财政支出。

(3)投入品价格(相对价格效应):如果公共部门的生产率<私人部门的生产率,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私人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则公共支出相对规模会扩大。

2.简析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复式预算制的优点有:

(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2)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

(3)由于资本预算投资伸缩性较大,有助于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则包括:

(1)复式预算中资本预算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如果举债规模控制不当,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2)经常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税收在整个预算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这样容易掩盖支出浪费的现象;

(3)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如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科目的划分标准难以统一。

3.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第一,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消费性。行政支出是一种纯消费性开支,资金一旦投入,便不再收回,其支出结果只能引起社会物质产品消耗和价值丧失,而不能实现价值的补偿和增值。

第三,低收入弹性。行政支出属于必需品,人们对它的需求一般不随收入增长而相应增加。

第四,连续性。只要行政管理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存在,行使其职能,就需要连续不断的行政支出予以保证。

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扩张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

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总供给过剩,社会生产能力闲置,通货紧缩。

三、论述

我国分级财政体制的完善途径。

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级财政体制的政策选择一般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明确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以宪法和其它法律的形式来明确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要实现公共财政职能,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所承担职能和财政收支的多少,通过修宪和创制法律等形式将一种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和区分政府间事权的严格分税制财政关系载入宪法或财政基本法。这将有助于为规范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提供法治和制度基础,有助于明确界定政府间收支责任,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财政体制的内在稳定性,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2)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级政府的收入,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税收立法权。下放部分立法权应该是严格的分税制不可或缺的内容。从长远看,中央将部分立法权包括税收立法权下放,既有利于地方权力机关和政府部门适应本地的特点处理属于其职权范围的各项经济和社会事务,又有利于减轻中央立法工作的压力,缓解立法过于紧张而地方无章可循的矛盾。同时,为了防止地方人大滥用税收立法权,侵犯地方公民的利益,要不断加强民主决策机制,保证地方人大的立法体现民众的利益。

(3)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虽然也确定为分税制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体制等原因,还只能说是一种初级状态。今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发展目标应包括:①中央政府把各级政府都视为一个整体,并依据不同层次政府担负事权所需要支出与其财政能力的差额,对不同层次政府进行补助,以消除不同层次政府间存在的不平衡。②使全国各地居民基本享有水平接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生活条件和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机制作用不到或无法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实施调节,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使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均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步地发展。1

(4)完善其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一是要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减轻财政负担。对财政资金的安排,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64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而为的原则,在保证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开支的前提下,应通过多渠道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建设,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要通过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保证全国行政经费支出增长幅度控制在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之内。三是通过增强事业单位自我供给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保证并促进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经费的供给和有效使用。四是要改革国债管理制度,统一政府内外债务的政策和管理,适度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保持国债存量的相对平稳,防止债务危机的发生,稳步推进国债市场化。

试述完善我国公共预算制度的途径。

1)改进公共预算编制

(1)完善《预算法》及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与《预算法》的衔接、协调。其一,修订《预算法》。可考虑对财政年度进行调整,将预算年度由目前的历年制改为跨年制,以消除时间差。其二,修订与财政预算管理直接相冲突的法律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在修订《预算法》的同时,各项法律、法规都不宜过多地规定财政支出问题,凡是涉及到财政预算安排支出的有关规定,都应符合预算法的要求。凡涉及某一部门或某一领域支出安排的原则、方式等内容与《预算法》相冲突的,应一律从有关法律和规章中删除。

(2)规范、充实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确保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其一,改革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在科目的设置上尽量体现复式预算和部门预算的要求,既要包括财政预算内收支,也要包括预算外收支。可考虑预算大类科目按部门设置,下设明细项目。大类科目下再按具体支出项目编制款、项、目级明细预算。其二,将政府性的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保持预算的完整性。把预算内外两块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

(3)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复式预算。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职能由三部分组成,即提供公共产品、管理国有资产、提供社会保障。由此,可分别形成公共财政、国有资产预算和社会保障三部分预算。

(4)采用科学的方法测算预算收支,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在收入的测算方面,运用“标准收入测算法”编制收入预算。在支出方面,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首先应摸清“家底”,制定科学和符合实际支出标准的预算定额,为细化预算编制、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其次,加强预算编制的调查论证,增强预算约束。最后,对所有预算单位或预算项目有效地排列出轻重缓急的用款顺序,根据财力可能优先安排排列较前的支出项目。

(5)增加预算编制和审批的时间,克服代编预算现象,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其一,进一步提前编制预算草案。年度预算编制可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即着手准备,避免仓促上阵,应付了事。同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有审查或者审批预算议程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应自下而上逐级提前召开,保证按照上级政府汇编预算所需要的时间,提交经过本级人大审批通过的本级预算和本级总预算,从根本上解决代编预算问题。其二,增加人大审批政府预算的时间,保证结果的严肃性。为充分行使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批和监督权,各级政府至少应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前两个月向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汇报预算编制情况,而且提交的预算草案必须细化到款、项,以保证人大有足够的时间对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