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免疫传感器

合集下载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使用教程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使用教程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使用教程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生物体的生理状态、化学成分或环境因素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医疗、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帮助人们实时监测并处理相关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生物传感器技术基于生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了解生物体的生理活动、代谢产物等。

传感器将生物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输出来实现监测和分析。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生物识别:生物传感器首先识别目标分析物或生物体,例如通过分子识别或特定结构的配体与分析物结合。

2. 转换过程:通过生物体与传感器的相互作用,目标分析物或生物体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

这通常涉及到某种生物反应,例如酶催化、抗体结合等,将生物信息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

3. 信号检测:将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检测和测量,通常使用电化学、光学或电子学技术。

这些技术可实时记录和定量分析生物体的信息,从而提供数据支持。

4. 数据处理和输出: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将测得的信号转化为人们可以理解的数据形式,例如浓度、活性等。

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用于监测、分析或决策。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转换过程和应用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1. 酶传感器:利用酶与分析物之间的反应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环境监测等。

例如,血糖仪就是一种酶传感器,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帮助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水平。

2. 抗体传感器:针对特定目标分析物制备的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结合,通过检测结合事件来实现分析。

这种传感器常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

3. DNA传感器:基于DNA分子的识别和特异性配对作用。

DNA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细菌感染等,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基因工程领域有重要应用。

4. 免疫传感器:通过利用免疫反应进行分析和检测。

压电免疫传感器及其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压电免疫传感器及其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变化 ( z ;A为参 与晶振 的面积(m ) H) e 。因此 ,当
监测等一系列优点 。兽药残留检测是-f综合性很 l
高 、涉及面很广的分析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采用适宜的同定化技术将特异性抗体 固定在石英晶 体表面 ,构成 了传感器的识别元件 和换能元 件 ,然 后将其放入相应的待测抗原溶液中 ,因抗原和抗体 之间的专一性反应使晶片上质量增加 ,从而引起震
维普资讯
第3卷第2 7 期
20 06年 4月





学 学

3 (: 7 ̄7 72 2 2 2 5 )
Ap i 2 0 rl 0 6
J u n l fN n e s A r u trl n v r t o r a o 0 h at g i l a U i s y c u e i
食品兽药残 留检 测 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 器;兽药残留 ;抗体
中图分类号:¥5 .  ̄. .l9 8 1 4' / 0 l 3/ 7 1
文献标识码 :A
压 电免疫传感器是把高灵敏的压电质量传感与 特异性强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一种生物传感器 ,是 7 年代以来 国际上竞相发展的一种新型免疫分析 0
镀金 A 切型石英晶体表面时,晶体 的表面质量增 T
加 ,从而引起谐振频率 的变化。15 年德 国物理 99 学家 Surr 导出了厚度剪切压 电石英晶体频移 ae e by 与晶体表面均匀吸附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 从 而建立了压电质量传感的理论基础 ,简化后的
收稿 日 期:2 0 — 4 2 050— 1 作者简介 :李术 (9 0 ) 女 ,黑龙 江人 ,副教授 ,博 士 ,主 17 一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免疫传感器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免疫传感器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酶-抗体共固定二氧化锆纳米探针 1 竞争性酶联免疫分析 1 石英晶体微天平 1 瘦肉精 1 安培免疫传感器 1 嗅觉受体蛋白 1 功能性表达 1 信号放大 1 仿生传感器 1 odr-10 1
推荐指数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碳纳米管 1 无酶型安培免疫传感器 1 丝网印刷电极 1 n\'-双(2羟基苯亚甲基)邻苯二胺合铜 1 n 1 hiv衣壳蛋白p24 1 fe3o4(核)/au(壳)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2011年 科研热词 脂质体 电聚合 免疫传感器 2,4-二氯苯氧乙酸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黄曲霉毒素b_1 脂质体免疫传感器 聚二甲基硅氧烷 纳米金 石墨烯 电沉积 电化学聚合 微阵列免疫传感器 微芯片 尿样 导电高分子 免疫传感器 三维微纳结构 4-d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过氧化氢 甲胎蛋白抗原 溶胶-凝胶 巯基丁二酰胺铜(ⅱ) 巯基丁二酰肼铜(ⅱ) hiv-p24抗原 h2o2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教材依据

教材依据

说明
一、教材依据:
1、教材:
教材系“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汉春主编:《动物免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月。

2、参考书目
⑴王世若、王兴龙、韩文瑜主编:《现代动物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1999.9.
⑵刘玉斌、苟仕金主编:《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

⑶王亚辉:《分子免疫学》,科学出版社,1982.12.
⑷张绍伦等:《医学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
⑸ J.萨姆布鲁克,E.F.弗里奇,T.曼尼阿缔斯:《分子克隆实验指导》.科学出版
社,1996.5.
二、讲授内容及授课方式
本课程主要介绍动物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以及新发展的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免疫调控和抗体多样性的基因控制等新概念。

在临床免疫方面,重点介绍抗感染免疫和人工免疫。

免疫血清学方面着重介绍新发展起来的抗体标记技术、均质酶免疫测定、免疫探针、免疫传感器等新知识。

在实习方面,主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免疫学的理论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收集国内外最新免疫学研究信息,以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讲课,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适当安排了具有代表性并且较为新颖的免疫学技术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并且,有些重点章节在讲完理论课以后,适当布置了具有思考性的课外作业,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学期:周学时3学时,理论周数20周,总学时60学时,讲课时数36学时,实验时数18学时。

学时分配。

传感器应用技术复习选择题

传感器应用技术复习选择题

传感器应用技术复习选择题传感器能感知的输人量越小,说明()。

A.线性度越好B.迟越小C.重复性越好D.分辨率越高(正确答案)在传感器的分类中,按输人量来分,免疫传感器属于()。

A.物理传感器B.化学传感器C.生物传感器(正确答案)D.数字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称为传感器的()。

A.动态响应(正确答案)B.线性度C.重复性D.稳定性下列选项中,主要完成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的是()。

A.传感器接口电路B.信号转换电路(正确答案)C.放大器D.编码器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A.重复性B.固有频率(正确答案)C.灵敏度D.漂移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

A.检测和转换(正确答案)B.滤波和放大C.调制和解调D.传输和显示传感器应具有比较高的()尽量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干扰信号。

A.灵敏度B.信噪比(正确答案)C.稳定性D.线性范围精度较高的传感器都需要定期校准,一般每()校准一次。

A.1~2个月B.3~6个月(正确答案)C.1年D.2年基于外光电效应工作的器件有()。

A.光电管(正确答案)B.光电池C.光敏电阻D.光电倍增管光电感器的基本理物质的()。

A.压电效应B.光电效应(正确答案)C.磁电效应D.热电效应红外辐射是由物体内部分子运动产生的,这类运动和物体的()有关。

A.密度B.温度(正确答案)C.质量D.体积热释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工作时,当辐射到热释电件上的红外线忽强忽弱,使两个热释电元件的温度变化不一致时,就会有()输出。

A.直流电压B.交变电压C.直流电流D.交变电流(正确答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量子型红外线传感器的是()。

A.光电导式传感器B.光生伏特效应式传感器C.光磁电式传感器D.热释电式传感器(正确答案)红外线遥控的接收装置不包括()。

A.光滤波器B.编码调制放大电路C.光敏二极管D.微处理器(正确答案)光纤通信中,与射光纤耦合的光元件()。

A.光敏电阻B.光敏三极管C.光敏二极管(正确答案)D.光电池电涡流接近开关可以利用电涡流原理检测出()的靠近程度。

补体C1q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补体C1q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补体C1q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刘栗加;胡继明;裴仁军;沈竞凯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
【年(卷),期】1999(027)010
【摘要】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补体C1q.比较了聚乙烯亚胺粘附、戊二醛交联法,物理吸附法以及蛋白A法三种固定化抗体蛋白的方法.使用蛋白A法,补体C1q在所测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过的晶片用0.1 mol/L柠檬酸盐缓冲溶液(pH 3.0)解吸,可重复使用4次.
【总页数】3页(P1190-1192)
【作者】刘栗加;胡继明;裴仁军;沈竞凯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分析测试科学系,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分析测试科学系,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分析测试科学系,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分析测试科学系,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3
【相关文献】
1.补体C1q(complement C1q)在临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J], 于歌;谢风
2.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J], 王欣荣;吕伯昌;李海燕
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在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肖双;王虹;孙雪;吴美美;杨拓;柴立杰
4.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1q补体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陈颖;王伟佳;胡婷;黄福达;缪丽韶;唐凤;罗楚君
5.基于巯基自组装单层膜技术的补体C_3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J], 李丹;王桦;吴朝阳;沈国励;俞汝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检测铜离子的方法

检测铜离子的方法

检测铜离子的方法铜离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离子,可以出现在自然界中的矿物、水体、食品和生物体内。

铜离子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检测铜离子的方法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电化学、光谱学、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等多个方面介绍检测铜离子的方法。

电化学检测方法电化学检测方法是利用电化学现象来检测铜离子的方法。

常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有电位滴定法、极谱法、电化学阻抗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法等。

1. 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常规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滴定电位的变化来计算样品中铜离子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需要先测量出标准溶液中的滴定电位,再对待测溶液进行滴定,测量出滴定电位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铜离子的含量。

2. 极谱法极谱法是一种基于电荷转移反应原理的电化学检测技术,通过电极上电势的变化来检测溶液中的铜离子。

此方法分为阳极溶出与阴极富集两种模式,当极谱法用于检测铜时,通常使用阴极富集模式。

极谱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可重复性。

3. 电化学阻抗谱法电化学阻抗谱法是通过测量电化学接口上的交流电阻抗来分析样品中的铜离子含量和其他电化学特性。

该方法不需要其他昂贵的仪器和试剂,因此非常经济实用。

通过检测电极表面的电学阻抗的变化,可以快速分析样品中铜离子的浓度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铜离子含量的检测。

4. 电化学传感器法电化学传感器法是通过测量被污染水中与铜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电极的电势变化,来检测铜离子的含量。

这种检测方法的好处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水体中铜离子含量变化。

光谱学检测方法光谱学是利用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对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的一种科学。

通过对铜溶液进行光谱学分析,可以检测出铜离子的特征峰,从而确定铜离子的浓度和存在形态。

光谱学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AAS是一种测量离子浓度的标准方法,可检测溶液中极低浓度的铜离子。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1.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啊,那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呢!有一种是酶传感器,就像一个超级挑剔的美食家。

我有个朋友在做食品检测工作,他就经常用到酶传感器。

这传感器里的酶就像小侦探,只要发现特定的物质,就会有反应,告诉人们食品里有没有有害的东西,简直是食品健康的小卫士呀!2. 微生物传感器也很厉害哦!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小小的微生物军团。

我听一位生物学家讲过,在污水处理厂,这些微生物传感器就大显身手啦。

它们能感知水里的各种成分,就像微生物们在说:“嘿,这里有好多我们认识的东西呢!”然后根据感知的情况,来判断污水的处理程度。

3. 免疫传感器也很独特呢。

这就好比人体的免疫系统派出的小间谍。

我认识的一个医生说,在检测某些疾病的时候,免疫传感器可帮了大忙。

它能像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病菌一样,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人体血液或者其他样本里有没有特定的病原体,真是太神奇了,感觉就像在身体里安装了一个疾病预警器。

4. 基因传感器可不得了!这就像是一把开启基因秘密大门的钥匙。

我在一次科技讲座上听到,科学家们研究遗传疾病的时候,基因传感器就闪亮登场啦。

它能够精确地探测到基因的微小变化,就好像在说:“看,这里有点不一样哦。

”这对研究那些跟基因有关的疾病可太重要了。

5. 还有组织传感器呢。

你看,这就像从生物体内取出的一块小拼图。

我和一位做生物研究的同学聊天时他提到,在研究药物对特定组织的影响时,组织传感器就派上用场了。

它能模拟组织的反应,就像这块小拼图在告诉我们:“这个药物对我是好是坏呀?”6. 细胞传感器也很有趣哦。

这就像是一个细胞世界的小话筒。

我看一本生物杂志上说,在细胞研究领域,细胞传感器可以把细胞内部的一些秘密传达出来。

比如说,细胞是在健康地生长呢,还是受到了外界的不良影响。

就好像细胞通过这个传感器在大声呼喊:“我现在过得怎么样,快来听听呀!”7. 电化学传感器也是生物传感器家族的一员。

这就像是一个用电信号说话的小信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功能:与特异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产生: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
7
二、免疫传感器的类型
利用抗体对相应抗原的识别和结合的
双重功能,将抗体或抗原的固化膜与信号 转换器组合而成,用来测定抗原(或抗体) 的传感器称为免疫传感器。
8
感受器单元中的抗体与被分析物的 亲和性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抗体与 抗原选择性结合产生的信号敏感地传送 给感受器,再经电子放大器进行放大处 理。 免疫传感器的性能优劣主要取决于 抗体与待测物结合的选择性和亲和力。
四、光纤免疫传感器
在光纤上固定相应的Ab,待检测的物
质即相应的Ag与Ab结合,形成AgAb复合
物时,可得到一个稳定的光信号,依据光 信号的大小与底物浓度的函数关系,得到 底物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光信号大小与底 物浓度成正比。
31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按照换能器能量转换方式的不同,分为 化学发光型、光吸收型、荧光猝灭型、指示 剂型和生物发光型。
12
(2)非标记法 抗体与抗原结 合后直接将免 疫反应的信息 转变成可测信 息直接转变成 可测信号。
13
免疫传感器根据使用的信号转
换器可分为:

●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光纤免疫传感器
压电免疫传感器
14
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基于测量电位的变化进行免疫分析 的生物传感器。
15
化氢酶使H2O2分解产生O2,随之传感器的电流值增大。
如何用这种方法测定HCG?
24
夹心法:
在样品中的抗原与氧电极上的抗体结
合后,再加酶标抗体与结合在抗体上的抗
原结合,形成夹心结构,从而催化氧化还 原反应产生电流值变化。
25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过氧化氢,随 抗体附着在电极上的那部分辣根过氧化 物酶就会氧化过氧化氢,产生与其数量 成正比的阴极电流。
36
(2)蛋白质、病毒的检测
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人体转铁
蛋白 病毒:HIV
37
免疫传感器的再生 免疫传感器若要重复使用,需用一
定试剂将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或,还不
能损害固相抗原或抗体的活性。
38
思考题:
请设计一种GOD标记抗体检测HCG的免 疫传感器。
原理:
将抗体结合在载体上,当样品中的抗原 选择性地与固定抗体结合时,膜内离子载体 性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电极上电位的变化,由 此测得抗体浓度。
16

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HCG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
蛋白,作为妊Biblioteka 的早期诊断标准。将电极固定上兔抗人HCG抗体,即制备 成HCG电极。 当待测溶液中滴入HCG抗原溶 液时,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电位逐渐下降,
图 光纤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原理
33
五、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 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是最常见的一种质 量测量式免疫传感器。
2
f Kf m / A
2 0
0 0
f 02 m / A
34
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原理
35
(1)微生物的检测 白色念珠菌是第一个报道用压电微质 量法检测的微生物。 用硅烷化试剂处理晶体后,然后用戊 二醛交联特异性抗体。检测时,进入还有 白色念珠菌的样品溶液中,晶体质量增加, 频率下降。
根据下降的电位,可以计算出HCG的浓度。
17
●测定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胚胎肝细胞产生的一种蛋 白质,为胎儿血清的正常组分,出生2周 左右消失。 成年人血清中测出AFP,可作为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指标。
18
Ag-AgCl电极上固定甲胎蛋白抗体, 溶液中有若有AFP,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造成电极电位下降,从而测出AFP的 含量。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2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类通过遗传(即在长期自然进化中逐渐 建立起来)而来的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都有、生来就有 作用: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即无特异性)
3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人类在出生后生活过程中受到病原体作用, 通过与病原体的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特点:不是人人都有,只是与该病原体斗 争的人才能获得。 作用: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第六章 免疫传感器
Immunosensor
偶联抗原/抗体分子的生物敏感膜与信 号转换器组成的,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一种生物传感器。
1
一、免疫
1. 什么叫免疫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自己” 、排除 “非 己” 成分,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 免疫的类型
21
22
H 2O2
以过氧化氢酶作为酶标记为例说明工作原理:
① 在测定溶液中加入标记的过氧化氢酶抗原,然后
将抗体膜免疫传感器插入上述溶液中。未标记抗原(被 测物)和标记抗原对膜上的抗体发生竞争结合;
H 2O2
② 洗去未反应的抗原; ③ 将传感器插入测定酶活性的溶液中,这时传感器 的电流值是由测定液中氧的量决定的; 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H2O2,结合在膜上的过氧
19
2.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将酶底物浓度的变化或其催化产物浓度
的变化转变成电流信号。
结构最简单的是以Clark氧电极为基础 建立起来的酶免疫传感器。 主要有竞争法和夹心法.
20
竞争法: 用酶标抗原与样品中的抗原竞争结合 氧电极上的抗体,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产 生电活性物质而引起电流变化,从而测得 样品中的抗原浓度。
4
二、抗原和抗体
1. 抗原
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点: ● 异物性
● ●
大分子性 特异性
5
具有两种性能: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 与相应免疫反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反应。

6
2. 抗体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 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分布于组
26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1级致癌物,是一种剧毒 物质,毒性是氰化钾的10

倍,是砒霜的68倍。
● 对肝脏有破坏作用。
2011年“蒙牛事件”
黄曲霉毒素
三聚氰胺的检测
又称蛋白精,是一种化 工原料。

2008年“三鹿事件”
三聚氰胺
青霉素的检测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还有金黄色葡萄球 菌、沙门氏菌、致病性链球菌、志贺菌等。
9
免疫传感器根据抗体是否进行标记分为:
● ●
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标记免疫传感器
根据信息转换过程分为:
● ●
直接型免疫传感器
间接型免疫传感器
10
(1)标记法
采用酶、荧光物质等进行标记,抗原 抗体反应通过电化学、光学等手段进行检 测,同时对浓度信息加以化学放大(如酶 标记),从而实现高灵敏检测目标物。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