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2020

合集下载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小麦生产现状
我国小麦作物历史悠久,是粮食作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
国小麦产量年年上升,平均每年增加了1.2亿吨,占全球小麦总产量的20%,稳居世界第一大小麦生产国。

2024年,我国小麦产量达到了14.9
亿吨,比2024年达到的13.1亿吨增长了15.1%。

目前,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硬粒早熟型小麦(例如,陕南61
号小麦,陕西25号小麦,陕西63号小麦等)、中抗早熟型小麦(例如,
陕西38号小麦、陕南83号小麦、陕西67号小麦等)以及春小麦(例如,陕西66号小麦)。

硬粒早熟型小麦占据我国小麦总产量的42.4%,中抗
早熟型占37.2%,春小麦占20.4%。

此外,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区域有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山东、河北
等省份;中部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最后,东部地区,包
括浙江、江西等省份。

2024年,这些地区小麦产量分别为7.8亿吨,3.4
亿吨和2.7亿吨。

二、国外小麦生产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一些国家的小麦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据统计,全球小麦总产量在2024年达到了75.12亿吨,比2024年增
长了2.8%。

根据国家分布,在前三大小麦产量国中。

小麦种植效益的分析与评估

小麦种植效益的分析与评估

小麦种植效益的分析与评估一、概述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小麦被用作主要的口粮,同时也用于制作面包、糕点等食品。

种植小麦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受环境、市场、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经济效益1. 直接经济效益:小麦是一种价格稳定的作物,其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因此在销售收入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

此外,小麦也可以通过加工转化为其他产品,如面粉、面包等,进一步增加其经济价值。

2. 间接经济效益:种植小麦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如农机、化肥、种子等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三、影响因素分析1. 土地成本:土地租金、地租是种植小麦的重要成本。

在考虑小麦种植效益时,土地成本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 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是种植小麦的必要成本,其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 天气因素:天气是影响小麦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包括气候、降水、温度等。

恶劣的天气可能导致减产,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4.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影响小麦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

如果市场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种植效益产生影响。

5. 技术水平:种植技术水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

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评估建议在评估小麦种植效益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

建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种植面积,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销售渠道和策略,确保经济效益的实现。

此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争取政策支持,降低风险,提高种植效益。

小麦分析报告

小麦分析报告

小麦分析报告
根据分析,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以下是对小麦产量、消费、价格和国际贸易的分析报告。

1. 产量:小麦产量在过去几十年中稳步增长。

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法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约15%。

2. 消费:小麦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因此全球小麦消费量也相当大。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小麦的需求增加是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3. 价格:小麦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供求关系、天气条件和政府政策等。

通常情况下,小麦价格存在季节性波动,但近年来价格趋势相对稳定。

4. 国际贸易:小麦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

主要出口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主要进口国包括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国际贸易对小麦价格和市场供求有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消费、价格和国际贸易都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及时监测和分析小麦市场变化,对决策者和相关行业具有重要价值。

2020年小麦行业深度研究:生产量、消费量、供需平衡表、全球及中国小麦价格形成机制

2020年小麦行业深度研究:生产量、消费量、供需平衡表、全球及中国小麦价格形成机制

2020年小麦行业深度研究:生产量、消费量、供需平衡表、全球及中国小麦价格形成机制一、我国小麦产销量均居全球首位,政策导向逐步向市场化方向缓慢过渡 (5)(一)小麦主要分类方式有 4 种 (6)(二)我国小麦种植区域范围广,地区间小麦生长周期差别大 (7)(三)小麦政策导向逐步向市场化方向缓慢过渡 (8)二、全国小麦产销维持稳定,重点关注结构性去库存&品质升级 (12)(一)生产量:稳步增长,单产提升是主要驱动力 (12)(二)消费量:整体平稳,以结构性调整为主 (16)(三)供需平衡表:库销比逐年增长,去库存压力仍在 (21)三、小麦价格形成机制 (23)(一)全球小麦价格形成机制:供求关系决定 (23)(二)中国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种植成本决定,短期受供求关系影响 (24)四、风险提示 (29)图表 1 小麦作物示意图 (5)图表 2 全球主要作物2018年总产量(亿吨) (5)图表 3 全球小麦种植分布区域 (5)图表 4 全球小麦播种面积、产量、消费量分国别结构 (6)图表 5 小麦4种不同分类标准 (7)图表 6 我国小麦产区分布 (7)图表7 我国各省小麦产量占比 (7)图表8 我国小麦产区及生产期一览表 (8)图表9 黄淮区冬小麦生长周期 (8)图表10 内蒙地区春小麦生长周期 (8)图表11 新中国粮食政策发展历史 (9)图表12 我国小麦相关政策 (10)图表13 2005-2006年小麦单产连创历史新高 (10)图表14 小麦总产量自2003年开始快速增长 (10)图表15 我国2004-2005年小麦进口量大幅增长 (11)图表16 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元/50公斤) (11)图表17 历年来我国小麦托市收购量 (12)图表18 我国小麦自2004年以来产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12)图表19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13)图表20 小麦单产稳步提高 (14)图表21 我国小麦每亩种子和化肥用量不断增长 (14)图表22 我国小麦农药、机械作业等费用不断增长 (14)图表23 我国小麦单产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第一梯队 (15)图表24 几种常见的影响小麦产量的自然灾害 (15)图表25 2020年小麦进口关税税率 (16)图表26 我国小麦消费量相对稳定 (17)图表27 我国小麦历年自给率 (17)图表28 我国小麦消费以制粉为主 (17)图表29 小麦制粉消费结构以面粉为主 (17)图表30 我国人均谷物消费量逐年递减 (18)图表31 我国人均肉蛋奶及水产品消费量稳步增长 (18)图表32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消费占比 (18)图表33 小麦玉米价差处于高位 (19)图表34 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价格对比 (19)图表35 我国优质小麦分布区域图 (20)图表36 近年来我国小麦进口量维持在300万吨左右 (21)图表37 2019年我国小麦分国别进口量 (21)图表38 2015-2019年期间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情况 (21)图表39 我国小麦供需平衡表 (22)图表40 我国小麦期末库存及库销比(亿吨,%) (23)图表41 全球小麦供需平衡表 (23)图表42 全球小麦价格与当期结余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24)图表43 全球小麦期末库存及库销比 (24)图表44 小麦售价与成本及最低收购价关系 (25)图表45 小麦售价与产量关系 (25)图表46 小麦售价与结余量关系 (25)图表47 我国小麦生产成本拆分 (26)图表48 历年来每亩小麦总成本中各项成本变动趋势 (26)图表49 2018年每亩小麦总成本中各项成本占比 (26)图表50 我国小麦种植收益率波动明显 (27)图表51 全球小麦与国内小麦现货价走势对比 (27)图表52 美国小麦期货价与国内优麦期货价走势对比 (27)图表53 国内小麦现货价与普麦期货价关联度更强 (28)图表54 国内小麦现货价与优麦期货价关联度稍弱 (28)图表55 国内小麦价格季节性波动明显 (28)。

小麦粉市场供需及前景展望

小麦粉市场供需及前景展望

小麦粉市场供需及前景展望
一、小麦粉市场供需现状
小麦粉是人们重要的主食原料及食品加工材料,消费量大、食用范围广。

小麦粉主要用于制作面制食品,如:馒头、面条、油条、烧饼、面包、饼干、月饼、蛋糕等诸多食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小麦粉产量为3954.8万吨,2019年我国小麦粉产量为8606.9万吨。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改善,消费者对高质量面粉需求的不断扩大,对于小麦粉的需求逐渐扩大,国产小麦粉产量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小麦粉进口量快速增长。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小麦进口数量达28.28万吨,进口金额达1.02亿美元。

二、小麦产量及制粉需求量
从小麦粉的原材料来看,我国小麦资源丰富,是仅次于稻谷的第2大粮食品种,2019年中国小麦产量达13359万吨,2020年上半年中国小麦产量13168万吨。

近年来,主食面粉需求下滑趋势,制粉加工行业小麦需求量也逐年下降。

2019年制粉加工行业小麦需求量为9230万吨。

三、小麦粉行业前景展望
1、优质高筋面粉需求增加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优质高筋面粉需求增加,速冻类、油炸类、蒸煮类乃至更好的糕点制品因顺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2、行业标准不断规范和完善
随着小麦粉生产工艺的进步,行业标准不断规范和完善,对于促进小麦粉产业的发展,规范市场行为,提升小麦粉产业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一、我国小麦产业概况和发展趋势(一)我国小麦产业概况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谷物产量和消费量的30%左右,而贸易量占世界谷物贸易量的45%左右。

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谷物,近年来每年种植面积在2400万公顷左右,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

1960年以来,中国小麦产业呈现五个显著特点:一是面积下降、总产增加,均以1997年和2003年为拐点,呈三段式波动。

二是单产持续提高,2015年比1960年增长了5.64倍。

三是总产增加主要由单产驱动。

四是集中度高,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3%,产量占全国的55.5%。

五是主产省份的种植规模和单产均较高。

消费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持续增长,2014年比1961年增加了1.05亿吨,年均增长率为3.6%,略高于同期小麦总产的年增长率3.3%;二是长期产不足需,1960-2014年55年间仅有11个年份国内小麦供大于求,其余年份均产不足需。

2008年至今一直为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2013年一度达到677万吨,这两年预计增速有所减缓。

(二)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趋势1、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长期战略需求据预测小麦产量每年递增1.7%才能满足到2050年全球需求的增长,而目前的增长率仅为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逐年减少,而人口仍在增加,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据预测,未来20年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小麦产量需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1.4%,而主产麦区产量潜力年均增长率仅为0.8%。

至2020年我国年小麦需求量约为1330亿公斤左右,2013年我国小麦总产1221亿公斤,缺口达109亿公斤。

据统计,2014/2015年度我国小麦国内总消费量为13160万吨,2013/2014年度为12920万吨,增加240万吨,增幅1.86%。

因此,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供给是我国小麦生产及产业发展的长期任务。

2、优质专用和绿色安全是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一直比较重视小麦的品质。

随着我国小麦生产和育种目标由过去的以产量为主向增产与品质并重转变,优质专用小麦育种取得较大进展,主产区小麦品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但是,目前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发达国家优质专用小麦占小麦总产量的80%,而我国只占15%。

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16年对国内强筋小麦市场需求形势分析表明,我国对优质强筋小麦总需求量约500万—700万吨,而当前我国优质强筋小麦总产量约300万—450万吨,缺口达200-250万吨。

需求的增加拉动了强筋小麦的价格,譬如2014年国际小麦价格连续走高,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平均离岸价从1月份的288美元/吨涨至5月份的346美元/吨;上半年国内优质麦均价为2803元/吨,同比上涨9.2%,优质麦与普通麦价差从1月的278元/吨增至5月的365元/吨。

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粮食安全一样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麦田有害生物的治理不仅要保障小麦高产稳产,还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小麦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水肥利用率和种植收益是我国小麦生产的迫切要求我国是世界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山东省人均水资源更为缺乏,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5.8×108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44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7m3,二者都不足全国平均数的1/6,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

但我国农业生产的水肥资源利用率较低,既浪费了水肥资源,又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种粮收益。

据报道,我国水分生产效率1.0,发达国家2.3。

我国正面临氮、磷、钾肥料施用成本增加、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能源价格上涨导致N肥生产成本不断提高,2040年后我国P矿资源将会短缺,我国目前K 肥的进口依赖度高达70%。

近年来我国大田作物化肥投入大量增加,却难以达到增产目标,增肥不增产现象凸显,肥料利用效率低是主要原因。

我国小麦氮肥利用率30%,发达国家50%;中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而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消费量的近30%。

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小麦生产收益是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小麦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生育期内干旱、生育后期干热风危害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技术途径大幅度提高水肥等资源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实现高产优质与高效环保的协调统一,全面提高我国小麦产业竞争力。

4、小麦生产和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是发展方向国外小麦生产经营方式多是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形式,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0世纪末,美国家庭农场拥有全国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

印度农业合作社覆盖全国100%的村庄,67%的农户。

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经营面积小,2010年我国农户户均耕地7.5亩,约为欧盟的1/4,美国的1/400。

小农户经营已经不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种粮大户68.2万户、粮食生产合作社5.59万个,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经营的粮食面积2亿多亩。

我国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小麦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和农机农艺结合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成为小麦产业的发展方向。

5、我国小麦产业支持保护政策将更加系统化是健康发展的保障入世以后,我国遵循WTO规则初步建立了以最低收购价与四补贴为主的小麦产业支持政策,但近年来这些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如补贴不挂钩且支持空间有限、最低收购价不断提高导致国内外价差扩大等等。

面对越来越复杂、挑战越来越多的发展环境,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确保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绿箱政策支持。

主要包括增加小麦科技研发投入;创立小麦节水补贴、主产区生态修复补贴、保险补贴等。

二是用好宝贵的微量许可这个黄箱政策空间。

主要包括稳定适用最低收购价政策;新增补贴切实向新型主体倾斜;加大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三是在所有多双边贸易谈判中都要守住小麦65%的进口关税不降低,这是保证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防线。

二、我省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一)我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二大省,2003~2014年全省小麦总产量实现了12连增。

山东省小麦产业的发展具有产量潜力高、生产技术水平高、品质优良、加工能力强等突出特点和优势。

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

1、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山东省近5年来小麦年均种植面积5450万亩、平均总产215.3亿公斤、亩产396.5公斤,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

表1 2010年-2014年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状况年份播种面积(千公顷)总产量(万吨)单产(千克/公顷)2010 3561.87 2058.60 57802011 3593.53 2103.92 58552012 3625.87 2179.50 60112013 3673.27 2218.80 60402014 3740.23 2263.84 6053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15%,总产占全国总产的18%,单产水平处全国首位,较全国平均单产高出近20%。

山东省内小麦种植主要集中于鲁西、鲁南及胶东平原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市有德州、潍坊、临沂、济宁、聊城、菏泽六个地市,种植面积均超过30万公顷,单产最高的地市为德州市,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430公斤(表2)。

表2 2014年山东省各地市小麦播种面积及产量状况地区播种面积(公顷)总产量(吨)单产(千克/公顷)济南市210533 1263712 6002青岛市246894 152**** ****淄博市110351 713019 6461枣庄市140067 852943 6090东营市62533 410182 6559烟台市134593 772068 5736潍坊市349744 2176171 6222济宁市330700 2185500 6609泰安市187585 131**** ****威海市60396 337614 5586日照市79304 446354 5628莱芜市9327 41966 4500临沂市321561 1901305 5941德州市450573 3347402 7430聊城市381593 2568500 6731滨州市220007 1457517 6626菏泽市585161 3602000 61562、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差异显著山东省气候资源丰富,依据不同地理位置及灌溉条件,可将小麦产区分为鲁西黄灌区、鲁北井灌区、鲁中南湖河井灌结合区、鲁中旱作区、胶东旱作区五个区域,不同区域小麦种植情况及发展潜力归纳如下:鲁西黄灌区: 包括沿黄河各县市,面积约173.3万公顷。

该区以黄河水灌溉为主,井灌为辅,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内土壤肥力不均,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和荒地,目前平均单产为5 250.0~7 500.0公斤/公顷。

该区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方面均有较大的潜力,应继续加强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配套完善田间灌溉工程,至2020 年平均单产提高13%,可增产14 亿公斤。

鲁北井灌区: 包括淄博、潍坊所属的部分县市,面积约33.3万公顷。

该区以井灌为主,能够保障小麦关键生育期灌溉用水。

但区内多为山间平原,易受冻害、干旱等的影响,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平均单产为6000.0~6750.0公斤/公顷,部分县市可实现小面积单产9750.0~11250.0公斤/公顷的高产,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该区应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至2020年平均单产提高10%左右,增产2 亿公斤。

鲁中南井湖河灌结合区: 包括济宁、泰安、枣庄、临沂所属的部分县市,面积约66. 7万公顷。

该区井灌面积约占80%左右,部分麦田用湖水和河水灌溉,目前平均单产为6 750.0 公斤/公顷左右,部分麦田土壤肥力较好,滕州、兖州等县已创出小面积单产10500.0~11835.0 公斤/公顷的高产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