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整理

宏观经济学简答整理
宏观经济学简答整理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2、现有的以GDP为核心的核算方法有何缺陷?应如何予以弥补?

3、计算总需求时,计入政府购买吗?政府转移支付呢,为什么?

4、试述税收、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分别是如何影响总支出的?

5、分析膨胀缺口与紧缩缺口的产生及其应对措施?

6、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7、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试解释。

1、简述平衡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2、简述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一些?

3、试论人名币升值的利弊?

[答] 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因素:有利于中国进口,降低原材料进口依赖型企业的成本;增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提高我国国际购买力;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加快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性货币的进程。

人民币升值的弊端: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给外贸出口造成极大伤害;降低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4、简诉IS-LM模型?

5、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6、为什么说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同时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

加而利率下降?

7、试用IS-LM-FE-BP模型描述我国国民经济所处区间及其对策。

[答] IS-LM-FE-BP模型表示:在IS曲线左边,I >S,在IS曲线右边,IM;在BP曲线左边,B>0,在BP右边,B<0;在FE曲线左边存在失业,在FE曲线右边存在通货膨胀。

根据我国近两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存在局部过热苗头,即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国际收支盈余迅速增加,又存在严重失业,可见,对内对、外经济并未处于均衡状态,IS、LM、FE、BP四线并未交于一点,而是处于图中用﹡号标出的区间。

为了促使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共同均衡,IS,LM,BP交于FE上的一点,即充分就业收入水平,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结构调整,有保有压,采取以“软着陆”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

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从扩张的财政政策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加强税收,控制财政支出和国债发行,使IS曲线适当左移。

继续坚持稳定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控制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使LM曲线左移。

在对外经济政策上,加大汇率的浮动范围,开放某些资本项目,支持企业“走出去”,使BP 曲线左移。

要使IS、LM、FE、BP全部交于同一均衡点是极其困难的,但应当明确这一对内对外同时均衡目标,努力接近它,至少不要背离它。

8、为什么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9、货币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何关系?为什么?

10、试论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

[答]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实际货币需求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人们持有的货币量,不影响利率。换言之,无论货币供给增加多少,总是被人们持有,而不会引起利率下降。因此,在经济严重衰退时,货币供给变动本身并不会引起利率变动,不管投资是否会对利率变动做出反应,也不能通过改变货币供给来改变投资,而财政政策则可以对经济起剌激作用。所以,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方面对财政政策的重视大于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者极为重视货币数量的变动,把它作为决定总需求的决定因素。他们认为,经济本身具有内在稳定性,因此,国家无需干预经济,只要在一个物价稳定的环境中,市场机制就能够发挥作用,经济就可以自动实现稳定与增长。货币在决定国民收入方面居于核心定位,但货币量的变动并不能影响利率。从长期看,货币量变动影响产出水平。因为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人们所持有的货币量增加,就要增加各种资产的购买量,如股票、债券、资本品、不动产等。对这些资产的购买量增加,就使其价格上升,引起企业对利润预期乐观,从而增加投资,剌激总需求,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反之,将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因此,货币主义者反对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政策调节货币供给的权衡性货币政策,认为政府应当遵循单一规则,保持货币供给的固定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以不变应万变。

11、试论凯恩斯主义与供给学派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

[答]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管理,主张根据经济波动周期,通过政府收支调节总需求,以促使经济稳定增长。因此,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主张从供给方面刺激经济。他们肯定萨伊定律的合理性:“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生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不可能由于总需求不足而造成产品过剩,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出他们对产品的需求。”该学派最主要的政策主张就是减税,认为减税可以更好地刺激经济潜力的发挥。

12、试诉货币的传导机制。

13、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14、试分析金融机构如何创造流动性。

15、简述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现状所带来了哪些风险?分析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1、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2、简述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3、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4、运用IS-LM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当代经济问题

1、试比较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意义。

2、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她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简述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5、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

6、试分析在税收不变,用借款弥补赤字的情况下,政府开支增加对经济的影响。

7、降低工资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何影响?

8、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试述在何种情况下,AS曲线是水平的、垂直的或向右上斜的?政府政策对经济产出是

否有效?

1、简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经济效应。

2、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哪些影响?

3、如何区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膨胀?

4、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5、弗里德曼的增广的(考虑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是什么?

6、简述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7、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8、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

9、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试述乘数-加速数模型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

2、试分析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并分析储蓄率的增长、人口增长对稳态的影响及如

何确定最优的人均资本量。

3、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4、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5、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6、性格假定有什么重要性?

7、效率工资与工资粘性有什么关系?

8、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一、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1.真实GDP按照不变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经济学家计算GDP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真实GDP衡量经济中物品 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二、为什么一国的GDP多是人们所希望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的例 子。 答:1.一国有高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这是因为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高的GDP意味着国民可以享用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但是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唯一重要指标。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如闲暇、环境 质量)并没有包括在GDP中,所以一国的GDP增加了并不意味着该国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 例如,限制污染的法律实施将减少GDP,如果减少整治污染的法律,即使GDP会高些,但是污染会使社会福利下降。又例如,地震的发生通过增加清理、维修、重建费用的增加将提高GDP,但是地震会减少社会福利的,人人避而远之。 三、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 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 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 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四、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有一下三点: 1.庇谷的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所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使他们更富裕, 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增加。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家庭购买所需的货币量,当家庭把多余的货币 用于借贷时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支出,总需求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导致了较低的利率水平,投资者将把资金从国 内转移到国外投资,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使本币贬值,真实汇率的下降增加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需求。 五、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画出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doc

一、GDP 与GNP 定义与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厂商和个人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 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 GDP =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 产品的总价值。 ? GNP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GDP 的三种统计方法 1.增值法(部门法) 基本原则: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 ,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 的来源。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具体做法: (1)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2)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2. 支出法 基本原则: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从最终产品的购买者角度:消费者C;厂商I;政府G;进出口部门X-M 公式:GDP=C+I+G+(X-M ) 3. 收入法 基本原则:从生产要素投入市场的角度加以统计。 任何产品和服务出售后获得的收入,并定会通过厂商分配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去。 公式:GDP=C+S+T 三、其他经济指标 1.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 2. NI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GDP -(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 3. PI :个人收入= NI — 转移支出+转移收入 转移支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转移收入: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4.DI :个人可支配收入= PI -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 四、GDP 的价格矫正指数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P G DP 实际名义价格矫正指数 GDP 也称GDP 折算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 第一8 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 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 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 答:不能。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 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 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 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53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的利益可以看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7.为什么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3 答: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做是转移支付。 8.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43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

————————————————————————————————作者: ————————————————————————————————日期: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5、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6、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D、间接 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D、间接税。 二、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 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 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最新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一、单项选择 1.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 b )。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2.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d )。 a.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3.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b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净额。 4.从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看,投资等于( c )。 a.私人储蓄; b.预算盈余; c.a和b的和; d.既不是a 也不是b 。5.通过( b )我们避免了GDP的重复记算。 a.剔除资金转移; b.使用增值法; 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6.实际 GDP是通过( b )得到的。 a.当期GDP乘以GDP缩减指数; b.当期GDP除以GDP缩减指数;c.当期GDP乘以基期价格; d.当期GDP除以基期价格。 7.( a )的说法是错误的。 a.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上折旧; b.国内收入等于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拥有者获得的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 d.国内收入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8.GDP不反映( b )。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b.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9.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1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反映( a )。 a.实物; b.价格; c.实物和价格; d.既非实物,又非价格。11.( b )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 )的表述才是正确的。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今年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至少有一项提高了。 14.计入GDP的是( d )。

宏观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过热国民收入上升税收自动上调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TR) 经济繁荣失业率下降 TR自动减少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不变价格) 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不变(若按照市场经济应该上升)农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2,两个国家合并GDP有何变化? 3,3,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什么优缺点? 涵义: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1)、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乘数难以准确确定、财政政策产生效果时需求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原因:政府支出增加,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随着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减少,挤出效应就产生了。 4,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分析: C= a+by , s=-a+(1-b)y 增加储蓄会减少消费,消费减少有两种方式:a变小,储蓄线上移;b变小,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经 济萧条;反之,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 入增加,经济繁荣。 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动,只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