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材研究与开发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研究与开发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研究与开发研究现状与展望中药材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中药材市场越来越火爆,因此,中药材的研究和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一、中药材研究的现状中药材的研究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它包括了对于中草药的种植、提取、加工以及中药材对于治疗疾病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中药材最广泛的国家,因此在这一领域拥有着广泛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在中国,中药材的研究和开发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材的制剂、剂型以及药性等方面。

但由于研究手段和技术的限制,研究成果相对局限。

2. 现代化阶段随着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材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以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等方面。

这些成果为现代中药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全球化阶段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中药材和传统中医药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药材的国际合作也不断深化。

现在,许多国际团队正在研究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这些成果对于全球药物研究和制药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药材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 专业化与国际化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中国的中药材也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

专业化和国际化成为中药材研究的趋势。

未来,中药材研究需要更加开放和国际化,使其逐渐成为一颗璀璨的珠宝,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

2. 多学科交叉中药材的研究和开发涉及到药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农学等多学科领域。

未来,中药材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交流,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合作。

这将为中药材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新思路。

3. 提高中药材质量中药材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对中药材进行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达到高标准标准。

同时,需要在中药材的提取、纯化等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

中药国际化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中药国际化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英文摘要CurrentStatusandStrateg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ongmingWangThispapergivesabriefdescriptionaboutthebasicstateofthedevelopmentof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scrutinyofTCMproductsintheworldmarketandthecurrentstateofexportationofTCMproducts.ByanalyzingtheTCM’sinternationalizationenvironment,thepaperpointsoutthatmanyfavorablefactorsincludingrichresources,uniquetherapeuticeffects,lesssideeffectsandactingasanimportantresourcesofthenoveldrugs,maketheTCMstandingattheentranceofintemationalizatlon,whichmeansabrightfutureintheworldmarket.Inthemeantime,thispaperanalysesthebasicenvironmentofTCMsuchastheconflictsbetweentheChineseandtheWesterncultures,thequalityproblemsofTCMproducts,thelaggarddosageformsandthetechnologytradebarrierretardingtheprocessoftheTCM’Sinternationalization,whichresultedinasmallportionoftheTCMproductsintheintemationalherbalmarketandstumbledthestepsoftheTCMinternationalization.ByUsingSWOTmatrix,thethreats,opportunities,strengthsandweaknessesofTCMareanalyzedindepth.ThispaperalsoemphaticallydiscussesthestrategyoftheTCM’Sinternationalization.ConcerningthethemeofhowtofulfillthetargetofTCMinternationalization,thepaperstressesonthestrategiesoftheTCMproductsdevelopment,internationalization,theplatform,worldmarketsale,wide.scopeoperationofTCMandprotectionofintelligencepropertyrightsofTCM,etc.Thepapersuggeststhatonthewayofitsinternationalization,TCMshouldpromotetheproducts’scientificproperty。

中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中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中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医药行业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并讨论其中的问题和前景。

一、中医药的国际化现状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初步展开。

近年来,中医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得到认可和应用,成为当地医疗体系的一部分。

例如,在东南亚地区,中医药已经成为主流的医疗方式之一,许多国家都开设了中医药诊所和研究机构。

在欧美地区,中医药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与西方医学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其次,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仍然存在问题,这也限制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也是制约中医药国际化的因素之一。

二、促进中医药国际化的途径为了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中医药合作机制,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加强中医药产业的管理,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提升。

2. 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提高中医药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建立国际化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3. 科研创新:加强中医药的科研创新,提高中医药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

注重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4.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品牌,提升中医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三、中医药国际化的前景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国际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综合医学的需求增加,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医药疗效的认可和科学研究的支持也将逐步增加,有助于中医药在国际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加快中药现代化技术发展

加快中药现代化技术发展

加快中药现代化技术发展⼀、引⾔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然⽽,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药⾯临着巨⼤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满⾜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快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当前,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些成果,但也存在⼀些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越来越⼴泛,如化学分析、药理学研究、药物制剂开发等。

这些技术的应⽤提⾼了中药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持。

另⼀⽅⾯,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还⾯临⼀些挑战,如技术创新能⼒不⾜、标准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等。

三、加快中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措施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技术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提⾼中药研发⽔平。

通过加⼤科研投⼊,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中药基础研究和应⽤研究的深度融合,提⾼中药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完善标准体系,提⾼中药质量可控性。

建⽴健全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完善中药材⽣产、加⼯、流通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中药质量和安全。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

完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提⾼企业和个⼈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

4.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药国际影响⼒。

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的国际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提升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

5.培养专业⼈才,加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中医药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才,为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智⼒⽀持。

四、案例分析以某中医药企业为例,该企业在中药现代化技术发展⽅⾯进⾏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药药理学、化学分析等⽅⾯的研究,提⾼了中药研发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该企业还加强了中药材质量控制,建⽴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一、中医现代化的概念中医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包括现代医学技术、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从理论、诊断、治疗、药物研发等多方面对中医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过程。

二、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一)理论研究方面1. 与现代科学概念融合尝试- 现代中医理论研究试图运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和理论来阐释中医的基础理论,如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解释中医的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系统生物学研究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这与中医整体观念有一定的相通性。

- 以中医的阴阳学说为例,有学者试图从现代生理学角度进行解读,认为阴阳的平衡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类似,如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调节系统的平衡状态可能体现了阴阳平衡的某些内涵。

2. 理论创新面临的挑战- 中医理论具有独特的哲学基础和概念体系,如气、经络等概念难以直接用现代科学完全解释清楚。

气在中医理论中是一种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但现代科学尚未发现与之对应的实体物质。

经络学说中的经络循行路线和经络的实质,虽然有多种假说如神经学说、体液学说等,但还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完全阐释经络的本质。

(二)诊断技术方面1. 传统诊断方法的现代化改进-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在现代有了新的发展。

在望诊方面,借助现代高清摄像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可以更准确地观察舌象、面色等特征。

例如,通过舌象分析仪可以对舌色、舌形、舌苔等进行量化分析,为中医辨证提供更客观的数据支持。

- 切诊中的脉象研究,现代利用脉象仪来采集脉象信息,脉象仪可以将脉象的压力、波形等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和数据,有助于中医脉象的标准化研究。

2. 现代诊断技术的融合-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相结合。

例如,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先通过辨证论治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然后结合现代医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病理检查等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等,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传统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

传统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

传统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中草药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传统中草药治疗疾病的方法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是其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及标准化管理,使得其应用范围、疗效和安全性无法得到全面的认可和推广。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中草药,许多学者和科研人员进行了现代化研究,在传统中草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从药物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物的功效评估、药物的剂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中草药得以推广和普及,同时也拓宽了中草药的应用范围和途径。

本文将从中草药的市场现状、传统中草药的研究发展、现代中草药的研究思路、前景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草药的市场现状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中草药领域,也越来越信任其治疗疾病的疗效。

随着中草药走入千家万户,中草药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庞大。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其中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是复方中药饮片和单方中药饮片。

传统中草药的繁荣使得中草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促进了中草药的现代化研究。

二、传统中草药的研究发展传统中草药研究的起步比较早,但由于传统中草药的制造方法、药材加工工艺和药物理论等方面缺乏标准化管理和科学技术支持,使得中草药的应用范围有限,疗效和安全性难以得到全面的认可和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中草药现代化的形势,传统中草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1.药材质量的调查和规范化管理:由于药材质量对于中草药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中草药的药材质量进行调查和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家中药专项调查已经开展多年,全国中草药规范化品种已经有100多个,对于药材的生命力、质量标准、药材微量元素的含量、残留农药的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高了中草药的品质和安全性。

2.有效成分的分离和提取:从传统中草药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是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一步。

中药现代化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中药现代化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中药现代化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药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药现代化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中药现代化发展趋势:1. 中药研发技术的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研发技术逐渐得到提升。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包括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中药的研发提供了强大支持。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和药效的评价,从而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2. 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推进:中药材的质量稳定性一直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标准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生产标准和检测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水平,并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模式创新与中西医结合:中药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进行模式创新。

传统的中药制剂方式在现代医疗环境下未能适应。

因此,探索中医诊疗模式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新途径,将中药融入到现代化的治疗方案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

4. 中药国际化:中药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拓展国际市场。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部分是由于缺乏国际化的宣传和推广。

因此,通过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推动中药的国际化发展,将有助于中药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药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1. 质量与安全问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难题。

中药材的生产环节中存在着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又相对困难。

因此,如何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是中药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2. 缺乏科学临床验证: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手段,其疗效缺乏科学临床验证。

现代医学注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而中药的疗效往往缺乏临床试验的支持。

因此,如何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来验证中药的疗效,是中药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

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科技、市场和政策等方面探讨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

首先,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科技挑战。

虽然现代科技手段已经在中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中药复方药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例如,中药复方中的多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复杂,很难进行分析和解释。

此外,中药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如中药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但现有的研究体系并未形成有效的跨学科合作机制。

其次,市场挑战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尽管中药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但与西药相比,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周期较长,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

此外,中药缺乏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企业在研发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中药新药的市场化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努力。

再次,政策挑战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国家对中药研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制定政策,加大对中药新药研究的支持力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临床试验的设计和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应加大对中药新药研究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

面对上述挑战,中药新药研究呈现出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中药新药研究将加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转型。

例如,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从整体层面上研究中药的药理机制和作用靶点,探索中药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其次,中药新药研究将注重多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跨学科的中药研究团队,加强中药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此外,中药新药研究将加强国内外合作,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提高中药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护,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浅谈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中医学院07中药资源 林明 07315029 [摘 要]: 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 , 是一个复杂的、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创新系统工程。虽已讨论了几年 , 不少学者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 有很多共识 , 但由于站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政府部门的立场上 , 仍有一些是智者见智 , 仁者见仁。本文主在浅谈下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现状;对策;建议;优势;劣势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已为世人所公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 已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 所有从事医药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 , 无不希望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 , 应用现代工程技术 , 开发出有可控质量标准、疗效好、重复性好 , 造福于人民 , 走入世界市场的新的中医药产品。为此 , 国家各有关部门于“八五”以来 , 就大力倡导和支持中药现代化的事业。 1 对中药自身的分析 1.1 中药的优势(Strengths) 1. 1. 1 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有众多的经典名方可供开发利用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百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名著相继问世;晋唐时期,在阐述医学理论方面,王叔和《脉经》完成了对切脉诊断疾病的理论解释,在研究养生方面,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贡献颇大;宋元时期,在研究伤寒方面,很多学者阐明了自已的观点。 这些经典名方经过长达千年的临床使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不仅被有卓见的我国知识界人士重视,而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域外科学家,探求古代东方中华民族智慧的底蕴,如:日本目前所使用的汉方药以《伤寒杂病论》的经方制剂为主,补中益气汤、柴苓汤、大建中汤、小柴胡汤等12个品种产值占全部汉方制剂的43. 1%。 1. 1. 2 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药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药资源达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种,药用动物1 581种,药用矿物80种。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西南、西北等贫困山区,其中药材资源占全国50%以上。 1. 1. 3 药食同源,安全有效 药膳就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中药材加工炮制后与传统的烹饪原料相结合进行烹调,从而成为兼有传统肴馔的色香味形、普通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药物治病功能的养生保健食品。药膳可以自行调配,安全、保健,在享受传统美食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养颜、瘦身、补气、补血等多种作用。 1. 2 中药的劣势(Weaknesses) 1. 2. 1 中医理论久远,不易被当代人接受 以古汉语为基础的古朴深奥的中医药术语,因为没有规范客观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其中很多名词术语很难被当代人所理解并接受,中医药治病,至今许多沿用的是我国传统理论,如阴阳五行等,无法用现代科学的理论阐述,不能用现代科学的理论阐述中医药的作用。 1. 2. 2 成分复杂,难以鉴定其组成 不管是单方还是复方中药,其化学成分大都是非常复杂的,且这些中药的“君臣佐使”的相互协同往往不能用一个或几个模型和指标所能反映。 - 2 -

1. 2. 3 中药质量控制不精确、药品纯度不高 我国中药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落后,使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无法保障,很多出口中药由于无法控制农残、重金属含量或含违禁成分而遭拒售。加外,在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上也存在许多含混不清、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药理、毒理、剂型、标准化、规范化均未能充分利用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 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中药国际化概念探讨 中药的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特色优势与最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结合 ,其中一个重要 目标是“大力开发现代中药” 。现代中药是指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 ,严格按照GAP 、GLP 、GCP 、GMP等标准规范所生产 ,具有 “三效”高效 、速效 、长效 、 “三小 ”剂量小 、毒性小 、副作用小 以及“三便 ”便于储存 、便于携带和便于使用 等特点 ,并达到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标准要求 ,可 以在国际上广泛流通 。因此 ,中药现代化是以中药国际化为目标 ,而中药的走向国际又要求中药现代化是必要的前提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 中药在新时代的飞跃发展 。中药的国际化 ,首先要求我们要更好地了解世界 ,更好地了解世界药品市场的需求 ,了解各国传统医药体系的情况 、法规 、习俗 其次 ,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使世界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医药。 2.1 中药现代化研究概念探讨 中药现代化研究概念是什么, 包含有哪些内容,学术界至今未达成共识。但一般认为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个是基于 “学科论” 的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方向, 包括中医中药理论的现代化和中药生产中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中药产业的现代化; 另一个是基于“宝库论” 的中药西化发展方向。 “宝库论” 的主流是西医药学对中药的认识, 不将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加以研究, 而仅作为具有一定功效的民间药、 天然药物加以研究和开发。 2.1 . 1 中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长期以来, 我国在运用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工作, 取得了大量的数据, 但这些化学成分、 实验药理作用与中药药性理论中的性味、 归经、 阴阳、 升降浮沉、 功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却缺少研究。例如: 中药的四性(寒、热、 温、 凉)是中医药学最根本的基础理论之一, 是中医赖以处方遣药的主要依据, 也是中药基础理论研究的难点之一, 至今尚未有成熟的研究验可循。 历代中医学家对中药四性的认识又各不相同, 使得中药四性在认识水平上出现一些混乱或模糊。 当前,对中药的化学分析和药理研究已经进行得相当深入, 为什么既不能触动中医的理论体系, 从本质上揭示其中的奥妙, 又不能运用这些成果把中医对中药的支配再提高一步呢? 原因就在于研究出来的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不是以中医理论, 而是用西医理论的术语进行表述的。由于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中药自身的现代科学化, 即得到现代科学化的中药, 它还应该属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 即具有中医药学的优势, 同时又克服现有中药的劣势。中药学界认为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式, 可以发现更多的有效部位与单体, 为全面、 充分认识传统中药奠定了基础、 储备了资料。 但如果沿着天然药物的研究思路走下去, 势必会失去中医药特色, 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符合中医药学特色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开始。 2.1 . 2 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化仍未得到充分的阐述 中医与中药是中医药学不可分割的 2 部分,在经历了数十年 “科学化” 改造进程后, 除了临床应用技术的某些改进, 以及极少数非核心的边缘技术被西医拿去取长补短之外, 中医的核心理论和体系依然如故。当前以动物实验的分析方法来验证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为探索研究中医学术的方法无可厚非, 但若据此认为动物实验就是中医现代化则是十分有害的, 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未从根本上带动中医的发展。 再者, 在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研究方面, 作为中医专有名词的 “证” 的内涵和外延至今都不甚明确, 使得 - 3 -

在证候规范化中, 由于中医学传统方法论的非实证特点, 制订出的统一的诊断标准在中医临床领域难以推广应用, 甚至不同的证候规范者制订出不同的统一诊断标准。由于中医临床诊断标准的统一是中医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其它中医药学的基础性研究。 因此, 中医学 “证” 的规范化研究和临床诊断标准的统一必须与中药的 “药性” 理论研究同步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中药临床使用的正确有效。 2.1 . 3 西医药学使用中药现状 由于在中医药学的一些重大基础理论课题未得到现代科学阐明之前,很难单方面实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化, 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的解释, 即用现代科学理论对中药的某些品种进行改进、 突破, 以适应我国现代医学的需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临床使用中药的一些实际情况就是一较好的证明。 如北京某大医院近2 年来, 每年开出约5000 万元的中成药,品种数量却未超出250 种, 其中的大部分由西医内科大夫开出。这些西医大夫是在辨证用药, 还是辨病用药, 事实上不需要争论; 是在使用中药还是在使用西药, 也不需要进行讨论。只要使用的药品临床疗效明确、 可靠、 疗效可重现, 就不需要讨论它是中药, 还是西药化的中药。这情况至少说明,在数量庞大的中成药品种内, 传统中药的一部分可以不按中医药理论, 辨病使用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从对“ 证 ”要求不太严格, 在临床上可以辨病使用的传统中药中筛选出一些品种,对这些中药品种进行现代科学化是能够取得突破的。 例如, 在广州等地前几年发生非典型肺炎以后, 可以抗病毒的中药板兰根颗粒等品种销量大幅上升。这至少说明对中药板兰根进行的现代科学化研究是成功的, 且研究结果已经被普通大众所了解和掌握。 2.2 中药国际化概念探讨 基于巨大的国际植物药市场, 我国医药界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 “中药国际化” , 而这个中药国际化是传统中药的还是植物药的, 许多人对此并未有所区别。 一般中药研究、 生产者在公开场合声称的中药是狭义中药或叫传统中药, 这造成中药国际化在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一些矛盾, 值得进一步的探讨。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应根据中药的药性辨证论治才能取得理想疗效。如果放弃中医药传统理论, 放弃中医的整体性, 放弃中医因人、 因地、 因时而异的立法、 处方、 遣药原则和辨证论治精髓, 中医就会失去立足根基, 中药也将随之失去理论指导。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周仲瑛教授在一次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言, 驳斥针对一些报道有效的方剂不能进行有效重复验证, 以统计学 “个例不能说明整体” 来否定中医疗效的观点。 认为只要辨证一致, 中医可以应用相同的治疗原则, 甚则应用相同的方药治疗, 证同是保证临床疗效验证成功的关键。个案体现的是辨证的重复, 不是辨病的重复, 是治疗原则的重复, 而不是一方一药的重复。 日本从1991 年开始对代表性的8 个汉方药制剂的临床效果进行多点、 双盲、 安慰剂对照试验, 由于在选择病例时未考虑到 “证” 的差别, 结果并不太理想, 日本汉方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日本进行的中药临床双盲对比试验研究的结果不理想正好说明中药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的合理性、 正确性。 中药作为药物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被外国人使用, 必须与他们所掌握和认识的药物知识相适应, 否则临床疗效难以得到保证, 有时可能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 中药走向世界, 必须是在国外被使用时能遵照中医药学理论或能体现中医药学理论, 从而使中药的优势得以发挥, 故中药走向世界的实质是西医药学工作者认可和会使用中药。此外, 中医药学向以其理论深奥、 难以掌握而著称于世, 不要说外国人, 就是国人同胞, 不用相当独立的功夫, 怕也难以修成正果。由于国内的西医与中医大夫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 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要比西方文化背景的西医要容易得多, 他们能合理地使用中药治疗疾病, 才是实现中药国际化的第一步。此外, 我国出口到国外去的保健食品, 大部分是按中药方剂开发而成的, 实际上相当于非处方药品, 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 保健作用,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