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属于地球和宇宙范畴。教材先通过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以及各种现象引起对地球形状的思考。再通过活动以及两个例子还有地球照片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最后是利用科学测量的数据介绍了地球的大小以及内部结构。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与宇宙认识的初步阶段,学好本节内容对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准备。

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缙云实验中学七(4)班的学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发现思考。而在生活中,对于神秘的天空以及天文知识他们是无法直接接触的,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介绍,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天文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部的结构。

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通过活动演示篮球探究海面上船只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逐步培养利用常见的物品来模拟,探究问题的能力。

2.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以及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方法

2、能正确描述地球形状,大小以及内部特点。

。3.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体会科学是在不断进步发展的。

2、通过对地球的学习,体会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4.STSE: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现代科技测量的地球的大小内部结构,认可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为社会提供帮助。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古人对地球的认识:我们知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同学们对地

球也不会陌生,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地球的认识有哪些?学生回答。继而引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Ppt放映古诗、古文、图片介绍古人对地球的三种认识:盖天说、天圆地方、圆盾。

2.根据开头学生对地球形状的回答,提问学生: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证明你所说

的(也就是证明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地球的形状:引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比桅杆先消失的例子,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这个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展开书本活动。

补充介绍地球是个球体的例子:亚里士多德,麦哲伦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是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发展的。继续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是圆的,为什么住在上面的人没有感觉。引出地球很大。

二、地球的大小

三、教师介绍地球的大小,给出一组半径周长的数据,得出结论:地球是一

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学生思考练习: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1.5米,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需要多少个中学生?来帮助学生更加好的体会地球之大,以及对地球周长有更加好的认识。

四、地球内部的结构

“既然地球的外部结构我们可以用卫星等观察到,内部结构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我们是利用什么来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呢?教师先播放一张图片,介绍可以利用地震波来引入地球的内部的构造。

同时也与鸡蛋类似,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以及厚度大小关系,并且引入岩石圈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多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形成性评价

1、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

球体。周长是________.

2、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两极方向半径比赤道半径短千米。周长是________.

3、下列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

A、日食现象,日轮的缺损部分是弧形

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C、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出现桅杆

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4.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八万里”指的是()

A.地球半径

B.地球直径

C.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周长

D.地球赤道的周长

板书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Ppt放映区一.地球形状

1.认识历程

2.证明地球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km

半径极半径:6357km

平均半径:北极6371km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从外到内地壳厚度:地壳地幔地核

地幔

地核:内地核:固态

外地核:液态/熔融状态

岩石圈: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