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密集农业、自给农业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小农经营——家庭为单位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日本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旱涝灾害频繁)

科技水平低(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

4.亚洲以外的产稻区:非洲的埃及、尼日利

亚,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巴、

委内瑞拉、巴西。

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采用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

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牲畜。

2.牧牛为主的:美国、阿根廷

养羊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3.著名案例——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熟

悉地图)

有利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

低,离海港近。

变化:印第安人——游牧,粗放经营

欧洲人——人工草场,密集农业

发展机遇:海上冷冻船的发明,牛肉出口到西欧

促进牧牛发展的主要措施:

培育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修铁路到布宜诺斯艾处斯港)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

1.种植的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2.基本特征(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

率高。

3.分布的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

俄罗斯、乌克兰

4.家庭农场(注:我国东北、西北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是国营农场)

5.著名案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地区——中部平原

优越的区位条件:

(1)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2)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地广人稀

(4)高度发达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每个环节都由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面发展。有用飞机。

(5)先进的科技——庞大而且免费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混合农业——谷物和牲畜的混合农业

1.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温带地区)

2.主要劳动对象——小麦、玉米、猪、牛、羊

3.中国珠江三角洲的新颖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果、树、桑树、鱼)

著名的案例——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牧羊带)

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

2.小麦和羊毛的主要产区在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3.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有三个优点:

(1)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小麦、牧草或休耕,保持麦田的肥力,种植饲料饲养绵羊,羊粪作肥料(2)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小麦秋播忙(冬小麦)——冬季养羊忙——春季小麦收割忙

(南半球的季节)

(3)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家庭农场为主,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

5.家产品主要出口对象——英国

6.主要限制性条件——灌溉(水源不足)

原因——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是东部海洋气流的背风坡的雨影区

解决措施——将大分水岭东部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图)

乳畜业——牛奶、奶制品

1分布——西欧、美国五大湖地区

2西欧乳畜业的形成条件

自然: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温的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平原面积广阔,有利于规模化经营。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高,消费市场广阔;交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工业生产活动

1.工业生产的需要的条件:劳动力、动力、厂房设备、

2.工业生产的制约因素:科学技术、政府政策、资金、管理等

一种原料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而一种产品又可能由多种原料加工、组装或化合而成。3.工业的投入——产出

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

产出:产品、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部分可再循环利用)

4.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比较的特点:工业对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除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外,绝大部分的工业可在任何季节连续生产。

工业企业要求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农业也一样),一方面研制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另一方面加强对工人的业务培训。

重工业产品——满足生产的需要(钢铁、机械、化工、农药等)

轻工业产品——满足生活的需要(食品、服装、电视机、电冰箱等)

5.工业的发展

工业化社会的国家或地区:发达国家,少数发展中国家(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

工业仍然有集中分布的特点:欧洲、北美、日本等

6.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18世纪中期英国蒸汽机纺织钢铁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鲁尔区美国东北部电气化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

第三次20世纪50年代硅谷九州岛慕尼黑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技术

7.工业对原料和劳动力投入的变化:

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对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断提高。

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

工业由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生产向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发展

工业的区位选择

鞍钢的区位: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消费市场

宝钢的区位: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供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 从经济利益看,厂址应当选择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

2 一般情况下,决策者常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

3 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

(1)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2)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

(3)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火电厂、水电站)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5)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 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