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一车高粱米换一车美国兵
抗美援朝116师抗命事件

抗美援朝116师抗命事件三十九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没有歼敌很多,可以说并不出彩,而且还出现了军改变决心停止战斗,116师抗命不从,在115师和117师撤出战斗的情况下独自战斗的事件。
为此116师被三十九军批评为“左倾”。
而116师对此并不服气,对军进行了反批评。
三十九军那边面对的是美25师。
该师自登陆朝鲜后被吹捧为“朝鲜最优良的作战机器”,自称“热带闪电师”,是美第八集团军顶在最前面的一把尖刀。
这个师是和日军类似的兽军,1950年7月26日,该师伙同美骑兵1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老根里惨案”,数百难民被屠杀。
在越战中还发明了“闷烧鸡”以及“观测兵龄男子”杀人法则,以杀人为乐。
在第二次战役中,美25师冲得最快,位于美军战线的最北端。
和美2师不同,美25师为了加强战场警戒侦察搜索,组建了一支多尔文特遣队冲在最前。
多尔文特遣队由美89坦克营B连、火器排、侦察排、美25师师侦察连、美27团2营E连、美35团1营B连等单位编成,此外还额外配属了游骑兵第8213连,兵力1000多人,其中游骑兵8213连是特种兵,位于上草洞一线,其先头已越过九龙江到达石隅和立石上洞,一部还进至上九洞一线。
其右翼是美24团,已进至上九洞南、贵男洞、罗汉峰一线,这两支部队都在九龙江的东岸。
而左翼的美35团在九龙江的西岸,已进至桂林洞。
最后,在多尔文特遣队南面、美24团西侧是美27团,为预备队,在龙山里一线;师部位于宁边。
看起来跟四十军碰到的情况很像,但有根本的区别。
25日,美2师进占新兴洞和苏民洞时,四十军也已抵达其北侧,美军虽然先抵战地,但未侦知志愿军到达。
而三十九军当面之敌美25师进至战地时,三十九军各部距离还远,这样就无法像四十军一样基本查明当前敌情。
这种情况对用兵打仗是很忌讳的,孙子就指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而且部队运动过去需要通过战斗来保障后续部队进入战斗区域,对先头部队的考验很大,一旦作战不利,后续按计划行进各部就会极为被动,整个战斗部署都会被打乱。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图:电影《上甘岭》女英雄“王兰”原型。
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荣立二等功。
这是她1953年在朝鲜留下的照片。
一些台湾人经常鼓噪着美军如何强大,连美军败北的战役上甘岭也被说成“其实没有多少美军参战”借以说明美军之能力如何超人,那么,就让我们还原一下历史,看一看上甘岭战役到底双方军队对比是怎么一回事。
图: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12军参战部队连续击退敌连以下兵力反扑653次。
图为参战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反击,收复阵地。
区区一个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中美双方投入兵力总数居然达到十万之众。
所谓的联合国军(其实是乌合之众)当时的阵容如下:美军整编第七师(全部参战,人数18500人),美国空降兵187团(缺一个营,一共3255人),南韩第二、第九步兵师,外加两个武装营(一共是38050人),此外联合国军配备十八个炮兵营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多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补充新兵9000余人,总兵力在65000人左右。
中国军队,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四十九两个师,十二军的31师、34师一个团,榴弹炮兵第二、第71师,火箭炮209团,60军炮兵团,高射炮605、61团各一部,总兵力42000人左右。
最后双方阵亡总数为36000人,志愿军我方约为11000人,联合国军约为25000人,上甘岭每平方公里阵亡9700人!至今摆放在军博里面的一棵奇异的树干,上边布满了158块弹片,这是上甘岭之树。
这次战役由我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王近山同志指挥,为世界战史上所罕见。
美军高级将领战后回忆这次战役不得不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美国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上将《朝鲜战争回忆》)美军军方最高负责人说:“这次作战是我方对外作战拖的最久,血腥最烈、蒙受损失最大的一次。
共产党中国吞噬联合国军资源这次为最大的一次。
故事大全-军人的荣誉 精品 (2)

军人的荣誉军人的荣誉一四合的暮云如一个巨大锅盖罩下来。
凛冽的寒风吹过辽阔的江淮大地,卷起千堆雪。
咆哮了一整天的隆隆枪炮声如一位骂街累了的泼妇气呼呼地停下来,意犹未尽地喘息。
战场上到处是一股刺鼻的硝烟味儿……此时,虎贲师上下所有官兵都明白:他们这支国军中所谓王牌中的王牌、战无不胜的虎贲师已经和周边几十万国军一样,彻底陷入解放军两大野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师参谋长龙啸风匆匆走进师部,再次向师长关一飞谏言:师座,不能再犹豫了。
趁我虎贲师主力尚存,应该赶紧组织突围,不能再顾及周边那帮缩头乌龟了。
我师特战团至今建制完整,就由我带领他们打头阵,为光荣的虎贲师杀出一条血路!师长关一飞还在犹豫,这个本非军旅出身的虎贲师师长,实在是太缺乏军人必备的那种果敢与决断。
若不是久经战阵的原虎贲师师长因通共嫌疑被拿掉,这个位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
特战团是杜长官在血战昆仑关之后集全军之精锐创建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向来被最高当局视为命根子。
东北战场国军廖兵团两大王牌军生死存亡之际,杜长官也没舍得把他们投入使用,而是先行一步空运回关内编进虎贲师序列。
如今,终于到了他们一显身手的时候……不行!就算特战团能为全师杀出一条血路,破围之后,恐也死伤十之八九。
到那时,我们如何向杜长官交代,如何向党国交代?没有杜长官命令,本师长决不能拿特战团当敢死队用!已经火烧眉毛,关一飞还在固执地等待命令。
龙啸风真急了:我的师座,共军进攻暂时停止乃是他们在我虎贲师的拼死抵抗之下伤亡惨重需要休整。
一旦共军缓过劲儿来摸清我们就是他们恨之入骨的虎赍师,全师上下所有将士将死无葬身之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没有杜长官命令,难道你就眼睁睁看着全师弟兄一点点被共军消耗掉?昕了参谋长近乎喊叫的谏言,师部所有参谋都停下手头儿忙碌着的活计,眼巴巴看着他们的师长。
现在整个战场国军都在各自逃命,只有虎贲师还在珍惜所谓军人的荣誉,顾全整个战局拼死抵抗。
可眼下的情况不说一个虎贲师,就是十个虎贲师又能独扛大梁多久?如果不赶紧突围,拼到最后只能和几十万国军一起全军覆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抗美援朝 (共34张PPT)

• 毛泽东: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 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将被吸住, 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 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 彭德怀: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 几年。可是,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边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 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 周恩来: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远不害 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 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 杨尚昆: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本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一场战争。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关联。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 国支持朝鲜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也是出于自身安危考虑,不 得不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直接武装较量。 •
2、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于1950年10 月25日在两水洞与李承晚军步兵进行 了约1小时的遭遇战。共毙伤俘敌470 多人,俘美军顾问1人。毛泽东致电: “庆祝你们初战胜利。” 1951年,党 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 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3、人民群众对抗美援朝的支持
在上甘岭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坚 守坑道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以顽强的毅力, 克服各种困难。图为模范卫生员陈振安接 下石缝中滴出的水,救护伤员。
志愿军参战部队在炮火掩护下, 发起反击,收复阵地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最大最血腥的对抗, 而且在中国战史中成为极具重要性的战役。 据统计上甘岭战役,志愿军阵亡7100余人, 伤8500余人,联合国军伤亡2.5万人,其中 美军阵亡365人,伤1174余人。
松骨峰战役
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
朝鲜战场上的各国士兵

朝鲜战争亦称抗美援朝战争(1950 年 6 月 25 日-1953 年 7 月 27 日) ,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 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 国、苏联等 18 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为此,本刊编辑了一些当时摄影师镜头下的照片, 再现战争中各国部队的身影。 ——编者
1. 2. 3. 4. 5.
意气风发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1950 年 9 月,英军士兵 欢庆突破“三八线”的中国志愿军战士 1952 年 3 月,过安息日的美军犹太官兵 1951 年 5 月,土耳其骑兵
2 3
1
4
5
0
6
7
8
9 11
10
6. 1951 年 10 月,在板门店站岗的朝鲜宪兵 7. 1950 年 7 月,运往前线的韩国新兵 8. 1952 年 9 月,受伤的波多黎各士兵 9. 1951 年 2 月,阅读战报的加拿大军队 10. 在“三八线”附近作战的朝鲜人民军 11. 朝鲜战争中的澳大利亚士兵
(责任编辑/齐 风) ( 电子邮箱:chenjianxin1123@)
1
高地血战——志愿军342团1营350.3高地防御战斗

高地血战——志愿军342团1营350.3高地防御战斗作者:红色枪刺来源:《轻兵器》 2013年第1期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与友军一起在西线汉江两岸进行了极为艰苦壮烈的阻击战,保障了东线反击作战的胜利,并为参加第五次战役的部队开进集结争取了时间。
在这场关系战役全局的阻击战中,志愿军38军114师342团1营在汉江以南的350.3高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防御战斗,使之成为114师历史上最为英勇壮烈的战斗之一……激烈的高地争夺战1951年1月下旬,第四次战役开始时,38军只有112师位于汉江南岸与友军一起阻击西线的美军主力,后来38军113师也渡江投入战斗。
2月4日,为支援113师,114师渡江接替了113师的部分阵地。
当时,114师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部队之前连续参加了3次战役,没有经过休整补充就投入了第四次战役;当时的战斗连队减员都在三分之一以上,步兵连人数少的只有七八十人,多的也不过百人左右,只能编成5~7个班;部队当时的武器装备很多换成了美式武器,但却普遍缺乏弹药,每具火箭筒只有8发火箭弹,轻迫击炮只有27发炮弹,重迫击炮24发炮弹,无后坐力炮26发炮弹,山炮只有12发炮弹,更不要提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始终存在的巨大的敌我武器装备差距了——114师部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迎来了美军凶猛的攻击。
114师主力(欠341团)渡江进至指定位置后,以342团接替了113师335团阵地。
342团政委王丕礼命令该团1营于2月7日接收350.3高地,2营接收该高地西北的岩月山阵地,做好战斗准备。
1营接受任务后立即进行了战斗部署,兵力以前轻后重配置,火力则以前重后轻配置:1连配属重机枪1挺、90火箭筒1具坚守前沿正面;2连1排由副营长指挥占领276.8高地,为营警戒阵地;2连2排配属火箭筒1具,位于1连阵地左侧,监视雪月里方向之敌并协同1连战斗;3连配属重机枪2挺、90火箭筒2具为营预备队,在主峰侧后隐蔽待命;团营属迫击炮配置在350.3高地后面的山凹处,支援前沿部队作战。
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读书笔记

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读书笔记“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
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声中的自愿军部队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及其仆从军,一样打的他们满地找牙,用铁与火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歌。
看了这部军事记实作品,正了视听,用事实将民间流传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八0师的一些流言蜚语进行了大快人心的滌荡,还了一八0师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真实面目。
不能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了。
在民间流传,“一八0师全师覆灭”、“军旗被缴”、“师长被枪毙”。
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本书的作者关捷、关霄汉采访了一八0师梁玉琳将军、一八0师师长郑其贵的家属、王顺秀师长、赵三禄副军长、张泽石老人、赵年智老人等。
用第一手的资料,将民间的传说击得粉碎。
老军人张泽石说:“一定要讲真话,要写那些普通士兵的命运。
”我也曾经是一个兵,兵与兵的精神上是相通的,每个部队都有他的军魂,我是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看完此书的。
当蒙着硝烟的历史硝烟散尽,历史就露出它的本来面目了。
这部书将人带入真实的朝鲜战场,让我们听到自愿军的军号声、战士们的冲锋呐喊声、九发无后座力炮弹消灭美军M4谢尔曼中型坦克十辆的燃烧爆炸声(有一辆被吓得掉进了水沟里)······在第五次战役中,自愿军一八0师陷入敌重重围困伤亡惨重,数千将士被俘。
由此,民间产生了"全师覆灭说",针对“全师覆灭说”,梁玉琳将军驳斥道:明显胡说!整个师机关还在,五三九团队三营大部分突围出来,还有一个完整的营在包围圈外面的兵站,全师还有五千多人,怎么能叫全师覆灭?!我们可以来看看第五次战役一八0师战损、歼敌情况。
战损情况:入朝人员:11000余人,集结归队(包括伤员)5300余人,负伤2100余人,牺牲2700余人,被俘3000余人(占自愿军被俘总数的14.5%,战后遣返1710人)战损总人数(占第五次战役自愿军总战损人数的7.1%)。
泣血松骨峰——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

立即把饥饿和疲劳忘得精光。
在美军距3连最前沿部队8班阵地只有20米距离的时候,8班的机枪手杨跑。
片刻之后,美军组织起向松骨峰的攻击,因为他们要想活着就必须打开松骨峰的通路。
朝鲜战争中
1950年11月28日—30日,松骨峰阻击作战示意图
连方向,以减轻前沿的压力。
1营营长王宿启更为3连是否能在那个紧靠公路、没有任何依靠的山包上顶住敌人而焦灼不安。
他命令在3连阵地左侧的1连和右侧的2连都上好刺刀。
枪管被烧弯,已不能射击了。
机枪
手李玉民从战友的尸体上拿起步
枪向美国兵冲去。
他的大腿被子弹
穿了个洞,他用1颗子弹塞住伤口止
血,然后就与敌人拼刺刀。
兵们冲过来,美国兵扔下枪就跑。
另一个3连,隶属于第38军113师
337团。
向这个连队进行正面攻击
的除美军第2师之外,还有美军第
25师和英军第27旅。
3连的志愿军 描绘松骨峰战斗惨烈场面的绘画作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
弹、美军军旗、伪军‘八卦旗’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
这天晚上,也是志愿军司令部最紧张的一个晚上。
彭德怀披着大衣,整夜不停地起草电报,根本不吸烟的他开始向参谋伸手要烟。
他已经连续6个昼夜没有合眼了,他面容消瘦,眼睛青肿,嘴唇开裂,但当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时,他极其兴奋,亲自起草了一个嘉奖电报,电报对38军全体同志予以高度肯定,并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为结尾。
在汉语中,“万岁”至高无上,含义特殊。
中国战争史上从没有哪支军队被称之为“万岁”。
这个嘉奖电报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一车高粱米换一车美国兵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38期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连续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缴获了大量美军汽车。
但是由于缺司机,汽车开不动,大部分都被美军飞机炸毁了。
志愿军要求国内派司机支援。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湖南省军区警卫团机枪组组长,我(黄继明)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并于1952年10月获准跨过鸭绿江。
到朝鲜后,我被分配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暂编汽车18团担负运输工作。
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说后勤运输保障工作对部队行军、作战是何等重要。
然而,我志愿軍的情况却是,在出征或投入战斗时,每一位战士除随身携带的武器、弹药、装具之外,还斜背着一根细长的“炒面袋”。
“炒面”又称“炒米”。
就是用大约三分之二的小麥,三分之一的大豆、高粱或玉米等为原料,炒熟、磨碎,加上食盐制作而成的一种易于运输、储存、携带的方便食品。
志愿军官兵行军、作战时,饿了就抓一把炒面、一把雪放在嘴里咽下肚充饥。
这样一般可坚持三五天。
随后,武器、弹药、作战物资及粮草等补充供应,就是我们后勤运输部队的事了。
美国凭借它的空中优势,对朝鲜北部地区滥施轰炸,城镇和乡村一片焦土,道路桥梁破坏严重,我志愿军的后勤供应补给运输遭遇极大困难。
但在朝鲜战场,广泛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白天(太阳)是你美国鬼子的,夜晚(月亮)是我志愿军的。
”意思是说,白天美国地面部队在海空军支持下,肆意横行,一到夜晚就龟缩在一起睡大觉了。
晚上就成了我志愿军的天下,行军作战、运输补给,以及所有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在夜幕掩护下进行的。
美国空军飞机对我主要交通要道盯得很紧,投掷的重磅炸弹,一炸就是一个直径10来米的大坑,要填平这样的大坑,需要很多时间、人力和土石方;往往这个坑还未填平,新的大坑又炸出了。
工兵战友们想了个省时又省力的办法:在大坑边缘打上木桩,铺上桥板,架起桥梁,与大坑边缘的道路相连接,运输车辆很快就可安全地通过这样的简易便桥了。
朝鲜北部地区山多、河多、桥梁多,美国飞机把桥都炸了,我们志愿军工兵部队为了保障后勤运输车辆通行,就想办法修暗桥,即将桥梁隐藏在水面之下,敌机从空中看不到,我们的运输车辆从水面上驶过,只要水不淹没汽车的排气管就行。
我们还在暗桥的不远处架起了酷似真大桥的假桥,以引诱敌机盲目投弹轰炸,消耗敌人,同时又引开敌机的视线,从而保护我们后勤运输车辆的安全。
我们后勤运输车辆还开辟了许多便道、小道、迂回道,经常绕道而行,以避开敌机的锋芒。
装载重要物资的车辆一般都伪装上路,而将一些废弃物故意暴露在主要公路上,引诱敌机前来轰炸。
我们还巧妙地利用清晨和傍晚若明若暗的环境驱车前行,或晚间利用两轮照明弹的间隙,加大油门往前冲,一冲就是十几公里、几十公里,然后停下车来隐蔽休息。
一车高粱米换来一车美国兵
年长者大概记得,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文艺工作者高元钧曾说过一段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换来一车美国兵》。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志愿军汽车18团。
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们汽车18团5连奉命运送一批高粱米到前方去。
车行至目的地不远处,防空岗哨鸣枪示警:敌机来了,注意防空。
于是,所有车辆赶紧熄灯,摸索前进。
霎那间,美国飞机来了,又是打照明弹,又是开机关枪,又是扔炸弹。
胡乱炸射一通之后遁去。
行驶在最前面的一辆运输车,一没注意,超过了我军前沿阵地,误入美军防线一公里多。
驾驶员觉察到情况不对头,赶快调头往回驶。
孰料倒车时,后轮一下子滑到公路边的沟坎里,任凭怎样加大油门往前冲,车就是爬不上来。
在这紧急关头,一辆满载美国兵的卡车驶来停下了。
美军驾驶员以为掉到沟里的是他们自己的车,于是跳下车来,准备帮助往上拉。
我们的驾驶员机智勇敢地从自己的车上跳下来,绕过车头,登上美军的卡车,猛踩油门,借着照明弹的余光,一下冲过美军封锁线,驶到了我方阵地。
车上的美国兵以为回到了自己的驻地,一个个叽哩咕噜嚷着跳下车来。
“葡萄藤一二根!”(“Put down your gun!”即“放下武器”的意思。
)志愿军战士们用刚刚学习、还不很熟练的英语短语齐喊。
虽然发音不太准,美国兵还是听明白了,一个个将枪支放在地上,或是留在卡车上,将双手举过头顶,表示投降。
我汽车团团长命令战士们收缴武器,清点俘虏人数。
“总共25个美军俘虏!”一位战士向团长报告。
“我们这是用一车高粱米,换回了25个美国兵啊!”战士们都乐不可支。
双方交接俘虏时的鲜明对照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双方开始遣返和交接俘虏,我也参加了运送美、英等国俘虏到交接地点开城、接回我方被俘人员的运输任务。
美英等国战俘在从志愿军战俘营前往开城交接站时,每人都穿上了蓝色的新衣服,得到一份纪念品,包括手工艺品、丝巾、手帕、提包等,还有在途中吃的东西,有面包、饼干、肉罐头、糖果、香烟等。
在交接站,战俘们纷纷同志愿军战士握手道别,依依不舍。
有的人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好!”“和平好!”
在开城志愿军归来人员接待站,一座彩色牌楼坐落在场地正中,用中、朝文书写的“祖国怀抱”四个大字横挂上方。
我方归来人员一进入接待站,就气愤地把美方发的衣服全脱下扔掉,只剩一条短裤穿在身上。
他们面黄肌瘦,形容憔悴,见到迎接他们的志愿军亲人,泪如泉涌,泣不成声,纷纷揭露在美方战俘营中遭受的非人待遇,控诉美方残酷迫害和虐杀朝、中被俘人员的暴行。
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和兄长黄继阳先后从朝鲜回国,见面后谈起各自抗美援朝的经历,深感出乎意料而又无限惊喜。
原来,被批准参加抗美援朝的人员行动是保密的。
有的人写信告诉父母亲说要去出差,以后就中断了与家里的联系。
有的人则是瞒着家里去参加抗美援朝的,立了战功,喜报无法投送,只好寄存在亲戚家里。
我和兄长黄继阳相互之间也没有沟通,彼此不知道对方也在朝鲜。
一次,担任俘虏管理工作的兄长到前方去,路过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给吉普车加油,补充领取途中食品,还住了一天,但不知道自己的弟弟就在第2分部工作。
兄弟两人的行踪都没有告诉家里,急得老父亲寝食不安,常常想儿子想得老泪纵横。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我们兄弟两人回到国内,父亲亲眼看到两个儿子光荣归来,这才喜笑颜开。
(《文史博览》2014年04期黄继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