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
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昔者(从前,以前。
者: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表示“从前”的文言词语还有:向者,曩者,往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dào,悲伤,这里活用为为动用法,“为……哀伤”)之。
自鲁趍(qū,古同“趋”,快走)而十日十夜,足重茧(chóng jiǎn长满了层层老茧。
形容长期劳累)而不休息,裂(撕裂,撕开)衣裳(yī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
裙。
后亦泛指衣服)裹足,至于
(到达。
古今异义词,至:动词,
到达。
于,介词,引出地点)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
攻宋,计必(一定)得宋而后攻
之乎?亡其(wáng qí连词。
抑
或,还是)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受苦”)众劳(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民,顿兵挫锐(指损兵折将。
顿:困顿,劳累,疲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困顿”。
兵:军队。
挫:挫伤,折伤。
锐:精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精良的部队”),负(辜负,背离)天下以不义之名(名声),而不得咫尺(zhǐ chǐ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谓接
近或刚满一尺。
形容距离近,也指微小)之地,犹且(仍然)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为何,为什么,宾语前置。
曷:hé,何,什么)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大王”和谓语“必伤义而不得宋”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设如,假如)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布置,安排)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设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击退)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yǎnb īng,息兵,罢兵。
偃:停止),辍(chuò,中止,停止)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yuān,老鹰),飞之三日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不集(群鸟栖止于树上。
这里是“落下”的意思。
)。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加,这里可通俗地译为“夸大”)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疑问词,怎么,哪里)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确实。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有机关(指能活动运转的器械),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飞,不当言三日。
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wáng,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驾驶车马的人,车夫),机关备具(齐备,完备),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
不集。
机关为(作为,起作用)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应该,应当)三日止于道路,无为(这里是“能”“会”的意思)径(直接,径直)去以失其母。
二者必失实(不符合真实情况)者矣!
《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qiǎo móu zào huà,犹“巧夺天工”。
侔:同,等。
造化:指自然界。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于凉州造浮图(亦作浮屠,休屠。
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
佛教为浮屠道。
后并称佛塔为浮屠),作木鸢,每击(敲击)楔(xiē,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即上粗下锐的小木橛)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不久,很短时间之后。
《聊斋志异·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不久,县令因为政绩卓越而闻名),其妻有妊(rèn,怀孕),父母诘(jié,追问)之,妻具(古同“俱”,都,完全)说其故。
父后伺(伺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国的都城。
会: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物具千数谢(谢罪。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之。
般为(介词,“替”,后边省略了宾语“他们”)断(砍断,后边省略了“木头仙人”)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酉阳杂俎》为唐代小说,故这里的“国初”指唐代初期),土人尚祈祷
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悼”在文中是“为……哀伤”的意思。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飞之三日而.不集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凉州造浮图
.坳堂之上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A.
B.
C.
子的独立性。
B项两个“而”虽然都是连词,但用法不同,前者为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修饰关系。
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给”的意思。
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11.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文言文信息筛选题时,首先要审题干,抓关键词“鲁般技艺高超”,然后结合文章分析各选项,对人物、事件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个人对该题的分类,再运用排除法来最终确立答案。
②说的是墨子防御能力强;⑤是对鲁班制作的机械的评价,认为它在天上飞行不过三天,和技艺高超无关。
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错,鲁班完败说明墨子守城技高一筹!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译文:
【答案】(1)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考点】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注意反问句式及关键词“义”“曷”的翻译。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3分)
译文:
【答案】(2)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
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考点】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注意关键词“备具”“遂”的翻译。
(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2分)
译文:
【答案】(3)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考点】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注意省略成分(介词“为”和动词“断”后面都有省略)及关键词“大雨”(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翻译。
【参考译文】
淮南子·修务训
从前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为这件事哀伤不已。
从鲁国启程赶路十天十夜,脚打起一层层老茧,也不肯休息。
撕下衣裳包裹一下脚(又继续往前走),到达楚国都城郢。
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将要兴兵攻打宋国,你是计划着一定能占领宋国,才决定攻打呢?还是灭亡宋国劳民伤财,损兵折将,拿承担不义的名声来背离天下,结果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要进攻呢?”楚王说:“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墨子说:“我料定大王一定损害正义而又得不到宋国。
”楚王说:“公输是天下的巧匠,制造了云梯这种攻城器械,假如用它攻打宋国,为什么不
能取胜?”墨子说:“请让公输假设攻城,我来防守。
”于是公输般摆开攻打宋城器械的模型,墨子也摆出守护宋城的模拟阵势,公输般进攻了九次,被墨子打退了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
这样楚王才息兵,停止攻宋。
论衡·儒增
儒者的书上称赞:“鲁班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也不会落下来。
”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
就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班技艺高超,失去了他的母亲。
”这是说巧工鲁班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他母亲坐在那上面,车一跑就没有回来,鲁班于是就失去了他母亲。
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一样,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等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鲁班的母亲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
看来这两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酉阳杂俎·贬误
鲁班,是肃州敦煌县人,具体的生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艺巧夺天工。
曾经在凉州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每次只要敲击三下木楔子,木鹰就会飞起来,鲁班就坐上它回家。
不久之后,他的妻子怀孕了,
鲁班的父母就盘问儿媳妇是怎么回事,他的妻子就原原本本地诉说了原因。
后来有一次鲁班的父亲乘机拿到了木鹰,敲击了楔子十几下,就坐着木鹰到了吴国的都城,吴地的人以为是妖怪,就把鲁班的父亲杀掉了。
鲁班又制作了一只木鹰乘坐飞到了吴国都城,于是才找到了他父亲的尸首。
他怨恨吴国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就在肃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头仙人,这个仙人手指着东南方向,于是吴国大旱三年。
算卦的人说:“这大旱是鲁班造成的。
”吴国人就拿了几千件礼物去跟鲁班谢罪,鲁班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唐朝初年,当地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
【考试版】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趍(qū,古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
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
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
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臣见大王之.
必伤义而不得宋 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飞之三日而.不集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
和之 言巧工为.
母作木车马 谁为.
大王为此计者 .凉州造浮图 .
坳堂之上 11.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 .③④⑤
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 A. B.
C.
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译文: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3分)
译文:
(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2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