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
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
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
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
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旌其忠。
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
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
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
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
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
凡射死数百人。
夏人震恐,乃出降。
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
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
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
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
”日与血战,而大兵亦不能卒拔。
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
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
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
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
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
城中无一人肯降者。
虾蟆死时年四十五。
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B.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C.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D.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1)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岀,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丙】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
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B.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C.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D.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
偶园记(明)康范生①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
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
三面环山,一面距河。
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
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
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
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
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
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
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
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
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②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
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
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③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
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④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
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
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⑤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⑥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
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
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
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
”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
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
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
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
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
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
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陈涉起而王陈________ ②使使归项王(内心)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A.放弃B.捐税C.捐赠D.收集②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A.满意B.意外C.意图D.怀疑(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
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
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
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
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
”朝廷是之。
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
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
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
”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
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
”和尚服辜。
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
”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
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
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
”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
”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
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
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居一岁,以老去官。
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B.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C.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D.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
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
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
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
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
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百家众技,靡不精究。
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君曰:“此不足为也。
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
犹时时指授弟子,皆有可观。
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
②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
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
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出。
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
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
③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
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予言:“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
”公云:“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
如期必于秋。
”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
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
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
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节选自元·徐显《稗史集传》)(1)出下列加下划线中的意思。
①比君往见________ ②君既没________(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治疾多奇验()A.验证 B.经验 C.灵验 D.试验②而吾不及预,命也夫()A.参与 B.预先 C.料想 D.预兆(3)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4)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5)①段中葛乾孙“不复应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
(6)②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葛乾孙形象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等到;通“殁”,死。
(2)C;A(3)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4)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
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5)元朝政府科举政策限制人才;乾孙不愿歪曲经典逢迎献媚。
不能治与葛乾孙随治而愈进行对比,突出其医技高超;以吴人去四方,人们均打听葛乾孙以及四方士大夫经过吴地必定到葛乾孙家请教,侧面衬托出葛乾孙名重一时,塑造一位医术精湛、受人敬重的儒医形象。
【解析】【分析】(1)①比:等到;“比君往见”译为:等他去看时。
②没:通“殁”,死;“君既没”译为:他死之后。
(2)①据前文所说“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可知葛乾孙因为祖传医书药方的缘故,他医术高超,所以“治疾多奇验”的意思是“治顽疾大都能奇妙地灵验”,可见“验”意思是“灵验”。
故选C。
②“不及”是来不及的意思,依据前文“吾闻中原豪杰方兴”,可知中原地区豪杰正在起事,所以“吾不及预”的意思是我来不及参与了,可见“预”的意思应为“参与”。
故选A。
(3)句子大意是:主考官按照规范的取士标准来衡量,不能录用放荡不羁之人,(然而对于他的文章深为赞赏)反复诵读而不忍放手,于是打算将其列为第二批再予考虑。
“按图索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墨守成规办事,它是“主司方”的谓语,所以从“按图索骏”之后断开;“斥弛之士”意思是放荡不羁之人,它是“不能识”的宾语,所以从“斥弛之士”之后断开;“把玩不忍舍”是“主司方”对葛乾孙文章的态度,故从其后断开。
依据分析,断句如下: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4)本题注意句中得分点:城,筑城;因,凭借;身,亲自;壮,认为……很有气势;然,认为……正确,认可。
译文: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
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5)依据葛乾孙“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以及“把玩不忍舍”,可知葛乾孙文章新颖大胆,连主考官都反复诵读而不忍放手,可是因为“主司方按图索骏”,即主考官按照规范的取士标准来衡量,所以葛乾孙没有被录用,由此可知葛乾孙“不复应试”的第一个原因是元朝政府科举政策限制人才。
依据后文葛乾孙所说,“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可知葛乾孙“不复应试”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不愿歪曲经典逢迎献媚。
(6)第②段中作者在塑造葛乾孙的形象时,使用了直接评价、举事例、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
“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这是作者以直接评价来表现其医术高明;“有士人患伤寒疾……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是以典型的治病事例,凸显其治病多奇验;“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是以奇疾他医不能治与葛乾孙随治而愈进行对比,突出其医技高超;“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是以吴人去四方,人们均打听葛乾孙以及四方士大夫经过吴地必定到葛乾孙家请教,侧面衬托出葛乾孙名重一时,塑造一位医术精湛、受人敬重的儒医形象。
故答案为:⑴等到通“殁”,死。
⑵C;A⑶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⑷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
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⑸元朝政府科举政策限制人才乾孙不愿歪曲经典逢迎献媚。
能治与葛乾孙随治而愈进行对比,突出其医技高超;以吴人去四方,人们均打听葛乾孙以及四方士大夫经过吴地必定到葛乾孙家请教,侧面衬托出葛乾孙名重一时,塑造一位医术精湛、受人敬重的儒医形象。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3)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4)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葛乾孙,字可久,是平江人。
他天赋异禀,外貌卓异出众,体力超过常人。
未成年时,喜好攻伐诛杀的策略、排兵布阵的方法,百家的技艺才能,他没有不精心研究的。
成年后,一改往日的志向和行为转而用功读书,在被推荐参加的进士考试中,他的卷子语出惊人。
但主考官按照规范的取士标准来衡量,不能录用放荡不羁之人。
然而对于他的文章深为赞赏、反复诵读而不忍放手,于是打算将其列为第二批再予考虑。
但葛乾孙却说:“这也太不值得了,我怎肯同流合污阿谀逢迎,甘心离经叛道而去迎合当局的意图呢!”于是就不肯再参加考试了。
此后他还经常指教读书人,其学问见解很不一般。
金华的黄溍特别赏识他的才学,多次劝他去科考做官,他都不答应。
葛乾孙家有祖传医书药方,他医术精妙,却独辟蹊径浑然天成,治顽疾大都能奇妙地灵验。
从当朝丞相到各级官员凡得了怪病,其他医生都治不好的,就来找他,无不药到病除。
有个读书人得了伤寒症,汉不能出来,等他去看时,竟然发狂了,沿着河岸拼命跑,他追上后索性将其丢进水里,不让出来。
多时后捞出,用丝绵包裹严实,最后终于把汗捂出,病就好了。
他给人治病就是这样的治法。
当时的葛乾孙名重南北,吴国的人出门远行,一定要先去向他请教,各地人士途径吴国,也一定要来登门拜访他。
壬辰年间,安徽土匪窜扰江浙,吴国人人自危,浙西廉访佥事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来向他求计,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
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次年正月,他跟我去游开元寺,私下里跟我说“我听说中原英雄辈出,但我来不及参与了,这就是命啊”,他说“杀气遍地,我的命犯克,不久就要死了,预计是在秋天”,我说“怎么至于呢”。
过了一个多月他果然病了,我去看他,还能谈笑自若似乎没有病痛。
秋七月,他洗完澡,竟安然去世了,终年四十九岁。
他的诗来不及注解编撰,藏在家里。
他死后,朝廷给他的任命书正好送到,但已经来不及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