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0.2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1、古希腊调式是以 __ 四音 ___ 音列为基础。
2、奥尔加农是中世纪最早的 ___ 复音 ___ 音乐形式。
3、拉索是___文艺复兴时期弗莱芒___ 乐派晚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4、罗马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是 ___帕勒斯特里那__,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天主教作曲家。
5、威尼斯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是___蒙特威尔弟__,代表作《奥菲欧》6、14世纪的“新艺术”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马肖,意大利的代表人物是:兰第尼7、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作曲家是___海顿__。
8、被誉为“歌曲之王”的作曲家是___舒伯特___。
李斯特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之王”9、被誉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是肖邦。
10、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是韦伯,代表作:歌剧《魔弹射手》11、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是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马林斯卡亚》12、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的是__巴赫__的《_十二平均律曲集_》。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13、李斯特作品:《塔索》、《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及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14、舞剧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的作者是斯特拉文斯基15、清唱剧《四季》的作者是海顿16、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作者是门德尔松17、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作者是肖邦18、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作者是舒曼19、歌剧《自由射手》的作者是韦伯20、歌剧《乡村骑士》的作者是玛斯卡尼1、( BCD )下列乐器属于铜管乐器的是A大管 B、大号 C、小号 D、长号2、爵士音乐形成的来源有:布鲁斯、拉格泰姆、黑人灵歌3、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盛行,其中歌曲的主要体裁有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意大利的牧歌。
4、约在公元前3世纪,欧洲人发明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乐器:管风琴。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一、授课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二、教学时数讲授内容 4 课时师生讨论 0.5课时音乐欣赏 1.5课时共6课时三、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基本情况2、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四、重点、难点1、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基本特点2、勃根第乐派、尼德兰乐派、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师生互动2、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六、教学过程按照西方音乐史的习惯,文艺复兴时期专指从1430年前后到1600年前后这一历史时期。
文艺复兴思潮对欧洲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音乐领域,继文学、绘画等的变革之后,人们也充分相信自己耳朵的审美需要是合理的,并且要求音乐使听觉舒服和满足,否定了音乐是反映“天体的和谐”的神学观念。
当然,在强调音乐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一些音乐理论家也将音乐作了“高雅”和“简单”、“普遍”的区分,前者指未受过教育的君王、贵族而创作的复调音乐,后者指为没有文化的一班人而改变的或民间自然流行的音乐。
这一时期的音乐冲破了中世纪音乐理论的约束,获得了多方面的“解放”。
世俗音乐发展很快,16世纪,已经是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平衡发展的年代。
世俗音乐在法、德、英、意大利等国都很兴盛,影响较大的是法国歌谣曲和意大利牧歌等。
这一时期,音乐的表现力大大提高,词曲之间新的结合关系出现;器乐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复调音乐逐渐趋向高峰,并且促成了和声风格的形成;摆脱了旧的调式体系,逐渐融合成现在的大小调体系。
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流派:勃根第乐派、尼德兰乐派、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
16世纪在德国展开了由马丁.路德(1483—1546)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在音乐上采用“众赞歌”,这是一种结构大体相同的四声部合唱,去掉选自群众熟悉的宗教歌曲和民歌,歌词全用本国语言演唱,使宗教音乐通俗化、民众化。
当时的器乐曲一般有两种风格:琉特琴风格和管风琴风格。
重要的乐器,拨弦乐器有琉特琴、竖琴;弓弦乐器有维奥尔家族乐器;管乐器有短号、小号、笛、低音管、双簧管;键盘乐器有管风琴、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等。
西方音乐史复习1

欧音史复习名词解释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使用罗马教会礼拜仪式,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在西方音乐史上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开的。
其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大概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日课:于6世纪本笃创立修道院时设立,是修道院规定每个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
日课在时间和进行顺序上都有严格的规程,每天八次,日课音乐主要有吟诵诗篇、交替圣歌和赞美诗。
弥撒:产生于6世纪左右,在9、10世纪逐渐发展演化成一套比较定型的礼拜仪式,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
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目的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常规弥撒的歌词一般不发生变化,有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附加段:起源于9、10世纪,即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者插入新的材料,形成一个扩展,意在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引申。
附加或插入的材料可以是新的歌词,也可以是新的旋律材料,或者两者同时附加。
继叙咏:产生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由诺特克创造。
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称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也被称为“哈利路亚附加段”。
宗教剧:10世纪末从格里高利圣咏的附加段演变而来,包括奇迹剧、神秘剧和道德剧。
最开始由神父在教堂的讲经台上表演,后走出教堂庭院,在传教的过程中逐渐用世俗化的方言取代拉丁语,而且民间艺人常常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由于这样的做法对基督教教规有所破坏,后被禁止在公开场合表演。
奥尔加农:起源于公元9世纪,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音乐经历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转变,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音乐的发展历程、作曲家的贡献以及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的发展历程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经历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过渡。
在中世纪,教会音乐占据了主导地位,宗教歌曲和合唱是当时音乐的主要形式。
然而,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个人的情感和体验,音乐也逐渐从教堂走向了世俗。
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们开始尝试创作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的表达。
二、作曲家的贡献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曲家,他们为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蒙台威尔第。
蒙台威尔第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他的歌剧《弄臣》和《威尼斯的商人》等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此外,德国作曲家巴赫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音乐结构和技巧的探索,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音乐的表现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合唱和宗教音乐为主,但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器乐音乐的兴起。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音乐,如小提琴、长笛和管风琴等。
这些乐器的使用丰富了音乐的声音效果,使音乐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还注重对声音和和声的探索。
作曲家们开始研究声音的变化和和声的构建,注重声部之间的和谐和对位的处理。
这使得音乐的结构更加复杂,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音乐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对个人情感和体验的表达。
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感受,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注重对声音和和声的探索。
作曲家们开始研究声音的变化和和声的构建,使音乐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还注重对乐器的运用。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知识点整理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1-26章)时间轴:古代音乐(公元前16世纪)—》中世纪音乐(5世纪-14世纪)—》文艺复兴音乐(15、16世纪)—》巴洛克音乐(1600-1750)—》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下半叶始)—》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20世纪音乐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基本特征:科学性(十二平均律、和声、复调)、民主性、竞争性、法理性(严格的音乐结构和原则)。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1.荷马时代—》2.前古典时期—》3.古典主义时期—》4.希腊化时期荷马时代:出现希腊史诗(即记叙历史的诗歌,以大型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盲诗人荷马代表作:《荷马史诗》(作品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载了古希腊的乐器、音乐观念等内容,包括对当时社会文明现状的描述。
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时期:出现抒情诗(来源于民歌,以抒发个人细腻丰富的生活感受为主——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情感以及爱情即为核心)、颂歌(通常用于各种集体性的节庆仪式场合)以及悲剧(一种大规模的综合性戏剧体裁)。
1.抒情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分类:双管歌(哀歌)、琴歌、讽刺歌等。
代表人物: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缪斯”女诗人萨福、阿纳克瑞翁。
2.颂歌代表人物:品达罗斯(诗作被欧洲古典主义时代诗人视为“崇高颂歌”的典范)3.悲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悲剧的三大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代表作《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底斯(代表作《美狄亚》)希腊化时期: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在原有音乐体裁的基础上,喜剧开始盛行。
古希腊音乐:单声部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为主,有独唱和齐唱两种形式,歌曲服从诗词,器乐主要用于伴奏。
古希腊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
重要的弦乐与管乐乐器:里拉琴、阿夫洛斯管。
古希腊音乐音阶基础:四音音阶,由阿里斯多塞若斯提出。
古希腊音乐思想:主要音乐美学思想及人物和谐论(毕达哥拉斯:音乐与数)、净化论(柏拉图)和模仿论(亚里士多德)——反映出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作用,有助于当时的君王的统治。
西方音乐史概述

一、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概述: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期和音乐的成就:我们对古代音乐状况的了解主要是间接地通过文字记载、瓷器等历史遗迹所提供的资料。
公元前8世纪以来,希腊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氏族部落演化为城邦制,雅典、斯巴达等重要城市崛起。
公元前6到4世纪古希腊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
歌唱、抒情诗、器乐演奏和有音乐伴奏的戏剧等发展到很高水平,围绕着它们展开的各种公众比赛,竞技活动丰富多样。
音乐理论成就:古代希腊的音乐哲学,以及关于音律、音阶、调式、记谱等理论主要产生于这一时期。
(一)、古希腊音乐的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类型以及自然音与各种变化音(半音或小于半音)混合的旋律风格,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可以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二)、常用乐器:里拉和阿夫洛斯管(三)、音乐理论:两个方面:1、音乐材料和构成方式的理论,它涉及音程、音阶、调式等方面的内容2、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理论,它涉及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问题。
毕达格拉斯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最好地说明宇宙现象。
弦长比2:1时发出相隔八度的两个音高;弦长比例分别为3:2和4:3时发出相隔纯五度和纯四度的两个音高。
公元前4世纪希腊著名音乐理论家阿里斯多塞诺斯著有《和谐的要素》,音乐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基础之上。
四音音列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形成三种类型的四音音列,即自然音列、变化音列以及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四音音列以相交和相隔方式混合联结。
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省去了大完整音列体系的最高一组四音列。
调式以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记谱法有两种,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
浅谈文艺复兴时期在音乐方面发生的变化

第 l 7卷
第 6 期
浅 谈 文 艺 复 兴 时期 在 音乐 方 面发 生 的 变 化
张禄 民
( 辽职业学院 , 通 内蒙 古 通 辽 0 80 ) 2 0 0
[ 摘
要] 中世纪的音 乐, 欧洲 占统 治地位的是教 堂音 乐。随着 文艺复兴的兴起 , 在 在音 乐领域发 生 了 巨
大的变化 , 世俗 音乐的体裁得 到极 大发展 , 复调音 乐的发展 , 琉特 的演 变, 音乐创作 上的突破 , 自然科 学的迅速
这种音乐形式到 了十六世 纪达 到 了巅峰状 态 。文艺 复兴 时
期 的 音 乐 作 品 , 般 都 是 四个 声 部 的 , 的 甚 至 为 更 多 声 部 , 一 有
所有的音乐作 品完全 统一 , 全采用 声乐 来完 成各 个声 部 , 完 所有声部都使用相同的歌词 , 采用 r 遍布模 仿j 的技法 把各声 部联系起来。在使用遍 布模仿的技法 时 , 者根据 作品 的相 作 互差异 , 每首作 品分成若 干个短句 , 把 然后 , 根据 自己对作 品
的理 解 , 为每 一 个 短 句 加 上 自己 的音 乐 动 机 和 乐 思 , 他 声 其
的内容 , 不管是描 写世俗 的或其他 的 , 都与 中世纪的教会有直 接的关 系。确切的说 中世纪的欧洲音乐是在两片不 同的 园地 里培植 起来 的 ; 一片园地 是教会的温室 , 另一 片园地是世 俗的 土壤。教会音乐 出于宗教仪式的需要 , 它的平铺直叙 的、 朗诵 性质的音调 和节奏 , 服从于散 文式的经文 歌词。世 俗音乐 是 从 民间歌舞发展起来 的, 它的整齐匀称 的节拍和结构 , 与诗 是 歌的韵律 、 乐器 的演 奏和舞蹈 的动作相适应 的。教 会音乐力 图与世俗音乐相 隔绝 , 以保 持其 “ 一尘不染 ” 的纯 洁性。但两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1.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特征古希腊的音乐是以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
古希腊音乐是单声织体,用字母或类似字母的符号来记谱。
音乐的体裁有短小的抒情诗、长大的史诗,以及演出规模宏大的悲剧和喜剧。
在后期出现了一些器乐独奏曲。
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古希腊已经有了整套的音阶、音程和调式理论,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迪。
古希腊哲人对音乐的本质、价值、社会道德功能等问题已有了较深刻的思考。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戏剧在雅典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希腊戏剧有悲剧和喜剧,都是由群众性的节日歌舞和祭祀仪式表演发展起来的。
2.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两种乐器在使用上往往与不同神的崇拜相关,里拉琴常和有显赫地位的太阳神阿波罗相联系;阿夫罗斯管常被用作敬奉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狂欢节常用的乐器。
3.古希腊悲剧在古希腊的艺术中,悲剧(tragedy)是一种重要的艺术体裁。
悲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敬仰。
在为酒神举行的庆典中,人们要唱酒神颂歌。
相传在酒神身边,有一位半人半羊的随从,因此,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就会身披羊皮,戴着羊角和羊胡须,扮成酒神的随从载歌载舞。
后来,这种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悲剧的演出,演员取代了祭司,叙述的故事也逐渐从对酒神的赞美,扩展到古希腊其他神话题材。
悲剧主要由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形式构成,其中音乐部分有合唱、独唱,并由阿夫洛斯管和基塔拉琴伴奏。
悲剧演出通常包括开场白、进场曲、戏剧场面、退场四部分。
代表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4.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Tetrachord)。
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两个四音音列便可以构成七音体系或是八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英国康索尔特歌和牧歌康索尔特开始是英 国本土的一种室内乐形式的小型器乐合奏 曲体裁,16世纪时人们以这种器乐形式为 伴奏,加上了人声的独唱或重唱,采用格 律诗歌作歌词,从而产生了世俗歌曲形式 的康索尔特。代表人物是威廉·伯德。
4、德国世俗名歌手和利得
⑴名歌手来自市民阶层,继承中世纪恋诗歌 手的传统,一直保持着单声部音乐的风格。
代表人物介绍
克莱芒·雅内坎 (Clément Janequin,约 1485-1558)是文艺复兴时期 著名的尚松作曲家,与塞尔米 西(Claudin de Sermisy,约 1490-1562)一起,是创作 “巴黎尚松”最重要的代表。
雅内坎声名的传播与同时期音乐出版业的发展有着密 切的联系;他的生平在他那个时代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他从来没有在一所大教堂或者一个贵族的宫廷中获得过一 个长期的职位。阅读他的生平资料,我们总是会陷入一堆 支离破碎的繁多任命里,从这一个一个的任命和头衔中, 发现一直为自己的生计和经济状况的改善而惨淡经营的作 曲家,不得不依附于政治或者宗教权力的艰难。
克劳廷·德·塞尔密西
16世纪中叶利德在路德维希·森夫尔(Ludwig Senfl,1486-1542/43)的创作中达到完美成熟。
16世纪60年代中叶到世纪末的利德受到意大利起的是佛兰德作曲家拉絮斯和16 世纪末德国的重要作曲家汉斯·利奥·哈斯勒 (Hans Leo Hassler,1562-1612)。
三、世俗声乐体裁
1、意大利牧歌 2、法国歌谣曲(尚松) 尚松(chanson de
geste),是一种叙事曲,类似于希腊史诗。流 行于16世纪。演唱时用维奥尔和小型竖琴伴奏。 也可译为香颂。 尚松在法语中即“歌曲”的意 思。它一般是指世俗的(非教堂的)独唱或重 唱作品。它们中绝大多数为情歌,经常是讲述 凄美的爱情故事。尚松作为宫廷普通娱兴节目 的一部分,常被用于宫廷娱乐,同时,它也是 老百姓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
不过雅内坎还是逐渐在当地获得了一定的声誉。然而不幸的是, 1529年波尔多大主教Jean de Foix去世,雅内坎因此也失去了他的依 靠。当地教团宣布那些空缺的职位需要招募新的人员来担任,雅内坎 意识到他在当地已经失去了主要的生计来源,不得不到别的地方寻找 新的工作。
利德作曲家 海因里希·伊萨克
法国尚松或者巴黎尚松特指16世纪20年代末的巴黎世俗歌曲形式,一般 按音节谱曲,强调规则的重音,根植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 多为四声部织体,旋律多在高声部,带主调音乐风格倾向。短小的重 复构成aabc或abcd的结构,开头常用一长俩短的节奏-----称作尚松 节奏。
14—16世纪法国尚松音响风格听辨—与宗教歌曲的比较文艺复兴时期, 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音乐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作曲家们不仅为大教堂、修道院创作弥撒曲、经文歌等宗教音乐, 他们往往面向现实的生活创作出更多的世俗音乐作品。随着城市文化 的发展,各国出现了带有本国语言风格特征的世俗音乐体裁,其中流 传广泛的是法国尚松和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是一种四或五个声部的 无伴奏世俗合唱,不仅受到新兴市民的喜爱,在贵族中也很流行。
⑵利德为独唱歌曲,是16世纪时结合佛兰德 乐派的复调手法与德国中世纪以来的独唱 歌曲形成的四声部世俗声乐体裁。
若斯坎:1440-1521文艺复兴最重要作曲家)尚松的新旧交 替大多体现在这一代的作曲家
中,其变化如下:歌词有高雅的诗歌和流行的通俗的诗歌, 五声部---俩声部为卡农,其他三
个声部为自由模仿,四声部则更自由。
贡贝尔特Nicolas Gombert :若斯坎的学生,开拓了若斯坎 的模仿手法,音乐织体密,各声
部乐句交叠。
阿卡迪特 Arcadelt Jacob(1505-1568):弗兰德作曲家, 共有126首尚松
卡列门斯 Clemens non Papa,Jacobus:尚松和复调的荷兰语 歌词的格律诗篇常常配以民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这一 时期主要利德作曲家 海因里 希·伊萨克 (Heinrich lsaac, 1450-1517) 和海因里希·芬克 (Heinrich Finck,1445-1527) 他们采用德国音乐素材吸收法 一佛兰德的音乐风格技法,创 作了四声部的利德。在利德中 固定声部以一个熟悉的曲调作 为定旋 律,其他三个声部围绕 它编织成复调织体。
间风格的旋律。
16世纪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从此到曲都有典型的法国风格 的尚松,音乐大多为描绘性的,音乐语言更加生动、新颖,题材广泛, 除了抒情性的歌谣外,还有一些描绘性的歌谣,如具体表现集市、战 争和大自然景物等。整体上更加倾向于反映生活、描绘生活。既有模 仿又有同步节奏,音乐的开头要重复或再现。以雅内坎的抒情描绘性 尚松最闻名,当中既有简洁的和声式写法,又有复调模仿手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新的音乐观念
在新的时代中,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人 们对音乐提出了新的审美要求,从而导致15— —16世纪音乐观念的新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 新的音乐观念主要表现在: 1、要求音乐谐和、悦耳并能满足听觉的需要 2、要求音乐表现手段丰富 3、要求音乐更加形象化 4、音乐听众的模糊分类 5、音乐的民族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
第六小组
一、文艺复兴时期
在艺术史上,将1450——1600这150年称 为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愿意为“复活 ”、“再生”,用之概括这一时期,当时的文 人希望借此含义,在思想上摆脱封建宗教的束 缚,要求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予人性 自由。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 主义”思想,即“文艺复兴”的思想实质。一 方面,出于当时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都认为自 己是在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另一方面, 他们要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在关心灵 魂得救的同时,也向往世俗的享受。
几乎没有什么保存下来的资料能够帮助我们重建雅内坎的早年生 涯特别是其中的细节。他1485年左右出生在Chatellerault并且可能 在那里接受了早年的教育。此后他并没有像常规那样成为一名教堂的 唱诗班指导,从1505年开始,他在波尔多生活了将近25年的时间。他 先是成为Lancelot du Fau的秘书——这位来自圣安德列大教堂和圣 索林大教堂的神父当时正担任波尔多当地议会的首脑以及教区大主教, 在政治和宗教领域都有着显赫的地位。Lancelot du Fau在1523年去 世以后,雅内坎继续为继任的波尔多大主教Jean de Foix服务,在这 期间,他完成了成为一名神父的学习。1525年他成为St. Emilion大 教堂的司铎并且负责教堂年度弥撒的事务。此后他先后在St. Michel de Rieufret、St. Jean de Mezos等教堂担任司铎的工作。这些工作 中,除了在St. Emilion以外,其他地方的薪俸都十分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