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一、充分认识骨干教师的作用

所谓“骨干教师”就是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乃至名师名家,是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的专业型人才。骨干教师包括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教育名师,他们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构建学校教师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理力并举”的管理宗旨,凸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主动发展”的办校理念,积极推进“名师工程”,通过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的培养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让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教师,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他们影响着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它体现着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教育特色创建与发展的程度。

目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关键在于培养一个高素质而

且配置合理的教师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骨干教师队伍的打造与示范作用的发挥不容忽视。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它强调学生自主地学习或与同伴合作进行学习,而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和新课程的建设者。教师将面临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等一系列观念的改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做到典型引路,盘活教师资源,迅速培养与造就大批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师资队伍。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积极构建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

教师的生命是从教师职业开始的,教师在自己的职业中和工作中,要求寻找精神的满足。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来自对自身的反思,对自身的评价和对自身的改造。教师的育人功能特别体现在用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去教育学生,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的热情,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和动力源,因而,着力培养骨干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促进骨干教师走向成功,学校应建立各种管理机制,按照各个层次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树立榜样,以骨干教师为典型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进

行考核评估、并与评先、评优、评职结合起来,让骨干教师发挥其示范作用、榜样作用,以他们的人格魅力,过硬的教学、教研功夫,无私地撒向广大教师。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在学校的教研工作、校本教研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培养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

(4).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2、培养内容

(1).教师基础理论模块: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原理及运用等;

(2).课程教学研究模块:各科实验教材研究,不同教材的教法研究,综合性学习等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课堂观察与评估研究及学业评价的命题与分析等。

(3).信息技术于课程整体模块: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等。

(4).教育科研实践模块: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专题,教育科研论文撰写专题,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

(5).学科校本教研模块:学科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与形式、校本教研的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的活动设计等专题研究与探索;

(6).教育实践考察及成果展示模块:上研究课、汇报课,外出学习考察,学习优秀经验等。

3、培养对象

按教学年限与年龄,将教师分成三组,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培养。

(1).新教师(教龄1—3年),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

(2).骨干教师(教龄在3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每个青年教师个性发展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舞台,促使他们有目标的自我发展。

(3).中老年教师(年龄35周岁以上)是成就性培养阶段。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

4、培养措施

(1).加强领导建设“班子”

为了把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落到实处,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

有合理的规划才有长远的发展,有了切合教师实际的规划才有实现的可能。学期初,要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着手制定3年自我发展规划计划书,分析自身的现状,自身的优势,自身的不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的方向等。

(3).师徒结对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已获得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教师与对指定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导处组织学校的教学骨干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要求从师德、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业务素养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近早进入角色。

(4).实践锻炼压“担子”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汇报课。

(5).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给青年教师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为之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冒尖,并给青年教师设立更多受奖机会,加大鼓励力度。定期实实在在地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课堂风采展示评比”,“个人自主学习先进评比”等,让青年教师各显其能,各领风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