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第一讲 绪论课件PPT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1
阿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 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 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童年。在他的记忆中,他的 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 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 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他四岁才会走路; 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 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他还被汽车轧伤过 两次。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 望了。然而,几天后病情却意外地好转。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在 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 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 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 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2. 认知歪曲的主要形式
(1)任意推断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引申 (4)夸大或缩小 (5)全或无思想
Page 14
四、班杜拉的学习理论
班杜拉主要研究个体如何获得社会行为。他认为,儿 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性 行为。这种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 代性学习就是观察学习,它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 的形式。
三、教育
Page 19
七步诗(摘自人教版六下)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Page 20
小妇人
这部小说生动地描写了一个美国家庭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过 程。南北战争时父亲常年随军在外,她们伴着慈爱的母亲生活 在小城镇。四姐妹的性格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共性是她们 都生活于一个和谐的家庭,父母慈爱,子女孝顺,伦理观念强 ,相爱互助,自强自立,个性是大姐梅格是贤妻良母型,结婚 后相夫教子,持家有道。二姐乔,开朗豁达,独立自尊,为了 帮助家庭,成年后热衷于写作,所得稿费贴补家用。三妹贝思 性格内向,善弹琴,音乐上有造诣,由于体弱多病,少年夭折 。四妹艾米是淑女型,注重体态举止,喜爱尝试艺术,对绘画 雕塑有审美能力,但在年少时也有其虚荣心态。
Page 17
第四节 功用
三、医学方面 四、管理组织行为 五、提升运动绩效 (1)教学技巧 (3)提高运动技术 (5)改变教练行为
(2)运动科学实验 (4)耐力训练 (6)健全心理准备
Page 18
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
一、遗传 遗传特质、发展阶段、性别
二、环境 1、先天环境 兄弟姐妹和出生顺序、家庭 2、后天环境 同伴、分离、虐待、社会阶层、媒体
Page 22
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不 甘人后的一面。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我记得 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每次走过 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 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 感到十分困惑不解。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 苦恼。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 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我在放学 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 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 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 。”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 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
消极制约
Page 9
Page 10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应用策略 二、操作性制约学习 1、理论基础 斯金纳的白鼠实验 2、特征: 潜能、亲自、保留、自愿、行为后果 3、辅导类型
Page 11
Page 12
(一)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理论
1. 主要观点:行为者的情绪困扰是由个人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因此要教育 行为者学习“合理信念”以代替“不合理信念”,以清除行为者的情绪困 扰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建立的信念 C:在特定情境中,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2. 不合理信念的特点
(1)绝对化要求:全或无 (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3)糟糕之极:消极思维
Page 13
(二)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
1. 主要观点:行为者的感情和行为大部分取决于行为者本 人对于周围世界的解释、想法和认知模式。即个人的思 想决定其内心体验及行为反应
凡是应用学习理论于实际补救程序,包括不良行为 的改善及良好行为的塑造
Page 7
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观察学习理论
Page 8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应用策略
一、反应性制约学习 1、理论基础 (1)巴普洛夫的学习实验 (2)华生的恐惧制约实验 (3)琼斯的反制约实验 2、类别:积极制约
消弱
强化物
代币制
行为矫 正技术
操作条件 反射原理
行为塑造
差别强化
强化程式
逃脫及 躲避制约
偏差
行为
认知行为 学习理论
类化
隔离
社会学习理论
惩罚
Page 3
Page 4
Page 5
Page 6
第一节 意义
三、行为塑造 四、偏差行为
1、学生在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困扰他人或自己而 妨害其生活适应
2、分类 五、行为改变技术
励。
Page 15
第三节 特征
一、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二、强调客观系统的处理方法 三、重视后天环境的学习历程 四、注重具体量化的特殊行为
可量化、可观察、可细分 五、注意客观环境的适当配合 六、显现明确方法的理论基础
Page 16
第四节 功用
一、教学方面 1、激励学习动机 2、革新教学方法 3、促进语言学习 4、增进特教发展 二、儿童行为方面 1、塑造良好行为 2、改善不良行为
观察学习分四个阶段进行:
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保持过程:记住从榜样情景中了解的行为 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动机过程: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强化起着重要作用,班杜拉提出 三种强化:
直接强化(外部强化) 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第一 讲 绪论
课程要求
1、课堂要求: 2、课后任务: 3、期末考评:
平时成绩4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 期末闭卷考试60%
Page 2
内容结构
基本理论
儿童行为 塑造与矫正
常用技术
概Hale Waihona Puke Baidu界定
理论学派
良好行为塑造
不良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条件
综合或其他
行为
经典条件 反射原理
正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