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素养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基本功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语文教师每天都要面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问题解答,因此必须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包括对于语法、修辞、修辞格、修辞方法等方面都要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功底,语文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好地向学生解释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
文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学知识,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举一反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每天都要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指导,因此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对各种学生,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都不同,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
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停止自己的学习步伐,而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语文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浅谈统编教材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

浅谈统编教材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统编教材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流。
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更好地教授统编教材,就必须具备相对应的语文素养。
那么,什么样的语文素养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关于统编教材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修养。
浩瀚的文学世界,横跨古今中外,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修养。
只有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品味。
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用心品味文本的美感和内涵,进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
只有教师自身有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让学生受到更好地熏陶,培养出真正的文学情趣。
语文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教育情怀。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教育,而教育是一项充满责任和爱心的事业。
教师需要怀着一颗爱学生、爱教育的心去教学,用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权威和榜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拓展教学的思路和视野,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统编教材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修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深厚的教育情怀,以及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语文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浅谈统编教材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

浅谈统编教材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人们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统编教材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语文教师,要适应这一变化,必须具备更高水平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统编教材下,语文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教材内容,还需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提高认识,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师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中的作用,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以期引起更多教师的重视和改进,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1.2 问题意义语文教师在统编教材下需要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标准化,教师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素质提升。
教师在应对统编教材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素养。
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语文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探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200字】2. 正文2.1 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文学文化的修养、思维逻辑的清晰性、审美情趣与表达能力等方面。
语文素养的内涵涵盖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素养要求能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含义,包括词语、句子、段落的理解,以及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个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在阅读时能够深入理解文字的内涵,能够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素养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下面将从教师必备的扎实的语文基础、丰富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师德师范三个方面谈论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引领学生。
教师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如要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等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概念,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修辞、修辞方法、修辞手法,等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师还要经常进行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语文理论和方法,才能和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了解和传播人类文化的一门学科。
教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教授课文。
教师要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了解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学习和研究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只有通过自己深入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知识背景。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师范。
作为教师,师德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教师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耐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
教师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的塑造。
教师要做到学术诚信,不抄袭和侵权,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师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包括扎实的语文基础、丰富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师德师范。
这些素养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语文教师职业素养浅谈

语文教师职业素养浅谈
语文教师是学校重要的教师队伍中的一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们都有着一定的职业素养,而语文教师尤其重要,更需要遵循一定的职业素养。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爱,这是最重要的。
爱是教师教书的基础,只有深情的年轻爱,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以美好的礼物。
有爱的教师,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体会出他们的疑惑和困惑,用最合适的方式传达知识。
时,语文教师也要热爱学生,能够以一种和蔼可亲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带领他们走向成功。
其次,语文教师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语文教师作为一个文科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对语文教学不断探索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激励学生多多思考,教师们也要通过实践和钻研,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
再次,语文教师要有坚守的担当。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责任者,应该坚守职责,认真对待教育工作,给学生以爱和关怀,在走出知识花园时作为一个安全准盘,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师也需要做好宣传和传播文化和知识的责任,妥善传承文明文化,更好的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最后,语文教师要有全面的发展。
语文教师需要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以及多元的文化修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语文教师,以不断朝着更加完美的人生进发,给学生以榜样。
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在接受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当以爱心,勤奋,担当和全面发展的观念,来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孩子们走向成功。
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有哪些语文老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有哪些语文老师作为影响同学价值观人生观最重要的老师,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养。
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语文老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盼望可以关心到大家!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有哪些1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丰厚的文化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
一个勤奋的老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每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
”“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学问的渴求。
”现在的老师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急,没时间读书,大部分老师是吃老本。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还要拓展语文的人文性。
最近几年,我们大力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到处皆语文,这就使老师更难把握语文教学了。
其实,无论怎样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始终离不开文化。
一个老师缺少了文化内涵语文不会教得精彩。
同学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老师总是支支吾吾,或者和同学“踢球”这是很不负责的。
古人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个功能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失。
所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学问,不断地从阅读中吸取养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精致的语言很多语文老师说话任凭,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有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老师上课就不舒适。
还有的老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范读课文时,还不如同学。
这样的语文老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呢?相反,一个特别有语言修养的语文老师,往讲台上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动听,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
一个特别有语言修养的老师,应当是语言简练、精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规律性。
一个特别有修养的语文老师,不仅能留意自己的语言,而且也特别留意同学的语言,他总是仔细地倾听同学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同学的语言。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素养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素养语文教师是学校中的重要岗位之一,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教师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任。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才能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浅谈一下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语文教师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汉字的基本写法和用法,对于成语、俗语等语言文字常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语法功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无误地解释和分析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和特点。
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这一基本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
语文教师不仅要求对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有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更要求具备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领悟能力。
只有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文学魅力和感悟。
艺术修养也是高中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只有具备了这一素养,才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自身也必须具备这一能力。
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语文教师具备相应的素养和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具备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评价和指导等方面。
教师还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和吸引力。
只有具备了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使命和任务。
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包括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素养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素养语文教师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成就。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素养不仅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技能,还包括教师的思想修养、教育情怀和跨学科能力等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语文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文底蕴和教学能力。
语文底蕴是语文教师的根基,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以及对语文文化的深入研究和领悟。
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底蕴,教师才能够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只有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才能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情感教育的能力。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陶冶。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通过情感教育,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体验到语文的美和力量,达到真正的文化融合。
语文教师应具备跨学科能力。
语文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素养包括扎实的语文底蕴和教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情感教育的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语文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时俱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可修编. 浅谈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人们常说,做老师难,做语文老师更难,要做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但只有每一名语文老师都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语文教育才能担当起民族振兴的大任。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以前常常在想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从教二十年来,我终于摸出点思路来。我个人觉得一个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条基本素养。 一、要有爱心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全面而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视教师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于是,教室里就有了代表师道尊严的戒尺、指点江山的讲台。这时,我们语文教师的角色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传道者,至高无上的圣人,学生对我们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我们? 我们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就必须走下“圣坛”讲台,真正地喜欢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学生一起吃、一起乐、一起玩,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成为他们的朋友知己。这样,他们有什么话,才敢对我们讲,有什么想法才敢对我们说。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才能从心喜欢学生,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地赢得学生的喜欢和爱戴。 我们要改变那种“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不要动不动就打骂责备,冷嘲热讽,要善于和学生谈心,多表扬少批评,“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觉得怎么样呢?”这些好听的话老师要时常挂在嘴边,时常出现在作业本上,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三春寒”。 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嗔怪的话语都能给学生以鼓励,以感动,有时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有用心关爱,才能收获未来,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真正的喜欢。 . - . 可修编. 我们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给足学生“面子”,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改变教师的“家长”式独断专制做法,充分发挥,让学生敢于发表与我们不一样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亲其师,这样才能信其道。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评价他们,要量其力而行之,看其效而评之。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分开层次,不能搞“一刀切”。在评价学生时,要全面科学而合理,不能全凭分数,要从多个方面来评价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收获的喜悦,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他们的身心和人格才能健康地发展。老师不能歧视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这样会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使师生关系僵化。我们的心要公平、公正,不能心存“差生”意识,不能喜优厌差,不能放弃或丢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爱满天下。 在生活和学习中,只有形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对他们的那颗关爱之心,才能真正地喜爱我们。 二、要有文化品位。 一般说来,学生总是喜欢外表帅气、谈吐超群、学识渊博、教艺高超的老师,愿意和他们相处,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益的影响。教师就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培养和提升个人魅力,把自己打造成学生心目中的“明星”。 1,注重外在形象。现在的学生,有主见,有个性,见多识广,爱赶时髦。作为一个“美”的化身,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从衣着打扮到举手投足。不能“敞着袖子、咧着怀”,那样太“老土”,学生不喜欢;也不能“坦胸露背”,那样太妖冶,影响不良,要端庄大方,美而不俗。教师的言谈举止要紧跟时代,不能太“out”了。有些语文老师上课见学生不好好听讲,觉得学生这样做太不懂事了,于是就长篇大论,从家长如何辛苦把他们养大,而学生如何生在福中不知福,到自己过去是如何在挨饿受冻的情况下坚持努. - . 可修编. 力学习,这些大道理学生都明白,他们不仅不会听,反而还会觉得你“哆嗦”,甚至认为这是你“无能”的表现。学生对你连最起码的尊重都谈不上,又怎么会喜欢上你呢? 2,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语文教师要练就一手漂亮的字。在批改作业时,字迹工整、清晰、秀美,不仅能让学生看得懂,更能让学生从心佩服;漂亮的粉笔字板书,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激发兴趣、潜移默化熏影响的作用,更能够使课堂熠熠生辉,吸引众多学生的眼球。 语文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对语文老师最起码要求。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他必须能够出口成章,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要幽默风趣、深刻犀利、睿智敏捷,富有诗情画意,富有激情,富于启发性,富有艺术感染力,并蕴含一定哲理性。让学生能够在你的言语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发深沉的思考或者激发生活的热情。通过自己的语言,要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深情,感受文章背后的美好,感受人间的真情,感受自然的美丽,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永远保持一种美好的希望,永远对语文充满一种喜欢之情。 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语文教师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教学生作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相应的写作经验,要有较深厚的写作功底,能写好各种常见的文体。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总不能说我们只能讲讲写法,不会写吧。如果是那样的话,谁还能相信你的方法能写出好的文章?教师要能随堂写出好的“下水”作文,这样不但能对学生作文起到积极的示作用,还能激励学生去写作。如果老师再经常发表一些作品,这会让学生更加热爱写作,更加喜欢这个老师,更加崇拜这个老师. 教师板书娟秀潇洒,朗读声情并茂,语言富有激情,下水作文一挥而就,整节课上出一种韵味、一种境界、一种气氛,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喜爱呢? 3,语文教师知识要渊博。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 - . 可修编. 亮点,教师就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我们常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瓢水,我们得有一桶水。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仅有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要有一塘水、一池水。语文老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准确地解读文本,才能充分地挖掘语文资源,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谈笑风生,倜傥淋漓,左右逢源。 首先语文老师要有厚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容涵盖极大,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如果语文教师读书不多、文化底蕴不厚,对有关知识没有独特的领悟,怎能在课堂上娓娓道来,让学生如沐春风?怎能慷慨词,让学生悄然动容?又怎能亦庄亦谐,使学生既得乐趣又得理趣呢?马卡连柯早就提醒过我们:“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其次要具有扎实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素养。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容,教育理论是操作教学容的必要工具。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知道语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及人格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而且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研究者。如果教师不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怎么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呢?又怎么能够应付得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呢?又怎么能够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又怎么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呢? 语文老师还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成为知识的“百宝箱”。 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所牵扯的容广泛,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科学等密切相连,语文教师必须广涉相关知识,博览群书,成为“杂家”,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挥洒自如,左右逢源。比如讲王维的诗,教师对水墨山水画知识一窍不通,就不可能以轼对王维的赞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揣摩“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涵。另外,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小学生兴趣广泛,他们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到许多新知识,能够提出各种各样令人难以想象的问题,如果老师回答. - . 可修编. 不上来,这就降低了自己的威信,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大打折扣。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要成为知识的“百宝箱”。需要什么,总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4,教学方法要新颖、实效,灵活多变,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学会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协调。 作为新理念下的语文老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照着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分析分析课文、划分一下段落、总结一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就行了,而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切实可用的好的教学方法,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审美出现疲劳,教师要灵活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它可把知识信息变成变成图片、动画、影视录像,并附以音乐、效果等,具有直观、新奇、生动、形象的特点,具有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丰富想象、强化记忆,能够节省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但也有缺点,让学生注意力转移,跟不上节奏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学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将它与传统的方法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那么文化品味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