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人教版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盖斯定律(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盖斯定律(课件)

2、盖斯定律的应用
关键:目标方程式的“四则运算式”的导出。
方法: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然后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导出“四则运算式”
【解】:①×2 + ②×4 - ③ = ④ 所以,ΔH=ΔH1×2 +ΔH2×4 -ΔH3 =-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
小结
1.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 径无关。
② H2O(g)==H2O(l)
△H2=-44kJ/mol
△H=?
③ H2(g)+1/2O2(g)==H2O(l)
① + ② =③
△H=△H1+△H2=-285.8kJ/mol
2、盖斯定律的应用---求反应热
有些化学反应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有些反 应的产物不纯,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 通过盖斯定律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C(s)+O2(g)==CO2(g) △ H1 + △ H 2 = △ H3 ∴ △ H1 = △ H3 - △ H2 △H3=-393.5 kJ/mol
= -393.5 kJ/mol -(-283.0 kJ/mol)
= -110.5 kJ/mol
①H
2(g)+1/2O2(g)==H2O(g)
△H1=-241.8kJ/molBiblioteka △H=△H1+△H2B
A
登山的高度与上山 的途径无关,只与 起点和终点的相对 高度有关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
可分,但以物质为主。如果没有物质的变化,就不能引发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件(共21张PPT)

知识小结:溶液稀释的PH计算有关规律
1、强酸(碱)每稀释10倍,pH值向7靠拢 一个单位。
2、弱酸(碱)每稀释10倍,pH值向7靠拢 不到一个单位 3、 pH=6或8时,不可忽略水的电离,只能 接近7; 酸碱溶液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7:酸不 能等于或大于 7;碱不能等于或小于7。 4.酸(碱)溶液稀释时,OH-(H+)的物 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方法二:用pH计测定
三、pH的计算 酸性溶液,直接求pH 碱性溶液,先求pOH(或c(H+)),再求pH 混合溶液,先判断酸碱性, 再根据以上方法求 无限稀释接近7
➢pH计算1—— 强酸的稀释
例题:在25℃时,pH值等于3的盐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 100倍,pH 值等于多少?
解: [H+]=
=1.0 ×10-5mol/L
➢pH计算4—— 强酸与强酸混合
例题:在25℃时,pH值等于1的盐酸溶液和pH值等于4 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pH值等于多少?
解:pH=-lg[H+] =-lg(1×10—1+1×10—4)/(1+1) =-lg5×10—2 =2-lg5 =1.3
关键:抓住氢离子进行计算!
➢pH计算5—— 强碱与强碱混合
关键:碱过量抓住氢氧根离子进行计算!
pH计算8 弱酸强碱或强酸弱碱混合
(1)PH为12 的NaOH溶液和PH为2的醋酸溶液等体积相 混合,则混合液呈__酸___性
(2)PH为12的氨水和PH为2的盐酸等体积相混合,则混 合液呈 __碱____性
(3)PH为2的盐酸和PH为12的某碱等体积相混合,则混 合液PH_大__于__等__于__7
√ 6、pH值相同的强酸和弱酸中[H+] 物质的量的浓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二节 化学电源(33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二节 化学电源(33张PPT)
栏 目 链 接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 2H2SO4(aq)。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 2H2SO4(aq)。 上述充放电反应可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
栏 目 链 接
3.铅蓄电池的特点 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生产生活 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电池污染环境

要点二
一次电池
胶状 ,不流动,也叫做 一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制成________ 干电池。 1.特点 一次电池不能充电,不能反复使用。 2.常见的一次电池
栏 目 链 接
种类 特点 基本构造
碱性锌锰电池 负极:①______ 锌 正极:②______ MnO2 电解质:③______ KOH ⑦__________________
- +
- -
2
2
栏 目 链 接
2.燃料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超过 80%,普通燃烧过 程能量转换率仅 30%多。
小 。 (2)污染________
综合
拓展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书写要遵循的原则 原电池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因此电极反 应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化学电源
栏 目 链 接
1.了解化学电源的优点及在各方面的应用。 2.认识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3.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一
化学电池
化学 能变成________ 电 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是将________ 1.化学电池的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化学平衡的图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化学平衡的图像
B C D T
化学平衡的图像
1.速率—时间图像:
• 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 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 的逆、等、动、定、变的基本特征,并可用于判 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此类图像要注意结点、趋势 、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等。
例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像 如图所示,则图像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 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t1 t2 t3
t
练习4、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2AB3(g) △H<0下列图像中正确的
v
A%
v逆

v正
v
T AB3% ②
v逆
v正
T
T1 ③④ T2
t
500℃ 100℃ 10℃
P
• • • •
3、其他图像: 转化率与时间图像 含量(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
A.平衡混合气中R的质量分数 Y B.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C.G的转化率 D.L的转化率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T
练习6、右图为条件一定时,反应 2NO+O22NO2 中NO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 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B、C、D、E五 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 逆的点是() α A. B和CB. A和E E A C. ED. A和C
t0 t1 t2 t3 t4 t5 t6
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  课件(共16张PPT)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湿润的 淀粉KI
试纸
滴几滴 酚酞
LOGO
【演示实验】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正极
负极
阳极
阴极
电解池 电解槽
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LOGO
Cl-
OH-
H+ OH-
发生还原反应
Cl-
Na+
H+
Na+
H+Cl-
CHl- + Na+
OH-
Na+Cl-
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阴极产物
阳极产物
2NLaOGCOl+2H2O 电解 2NaOH + H2 ↑ + Cl2 ↑
探秘电解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小组合作实验】
1.每组选出记录员、板书展示员和口头展示员各一名。
HCl CuCl2 NaCl
CuSO4
电解
2HCl== Cl2 ↑+ H2 ↑
电解
CuCl2== Cl2 ↑+ Cu
电解
2NaCl+2H2O 2NaOH + H2 ↑ + Cl2 ↑
电解
2CuSO4 +2H2O == 2Cu+O2↑ +2H2SO4
溶液变化 PH
减小 增大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我比较
温 2.请按导学设计中的实验操作步骤,组装仪器,

连接电路。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课件优秀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课件优秀课件PPT
止。 (4)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
为一 定值 。 (5)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 改变 ,并在
新条件下 建立新的平衡 。
16
人教版 ·化学 ·选修4
2.将一定量的 N2、H2 充入某密闭容器中达到化学平衡, 试画出该过程的 v-t 图象。
提示:此过程的 v-t 图象为:
和固体溶质的 质量 都保持不变,由此可知,固体物质的溶
解过程是
可逆
过程。可表示为:固体溶质
溶解 结晶
溶液中的
溶质。
3
人教版 ·化学 ·选修4
2.可逆反应
在 相同条件 下,既能向 正反应 方向进行又能向
逆反应 方向进行的反应。可表示为: 反应物 生成物
正反应 逆反应
4
人教版 ·化学 ·选修4
1.H2 和 O2 反应生成 H2O 与 H2O 分解生成 H2 和 O2 互为可逆反应吗?
9
人教版 ·化学 ·选修4
2 . 在 一 定 量 的 密 闭 容 器 中 进 行 反 应 : N2(g) + 3H2(g) 2NH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N2、H2、NH3 的浓度分别为 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当反 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平 衡 体 系 中 各 物 质 的 浓 度 范 围 为 N2∈(0,0.2) ,
H2∈(0,0.6),NH3∈(0,0.4)。
13
人教版 ·化学 ·选修4
知识点 化学平衡状态 [学生预习区]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开始,v 正最 大 ,v 逆为 零 ,进行中反应物 浓度 减小 ,→v 正逐渐 减小 ,生成物浓度 增大 →v 逆逐 渐 增大 ,最大限度时,v 正 = v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浓度 不变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课件(共27张PPT)
SO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 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由于盐桥(如KCl)的存在,其中阴离子Cl-向ZnSO4溶液扩 散和迁移,阳离子K+则向CuSO4溶液扩散和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 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因而放电作用不间断地进行,一直到 锌片全部溶解或 CuSO4溶液中的 Cu2+几乎完全沉淀下来。若电解 质溶液与KCl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可用NH4NO3代替KCl作盐桥。
A
Zn 盐桥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盐桥:
在U型管中装满用 饱和KCl溶液和琼 脂作成的冻胶。
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 作原理吗?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 的KCl饱和溶液
此装置优点:能稳 定长时间放电
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Cl-向锌 盐方向移动,K+向铜 盐方向移动,使Zn盐 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Zn-2e=Zn2+
电解质 溶液
阴离子 盐桥 阳离子
还原反应 Cu2++2e- =Cu
内电路
19
得出结论
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 成的。取出盐桥,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 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由于Cu2+ 变为Cu ,使得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环节一
手 机 又 没 电 了 !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沉淀反应的应用.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沉淀反应的应用.pptx

小结
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实质上都是沉淀溶解平 衡的移动的过程,其基本依据主要有: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方溶向解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方溶向解移动。 ③加入相同离子,平衡向方沉向淀移动。 ④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 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的溶方解向移动。
练习
1.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小? BaSO4(s)Ba2+(aq)+SO42-(aq)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课前复习
1、沉淀的溶解平衡: 一定条件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与沉淀生成的速 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 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的溶解平衡。
2、特征: 逆、等、动、定、变
①内因: 3、影响因素
②外因: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
沉淀反应的应用
[情景1]“硬水”是指水中所溶的矿物质成分多,尤其 是Ca2+和Mg2+。硬水并不对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 是会给生活带来好多麻烦,比如用水器具上会结水 垢、肥皂的洗涤效率减低等。硬水软化通常是将硬 水中的Ca2+、Mg2+除去。
沉淀反应的应用
②牙已膏知里Ca的5(P氟O离4)3子F的会溶与解Ca度5(P比OC4)a35O(PHO反4)应3O。H更请小用,离 子方程式表示使用含氟牙膏防止龋齿的原因
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 Ca5(PO4)3OH+F-Ca5(PO4)3F+OH-
6.3×10-36 1.59×10-19
2×10-53 2.93×10-25
1.沉淀的生成
1)应用:生成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是工业生产、 环保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除杂或提纯物质的重要 方法之一。 2)方法: ①调p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53kJ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热
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释放的热量 称中和热。
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 △H= -57.3kJ/mol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①原理:Q=mc△t ②仪器及药品 ③实验步骤
②其反应热是指反应物完全转变成生成物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6、已知:C(s)+O2(g)==CO2(g) △H=-393.5 kJ/mol 要获得1000kg热量,需燃烧多少克碳?
30.5g
备用: 已知:S(s)+O2(g)=SO2(g) △H=- 290.6 kJ/mol 求1.6g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量?
H2 (g)+ I2 (g) 10210K0℃Pa2HI (g) △H= -14.9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 明温度和压强 ②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2H2(g)+O2(g)=2H2O(g) △H1=-Q1kJ/mol 2H2(g)+O2(g)=2H2O(l) △H2=-Q2kJ/mol
①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放热反应: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C+CO2 C+H2O Ba(OH)2·8H2O+NH4Cl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92KJ/mol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7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
已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 kJ的能 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 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 的能量,试说明 2H2+ O2 = 2H2O中的能量变化。
△H=-484kJ/mol
练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和 1应m的ol反H应2(g热),为需△要H=吸+收13113.15.5kJ的kJ热/m量ol,。该反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①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H<0
吸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l(理论值) ΔH= -184.6 kJ/mol(实验值)√
②从化学键的角度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恒(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改变 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容器
2、焓变
焓: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恒压)的反应热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①焓变符号:△H ②焓变单位:kJ/mol ③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中 ④“+”:吸热,环境对体系做功自身能量增加
“-”:放热,体系对环境做功自身能量减少
C.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H=+5518 kJ·mol-1
D.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H=-48.40 kJ·mol-1
2、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 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式。
③右端标注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④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而不是分子个数。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分数。
⑤化学计量数与△H成正比,当化学计量数不 同时,其△H不同
2H2(g)+O2(g)=2H2O(l),△H=-571.6kJ/mol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 890 kJ/mol
3、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放出141.3KJ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CO(g) + 1/2O2(g)=CO2(g) △H=- 282.6 kJ/mol
4、比较Q1和Q2的大小、 △H1和△H2的大小
Q1>Q2
△H1 <△H2
5、已知某温度下的热化学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 △H=-197kJ/mol
试写出SO3分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SO3(g)
2SO2(g) +O2(g) △H=+197kJ/mol
注意:对于可逆反应,
①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出8H1488(.辛40烷kJ)热燃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H=-5518 kJ·mol-1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 从物质的角度: 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粒的角度: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从化学键的角度: 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从能量的角度: 释放或贮存能量的过程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恒(等)压过程:反应前后压强不变,体积改变 敞口、针筒、活塞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