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摄行大总统周自齐的传奇史话(专稿)

合集下载

【老萨:民国秘史】(下)

【老萨:民国秘史】(下)

【老萨:民国秘史】(下)【老萨:民国秘史】(下)十八、民国杀手之王王亚樵(民国五大江湖与特工)1935 年11月1日民党的四届六中全会上,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遇刺,他身重三枪,奄奄一息。

而根据刺客孙凤鸣交代,他本来是来刺杀蒋介石的,第二位的目标才是汪精卫。

只是因为蒋介石迟迟没有出来,他等不及了,才向汪精卫下手。

蒋介石当时极为恼怒,喝令戴笠立即严查幕后真凶。

戴笠很快回来报告,已经知道孙凤鸣是谁的人。

蒋介石听到这个人的名字以后,当场勃然大怒:又是他,他还真有种。

在庐山别墅行刺我,在南京火车站行刺子文(宋子文),在上海大街上行刺学良(张学良)。

现在可好了,干脆杀到六中全会的会场来行刺兆铭,我们国民党高层都给他行刺遍了。

我现在命令你,限你一个月内捉到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如果捉不到活得,立即就地打死。

蒋介石如此大骂的那个人,就是民国历史上著名的杀手之王,王亚樵。

坚定的革命者王亚樵字九光,又名王鼎,别名王擎宇,188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磨店乡(磨店乡也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出生地)。

王亚樵的家庭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祖辈都吃苦耐劳,传到他父亲王荫堂时候家境稍有好转。

王荫堂小时候读了几年书还有一些文化,成年以后跟一个乡村医生学习了一些医术,成为当地一个赤脚医生。

不过赤脚医生的收入不足以养家,所以王荫堂一面务农,一面行医。

这样家里面逐步有了一些积蓄,也能够让王亚樵从上了整整6,7年私塾。

王亚樵的父亲性格温和,甚至可以说的懦弱,平时从不惹事,遇到事情尽量躲着,不愿意和人正面冲突。

而王亚樵本人的个性和父亲王荫堂完全相反,从没有一个人的性格在如此小的年龄时显露出来!王亚樵是一个性格暴戾强硬,各种欲望很强的人。

王亚樵在6岁以后就开始惹事,整天和同村的孩子打架闹事,打遍了同年龄段的孩子以后,他居然去打比他大的多的孩子。

为此,几乎每天都有邻居找到王荫堂告状,有时候要带着被打伤的儿子来要汤药费。

王荫堂为此打了王亚樵不下几十次,却根本没用,每次打完他的第二天,王亚樵就继续出去打架。

百年中国解说词

百年中国解说词

百年中国解说词开篇:20世纪,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从屈辱走向自豪的世纪,眼泪与欢笑都在我们心间;这是一个从贫弱走向富裕的世纪,乞求与满足我们全都记忆犹新;这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世纪,善良与宽容是我们永恒的情怀;这是一个从专制走向民主的世纪,呐喊与探寻是我们不变的性格;这是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世纪,战争与和平我们曾历尽沧桑……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让我们做一次深情的回望。

20世纪正渐渐远去,那一幕幕交织着中国人痛苦与欢乐的瞬间却变得越来越清晰——100年的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狂风巨浪,每次他都在痛苦和奋起,在烈火中涅槃。

站在新千年的门前,中国人终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终于可以从容规划未来,一百年了,中国的容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绚丽灿烂。

历史是一条割不断的长河,我们不妨将时针倒转,回到19世纪,回到20世纪的前夜,那是一个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那时候,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时针的节奏依然缓慢,南船北马、男耕女织是中国千年不变的风景,这是一个勤劳而朴实的民族,这是一个正在经苦难、正在苦苦乞求的民族,从世纪初留下的影像资料看,我们可以感受100年前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姿态。

当时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长城环绕着北中国,从19世纪中期以来,这个巨大屏障的防卫功能开始丧失,这是当时中国正在萎缩的版图,割地赔款成为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痛苦与屈辱,长城无声地经历着风霜雨雪,无声地见证着一切。

国力衰败而统治者却在享受人间的奢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耗尽了大清王朝建造北洋海军的全部费用。

当这座石坊静静地卧在昆明湖上的时候,中国的海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硝烟弥漫在中国的天空,炮声震惊着封闭的中国,当20世纪悄然降临的时候,等待中国的又将是什么呢?第一集:风雨世纪初①新世纪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一。

和往常一样,紫禁城里显得异常宁静。

光绪因病破例没有去圣母皇太后慈喜面前请安,早朝更是在两年前就取消了。

高二历史人教选修2学案: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选修2学案:第6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1.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

2.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1.重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难点:两次复辟帝制即“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

教材整理1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1.袁世凯统治的确立(1)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到北京。

(2)假装拥护共和,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2.二次革命(1)背景①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

②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讨好列强。

③革命党人抵制,江西、安徽、广东通电反对。

④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

(2)战况①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

②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

(3)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深度点拨]二次革命的实质二次革命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教材整理2“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1.“洪宪帝制”(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

(4)操纵国会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洪宪帝制”确立①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②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9[学思之窗],想一想:这样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你对此有何感触?【提示】不能。

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政院负责。

百年中国解说词

百年中国解说词

百年中国解说词开篇:20世纪,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从屈辱走向自豪的世纪,眼泪与欢笑都在我们心间;这是一个从贫弱走向富裕的世纪,乞求与满足我们全都记忆犹新;这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世纪,善良与宽容是我们永恒的情怀;这是一个从专制走向民主的世纪,呐喊与探寻是我们不变的性格;这是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世纪,战争与和平我们曾历尽沧桑……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让我们做一次深情的回望。

20世纪正渐渐远去,那一幕幕交织着中国人痛苦与欢乐的瞬间却变得越来越清晰——100年的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狂风巨浪,每次他都在痛苦和奋起,在烈火中涅槃。

站在新千年的门前,中国人终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终于可以从容规划未来,一百年了,中国的容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绚丽灿烂。

历史是一条割不断的长河,我们不妨将时针倒转,回到19世纪,回到20世纪的前夜,那是一个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那时候,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时针的节奏依然缓慢,南船北马、男耕女织是中国千年不变的风景,这是一个勤劳而朴实的民族,这是一个正在经苦难、正在苦苦乞求的民族,从世纪初留下的影像资料看,我们可以感受100年前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姿态。

当时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长城环绕着北中国,从19世纪中期以来,这个巨大屏障的防卫功能开始丧失,这是当时中国正在萎缩的版图,割地赔款成为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痛苦与屈辱,长城无声地经历着风霜雨雪,无声地见证着一切。

国力衰败而统治者却在享受人间的奢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耗尽了大清王朝建造北洋海军的全部费用。

当这座石坊静静地卧在昆明湖上的时候,中国的海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硝烟弥漫在中国的天空,炮声震惊着封闭的中国,当20世纪悄然降临的时候,等待中国的又将是什么呢?第一集:风雨世纪初①新世纪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一。

和往常一样,紫禁城里显得异常宁静。

光绪因病破例没有去圣母皇太后慈喜面前请安,早朝更是在两年前就取消了。

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

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

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作者:臧伟强来源:《收藏/拍卖》 2014年第3期文、图:臧伟强北洋政府(时称北京政府)自1912年3月成立直至1928年12月灭亡,十六年间共产生了一任临时总统,五任总统、一任代总统,一任执政,一任大元帅。

·北京政府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至1913年10月10日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任第一任大总统。

·北京政府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1916年6月7日因袁世凯病亡,以副总统继任大总统,至1917年7月1日因张勋复辟退职。

北京政府代总统冯国璋,1917年7月6日以副总统在南京摄行大总统,8月入京秉政。

因受皖系军阀排挤,于1918年10月10日即行退职。

·北京政府第三任大总统徐世昌,1918年9月被安福系推为总统,10月10日就职(南方军政府不承认,称其“伪总统”)。

因受直系军阀排挤,于1922年6月2日通电退职。

·北京政府第四任大总统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入京复任总统,后因直系军阀逼迫,于1923年6月3日退职。

·北京政府第五任大总统曹锟,1923年10月10日通过“贿选”就职,1924年10月23日因直系军阀冯玉祥倒戈吴佩孚,发动“北京政变”,被迫于11月24日解职。

北京临时执政府临时执政(相当于总统)段祺瑞,1924年10月24日受冯玉祥及奉系军阀张作霖拥戴就任,1926年4月20日因未获奉系军阀支持,被迫通电下野。

北京安国军政府大元帅(相当于总统)张作霖,1926年6月18日就职,因南方国民革命军夹攻北京,于1928年6月3日被迫去职。

1928年12月29日,东北全境换下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旗,全国始告统一,北洋政府历时十六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袁世凯题赠章宗祥签名照此照,摄于天津福陞照相馆,系袁世凯亲笔题赠亲信章宗祥(字仲和),赠与时间当为1912 年8 月至1914 年2 月间(章宗祥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任内)。

学友文库_民国兴衰

学友文库_民国兴衰

民国兴衰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统三年(1911年),岁值辛亥。

孙中山在美国各地华侨中宣传革命,他在一封信中写道:“现时各省民心切望革命军起,以救彼等脱离清朝之苛政者,已若大旱之望云霓;而十八省之新军,亦多倒戈相助……吾党无论由何省入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

”此信发出,短短两个多月,他这高瞻远瞩的预言就在湖北实现了。

1911年10月10日夜,湖北新军在武昌发动起义。

一夜之间,革命义旗插遍黄鹤楼头,龟蛇山下。

第二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向清王朝宣告独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绵延2000余年的专制皇权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块雄伟的里程碑。

孙中山是在美国中部科罗拉多州的旅途中,在报纸上获悉“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消息。

其后,许多外国报纸认为,中国革命胜利后,共和国首任总统将由孙中山担任。

其中有篇报导甚至说:“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

”孙中山对湖北新军的活动并不知情,也没有策划湖北新军起义,但起义将士把他奉为精神领袖,把他视为“革命之北辰”,“中国的华盛顿”。

孙中山的崇高声誉并非偶然,而是他艰险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受到全国民众普遍崇敬的结果。

孙中山(1866年—1924年),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名文,字德明,号日新。

由于“日新”在粤语中与“逸仙”谐音,学生时代他就以逸仙为号了。

1894年,他在檀香山创立了一个救国团体“兴中会”,首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口号。

1905年,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的领导人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相继到达日本。

孙中山诚恳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倡议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黄兴等人一致赞同,8月20日,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

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从此,革命运动在国内风起云涌。

从1895年起,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党,策划、组织、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就有10次之多。

民国彪悍男女的风月史

民国彪悍男女的风月史

民国彪悍男女的风月史伟大的民国时代!回望这段轰轰烈烈的燃情岁月,会发现这是中华民族八卦史上一个牛叉蜂涌、极品辈出的年代。

有枪的流氓固然飞扬跋扈,有文化的流氓亦勇猛精进。

女士们的彪悍不让须眉,第三者意气风发,狐狸精昂首挺胸,人间尤物们终于告别了妓院这唯一的选择,到报章杂志、戏曲舞台、电影银幕、重庆延安的广阔天地里奋发做为。

男男女女的革命青年、文学青年、艺术青年们,在东进的西风中,在战争的炮火里,在小脚大奶们黯然销蚀的青春底色上,为后辈上演了一幕幕鬼哭狼嚎、惊天动地的大戏。

民国时代的名人多如过江之鲫,怎么让他们扎堆颇费思量。

长期以来对那段历史的叙述框架总是依政治斗争而搭建,那也只好按照习惯,大体上以政治派别来划分,北洋军阀们是一拨,国民党一拨,共产党一拨。

就从北洋军阀们8起。

八卦史里面的重点人物不完全以正史上的地位决定,主要是看可以八的素材多不多。

从袁世凯开始到北洋大小军阀们,给后世留下的谈资相当丰富。

首先这些军阀里面妻妾成群的人不少。

比如袁世凯,一生正式迎娶的有1妻9妾,子女32人,其中儿子17人,女儿15人;段祺瑞先后有过妻妾7人;张作霖有6房妻妾;曹锟4房妻妾,那算是少的了;张宗昌号称“三不知将军”,其中一项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姨太太,后来别人帮他数数,最多的统计到40位。

在南方军阀里面,杨森,这位历史地位并不算重要的四川军阀,公开的妻妾有12人,号称“渝舍十二钗”;广西的陆荣廷一生据说有妻妾8人,可他来自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家庭结构较为松散,这方面流传出来的八卦也不多。

北洋时代的权势人物并非个个多妻、或者个个以多妻为荣。

大总统黎元洪是1位元配,大概有过2个如夫人;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大概是两妻1妾,其中第二位妻子周砥是继室;三杰中的另一位段祺瑞,虽然先后有过7位女人,但他主张“六不”,其中一条是“不嫖”,其生活态度与袁世凯、张作霖、曹锟等人并不一样;吴佩孚也是如此,虽有妻妾几房,但仍然是朝着不纳妾那个方向去努力的。

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第一章灵光乍现的辛亥革命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已经到了她的风烛残年。

帝国主义的蚕食鲸吞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这个貌似庞大的帝国政府千疮百孔、步履艰难,人们对它的失望和怨愤,可以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的行文中窥见一斑:“夫孰使我百业俱失,无所衣食者,政府也;夫孰使百物腾涌,致我终岁勤劳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政府也;夫孰使我一粟一缕之蓄积,皆使吏胥之婪索者,政府也;夫孰使盗贼充斥,致我晷刻不能即安者,政府也……”这样的政府非倒不可。

尽管王权统治者和各种保守势力,依然在指望苟延残喘,然而,革命已经箭在弦上。

第一节孙中山:壮志在我心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孙中山(1866-1925),原名孙文,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现改名为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童年的孙中山参加家庭的农业劳动,同时在家乡旧式私塾念书。

1878年,13岁的孙中山飘洋过海投奔早年移民檀香山的哥哥孙眉。

在哥哥的资助下,孙中山得以在夏威夷的美式和英式中学接受西方教育。

然而,由于他在西式学校里信奉了基督教,这被当时的中国人视为离经叛道的行径激起了哥哥的强烈反对。

兄弟反目,孙中山愤然辍学,在1883年回到中国。

回国后的孙中山虽然选择在广州、香港一带学医、行医,但由于他生性旷达、热心国事,不仅与当时政界、知识界的有识之士往来,而且与江湖上的各路“英雄豪杰”也有交往。

当时,孙中山有个意气相投的同学叫郑士良,在惠州开办药房,他同洪门中的人关系密切。

洪门是天地会、三合会系统的江湖秘密结社,有反清传统。

通过郑士良,孙中山同洪门有了联系,并受其思想的影响。

这一时期与孙中山交往甚密的还有医学院同学陈少白、香港华民政务司署书记尤烈和澳门富商之子杨鹤龄。

由于这四个年轻人常常聚首指点江山、评议时政,且以他们的广东前辈洪秀全为推崇对象,所以,亲友们私下里称他们为“四大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摄行大总统周自齐的传奇史话
察应坤
周自齐(1871年~1923年),字子廙,山东单县人,一生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

在晚清时期出使海外,创办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

民国初建历任山东都督、中国银行总裁、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盐务署督办等要职。

1922年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代行过民国大总统职务11天。

作为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旧官僚,他有爱国的一面,维护国家利益,发展农工商金融业,做过大量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同时他又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当时军阀混战武夫当国的特殊年代,铸就了他矛盾而又复杂的传奇人生。

出生官绅世家入学广州和京师同文馆留学美国
1871年10月14日,周自齐出生在一个官员世家,书香门第。

从其曾祖父周鸣銮到祖父周毓桂均为进士出身,父亲周镐秀乃广东候补巡检。

相传周自齐出生是日冬雪初霁,大地银装素裹,一片寂静,入夜其母酣然入梦,忽梦天上一颗吉星入室,顿时满屋红光,香气缭绕,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父亲对他青睐有加,特意起名“自齐”以期“严格要求自己,见贤而思齐,以成大器”。

1873年周镐秀死后,伯父周绍堂接周自齐到广东抚养。

这对周自齐来说是他一生的重要的转折点。

周自齐报考广州同文馆,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周自齐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因他学业出众,一表人才,为人潇洒大方,一时小有名气。

19世纪末的广州正值西学东渐,是各种西方思想教会的地方,风气远较内陆开通。

周自齐在这里结交了很多具有先进思想的新人士。

在广州时,张之洞已经十分欣赏他,周自齐也因此一度成为总督府的座上客,在总督府的周自齐侃侃而谈,指点洋务。

后张之洞保送他入京师同文馆学习。

在京师同文馆学习期间,周自齐关心国事,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为当时清政府翻译日报关于日本的动态,以供国内当政者参考。

当时的执政李鸿章阅读“日本主要报纸上的主要消息,当时由同文馆学生陈贻范、长德、桂绅、周自齐等人翻译。

李鸿章把东京公使馆的报告同报纸消息的译文相互对照,体察日本的事情。

”周自齐在京师同文馆完成学业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步入政界出使外国维护华人权益
1894年周自齐赴京应京兆试,录光绪甲午科顺天乡试副榜。

1896年,京师侍郎张荫桓把他推荐给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历任驻美国公使馆书记官、参赞,驻纽约旧金山领事,并任出使美、日、秘鲁等国的使臣。

周自齐在欧美十余年间,注重维护中国利益。

1898年,湘、鄂、粤三省绅商要求自建粤汉铁路,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但清政府惧怕外国势力,同时也不相信绅商有自建铁路的能力,因此不顾民众的反对,派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美华合兴公司在华盛顿签订了《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后又续订借款赎约26条。

这一举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时任驻纽约领事馆领事的周自齐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当即为广东政要梁士诒代拟赎回粤汉铁路的奏章,并大力支持湘、鄂、粤三省民众和绅商的赎权行动。

在民众的强大压力下,清廷被迫将粤汉铁路已筑路段所有权和未筑路段的修建权赎回。

此次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周自齐在古巴哈瓦那充任中国使馆代办,为维护民族的利益和华人的尊严,拟定了中古税则,维护了中国商人在古巴的合法权益;担任驻美领事,为废除美国虐待华工条约积极奔走,呼吁国内和驻美华侨一致反对续签虐待华工条约;1906年,周自齐调任美国旧金山中国总领事,同年,旧金山发生地震,一些华侨受灾严重,周自齐亲自带头募捐,重挫反华势
力,帮助华侨度过了难关,受到驻美华侨广泛赞颂。

回国任职外务部创办清华学堂作《外交讲义》
1908年,周自齐从美国返回,任职外务部。

清政府在1909年6月成立了游美学务处,周自齐出任总办;他又主持筹建游美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聘请教员,招收学生460人,在这里按美国标准对学生进行短期训练,然后择优送去美国留学。

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周自齐是学堂的监督(校长)。

从选定校址、购地、建校,到聘任教员,周自齐费尽心血。

清华学堂于辛亥革命后改为清华
学校。

周自齐可说是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对以后清华大学的赫赫盛名有开创之功。

1910年随海军大臣载洵访美,1911年,周自齐作为载振亲王的随员,到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这两次晚清历史上不多见的出访,周自齐锻炼和发挥了其外交才能。

周自齐在外务部任职时作《外交讲义》,共计二十一篇。

从内容来看,此一《外交讲义》是对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六十八年外交史的全面检讨。

清朝的外交失败,当时的中国人已有认识。

但因体制上的限制,清政府内部一直未就外交失败及其原因进行全面总结,不敢直言当政者的种种因无知世界大势而铸成的大错。

周自齐的《外交讲义》作为统治集团内部第一次自我检讨,恰有不小的意义(《清末帝王教科书:中国第一历史馆所藏《讲义》述论──以周自齐及其《外交讲义》为中心》,茅海建)。

任山东都督走进袁世凯视野支持农工商事业发展
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也是中国从蒙昧无知的时代苏醒的关键年代。

在经过清廷和军阀的种种角力,北方军政大权落在了袁世凯手中。

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凯任命周自齐为袁内阁度支部副大臣。

1912年3月16日,袁世凯令绍英开去度支部首领,委周自齐暂行管理该部首领事务,深得袁世凯的信任和器重。

那么周自齐为什么能够走进袁世凯内阁,并且成为关键部门的大臣?
实际上,综合周自齐求学、在清政府外务部任职、陪同载振、载洵出访、在美国任外使、创办清华大学等等的经历已经使周自齐成为了当时清政府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

广泛搜集人才的袁世凯自然愿意把具有外交经验和美国经历的周自齐纳入囊中。

周自齐一方面具有爱国思想,一方面也有“忠君”的成分,况且能够任职度支部大臣也是古代知识分子最求入仕的较高层面。

他认为为袁世凯服务只是他报效国家的一种途径,到了后来支持袁世凯称帝,已经是不知不觉地卷入了当时的混沌逆流中。

袁在1912年3月25日任命周自齐为山东都督。

周自齐任职山东期间,正值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整个山东政局及社会情况呈现出复杂混乱的局面。

他治理匪盗,弹压济南巡防营哗变,发展工商运输业和发行山东银行券,颁发剪除发辫办法,成立统一党山东支部,陪同孙中山视察山东,这些行动为清朝刚去的山东带来了政治上的新局面。

回京后,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总裁,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盐务署督办。

1914年12月23日,他参加了袁世凯在天坛导演的“祭天典礼”,还请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为北京政府起草了一份备忘录,为中国推行帝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1915年他被任命为主持国体决定和选举事务负责人之一,具体负责全国各省区选举所谓“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时他被委任为“大典筹备处”委员。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周自齐被列为帝制祸首之一,被通缉。

周自齐亡命日本。

1918年2月,冯国璋代理总统时,取消了对周自齐等人的通缉令,周结束流亡生涯,从日本回国。

1913年12月17日,时任交通部总长周自齐全力支持邮政总办就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标志中国已成为邮政主权国家;1913年,周自齐捐资修建并拓宽了东总布胡同马路,成为北
京城第一条马路,也是第一条以胡同为名的马路;1915年在任农商总长时,支持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中国运动员取得了第一名的卓越成绩;周自齐呈报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如期参加,举行植树典礼并从事植树。

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任职北洋政府要职署内阁总理摄行大总统退出政界
因为周自齐有外交经验和游美经历,在袁世凯统治时期打下的政治基础,所以逃亡回国后,受到北洋政府的继续重用。

1920年曾任职靳云鹏内阁财政总长,1921年12月6日,作为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高等顾问周自齐电请辞职,维护了国家主权。

1922年4月8日,被徐世昌任命为署理内阁总理兼教育总长。

同年6月2日至6月11日,徐世昌被逼下台后,周自齐带领内阁阁员摄行大总统职,避免了中国的“无政府状态”。

黎元洪复职后,周当了财政整理委员会的挂名职务。

此时,他对政治已心灰意冷,遂退出政界,去美国游历。

其间他考察了美国的电影工业,筹办孔雀电影制片公司。

他邀请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的主编程树仁担任译制工作,译制了第一部影片《莲花女》,这是外国影片配上中文字幕的开端,对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开创意义。

此外,1918年2月,他还参与创办了天津扶轮公学;1918年12月周自齐为南开大学创办认筹40万元公债票;1920年7月,改组北洋保商银行,任董事长;同年,创办中国经济讨论处,实为中国近代政府经济调查之滥觞;1921年,投资枣庄矿区中兴矿局;周自齐对家乡《单县志》的编修极为关心,并于1922年4月捐赠大洋一千元,亲任督修;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前最完备的善本;周自齐十分喜爱李簧的诗,亲自校点李簧《梅楼诗存》,并编印作跋。

1923年10月,周自齐病故,葬于北京西门头沟。

周自齐担任驻纽约领事时的照片(1900年)
周自齐担任驻纽约领事时的照片(1900年)
1912年周自齐任职山东都督
孙中山视察山东时与周自齐等军界代表合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