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 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  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  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二.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1.长期性和复杂性

2.延续性和艰苦性

3.艺术性和创造性

4.主体性和示范性

5.个体性和群体性

三.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1. 对精神文明建设骑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2. 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简介巨大作用

3. 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引导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教师职业作风。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

2.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 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 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高层次性

6.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7、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8、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六.教师职业道德作用

1. 调节作用

(1).与教育事业关系促进爱岗敬业(2).与学生关系,促进尊师爱生!

(3).调节与教师关系,形成教育凝聚力。

(4).调节与其他学校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2. 教育作用

(1).对学生品德形成有道德示范作用

(2).对学生智力的发展

(2).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

(3).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推动作用

(4).对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3. 导向作用

(1).激励作用

(2).控制作用

"

(3).调整作用

(4).矫正作用

4. 促进作用

(1).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素的提高*

(3).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定义:一定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者阶级对教师职业的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根本性要求,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确定依据:

(1)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

(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

(3)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核心和主体地位

(4)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要求

基本原则:

1、集体主义原则:

^

要求:

1.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

2. )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4. )正确处理贡献和索取之间的关系

/

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要求

1. )尊重与理解教育对象

2. )真诚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3、教书育人原则;要求

1.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育人之间的关系*

2. )正确理解育人含义,树立全面育人意识

4、乐教勤业原则;

要求

1. )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

2. )勤业敬业,勇于探索

,

5、教育民主原则;

要求

1) 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人格

2) 教师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3) 营造一种使学生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6、教育公正原则;

1) 尊重学生人格个受教育机会均等权利

2) 因材施教

3) 赏罚分明

7、人格示范原则:(道德示范,人格示范)

1) 教育者先受教育

|

2) 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3) 要有良好的仪态

8、依法执教原则;

1) 依法执教,做守法模范

2) 模范执行国家政策法令

·

3) 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4) 廉洁自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侵蚀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 教师良心

1) 定义:教师在个人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教师各种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

2) 社会基础:(1)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

(2)是教师师德关系的自觉反映

(3)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

3) 在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监控作用,评价作用

2. 教师公正:教师在教师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1) 教师公正范畴的确立

A受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师职业劳动目的的制约

B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学生情况水平的制约

C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

2) 作用:(1)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2)调动学生积极性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4)给学生道德心灵形成影响

3. 教师义务

]

1) 社会基础

A根源于社会主义教育劳动关系

B决定于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

2) 作用

A调节冲突,保证教育劳动进行

]

B综合判断道德,选择正确教育行动C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4. 教师荣誉

1) 内容

A光荣的角色称号

B无私的职业特性

C崇高的人格形象

D丰厚的劳动回报

2) 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

A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

:

B正确处理好自尊和谦逊之间的关系

5. 教师威信:教育环境中,特别是学生集体中的道德地位、道德尊严和道德影响力

1) 意义

A道德威信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

B教育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

C是不断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

2) 形成条件

A人格魅力

B评价手段

C师生关系

#

D专业素质

3) 形成途径

A学校教学实践活动

B日常师生交往

C第一印象建立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规范

1) 爱国守法(基础)

2) 爱岗敬业(本质)

3) 关爱学生(灵魂)

$

4) 教书育人(核心)

5) 为人师表(内在需要)

6) 终身学习(时代需要)

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

1) 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2)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职责,兢兢业业扎实练就基本功)

3) 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意义:

A严谨治学培养良好学习风气所必需的

B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

C是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基本要求:

A好学不倦,精通业务

B把握规律,科学实施

C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D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1) 热爱学生(A关心学生成长;B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C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2) 尊重学生

意义:A只有尊重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B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基本要求:A尊重学生自尊心;B尊重学生个性;C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 了解学生

意义:A了解学生是培养爱师之情的需要;B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基本要求:a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朋友;b克服影响,了解学生

4) 公正对待学生:a公平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人,不偏袒不委屈;b公正是非分明的对待学生各种行为

5) 严格要求学生

意义:A严格要求是爱学生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B是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

基本要求:A循循善诱,诲人不倦;B严而有度,严而有方;C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6) 教学相长

A教师不断从学生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B教师要真心实意的欢迎学生提出错误并用于公开承认错误;C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和独立见解;D教师要有欢迎鼓励和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宽广胸怀。

【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同事

意义:

(1)尊重同事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总的具体体现

(2)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具体要求:

(1)尊重同一学科同事

(2)尊重不同学科教师

(3)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的状态的同事

(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

(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6)教师与领导之间相互尊重

2、团结协作

意义

(1)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

(2)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

(3)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4)是形成良好校风的保障

基本要求:

(1)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

(2)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3、公平竞争

必要性

(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2)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

(3)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要求:

(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2)妥善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3)教师要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4、维护集体荣誉

【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

意义

(1) 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

~

(2)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